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大咖面對面——肛腸疾病診療新模式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由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肛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共同主辦每年一度的「上海陸家嘴國際肛腸外科周暨上海陸家嘴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今天是一場關於肛腸外科的頂級論壇即將開幕。國內外頂級肛腸外科專家將匯聚一堂,健康向前進欄目組很榮幸邀請到了數位大咖來到節目現場,和網友一起聊聊肛腸疾病診療新模式。

本次大會主席:傅傳剛教授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傅傳剛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應邀在美國、日本、巴西、俄羅斯等結直腸國際會議英語演講十餘次。

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與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方面成績卓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率先開展“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3D腹腔鏡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腹部無切口切除術等,使直腸乙狀結腸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腸瀰漫性腺瘤、直腸瀰漫性血管瘤等手術不僅更加微創,術後快速康復,而且保肛率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門,術後局部複發率明顯降低。

另外在結腸鏡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通過結腸鏡對大腸息肉等良心病變和早期腸癌進行黏膜切除術(EMR)和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擴張等微創治療,使大多數大腸早期病變患者避免進行開腹手術。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對人體的健康和壽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小腸主要負責營養吸收,大腸則吸收水分、電解質,形成糞便、排出糞便。大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齡化的加劇,以上海為例,大腸癌發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持續上升,但早期診斷比例卻不足10%。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上海市居民最常見惡性腫瘤中,肺癌、大腸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病增速最顯著,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第七位一躍成為第二位。

可是在90年代時,肛腸外科其實並不受到外界的重視,甚至有人稱它為“廁所外科”

但是仍然有一批醫生,在艱難的時代仍舊奔向了“肛腸外科”的戰場!

我的信念就是為了病人。

傅傳剛教授自從84年大學畢業進入了外科工作之後,便選擇了肛腸外科,雖然當時那個時代,肛腸外科並不受到重視,也不屬於“高精尖”外科,但是它確實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科室。

傅傳剛教授成績優異,如果選擇較為高端的外科也遊刃有餘,但是他從未忘記從醫的信念,就是為了治病救人。

不光為了恩師的殷殷期盼,更為了貼近病人,提高肛腸外科整體的水平,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

帶著這個信念,傅傳剛教授在肛腸外科一干就是34年。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師恩難忘。

  • 記者問到傅傳剛教授,在您從醫這段時間以來,有什麼難以忘懷的事情嗎?

  • 傅傳剛教授表示,最難忘的自然就是恩師。

老師不光將他引導上了肛腸外科這條道路,更是對他以後的從醫生涯帶去了深遠的影響。

傅教授的老師曾告訴他從醫要做到最重要的兩點:

  1. 術前的精細準備,老師從不打無準備之仗,如果是新型的手術,會更加仔細地研究,反覆探討,不是為了工作而手術,而是把病人的生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2. 術後對每一臺手術進行回顧和思考,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對於解剖和手術的認識。

病人的生命,不允許出一點差錯。

老師還曾經告誡傅傳剛教授,要想做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對於每一個病人的診治,每一臺手術都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小心謹慎,避免誤診,手術難度越來越高, 複雜病情越來越多,越是要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對手術方案做充分的思考,儘可能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腹腔鏡手術的進展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從90年代傳統開腹手術切口長約15-20cm,創傷大、疼痛感強、術後切口感染和併發症風險大。尤其高齡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差,更易發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切口裂開等併發症。而且由於臥床時間長,加大了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既往的傳統腹腔鏡手術可以明顯縮小手術切口,減少手術後的併發症,但由於是2D的腹腔鏡,手術視野缺乏空間立體感,難以進行復雜和精準的操作,手術時間明顯延長,難以進行復雜和精準的手術。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3D腹腔鏡手術者佩戴特殊的3D眼鏡,針對大屏幕上的圖像進行操作,不僅手術部位的結構被明顯放大,即使頭髮粗細的纖維也顯示得非常清楚,而且由於是立體結構,可以進行比開腹手術還要精細和精準的操作,加之超聲電刀的使用,幾乎做到完全的無血白色手術,因此病人可以更加快速康復。由於能夠進行復雜的操作,3D腹腔鏡使結直腸切除後的腹腔內吻合成為可能。為此,傅傳剛教授團隊較早在國際上成熟開展腹部無切口結直腸手術,通過不斷創新使手術更加規範,更加安全和便捷,無論是近期效果還是遠期結果均處於國際領先,引起國際和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

3D腹腔鏡下經腹部層面切斷肛提肌止點,繼續沿括約肌外層面向下遊離,不需要變換體位即可完成ELAPE手術,手術時間可大大縮短。由於3D腹腔鏡提供了更立體的視野,使血管、神經、淋巴結及外科層面解剖更為真實,即使局部晚期的患者也實現腫瘤切除。精確地分離解剖、完整地切除腫瘤,這才是外科領域的"精準醫學"。

進入立體3D無血時代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多年前,傅傳剛教授曾經為97歲耄耋老人開展直腸癌3d腹腔鏡無切口手術,老人至今仍然健在。

結直腸外科專家傅傳剛教授親自主刀,帶領他的團隊一起通過3D腹腔鏡進行腹部無切口直腸癌根治術,手術不僅徹底切除腫瘤侵犯的腸管,同時切除相關係膜和轉移淋巴結,整個手術僅用時1小時20分鐘,出血量不到10ml,完全做到無血白色手術。在傅傳剛教授嫻熟的技術操作和其團隊默契的配合下,整個手術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

無切口手術更受患者歡迎,主要是因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手術,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後疼痛輕、病人恢復快、臥床時間大大縮短,患者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走路,胃腸道功能恢復快,完全避免了各類併發症的發生。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然而現在直腸癌的發展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老年人

如今,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發病率已經逐年提高。

在70年代上海市大腸癌的發病率僅排在第七位;

2010年再次調查後,發現上海市大腸癌的發病率已經躍居第二位;

並且以每年4.2%的速度快速上升。

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傅傳剛教授告訴記者,大腸癌的發生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

  • 與基因和飲食等因素有關。


  • 大腸癌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大約10-15%的大腸癌病人有家族腸癌或其它部位癌的病史,因此腸癌病人的家屬應當高度重視,定期做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另外,腸癌也與飲食有關,酷愛燒烤等食物,大大增加了大腸癌患病的幾率,燒烤是最傷害腸胃的食物之一。


  • 人口老齡化


  • 作為一種老年病,如今隨著平均壽命逐年增長,老年人患大腸癌的也越來越多。


  • 發現率更高


  • 其實大腸癌以前的發病率也不是很低,但由於沒有結腸鏡能檢察手段,大部分大腸癌沒有得到準確的診斷。目前有了結腸鏡檢查,尤其是無痛結腸鏡檢查,被檢查者幾乎沒有痛苦,過去很多無法得到確診的疾病,如今都可以通過結腸鏡檢查明確診斷。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腸癌有哪些典型症狀?

傅傳剛教授表示,首先第一個症狀就是大便次數增加,腸癌腫瘤的反覆刺激使患者有排便不盡感,導致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秘腹瀉交替、次數增多等。其次,直腸腸癌導致表面潰爛,最常見的症狀為大便帶血。

莫把腸癌當遺傳:

傅傳剛主任表示每年近千例結直腸癌診治的患者中,近80%的患者在出現大便帶血、大便次數增多等症狀後,被誤診為痔瘡、腸炎等,錯過寶貴早期治療時間。

直腸癌初期很容易被誤診為痔瘡,因為兩種病發病部位相似,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因此有很高的誤診率,再加上病人心裡總認為自己患癌症的可能性不大,不去醫院就診,以為便血是痔瘡導致的,隨便買藥塗一塗,最終延誤治療。

早發現三個月多活三十年

如今腸癌已經“盯上”年輕人,大腸癌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得太晚,錯過根治性切除的手術時機。只要早期發現,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大腸癌,早期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0%以上,治療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已經伴有局部或遠處轉移,即使進行了很大的手術,加上放療和化療,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有了臨床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結腸鏡檢查,一旦確定診斷,及時手術。

大腸癌可以腹腔鏡手術治療,如果是直腸癌呢?

很多直腸癌患者在確診後第一反應就是,我是不是不能保住“肛門”?以後生活將會有巨大的影響。

對此,傅傳剛教授也告訴記者。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目前的保肛率已經高達80%以上!

直腸癌患者,哪些情況可以保肛?

關鍵是該不該保肛,主要取決於腫瘤的位置,腫瘤本身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患者肛門的功能情況。通常情況下,為了將腫瘤切除徹底,要求將腫瘤遠側2cm左右的正常組織一起切除,如果腫瘤位置過低,已經靠近肛門的內口,勉強保肛,遠端切除的不足將會導致腫瘤的殘留和復發。而一旦局部復發,再行根治性手術的機會就非常小,病人會非常痛苦。

如果腫瘤比較大,已經局部比較晚期,就需要切除更多周圍和遠端的組織,如果要保住肛門,腫瘤的位置就要求更高一些,否則就需要挖除肛門。

但是,一定要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不然引起局部復發,病人將會更加痛苦。

傅傳剛教授也在呼籲大家提高體檢意識,腸息肉是導致腸癌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腸息肉到腸癌的進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能把癌症扼殺在搖籃中,對於百姓的生活健康來說將大有裨益!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直腸指診和腸鏡是篩查大腸癌最重要的兩項檢查。目前僅有前列腺癌和原發性肝癌可以通過抽血發現,但是腸癌的血液檢查中特異性比較差,不容易辨別是何種消化道腫瘤。

糞便隱血試驗價廉,易操作。不過僅有50%的大腸癌和30%大腸息肉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例如痔瘡、胃潰瘍、小腸出血都可能會導致假陽性,因而糞便隱血試驗的準確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反覆數次檢測都是陽性,則一定要進一步腸鏡檢查。

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腸癌比較容易被發現,預後效果也比較好。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如果檢查出來沒問題,每隔3年做一次腸鏡就可以,如果是高危人群,癌症的遺傳因素較高的人群應該在45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在大會上還會出現什麼樣更加複雜的案例呢?

歡迎鎖定本期直播【2018年12月1日】

關注“健康向前進”

我們直播室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