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 “大家都是在用命換錢”

白天,他匯入人流,按部就班向那棟充滿科技感的辦公樓走去。下班後,又穿過放著土嗨音樂的手機店走回家,就像從法蘭西穿越回索馬里。

這是一天中的最大位移。

“進城”是一場遙遠的跋涉,要先坐公交,再轉四號線。

雖然物理距離只有十多公里,但就像被柏林牆隔開的東、西柏林,一邊是“天堂”,另一邊是拼命想翻過去看看“天堂長啥樣”的清湖新村。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新聞裡的華為人平均年薪從50w漲到了70w。

發年終獎那天,一個月薪三萬的老員工神秘兮兮地向他伸出五根手指——不是5000,也不是5萬。

“50萬,對於我來說那簡直是天文數字!”

與此同時,坊間傳聞不脛而走:加班三大黑洞、同時薪水也傲視全國的——“北京頭條男,杭州阿里男,深圳華為男”——並稱為“相親市場上三大搶手貨”。

但事實如何,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前部門同事,因為項目太多,加班太兇,女朋友跟他分了手。我還認識一老員工,進華為5年,年終獎拿到手軟,但還是單身。”

深圳龍華一隅,以梅觀高速為直徑,2公里範圍內散落著好幾個城中村。

隨著華為和富士康的生長,數十萬“身體被掏空”的員工,為嗷嗷待哺的房東提供了不絕的客源。

在這裡,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都有了臨時的共同身份:村民。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在華為上班4年的尚超這樣形容華為內部的租房情況:

“員工公寓坑位有限,外面小區又偏貴。城中村的包租婆,會開出一個令你無法拒絕的價格。”

最典型的,要數馬蹄山村。

馬蹄山,江湖代號“MTS CBD”,坊間傳言它是“中國智力最集中、為中國財政貢獻最大的村子”。

因為70%以上的租客,都是華為人。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認識尚超的時候,他已經搬出了MTS CBD,搬到不遠處的另一條村,那裡離華為新落成的辦公點更近。

晚飯前,房東突然敲響了他的房門,緊張兮兮地說:“昨晚隔壁樓電死了一個姑娘,才19歲,今天電線都在排查呢!”尚超心頭一驚,沉默了幾秒,轉身進了屋。

很快,警察就查封了樓下的店鋪。姑娘的遺物連同出租屋的傢俱一起,被拉到了空地上。

不久之後,她的房間就會被繼續出租,成為下一個“深漂”的落腳地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一年前的夏天,高鎮從河南老家來到深圳,進了“清湖東一巷八號 富士康科技集團”,負責裝配攝像頭。

因為不想過集體生活,他又花800元,在清湖租來一個單間。

十分鐘,就能從出租屋走到富士康北門。

十平米的房間裡,擺著一張鐵架床,一個簡易衣櫃,兩個用來放雜物的凳子。

“回來就是睡覺,別的什麼都不需要。”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那頭的馬蹄山,大概是村民吃定了“華為人有錢”的緣故,不管是水果還是蓋飯,都比隔壁村要貴一些。

但無論在哪個村子,商家的營業週期都一視同仁: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因為不管多晚,總有剛下班的華為人,以及上夜班的富士康人。

無論月薪3萬還是月薪3千,都在同一片夜色裡,吃著10塊一碗的蓋澆面。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買了房,才是深圳人

像經濟特區一年三熟的稻田,這座城市的節奏很快。

日租房裡永遠有初來乍到,一無所有,等著明天進廠的年輕人;街口也永遠停著“誠信搬家”的人力車;清湖,是個流動性很大的地方。

“一位98年的小兄弟,今年5月來到清湖,7月就走了。”

今年年初,因為地產商的長租公寓改造計劃,清湖村經歷了又一輪漲租。“下一年要漲到850一個月了”。

高鎮開始覺得,“打工沒啥搞頭”。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向東兩公里,相似的命運,同樣籠罩在華為人的頭上。

聊起深圳的房價,尚超說自己已經錯失了時機。

當深圳的商品房均價突破5萬/平方米時,要“逃離”的,就不只“北上廣”。

7月2號,一批華為人坐上了大巴,從深圳搬往東莞松山湖上班——那裡有更廉價的土地,能夠容納華為不斷擴大的版圖。

“華為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宮殿,就像他們在松山湖建的別墅,壯大美好,有著自己的系統、價值觀、供給、空氣,與外部既連接又隔絕。”一名華為女員工如此描述。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然而,“宮殿”裡的空氣,卻深切地引發了尚超的不適。

一個同事,入職之後,每天在QQ微信幫公司帶貨堪比微商。一個月後他晉升為小領導,留下兩個幹了一年的同事面面相覷。

更要命的是“毫無營養”的工作。“改個價格,改個文案,就是讓你做一顆螺絲釘。”

但無論如何,這座被白牆包圍的巨大建築,依舊是很多人心中的 dream place。

“好多騰訊、小米的人想跳槽到華為——沒別的,外派個幾年,掙一筆錢。然後拜拜!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深圳是個‘貼地飛行’的城市,發展很快又很接地氣。”

這八年,他住過四個區,搬過至少五次家,似乎自己也在這座城市裡貼地飛行著,不知道以後是否有著陸的機會。

8月的一天,尚超也坐上了自己的“大巴車”,在30多歲這年,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白牆包圍的華為。

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天亮前盤算好自己的慾望清單,再投身到烈日驕陽裡去。”

來了,都是深圳人的房客,那些身體被掏空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