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傳位給雍正,為何不擔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用戶69288316


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分析,造反這個事情在古代是非常敏感的,畢竟自古以來造反的“成本”太高了,勝利了還好,失敗了不但會誅九族還會身敗名裂。

康熙六十一年冬,一代英主康熙皇帝去世,帝國的重任交到了四阿哥胤禛的手裡,也就是雍正皇帝,首先來說允褆接到的聖旨讓他回朝奔喪已經是他的哥哥雍正皇帝,對十四阿哥來說自己已經失去了先機,所謂大局已定,所以他會說出了一句“八哥他們在京城裡是幹什麼吃的,為什麼會讓老四得了先機”,既然皇位已定,就應該會想下一個問題了,到底要不要造反,八阿哥曾經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天若助我我學周公,天若滅我,我也絕不會自絕於祖宗”,可見如果在皇位確定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造反的話就是對不起祖宗,不想做大清的臣子了,這是主觀的原因。

咱們在說一下客觀事實,身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允褆雖然手握重兵,但是老話講的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控制西北大軍糧草的正是川陝總督年羹堯,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自然就不用多說了,即使胤褆冒天下之大不違,起兵造反,以年羹堯一方封疆大吏的身份來說也絕對有能力與之抗衡,所以無論從主觀意識與客觀事實兩個方面來說十四阿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傻的有點壞


1722年康熙死在了暢春園,而康熙死前最信任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的兩個姐姐都嫁給了康熙,一個是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一個是愨惠皇貴妃,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康熙是隆科多的姐夫。

圖為雍正養母,孝懿仁皇后,也是就是隆科多姐姐。

建立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隆科多擔任京師的步兵統領,也稱為九門提督,負責警衛京師的安全工作,說白了就是清朝皇室的禁軍統領,他控制著整個北京城的內內外外。

圖為十四阿哥胤禵。

對於隆科多來講,誰當皇上對自己最有利,當然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後期胤禛已經沒有了競爭者,八阿哥因勢力最大人緣最好,處處被隆科多打壓,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和胤禛是同母親兄弟,但他當時在西北地區戍衛邊疆,而且十四阿哥是被他自己的母親烏雅氏帶大的,而四阿哥胤禛是隆科多姐姐孝懿仁皇后撫養,所以隆科多當然支持四阿哥胤禛。

圖為雍正讀書像。

所以對於繼承康熙皇位的關鍵人物隆科多,他選擇了胤禛,只有胤禛是在他們家長大的,跟他們最親。康熙去世時,身邊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場,胤禛代行皇權去祭天去了沒回來,胤禛回來時,隆科多已經完全整理好了胤禛登基之事。

雍正皇位穩固後,鳥淨弓藏了年羹堯和隆科多,1728年隆科多死在暢春園。

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禛便封愛新覺羅·延信為撫遠大將軍,所以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的路上時,兵權就被胤禛解除了,並且收繳了所有與康熙來往的奏摺,雍正根本沒有給這位親弟弟起兵的時間和機會,胤禵回京後即被囚禁。另外說一句,康熙不怕胤禵起兵是有隆科多坐鎮,胤禛不怕胤禵壞事,是因為胤禵雖然手握十萬重兵,但胤禛的心腹年羹堯是川陝總督,同樣手握重兵,敢在新疆起兵也過不了年羹堯這一關。


圖文繪歷史


誠邀。


康熙帝是我國曆史上有作為的君主,他建立了不少功業,但是康熙帝晚年,諸子想要爭奪嫡位,史稱“九子奪嫡”。當時的情況是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繼位呼聲不好,十四阿哥有軍權在手,那麼康熙帝傳位給雍正帝,為何不擔心十四阿哥造反呢?

其實,他確實沒有必要擔心。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便成為準噶爾部的統治者。隨著他的統治地位的鞏固和地盤的不斷擴大,又萌生向東擴張的野心。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斷襲擊清軍據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軍事重鎮,並派兵侵入西藏。



1720年,清朝再度出兵,以恂勤王胤禵為大將軍統領各軍,年羹堯為四川總督負責後勤保障,三路發兵。10月16日,策凌敦多布兵敗逃走,剩下殘兵敗將四、五百人回來,清朝恢復了對西藏的統治。之後,清朝向準噶爾本土發動了攻勢,一度佔領烏魯木齊,但不久後因為康熙帝去世而撤回。

這裡注意下,十四阿哥胤禵雖然軍權在握,但是負責後勤補給的是年羹堯啊!而年羹堯又是四阿哥胤禛的心腹,能文能武的年羹堯駐守陝甘,而且又有大量補給在手,你說給十四阿哥胤禵再多的兵馬有什麼用。

打仗打的是補給,是後勤,也是糧草。雖然康熙帝和四阿哥遠在京城,但是對於胤禵的控制不見得就少了,而且當時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覺得胤禵大有機會能繼承皇位,但是事實上並不是。


雍正在康熙去世後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胤禵的撫遠大將軍之職。此時,胤禵面臨兩個選擇:一、不承認雍正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發動兵變奪取皇位;二、回到京師,承認雍正為皇帝。 不過,胤禵最終還是沒有選擇以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是快馬加鞭地趕回北京。

胤禵之所以不願意叛亂,而且康熙帝,雍正帝不擔心他那麼做,無非就是:胤禵雖然手握重兵,但卻遠在西北,離北京實在太遠。帶著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打回北京,那在名分上就不是兵變奪位,而是亂臣賊子了;當時西北軍務雖然都是胤禵說了算,可是後勤卻掌握在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手裡,年羹堯又是雍正的心腹。如果胤禵真要兵變,年羹堯把後勤供給全部掐斷。胤禵的軍隊恐怕連山西都沒走到就要自行瓦解了。


雖然一百個不願意,但胤禵還是隻能交出軍權,返回北京。可是他在到北京之後,卻又不甘心。在見到雍正時不肯下跪行君臣之禮,還在康熙靈堂上大鬧了一番。他先是被罰到景陵去給康熙帝守靈,幾年後又被革去封號,囚禁於北京景山壽皇殿內。直到乾隆登基後,才被放了出來。


源稚生


清代制度嚴密,從來沒有發生過正式的軍隊叛亂。清朝末期就不說了。

十四阿哥率領的十來萬軍隊,成分複雜。有四川、陝西、甘肅等省的綠營兵,也有皇帝直屬的上三旗兵,還有其餘各地的下五旗兵。這些兵馬之中,只有十四阿哥本人名下的幾個牛錄大約一千來個的士兵算是核心,其餘各部都不會參與造反。甚至會在你造反之後直接動手解除你的武裝。而十四阿哥提前殺掉軍官並不能收服那末多中下級別軍官。

其次,這些作戰兵馬有固定戰區,離開戰區需要皇帝命令。沒有命令,則陝甘總督及巡撫等官員不會放你過去,同樣會截斷後勤補給。如此,則十多萬大軍要不了幾天就會崩潰。


四川達州


有些人認為康熙讓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王,是有讓十四阿哥成為儲君的打算,但其實這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王是在康熙五十七年了,也就是說康熙已經在位五十七年了。

如果從年紀來說,康熙已經是六十五歲了,這個在古代已經屬於高齡了,如果康熙真有讓十四阿哥當儲君的話,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十四阿哥派往西北的。

原因也很簡單,風險太大,這裡面說的風險太大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十四阿哥做為大將軍王征戰沙場,還是比較危險的,有戰死的可能性,另外戰場上的生活條件也比較差,也很病死的可能。

第二層是康熙因為年歲已高,隨時有可能駕崩的,那麼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要趕回來,至少有一兩個月,而在他回來之前,肯定有其他的皇子近水樓臺先得月,捷足先登的,也就是說康熙等不到十四阿哥回來繼位。

另外,有人認為讓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是為了增加十四阿哥的軍功和聲望,這個如果是在清軍入關之前,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比如皇太極就是憑藉有軍功所以被眾貝勒王公推選出來當皇帝的。

但是這個時候完全不一樣,已經是入關之後了,如果真要提高聲望,可以通過處理政務的方式來,這個也就是太子一般是監國,而不會遠征。

那既然康熙沒有讓十四阿哥當儲君的想法,那麼為什麼還讓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重兵呢?這個也好理解,其實十四阿哥只有十幾萬人馬,而且這些人馬所需的糧餉必然是由朝廷來供給。

所以,打仗其實打的是錢糧,如果沒有後方的補給,十四阿哥的這十幾萬人馬,根本連一個月都支撐不住,況且這十幾萬人馬來自各旗和綠營,能不能完全聽命於十四阿哥,都不好說。同樣的原因,年羹堯也遇到了跟十四阿哥一樣的境地,這時候,只要一紙詔書,就能將他們召回朝廷。


歷史簡單說


康熙朝的奪嫡事情,已鬧得晚年的康熙精疲力精了。己經是油盡燈枯的康熙,的確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和他的個個不是省油燈的兒子們去周旋了。他只好賭一把,不過,雖然,是賭。卻是建立在對十四阿透徹地瞭解上的。

十四阿哥,雖然是手握數十萬雄兵,但卻和那些動不動就敢造反的將軍,絕然不同。

那就是,他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將軍,這種將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式的將軍。這一類的軍事將領,不考慮糧草是否充足,兵士是否滿員。因為,這一切都有人為他操心,甚至,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己經有人解決了了。他關心的只是戰役的走向,佈局,和勝負。

這類將領,是朝庭的將領,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而十四阿哥,就是典型的這類人。

康熙賭的就是這個原因,他賭贏了。


一葉小舟168521774



回答這個問題,把握“五個沒有”。

一、康熙同意年羹堯任川陝總督、負責大軍糧草時,已經布好了局、掐住了喉嚨,沒糧草怎麼反?

二、老十四雖然掌兵,但時間太短、親信太少、根基不穩,沒人怎麼反?

三、老四名正言順繼位,老八黨已經歸降,沒理由怎麼反?

四、老十四總體性格還是有點孩子氣,比如愛發脾氣、愛找老媽求助、愛任性,缺乏幹大事的境界格局,沒能力怎麼反?

五、自任大將軍後,老十四和老八一黨已經鬧翻,孤家寡人一個,沒勢力怎麼反?


老臘肉91244548


清朝是離我們年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從官方、民間流傳下來的清朝歷史數不勝數,加上清宮劇的火爆,讓人們對清朝的歷史也充滿了興趣,尤其是對後宮的歷史相當感興趣。

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歷來是人們對清朝最感興趣的歷史之一,九子奪嫡是指康熙時期的皇位爭奪戰。康熙序齒的兒子共有24個,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共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最後獲得勝利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九個皇子中有實力爭奪皇位的只有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了,其他的皇子要麼不被康熙所喜愛,比如大阿哥。要麼是自知繼位無望,轉而投效其他阿哥幫忙奪嫡。比如九阿哥、十阿哥是八阿哥的強力支持者。

二阿哥是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子,康熙對赫舍裡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厚,早早地就將二阿哥立為了太子。本來太子已立,應該不會出現九子奪嫡的事情。但是康熙活得太長,太子賢德敦厚的形象漸漸露出了本性,變得好逸惡勞,嬌縱蠻橫,結黨營私。最後被康熙三立三廢,失去了皇位繼承權。

最大的競爭對手喪失了繼承權,其他阿哥立馬蠢蠢欲動了,康熙廢了太子後,遲遲不立新太子,也算是默認了皇子們的皇位爭奪戰,但是康熙劃出了兩條紅線,一是不許威脅皇權,二是不許自相殘殺。這兩條紅線,誰碰誰出局。大阿哥就是因為勸康熙殺了廢太子,結果被終生囚禁,率先出局,甚至還連累了八阿哥。

八阿哥、九阿哥自知能力不足,無法跟其他皇子抗衡,於是他們把寶壓在了八阿哥身上,幫助八阿哥奪嫡。十三阿哥也是一樣的情況,他投入了四阿哥賬下。三阿哥因為受孟光祖事件的牽連,也退出了皇位爭奪。

到最後,實際上只剩下了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在做最後的爭鬥。八阿哥為人親和,處事周到,頭腦靈活,不拘泥於規制和名分,是人緣的最好的一個阿哥。由於八阿哥是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長大的,所以大阿哥和八阿哥關係比較好。

在第一次廢太子時,大阿哥被終生囚禁,八阿哥也被牽連。後來在“斃鷹事件”中,八阿哥徹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轉而支持與自己關係較好的十四阿哥與四阿哥爭奪皇位。

最終奪嫡的雙方變成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但從明面上的實力對比來看,四阿哥的實力明顯不如手握兵權的十四阿哥。但是如果將其他隱藏實力算上的話,十四阿哥遠不如四阿哥。

四阿哥在奪嫡初期優勢並不明顯,甚至他的親額娘德妃都支持十四阿哥。但是二廢太子後,四阿哥開始了奪嫡的佈局。論實力,弱小的四阿哥根本不被其他皇子放在眼裡,但是四阿哥在隱忍中暗自積蓄力量,一個個的皇子倒下,四阿哥的實力越來越強,他個人能力也很出眾,逐漸得到了康熙的重視。


十四阿哥是康熙末年呼聲最高的皇位繼承人,他能力強,赫赫軍功傍身,深受康熙的喜愛和器重,被封為大將軍王。率領軍隊西征都是以天子的規格出兵,所有的人都以為皇位鐵定是十四阿哥的了。

這兩個阿哥的實力看著不在一個層面上,但是實際上四阿哥的優勢要更大。首先十四阿哥與八阿哥關係很好,還為了八阿哥頂撞過康熙。在康熙眼裡,十四阿哥始終貼有“八爺黨”的標籤,而威脅到皇權的八阿哥深受康熙忌憚,從這一層面上十四阿哥就已經輸了。

而且經過多年的籌劃,四阿哥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了,不僅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而且才能出眾,勤勉政事,重孝道,綜合能力比愣頭青的十四阿哥強多了。而且四阿哥還有兩個左膀右臂,一個是九門提督、步軍統領隆科多,一個是川陝總督年羹堯,一內一外支持著四阿哥奪嫡。

最終康熙還是將皇位傳給了綜合能力更強,更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四阿哥胤禛。那麼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難道就這樣認命了嗎?康熙難道不擔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不服雍正,起兵造反嗎?

我們都知道,一旦皇帝確定了自己的繼承人,在自己晚年的時候都會為新帝登基鋪路,康熙晚年選定了四阿哥為繼承人,所做了一系列動作也幫康熙鋪平了道路,根本不可能留下十四阿哥這一巨大威脅。

康熙之所以沒對十四阿哥下手,除了素來喜愛這個孩子外,還有就是康熙為雍正做足了考慮,確保大將軍王不會威脅到雍正的統治。

首先大將軍王的大軍後勤被雍正控制

當時負責十四阿哥糧草輜重供應的是李衛,李衛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李衛以運輸困難為由,將大軍的糧草改為一日一運,十四阿哥的後勤補給線完全被雍正一黨所控制,根本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十四阿哥的軍隊在西北,雖然手握數十萬重兵,但是從西北到朝廷幾千里路,十四阿哥還真沒把握在沒有糧草供應、後勤補給的情況下攻下北京城。只要十四阿哥一造反,李衛立馬會斷糧斷餉,十四阿哥的軍隊可能會發生譁變,最終不戰自潰。

除了將十四阿哥的後勤補給控制外,康熙還在十四阿哥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那就是川陝總督年羹堯。年羹堯也是四阿哥的心腹,康熙將年羹堯封為川陝總督,也是制衡十四阿哥兵權的一個手段。只要十四阿哥造反,年羹堯可以快速起兵抵擋,加上後勤線被斷,就算大將軍王能力再強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其次十四阿哥的家眷被雍正皇帝握在手中。古代將軍出征打仗都要將自己的家眷送入京城當人質,以免將領叛國投敵。清朝也不例外,而且十四阿哥還是皇子,他的家族親眷幾乎都在北京城,如果十四阿哥敢造反,雍正立馬就會將十四阿哥及其部下的家眷作為人質,就算十四阿哥不在乎,其他將領也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家人。

最後大將軍王的軍隊大部分是騎兵。騎兵野戰能力天下無雙,但是攻城戰可就不是騎兵的強項了。在野外大戰,一個騎兵可以抵得上十個步兵,但是要攻破北京這樣的堅城,騎兵幾乎跟普通的步兵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不如步兵功臣經驗豐富。再加上缺乏攻城器械,路途還有年羹堯等朝廷勢力的阻擋,十四阿哥想要攻破北京城簡直難如登天。

所以康熙不是不擔心十四阿哥的兵權,而是他為胤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經常有人認為康熙的詔書上寫的是傳位於十四子,是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遺詔,別說古代用的是繁體字,而且傳位程序也相當嚴謹,就憑康熙做了這麼多限制十四阿哥實力的動作,就可以證明雍正即位是光明正大的。

雍正可能在軍事才能上不如十四阿哥,但是卻是成為一國之君最好的人選。事實證明,康熙不僅是千古一帝,識人的功夫也非常經驗老道。雍正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勤勉於政事,是歷史上真正勤政的好皇帝,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延續了康熙盛世,最後活活被累死在皇帝的崗位上。

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康熙打江山,雍正坐江山,雍正將康熙打下的江山經營成一個繁華世界,康乾盛世的主要功勞是康熙和雍正,而不是乾隆。相對來說,乾隆就是一個敗家子,將雍正皇帝累死的成就敗了一乾二淨,也不外乎現在很多人看到乾隆自我吹噓的“十全武功”就想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