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還會不會遠呢?

餵你袋鹽2


超級地球發現不代表發現外星文明,這是一種系外行星而言,太陽系中沒有超級地球。同時,在超級地球上表面環境與地球不同,這裡可能會認為速度也會加快,這個指標很難確定。

因為速度與重力沒有特別直接的關係,身體構造,空氣阻力才是決定因素,再加上水平的速度是由摩擦力決定,而這個摩擦力還與向下的正壓力正相關,所以速度不一定會更快。正好與引力太大相反的,引力很小,生物可以承受的重心就可以升高,那麼生物會很高就不奇怪了。

相應的,體型再加大也不會受到什麼問題,所以,生物體型大和高,是這種超級地球的特徵。

或者說在超級地球上,如果有生命,應該就是高大的生命,可能比人類還要高大的物種。至於外星文明,這個全靠猜,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外星文明存在。


川陀太空問答


確實,發現超級地球,距離我們發現外星文明又近了一步,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的話。但超級地球並不是指比地球環境更好的系外行星,或者比地球更有可能出現生命的系外行星,而是指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或者說類地行星。在太陽系的四顆巖質行星中,地球是最大的那個,太陽系中沒有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於是,天文學家把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稱作超級地球。

事實上,受制於觀測技術,目前發現的類地行星大部分都比地球更大。那些較小的巖質行星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們所能產生的現象太過於微弱。這裡再次強調,超級地球不等於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我們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些處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它們可能比地球小,也可能是比地球更大的超級地球。

在現階段已發現的50多顆潛在宜居行星中,大部分都屬於超級地球。這些行星表面可能具有較為溫和的溫度,使得液態水的存在成為可能,這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星球,畢竟地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出了人類。不過,並不是所有運行在宜居帶中的行星都是宜居的,這與行星本身的條件還有關係。例如,雖然火星也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火星上卻是一片荒涼,這與火星沒有磁場有直接的關係。

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分析潛在宜居行星的大氣光譜特徵,以推測行星上是否有生命。我們甚至還可以通過分析行星周圍可能存在的外星航天器,來推測外星文明的存在。

雖然生命有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現,他們有可能在我們認為是惡劣的環境中孕育出,但我們還是對於普通宜居行星更為感興趣。這是因為我們本身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未來我們能找到環境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我們甚至還可以去親自造訪一下。


火星一號


超級地球的行星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2000顆超級地球行星,並一直在努力深入瞭解隱藏在行星內部核心的性質。瞭解這些行星內核的關鍵是研究鐵和硅合金如何對高壓作出反應。由於我們無法前往任何這些超級地球的行星進行實驗,因此這項工作必須在實驗室中進行。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實驗室一直在使用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獲得外行星內部深處的極端壓力,並測量那裡將發現的關鍵特性。這項研究創造了有史以來記錄的最高壓力X射線衍射數據。

該團隊表示,超級地球行星的內部壓力可能會達到地球中心壓力的十倍以上。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使用的技術傳遞的壓力高達1314GPa,這比以前的實驗達到的壓力高出約三倍。該團隊指出,大多數實驗使用能夠產生300GPa壓力的鑽石砧。這是地球表面壓力的300萬倍,地球核心的壓力達到360 GPa。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將兩個樣本壓縮了幾十億分之一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用一束明亮的X射線探測原子結構。所產生的衍射給出了關於鐵硅的命運和晶體結構的信息。

團隊將一束短而強烈的激光照射到兩個鐵樣品上,其中一個具有7%的硅,據說與地球核心相似。另一個樣品模擬外行星核心,具有15%的硅。由於這個實驗,研究人員能夠首先計算超地球內的密度和壓力分佈,同時考慮到核心硅的存在。未來,該團隊將研究其他輕質化學元素在超高壓條件下如何影響鐵核心。


cnBeta


的確,超級地球已經被發現了,但是請明確一點就是超級地球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發現過了,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了超過2600顆超級地球。超級地球一般是比地球大的類地行星或者說是巖質行星,由於地球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巖質行星,所以科學家把太陽系外發現的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稱作超級地球。



由於超級地球一般都距離地球過遠,導致能夠觀測到的星球一般都要比地球大,但是要清楚超級地球並不一定就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甚至是一定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目前發現的幾千顆超級地球中,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有幾十顆。以前人類掌握數據不多的時候,對外恆星系存在智慧生命有著很大的爭議,但是這些類地行的發現,一下子激起了人類探索外星生命的信心。既然地球上可以演化出智慧生命,那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超級地球裡面也一定有某些能夠成功演化出智慧生物,但是就算能夠演化出智慧生命那也不可能和地球上的一樣的,他們的文明程度我們也不得而知,有可能比我們高有可能還不如我們。



理論上,類地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硅化物為主,一類以碳化物為主,這兩種分別被稱為硅酸鹽星和碳行星,研究組科學家表明,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這些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構成,但是從質量的測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樣的氣體構成的星球。一些超級類地行星可能位於它們的太陽系中的可居住帶內,這意味著它們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正適合液態水的存在,因此也適合生命的存在,最後,只有這些行星的熱和化學演變決定它們是否可以居住。


總而言之,外星文明是一定存在的,但是目前為止就算髮現了超級地球那也並不意味著人類距離發現外星人就只剩一步之遙了,由於超級地球距離地球一般都是以光年為單位,所以想要發現超級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痕跡還是要大力發展科技才行。


鏡像宇宙


在宇宙中超級地球有無數個,以地球人現有的水平根本探究不了!試想,地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一一宇宙飛船每小時也就飛幾萬公里,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最遠只能看到幾百光年的星系!而據說發現的三個類似地球的星球距離地球都在一千多光年以上。那麼你怎麼知道那個星球上有超級文明存在呢?就算人類能造出光速的交通工具,到那裡也得走一千億光年以上,誰能活一千多年?現在地球人對外星人能生活的星球是按照地球的標準來看的:什麼氧氣,水,溫度等,這應該是一個誤區,地球人需要這些不代表外星人也需要!或許在外星人看來,咱們的整個地球只不過是人家肚子裡一粒小細菌都說不定呢!宇宙之大,現代人九牛之一毛都不一定了解!


鄭兆富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超級地球?不要望文生義,雖然裡面有“地球”二字,但實際上是指比地球質量更大的岩石行星,也是類地行星

並且這十幾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這樣的行星,但大都距離遙遠。即便存在文明,我們一時半會也沒辦法證明或者聯繫。

這裡介紹一下被稱為“地球的表哥”——開普勒-452b

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找到的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不過它的位置遠在1400光年外的天鵝座(意味著即便是電磁通訊,一個來回也要2800年)

相似點:它的公轉週期是385天(比地球多20天),距離它所在的恆星是1.05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是1個天文單位),預測表面由岩石構成,並且處於宜居帶(水是否以液態形式存在)。並且它的恆星質量僅僅比太陽多4%,亮度比太陽高10%,年齡大太陽15億歲(處於主序星的中期左右)

但距離1400光年是硬傷,即便這個星球真的存在和我們相等水平的文明,我們之間能建立通訊的概率幾乎為零。

個人認為,宇宙中一定存在其他文明,至於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這個無法回答。有可能和我們人類文明類似,也可能是某種未知形態存在著。。。說著說著感覺要扯到科幻的範疇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自從2009年3月升空後,一直身負著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任務,已經尋找到多顆“超級地球”與“新地球”,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已經發現了2300餘顆系外行星,加上其它望遠鏡搜尋到的800餘顆系外行星,這其中共有21顆系外行星是岩石星球,並且也位於該恆星系中的宜居帶中,這就表明著,那裡可能已經孕育出生命,或是文明。

超級地球一般指個頭比地球大的類地星球,那麼同樣,這樣的星球表面重力也比較大,所以,即便那上面孕育出了智慧生物,也形成了文明,他們要如何步入太空中呢?這是一個問題。

在超級地球上利用化學火箭產生推力步入太空,並不是明智的舉措,因為必須要攜帶更多的燃料,假如一顆超級地球的重力逃逸速度是地球的2.4倍的話,那麼如果要發射50噸重的貨物的話,那麼這個化學火箭就必須要攜帶44萬噸的燃料,這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即便是發現了超級地球,即便超級地球上已經誕生出了文明,他們是否擁有步入太空的能力,這個不得而知,因為難度較大,他們或許一直處於原始級文明,無法進步。

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依然很遙遠!


一枚遊戲科幻迷


關於人類目前已發現的“超級地球”,前面的大神已經科普過了,我就不重複啦。

個人認為尋找類地行星雖然有助於提高發現生命跡象的概率,但是類地行星與外星文明的存在並沒有直接的強關聯。



一、尋找類地行星,只是以人類自身對生命理解的範圍去揣測生命形成的奧秘。

人們認為差不多的環境下,誕生生命的概率應該會有重合。既然我們地球能誕生生命,類地行星應該也會有。但是,如果要真正找到與地球特徵非常接近的行星還是很難。如果僅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沒有大氣層和水,仍然無法形成類似於地球生物一樣的生命。其行星所在的星系位置、行星引力的大小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生命的誕生和衍生。



二、我們地球生命是碳基生物,那麼有沒有可能別的星球是硅基生物或者是別的什麼基質生物呢?

它們的生存條件並一定需要與地球相接近。那麼,我們尋找類地行星的意義,其實並不僅在於尋找同類生命,發現可利用資源的意義或許更大。

三、生命與文明之間的距離。我在別的回答裡也有分析過,即使在一個星球上誕生生命,要發展出文明還需要很長的進化過程,文明發展進程中也隨時有被滅絕的可能。或許我們發現了幾顆類地行星或別的適於生命生存的行星,但是其上的智慧生物早就滅絕了。

文明進程要與我們發現同期,才有交集的可能。



四、外星文明一直都很遠,並不因我們去探索類地行星而拉近距離,而是可能會因我們的探索行為的本身引起更高層次的文明的注意。就如《三體》中所寫的那樣,我們暴露了宇宙座標,遠在幾千光年外的外星文明或許就能發現了我們。



五、個人一直認為,同維度的外星文明有存在的可能,但高維度的高級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同維度的外星文明會遇到人類科技發展同樣的瓶頸:無法突破光速,無法突破生命構造極限,無法跨越千萬光年的距離。

但是高維度的高級文明就不一樣,它們若存在,生物形態、時空規律、智慧等級都將是超越人類想象的。這樣的文明就更不會與類地行星的發現直接產生關聯了,除非我們在別的文明能找到其存在的佐證。


姝子


2009年開始,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就在銀河系尋找類地行星。迄今,已經找到了三個超級地球,它們距離我們約1400光年。其中有一顆最象地球的是直徑為地球的2.5倍,自轉週期14天,繞它的母星公轉週期為385天,存在時間為60億年的岩石行星。它圍繞一顆冷矮星運轉。但是,我們瞭解的也就這些情況,那幾顆岩石行星的表面溫度是多少?是否存在含氧的大氣層?是否有液態水等等都不知道,更無從得知是否有生命和文明存在。本人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地外肯定有類似地球的生態存在,未來我們也將探知外星文明的存在,但是大家彼此都沒有辦法穿越宇宙巨大的時空相聚。就象我們曾經收到外星文明的類似求救的信號,我們能跨越一千光年去營救他們嗎?即使我們抵達,人家滅亡已過數千年。


庸人良品


我就是搞不明白了,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尋找外星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找到了你想幹嘛?我們做事總得有個目的或者好處吧!外星生命比我們落後又怎樣?你去得了嗎?比我們先進你又想怎樣?希望他們來指導我們發展嗎?一個地球上的同一物種都因為人種國家的不同而摩擦不斷爾虞我詐呢!更何況不同物種!或者說是為了找一個“我們不是唯一”的安慰?找到外星生命遺蹟或者活體,都不能證明人類已經突破了宇宙篩從而可以暢通無阻的發展文明瞭呀!所以即使你找到了外星活體,我們短時期內依然只是乾瞪眼,那還費那勁兒幹嘛!反正找到或找不到,我們的發展軌跡都不會變,該幹嘛幹嘛唄!等你有能力星際航行了,咱再去找,而那時的科技就比現在高效多了!而且針對性也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