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从麦城逃回成都,刘备会杀他吗?

超帅的麻瓜


刘备为什么要杀关羽?

我也觉得疑惑啊!

难道因为丢了荆州就得掉脑袋?建安元年(196年),张飞把下邳给丢了,让吕布夺了徐州,害的刘备进退失据,无处安身,刘备怎么没把张飞给砍了泄愤?

曹魏帝国的侍中刘晔都评价“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陈寿写刘关张三人关系好到“先主与二人寢则同床,恩若兄弟”。——他们关系好到这样,会因为战败而反目?这是不可能的事。

刘备早年创业艰辛,寄人篱下,几经波折,关羽、张飞对刘备都不离不弃。刘备又怎么会辜负他们二人?特别是关羽脱离曹操,转投刘备的故事,被罗贯中《三国演义》改写成“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彪炳千古。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还杜撰了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脍炙人口,结义誓言不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刘关张桃园结义】

如果在“演义三国宇宙”中,关羽逃回成都,反被刘备杀害,刘备岂不是也违背了当初的誓言,诅咒自己要死。

所以说,不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演义故事,刘备都没有可能去杀害关羽泄愤的动机。


最后说点正经故事

如果一个领导人,动不动把下属战败的责任上升到砍头的地步,那这个领导也是无能。刘备不是这样的人,曹操也不是。

曹操伐徐州时,夏侯惇镇守濮阳,结果给吕布夺了去,曹操后来靠着荀彧、程昱、枣祗三人掌控的三县城扳本,和吕布争夺濮阳。也没见到曹操说要把夏侯惇砍了祭旗啊!

吕布倒是这样的人,同乡李肃带兵去打董卓的女婿牛辅,打了败仗回来,吕布便把李肃给砍了。

刘备和曹操,用人方式还是有一定共同点的,而且在对待下属失职的情况下,宽宏大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糜芳背叛刘备,害的关羽丢了荆州,刘备也没有说拿糜芳的哥哥糜竺出气;夷陵之战,黄权被迫投魏,有人说要拿黄权的家属法办,刘备都阻止了,表示自己和黄权之间互相不会辜负信任。

如此种种,陈寿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此言不虚!



浔阳咸鱼


假如关羽战败,逃回成都,那刘备会杀的吗?

就说直接把他杀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桃园三结义,当时刘备许诺关羽和张飞共享天下,但是若不杀掉这个败军之将,那刘备在众将面前,也就无法交代。


刘备是何等聪明之人,而又是极其虚伪的人。

别的不用说,就说刘备摔孩子吧,如果他想摔死儿子,怎能把那儿子扔向赵云赵子龙呢?其实这刘备真想接儿子,他只要他往地上一摔,那刘阿斗非死即残,这刘备也就断了后了。

所以后人说刘备摔孩子是在刁买人心。

其实这刘备,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实现他当皇帝的野心,名曰与关张二人共创大业,一开始肯定是真的,因为他需要关张二人的帮助。

至于当刘备得势以后,还能不能与关张二人共享天下,只有鬼知道。


不过历史多次的验证,飞鸟尽,良弓藏。

至于关羽镇守的那荆州,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咱们都是共知的,这武圣人,关二爷丢掉了那块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真不能让刘备也痛心疾首。对不起,武圣人关二老爷,你只能回家养老了,随即秘密派人赐毒酒一壶,那个时候那是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

既然刘备有这种狠毒心肠,他为什么还替关羽去阀东吴报仇雪恨呢?


关羽死后,这刘备去掉了一块心病,然而哭,他还是哭的。

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打着替关羽报仇的旗号,到孙权的地界里去攻城掠地,不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这样的说法,刘备每到一处,每攻下一个县城,都要在那里设置行政长官管理那里的行政,这是赤裸裸的吞食东吴的势力范围。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东吴小将陆逊的火烧连营,让刘备客死在白帝城,从此刘备的军事集团,便走了下坡路。


赵志军001


如果关羽从麦城逃回成都,刘备会杀他吗?(邀)

这问题至少涉及危机处理,秋后算账两个阶段,由于半个江山丢了,事情非同小可,首先是想法弥补,尽量恢复损失,这事情非常麻烦,非常费时间,所以,起码短期内刘备是不会杀关羽的。



关羽逃回成都, 这时的刘备还是汉中王,以关羽的性格,肯定还记挂着留守麦城的周仓,王甫,得想方设法营救。最有用的方式是禀报刘备,赶快派出一枝轻骑精锐,直驱上庸,房陵方向,带上刘备亲笔命令,让刘封孟达先设法救援。同时,组织骑兵以马超赵云,或者张飞黄忠为将,随后跟进,上庸房陵的防务,要立即加强,原领导刘封孟达可以继续协助,并增派一批骨干,如马良,马谡,秦宓,邓芝,王平等,替换原申耽申仪之流。



另一方面,以诸葛亮为首,立即组织外交交涉集团,分两个方向,一是对吴策略:虽然赵云诸葛亮后来反对伐吴,但对于东吴背信弃义,屡次偷袭荆州的恶行,肯定要给予惩戒,绝不能不了了之,要做好打,谈两手准备。二是对曹魏策略:原来在曹丕篡汉后,刘备自己称帝,这也要改变。在曹丕接班魏王后,要表示祝贺,在后来曹丕篡位称帝时,至少不表态,在当时因曹操还在世,和东吴翻脸前,必须先对曹魏投桃报李,搞好关系,可以考虑拖延欺诈策略,先打出上庸,房陵,甚至襄樊退却招牌,假意谈判。在对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巩固稳定基础上,对上庸房陵偏远地域,可以适当割舍。在对吴用兵上,打谈结合,打打谈谈,见好就收。比如后来诸葛瑾奉命求和时,提出送归夫人,交还荆州,缚还降将等条件时,就需要详细谈好具体细节,比如各个防区移交地点,日期,簿册事项,人口等等。从地域看,要从西而东,稳步接收,逐步扩大。可以妥协接受建安二十年(215)双方协议,即长沙等三郡可以归东吴。



刘备杀关羽,最少要满足:第一,三国变成两国,即灭掉其中一国,且蜀国占据绝对优势;第二,要有人寻事挑拨,上表提起当年丢荆州旧账;第三,关羽犯了刘备大忌,比如插手立储事务;第四,必须张飞去世以后。(1:04)


流誉后


不会。

首先,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实际上,关羽是蜀汉唯一一个堪称帅才的将领,除非关羽叛逆,自立为王或是主动投敌,否则刘备是绝不会杀掉关羽的。

荆州没了,刘备可以以此为借口,直接率兵攻打孙权,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蜀汉是要强于东吴的,五虎将都在,诸葛亮法正等谋士也不少,经过战争历练出来的老兵更不少。而且,以此为借口攻打孙权的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有荆州,要知道,刘备没说不给孙权荆州,只不过就是拖,这下你孙权等不及,夺我荆州,那好,大家都撕破脸皮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其次,关羽的死是引起了连锁反应的,最直接的就是张飞因报仇心切,鞭挞部下,导致部下对此不满,杀掉了张飞,这对人才本来就不多的蜀汉遭到了重大损失,况且,在失去两个结拜兄弟的刘备,可以说已经是失去理智的状态了,故会遭到火烧连营的打击。

同时还有一点,刘备虽然不会杀掉关羽,但是撤职处罚是少不了的,但这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不是坏事。关羽为人本来就心高气傲,遭到如此打击,必然会收敛很多,甚至性格大变。

刘备集团刘备是第一名片,其次则是诸葛亮,然后就是关羽。关羽的战略威慑能力是其他将领所不具备的,但是,失去了关羽,这个战略威慑能力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基于这一点,刘备是不会杀掉关羽的。

所以说,关羽若逃回成都,刘备绝不会杀掉关羽,一撸到底的可能性都不大,最有可能的就是继续让关羽领兵讨伐荆州,给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尚德未央


什么破问题,刘备干嘛要杀关羽……当刘关张弱智吗……

荆州兵败,关羽的选择并不是以身殉城,而是想方设法要逃到益州,这才走了麦城,被东吴捉到。这也表明,至少在关羽看来,逃回成都是生路而不是死路,如果他像题主这样,觉得回成都可能被刘备杀,那干嘛还要逃命?

其次,荆州兵败,错并不全在关羽,陡然起兵北伐,虽然未经刘备正式批准,但也是为了声援刘备的汉中战局,算是比较有大局观了;而在战事顺利时没能及时收敛更怪不到关羽了,换了刘备没准比关二还极致;更何况还有吕蒙背后下死手,以及刘封孟达关键时刻下黑手……关二不败才怪,对刘备来说,这事又不存在他自己决策错误要找人背锅,干嘛要杀人呢?如果关二回成都,这可是刘备又一次展现自己胸怀、人品的好机会,安抚、嘉奖还来不及,还要杀人,有病吧……

第三,如果关二回了成都,那不管占据荆州的是孙权还是曹操,肯定就睡无宁日、战战兢兢了。关二这家伙心眼不大,甚至睚眦必报,如果他还活着,则蜀汉东征、收复荆州的主将非他莫属,跟东吴又撕破脸皮,完全无需保留,以关二+孔明这样的东征兵团,魏吴两国谁能撄其兵锋?别忘了,关二经营荆州多年,在百姓和普通士卒中威望极高,甚至不排除出现关二城下一招手,老百姓就主动献城的可能性。

其实综合考量就一句话,本朝太祖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蜀汉统兵大将历来稀缺,本来在占领汉中后,刘备闪转腾挪,总算形成了关二主持荆州、魏延张飞主持汉中战局的有利局面,荆州一战,失地不说,更重要的是荆州加上夷陵之败,刘关张接连殒命,自此蜀汉就再也没有两个战略方向用兵的能力,无论诸葛亮姜维再怎么北伐,都已经是无用功……

所以,本题的答案,还用说吗……


搬不动的小强


刘备如果杀了关羽,那他的种种算盘就都白费了。这甚至关系到诸葛亮死了之后。

刘封是谁

刘封就是《三国演义》中孟达传达被关羽称作“螟蛉之子”(这个倒霉名字也用在《水浒传》高衙内的身上)和被曹操称为“假子”的人,小说中这个就是称谓就是刘封心中永远的痛,每次说起必然引起很大的不悦。历史上刘封的确是刘备的养子。“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

关羽之死

很多人因为关羽的襄樊失败丢了荆州、丧了性命而对其贬毁,认为关羽的能力不高。其实非要说的话,他打仗其实还是很厉害,刘备分兵关羽就是其一,关羽迅速能带水军就是其二,只是大局不会把握,而且性格太过孤傲,此类人需要有人辅佐才可以,辅佐的形式自然是多夸美言,就如同当年诸葛亮给关羽写的信一般。关羽对东吴的确不重视,而且吕蒙一装病,陆逊又给关羽写了一封言辞谦卑的信,这种信在关羽那一向很受用,所以更加放松警惕,逐步抽调军队前往襄樊前线。

关羽让曹操很抓狂,兵峰太盛、势不可挡。曹仁被围、于禁和庞德也被打败。曹操只能从关中地区抽调徐晃、从东部抽调张辽,只不过张辽还没到,徐晃就赢了。

关羽和刘封

关羽的死自然与其刚而自矜有完全的关系,但是刘封似乎也有责任,至少刘备和诸葛亮这样认为。

刘封的死由四点造成:

1、上庸大族申家反叛

2、和孟达不和

3、不救关羽

4、刘封刚猛,恐怕刘备百年之后刘禅难以驾驭

后诸葛亮时代,刘禅还能安然,多少与杀刘封有那么一点关系。刘封被叛后逃回成都后,刘备和诸葛亮一算计,刘封就只能死了。有人可能觉得义子就不该有继承大业这样的野心,其实不能这样说,比如大家熟悉的冉闵他就不是羯人石家的子孙,之是养孙,他依然有想当皇帝的野心一样。这样看来在蜀汉高层,刘封是不得不死了,个人认为,第四点才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不能摆在台面上的一点。

既然摆不上台面,就要罗列其他三条罪名了。其实刘封不死也就刘备一句话的事,死不死怎么说多有理(张飞丢徐州其实也有内部人反叛)。要杀刘封就要承认第三条,当然也就得为关羽开脱一下了。

刘备和关羽

刘备和关羽在别人眼里那就是“亲如兄弟”、“恩如父子”的两个人,这看来可比对刘封亲密多了,而且关羽早年就跟随刘备,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之一,这样的功臣怎能够在乱世中说杀就杀了,到底关羽也是刘备的头号战将,杀了对于时局实在是没有一点帮助。张飞之前丢过徐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关羽此次丢荆州其实也并非非杀不可的罪名。


大眼大世界


如果关羽从麦城逃回成都,说的自然是襄樊之战,那么如果发生,刘备会不会杀他呢?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1、其名义,刘备是仁义打天下的人,因此最重要的是名声,虽然关羽失败,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若因此杀他——这个结拜兄弟,对自己的名声绝对是大大损害,所以不可以杀关羽。

2,荆州之失,虽然有关羽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局势问题,荆州可以说是三面受敌之地,唯一有退路的地方是上庸,可以说地利本就不好,加上其时关羽是与曹魏交战。而东吴方面不宣而战,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取了荆州。这可以说是措手不及才导致失败,即便如此,如果孟达和刘封相救还有机会,但他们偏偏又见死不救。因此是多方面的原因,故而不会为此杀掉一员大将。(不过说到这里,得罪东吴,还有自己人不救,其实正是关羽平时为人处世太过高傲的原因。)

3,关羽本身的能耐大,纵然失败,可是先前的战绩在那里摆着,况且就在失败前还留下了水淹七军,擒拿于禁的事迹,蜀汉人才本就不多,若是能回来,自然还有的是用的着的地方,又怎么可能杀了呢?

……

题外话,纵然如此多般证明刘备不可能杀关羽,但是于事实看,关羽却正是死于刘备,其时关羽守荆州,本就不占地利,出了问题其时刘备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兵救援,只因为在他眼中,此战必败,如果派兵也不过是送人头,为了一个人,耗费兵力绝对不值得,因此才导致关羽最终败走麦城,了结了一世英名。


井夫子


首先说明我的观点,绝对不会杀掉关羽。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下

第一,从刘备角度分析,刘备最有名的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当时说这句话的情况是张飞因为丢了城池,非常羞愧,准备拔剑自刎,刘备为了制止张飞。虽然当时张飞只是丢了一个城,关羽是丢了多半个荆州。张飞、关羽、刘备三人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张飞和关羽两人也帮助刘备打下了很多城池。刘备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割据,他走的路线就是先聚人才再占土地的,他对真正人才的看重要高于对土地的看重。更何况是从涿郡起兵时一直跟随的首席大将了。他会找出一百个理由抵他的罪过,毕竟天下还有大片疆土需要关羽帮他去征伐。

第二,从整个事件发展来看,荆州的丢失关羽确实有失职之处,毕竟是一方守将,哪里没处理好都是失职。但荆州丢失的关键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和上庸,房陵的不作为。如果糜芳傅士仁能够暂时放下怨气以大局为重,严防死守,将领不会快速沦陷,这样各方都会有个反应时间。其实有个问题想不通,就算傅士仁投降,糜芳不应该啊,他是刘备内弟。再说刘封孟达,这两位可不是糜傅二将所能比的,正史中的刘封那可是一员相当厉害的猛将,作战勇猛不比赵云那些差,孟达也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将领。刘封孟达如果能够全力以赴,战局还是难料的,最起码关羽不会阵亡。打好了真有可能在徐晃到来之前拿下襄樊,近逼宛洛。但历史没有如果,在关羽前期这么好的开场下还是败了,从中反映出蜀国内部各派系的问题比较多,关羽平时积累的人望太差了。

第三,从对手来分析,看看对手都是谁,曹魏参战将领有曹仁,吕常,于禁,庞德,徐晃等,吴国参战将领吕蒙,陆逊,潘璋,朱然等,再反观(蜀)汉军,主将关羽,部下赵累,王甫,糜芳,傅士仁,樊友、孙狼等。三方阵容一目了然,换成谁带着一帮文官弱将可以和这么多名将对战?就两个有实力的将领刘封孟达,近在咫尺却在那看热闹,难怪刘备斩杀刘封,团队里不应该有这种人存在。




亿德中联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关羽和刘备有着特殊情缘。刘备还没发迹时,就邂逅了关羽和张飞,三人很是投缘,于是结拜成异姓兄弟,上演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之后,三人风雨与共,一直不离不弃。而关羽和张飞也屡救刘备于危难之中,并为他发迹和建蜀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关羽和张飞,就没有刘备的三分天下。

关羽既和刘备是铁的不能再铁的哥们,关羽又有恩有功于刘备,因此,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如果从麦城逃回成都。刘备念于旧情,很可能象征性的"革职降爵"处置一下,以堵悠悠众人之口,但绝不会杀了关羽。



二是关羽为人厚道有良好人缘。关羽虽然有点傲气和骄傲自大,但为人忠厚老实,善良正直,对坏人嫉恶如仇,对恩人感恩图报,在蜀国的口啤好。再加上他和刘备的特殊关系,及以往功绩,他既使丢了必争的军事要地荆州,但想必为他求情开脱的人也很多,如诸葛亮和张飞等人肯定会全力劝谏刘备宽饶关羽。刘备人本来软,又有结义之情在,也断然不会处死关羽。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首先分析关羽失败对于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的利害关系!

1,本来就是对立状态,关羽失利对于差点迁都的曹操是赢了,度过的为难时机!准备下一步对策!继续镇守樊城,而赢了的却是孙权,这是曹操笑里存忧的事情!

2,孙权,他暂时收回了部分荆州土地,但是偷袭关羽,严格说偷袭荆州,得罪了刘备。又不被曹操待见,是最危险的!

3,刘备虽然丢失了部分荆州土地,但是整体实力尚在,再次收回孙权夺走的领土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4,诸葛亮,关羽的不听话得到的应验,暂时可以收敛许多,日后在关羽等人面前说话还是有了一定分量的!而且这次关羽失利,在实力没有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和孙权谈判还是有很高的姿态!

所以,想继续和曹操正面用刀只能说比较勉强,对自己不利,荆州北大门暂时别想!首先应该和孙权对话,通过利害关系威慑孙权。在荆州土地上得到一点回旋余地!此时曹操肯定不敢对刘备再次有大动作,但是对于得胜的孙权就是另一种态度,孙权只好让步!而刘备可通过巩固汉中为下一步做准备,有荆州永安等地牵制曹操!

总之,以外交最大化利益针对孙权,军事上针对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