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共同主办每年一度的「上海陆家嘴国际肛肠外科周暨上海陆家嘴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今天是一场关于肛肠外科的顶级论坛即将开幕。国内外顶级肛肠外科专家将汇聚一堂,健康向前进栏目组很荣幸邀请到了数位大咖来到节目现场,和网友一起聊聊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本次大会主席:傅传刚教授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应邀在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结直肠国际会议英语演讲十余次。

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肠主要负责营养吸收,大肠则吸收水分、电解质,形成粪便、排出粪便。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以上海为例,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持续上升,但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10%。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最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七位一跃成为第二位。

可是在90年代时,肛肠外科其实并不受到外界的重视,甚至有人称它为“厕所外科”

但是仍然有一批医生,在艰难的时代仍旧奔向了“肛肠外科”的战场!

我的信念就是为了病人。

傅传刚教授自从84年大学毕业进入了外科工作之后,便选择了肛肠外科,虽然当时那个时代,肛肠外科并不受到重视,也不属于“高精尖”外科,但是它确实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科室。

傅传刚教授成绩优异,如果选择较为高端的外科也游刃有余,但是他从未忘记从医的信念,就是为了治病救人。

不光为了恩师的殷殷期盼,更为了贴近病人,提高肛肠外科整体的水平,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

带着这个信念,傅传刚教授在肛肠外科一干就是34年。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师恩难忘。

  • 记者问到傅传刚教授,在您从医这段时间以来,有什么难以忘怀的事情吗?

  • 傅传刚教授表示,最难忘的自然就是恩师。

老师不光将他引导上了肛肠外科这条道路,更是对他以后的从医生涯带去了深远的影响。

傅教授的老师曾告诉他从医要做到最重要的两点:

  1. 术前的精细准备,老师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是新型的手术,会更加仔细地研究,反复探讨,不是为了工作而手术,而是把病人的生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2. 术后对每一台手术进行回顾和思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对于解剖和手术的认识。

病人的生命,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老师还曾经告诫傅传刚教授,要想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对于每一个病人的诊治,每一台手术都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小心谨慎,避免误诊,手术难度越来越高, 复杂病情越来越多,越是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方案做充分的思考,尽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手术的进展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从90年代传统开腹手术切口长约15-20cm,创伤大、疼痛感强、术后切口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大。尤其高龄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差,更易发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而且由于卧床时间长,加大了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既往的传统腹腔镜手术可以明显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但由于是2D的腹腔镜,手术视野缺乏空间立体感,难以进行复杂和精准的操作,手术时间明显延长,难以进行复杂和精准的手术。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3D腹腔镜手术者佩戴特殊的3D眼镜,针对大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操作,不仅手术部位的结构被明显放大,即使头发粗细的纤维也显示得非常清楚,而且由于是立体结构,可以进行比开腹手术还要精细和精准的操作,加之超声电刀的使用,几乎做到完全的无血白色手术,因此病人可以更加快速康复。由于能够进行复杂的操作,3D腹腔镜使结直肠切除后的腹腔内吻合成为可能。为此,傅传刚教授团队较早在国际上成熟开展腹部无切口结直肠手术,通过不断创新使手术更加规范,更加安全和便捷,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结果均处于国际领先,引起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

3D腹腔镜下经腹部层面切断肛提肌止点,继续沿括约肌外层面向下游离,不需要变换体位即可完成ELAPE手术,手术时间可大大缩短。由于3D腹腔镜提供了更立体的视野,使血管、神经、淋巴结及外科层面解剖更为真实,即使局部晚期的患者也实现肿瘤切除。精确地分离解剖、完整地切除肿瘤,这才是外科领域的"精准医学"。

进入立体3D无血时代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多年前,傅传刚教授曾经为97岁耄耋老人开展直肠癌3d腹腔镜无切口手术,老人至今仍然健在。

结直肠外科专家傅传刚教授亲自主刀,带领他的团队一起通过3D腹腔镜进行腹部无切口直肠癌根治术,手术不仅彻底切除肿瘤侵犯的肠管,同时切除相关系膜和转移淋巴结,整个手术仅用时1小时20分钟,出血量不到10ml,完全做到无血白色手术。在傅传刚教授娴熟的技术操作和其团队默契的配合下,整个手术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

无切口手术更受患者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卧床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走路,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完全避免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然而现在直肠癌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

如今,年轻人罹患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逐年提高。

在70年代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排在第七位;

2010年再次调查后,发现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第二位;

并且以每年4.2%的速度快速上升。

年轻人罹患大肠癌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傅传刚教授告诉记者,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 与基因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 大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大约10-15%的大肠癌病人有家族肠癌或其它部位癌的病史,因此肠癌病人的家属应当高度重视,定期做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另外,肠癌也与饮食有关,酷爱烧烤等食物,大大增加了大肠癌患病的几率,烧烤是最伤害肠胃的食物之一。


  • 人口老龄化


  • 作为一种老年病,如今随着平均寿命逐年增长,老年人患大肠癌的也越来越多。


  • 发现率更高


  • 其实大肠癌以前的发病率也不是很低,但由于没有结肠镜能检察手段,大部分大肠癌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目前有了结肠镜检查,尤其是无痛结肠镜检查,被检查者几乎没有痛苦,过去很多无法得到确诊的疾病,如今都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肠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傅传刚教授表示,首先第一个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增加,肠癌肿瘤的反复刺激使患者有排便不尽感,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次数增多等。其次,直肠肠癌导致表面溃烂,最常见的症状为大便带血。

莫把肠癌当遗传:

傅传刚主任表示每年近千例结直肠癌诊治的患者中,近80%的患者在出现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后,被误诊为痔疮、肠炎等,错过宝贵早期治疗时间。

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因为两种病发病部位相似,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因此有很高的误诊率,再加上病人心里总认为自己患癌症的可能性不大,不去医院就诊,以为便血是痔疮导致的,随便买药涂一涂,最终延误治疗。

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

如今肠癌已经“盯上”年轻人,大肠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错过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时机。只要早期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大肠癌,早期手术切除治愈率可达90%以上,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已经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即使进行了很大的手术,加上放疗和化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有了临床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结肠镜检查,一旦确定诊断,及时手术。

大肠癌可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如果是直肠癌呢?

很多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后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不能保住“肛门”?以后生活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对此,傅传刚教授也告诉记者。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目前的保肛率已经高达80%以上!

直肠癌患者,哪些情况可以保肛?

关键是该不该保肛,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肿瘤本身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患者肛门的功能情况。通常情况下,为了将肿瘤切除彻底,要求将肿瘤远侧2cm左右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如果肿瘤位置过低,已经靠近肛门的内口,勉强保肛,远端切除的不足将会导致肿瘤的残留和复发。而一旦局部复发,再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就非常小,病人会非常痛苦。

如果肿瘤比较大,已经局部比较晚期,就需要切除更多周围和远端的组织,如果要保住肛门,肿瘤的位置就要求更高一些,否则就需要挖除肛门。

但是,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不然引起局部复发,病人将会更加痛苦。

傅传刚教授也在呼吁大家提高体检意识,肠息肉是导致肠癌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肠息肉到肠癌的进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中,对于百姓的生活健康来说将大有裨益!

「直播预告」大咖面对面——肛肠疾病诊疗新模式

直肠指诊和肠镜是筛查大肠癌最重要的两项检查。目前仅有前列腺癌和原发性肝癌可以通过抽血发现,但是肠癌的血液检查中特异性比较差,不容易辨别是何种消化道肿瘤。

粪便隐血试验价廉,易操作。不过仅有50%的大肠癌和30%大肠息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例如痔疮、胃溃疡、小肠出血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因而粪便隐血试验的准确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反复数次检测都是阳性,则一定要进一步肠镜检查。

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肠癌比较容易被发现,预后效果也比较好。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检查出来没问题,每隔3年做一次肠镜就可以,如果是高危人群,癌症的遗传因素较高的人群应该在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在大会上还会出现什么样更加复杂的案例呢?

欢迎锁定本期直播【2018年12月1日】

关注“健康向前进”

我们直播室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