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士兵軍銜標誌是向上的箭頭,代表勇往直前。

尉官軍銜標誌是條形方塊,象徵樹幹。

少校和中校軍銜標誌是樹葉,象徵枝繁葉茂。

上校軍銜標誌是鷹,象徵雄鷹翱翔藍天。

將軍軍銜標誌是五角星,象徵星星閃耀蒼穹。

M-1鋼盔

《拯救大兵瑞恩》中拯救小分隊戴的都是M1鋼盔。M1鋼盔是美軍歷史上最長壽的鋼盔,它在1941年裝備美軍,替代原先的M1917頭盔。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M1鋼盔的裝配時間,從1941年大規模裝備,歷經二戰、韓戰(我國的抗美援朝時期)、越戰。只到上世紀80年代,越戰版M1鋼盔才逐步地被新式的PASGT頭盔更替。

M1鋼盔有外盔和內盔,外盔是金屬,而內盔最早是壓縮紙纖維,後來改成塑料。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美國陸軍喜歡在M1上戴上偽裝網來減少盔面反光,另外,偽裝網還可以用來安插枝葉等雜物用於隱蔽。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諾曼底登陸時其實美軍並沒有配發制式偽裝網,因此當時美軍的盔網來自英國陸軍或加拿大陸軍,或者從車輛偽裝網上剪裁下的。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主角的鋼盔上有銀色的上尉軍銜標誌,因為美軍二戰作戰服上,沒有明顯的軍銜標誌,因此有的軍官在鋼盔上標識軍銜。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但是總體而言,二戰時美軍鋼盔軍銜標識比較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諾曼底登陸時,規定軍官的鋼盔後面標記一條白色豎條,下圖紅圈處的就是一名軍官。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許多在後方不直接參戰的軍官堅持保留了在鋼盔前方塗上軍銜的習慣,但是隨著一些美軍軍官因此被德國狙擊手偷襲,在前線的軍官大都把鋼盔的軍銜標誌塗去。

二戰美軍對迷彩並不感冒,只在太平洋海戰中裝備過少部分海軍陸戰隊,但是在歐洲戰場上,一些美軍士兵,嚐鮮在M1鋼盔上罩上迷彩布。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M41野戰夾克

諾曼底登陸時美國陸軍到底穿著什麼軍服?有人說是M41夾克,有人說是M43夾克。根據蔣校長的考據,應該絕大部分登陸部隊都是M41。下圖是1944年6月5號,諾曼底登陸的前一天,拍攝在軍艦上的美軍照片,大部分都身穿M41夾克。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M43夾克在1943年就在意大利戰場上進行了測試,但是真正大規模裝備歐洲美軍是在1944年的秋季,而諾曼底登陸是在6月6號夏季發生的,當時M43並沒有大規模裝備美國陸軍。

米勒上尉這身就是M41夾克配上一件專門為諾曼底登陸特製的登陸背心(Assault Vests),這種登陸背心是用來替代M1928作戰揹包和1936 式帆布野戰包。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這種登陸背心並沒有全軍配發,而只是發放了一部分登陸部隊。根據歷史記錄,戰士們對這種特別為諾曼底登陸準備的登陸背心評價很低,大部分在登陸後1個月都被士兵以“丟失”的理由拋棄了。

They proved hot, heavy and impractical and it appears that most had been discarded ('lost') within a month of the landings.

這個登陸背心被證明很不實用,大部分在登陸1個月內都被拋棄了...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所以這種登陸背心存世量很少,屬於比較罕見的軍品。

毒氣監測袖標

因為擔心德軍使用毒氣攻擊美軍,諾曼底登陸的部隊,每個人配備了1個防毒面具和2個監測毒氣的袖標。袖標遇到毒氣會變色,如下圖所示,1個袖標戴在手臂上。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而另一個袖標則放在跟防毒面具一起放在防水的M7防毒面具包中,下圖胸前黑色上有黃色US字的就是M7防毒面具包。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注意看上圖左邊士兵的腰間有一個M1926救生帶。在電影中也有體現。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它可以充氣起到類似救生圈的作用。下圖這位美國士兵正在為死去的戰友感到難過,他的腰間是M1926救生袋。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確實出現了一部分部隊在渡海過程中因為德軍的炮火襲擊,出現了翻船的事故。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狗牌

美國是最早為軍人配備身份牌的國家,俗稱狗牌。1906年12月,美國陸軍裝備狗牌,當時每個士兵只有1個狗牌,到了1916年,為每位士兵提供2個狗牌,按照規矩,士兵陣亡時,其戰友會把陣亡者兩枚身份牌中的一枚隨死者埋葬,另一枚帶回。

到了1940年,美國為士兵配發了M1940狗牌,也就是電影下圖中的狗牌,鏈子由布條、細皮繩改為珠串式的鋁合金鏈條。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有關諾曼底登陸,多說幾句,諾曼底登陸共有五個登陸點,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Omaha海灘(下圖左起第2個),也是這部電影中表現的這支登陸部隊。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諾曼底登陸前,為了防止打草驚蛇,沒有對需要登陸的灘頭陣地進行足夠強度的轟炸,而駐守在Omaha的德軍,屬於精銳部隊,因此登陸時損傷最大。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為了防止德軍飛機的低空轟炸,在渡海過程中,釋放了大量的氣球,希望起到干擾德軍低空轟炸的作用。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大家別小看這氣球,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大。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即便如此,美軍還是損傷慘重。1951年,歐洲盟軍總指揮艾森豪威爾回到諾曼底戰場,看著昔日的戰場,不知道他此時在思考什麼?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或許想起在那一天,他躊躇滿志,身穿後來以他名字令名的夾克,對101空降師喊出了“Full victory, nothing else”的口號。

透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識別二戰中美軍的戰場標記

美軍頭盔上的撲克牌標誌

它們是這樣的:

101 空降師有以下四個核心團級作戰單位。

501 空降步兵團 方塊

502 空降步兵團 紅桃

506 空降步兵團 白桃

327 滑翔空降步兵團 梅花

他們的鋼盔上分別用撲克牌的方塊,紅桃,白桃和梅花標記。並且在標記的上,右,下,左加一短道標明團部,一營,二營和三營。所有的標記顏色都是白色。

501空降步兵團 團部 方塊 上方加一短豎道

501空降步兵團 一營 方塊 右方加一短橫道

501空降步兵團 二營 方塊 下方加一短豎道

501空降步兵團 三營 方塊 左方加一短橫道

502空降步兵團 團部 紅桃 上方加一短豎道

502空降步兵團 一營 紅桃 右方加一短橫道

502空降步兵團 二營 紅桃 下方加一短豎道

502空降步兵團 三營 紅桃 左方加一短橫道

506空降步兵團 團部 白桃 上方加一短豎道

506空降步兵團 一營 白桃 右方加一短橫道

506空降步兵團 二營 白桃 下方加一短豎道

506空降步兵團 三營 白桃 左方加一短橫道。本應如此,但三營實際上用的是一營的塗裝,即右方加一短橫道。這下把一營的人搞糊塗了。誰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四十年後一營的人才搞清楚,原來從一開始三營全體都搞錯了。以後將錯就錯,省得改回來造成更大麻煩。

327 滑翔空降步兵團 團部 梅花 上方加一短豎道

327 滑翔空降步兵團 一營 梅花 右方加一短橫道

327 滑翔空降步兵團 二營 梅花 下方加一短豎道

327 滑翔空降步兵團 三營 梅花 左方加一短橫道

諾曼底登陸的當天,軍官的鋼盔前方均有軍銜標誌。此後,許多在戰鬥中存活下來的軍官把鋼盔的軍銜標誌塗去,以防德軍狙擊手的點名。只有後方不直接參戰的軍官才在鋼盔前方塗上軍銜.

不同的兵種頭盔的花色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