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第十一章:听道,讲了什么?

红林主人


讲的是韩非子将老子的“道”这种自然哲学思想应用到国家的治理当中,以“先听 后用 再核”的策略进行治国理政。首先以“听”为基础,听取各位大臣们对政策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对臣子们就某事发表的言论进行“审名定位,明分辩类”,就是以系统的审核办法与其本人的考核成绩来确定审核对象职位,经过绩效考核进行分辨解析,逐一分类,从而弄清是非来辨析类别,这是人事考核的方法与原则。管理公司也是一样,此策略既是管理方法也是工作方式。即根据臣子就某事发表的言论,反过来将此言论作为他们应该做出的实效。听其言任其职只是开始(按现在的能力确定职务与岗位),观其行核其实才是关键(按实效确定等级与位置,按等级与位置确定待遇)。

老子的“道法自然”:无相无形,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总能让人切身感到到你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你,好像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看着你,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你。



国鉴书院频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第十一章:听道

《韩非子-扬权》中韩非子对老子的“道”进行社会化演变,把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搬到了人类社,将道的自然主认哲学思想应用到了国家治理中,就此产生了三个定律,一是依法治国,二是君权唯一,三是君上臣下。“道”演化到治国理政中,就要学道的模样,就是无相无形,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总之就是让人能切身感受到你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你,好像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看着你,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你。

治国理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听”。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是君主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不管君主有多少贤明圣德,国家政策的出台都要经过应该遵循的过程,第一步就是听取各大臣子的对政策的建议与意见。作为君主如何听,非常关键。韩非子给出的策略是先听后用再核。君主首先要有听的气度与勇气,听臣子就某事发表言论,反过来将此言论作为他们应该做出的实效。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你说行,那你去做,结果要和你说的一样,验收时就按你说的作为标准。

这一策略非常聪明也很有用,对于那些夸夸其谈者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在销售管理中,对于省区经理任务的制订与考核可用此道,在充分讨论后,制订一个公司与省区经理都认可的任务量,年底就按此任务量为考核标准。其它工作,也是一样。此策略既是管理方法也是工作方式,就是在充分讨论后确定任务与人选。公司有公司的任务目标,个人有个人的能力,如果个人能力达不到公司目标,强行将目标压给个人,完不成任务,既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也是对个人的不负责,既是公司的损失也是个人的损失。

所以韩非子说“审名定位,明分辩类”,就是审核言论来确定职位,弄清是非来辨析类别。这是人事考察的方法与原则。从举荐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都用审核言论来确定职位,这里的“言论”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统指系统的审核办法与其本人的考核成绩,按此确定审核对象的职位。同时,经过绩效考核进行分辨解析,逐一分类。如按年度业绩对销售人员进行分类。这一点非常重要,天下的事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也来的,所以一定要进行“绩效考核”,实事胜于雄辩。只有真正的成效与成绩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唯一动力,夸夸其谈只会害了公司害了自己。

“审名定位,明分辩类”不是官场管理,还是职场、市场管理的正能量,是很值得老板与管理者学习的。尤其是公司聘用高管,听其言任其职,只是开始,观其行核其实,才是关键,吹牛是吹不出成绩的,也吹不来回款,成绩与回款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之入。故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君主听察的方法是,根据臣下发表的言论,反过来作为他们应该做出的实效。所以要审核言论来确定职位,弄清是非来辨析类别。

在现代公司管理中,人力资源战略与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首要战略与管理核心之一。在制度的基础如何找到公司想要的人,如何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一是审名定位,二是明分辩类,按现在的能力确定职务与岗位,二是按实效确定等级与位置,按等级与位置确定待遇。

千里马,跑了才知道。


红林主人


讲了老子所提出的虚幻的道,怎么样指导法制建设,是道结合现实的实际运用。


道纪观


讨论了君权至上的道理。


黔龍黄弟


广开言路,从中找到真正适合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