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

第一軍情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南亞次大陸地區,原是英屬殖民地。


英國政府於1947年2月改派蒙巴頓任印度總督,6月公佈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領土包括東、西巴基斯坦兩部分)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印、巴正式分治。



在蒙巴頓主持下印巴分治,穆斯林教徒遷往巴基斯坦,印度教和錫克教則留在印度聯邦。


印巴雙方文化差異巨大,而且宗教衝突、習俗差異等等都是極其難以調和的矛盾。


分治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圍繞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


1、三次印巴戰爭


雖說是領土爭端,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宗派衝突問題。


1947年10月到1949年1月,第一次印巴戰爭雙方只是打了個平手,因為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雙方達成了停戰協議。


1965年4月到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得到的實際上的勝利,但巴基斯坦付出的代價也很大,隨後在蘇聯的斡旋下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1971年11月到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得了巨大的勝利。


印度順利的分解了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獨立成了現在的孟加拉國,這次印巴戰爭同樣是在聯合國的干涉下,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印巴分治70年以來,雙方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權,印巴兩國戰火不斷,矛盾加劇,但印度想打敗巴基斯坦是不可能的。就目前來看,印度也不可能打敗巴基斯坦。


除了三次大規模印巴戰爭,邊境常常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孟加拉國被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之後,兩國之間更加仇視對方,真可謂是到了"一言不合就開火"的地步。


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仍是兩國爭奪之地。


2、印巴實力對比


印度領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則為88.0254萬平方公里,是印度的1/4略多;印度人口13億多;巴基斯坦只有1.8億;


2017年印度GDP為2.61萬億美元,位於世界第6;巴基斯坦還不到印度的1/7。但這些與戰爭結果沒有多大關係。


軍事上,印度軍隊數量位於中、美、俄羅斯之後,為117.5萬,是巴基斯坦58萬軍隊的2倍,其精銳山地部隊就有15萬。


裝備上,印度擁有一艘航母(10年內還將擁有第二艘),至少一艘從俄羅斯租的核潛艇、10多艘常規潛艇,射程超5000公里的戰略核導彈,上千架戰機,幾千輛兩棲坦克及大量從俄羅斯、美國、以色列等國進口的先進武器。


巴基斯坦只有核彈頭數量超過印度,其他方面,除空軍飛行員素質高於印度外全都落後。



以前從美國進口的戰機現在已經落後,美國最近對巴國搞封鎖,連配件都得不到。


從土耳其等國進口的武器性能一般;與中國合作生產的梟龍戰機性能不錯。


地理位置上,印度海岸線很長,有孟買、加爾各答、科欽、果阿等多個優良港口,更有遠離海岸1000多公里,戰略位置優異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沒有第三國參與可以輕易封鎖巴基斯坦的海上通道。


陸地上,雙方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氣候惡劣,旁遮普邦邊境卻有利於印度坦克部隊長驅直入。


海軍方面,印度單方面碾壓巴基斯坦。印度海軍擁有155艘艦艇,其中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加爾各答級驅逐艦,209型和鮋魚級潛艇,殲敵者核潛艇以及大批先進護衛艦,都是巴基斯坦沒有的先進裝備。


巴基斯坦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3艘"阿戈斯塔"90B型攻擊潛艇和4艘"佐勒菲卡爾.布托"級(中國產F-22P型 )4艘護衛艦,戰時估計打防守反擊,看這幾艘潛艇可以擋住多少艘印度艦艇,否則在印度海軍的絕對力量面前,連港口都出不了。


空軍方面,印度是以規模佔優勢,巴基斯坦則能局部對抗。


巴基斯坦可以在局部制空權上與印度一較高下,考慮到歷來印巴戰爭中,巴空軍飛行員能力卓越,很有可能取得部分優勢。


現在,印巴兩國的軍事力量在規模、實力上已經越拉越遠了。


印度憑藉人口紅利以及經濟發展,在海陸空軍事裝備上已經遠遠超過巴基斯坦,但這些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


3、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的原因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以下三方面:


1)戰鬥決心和戰鬥意志


表面看印度在總體軍事力量上強於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在人員素質、技術戰術上要強於印度。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好,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拼命。


印巴兩國目前的小規模戰爭主要是陸軍作戰的多,所以給人感覺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


印度比巴基斯坦的兵力多,但不精,而巴基斯坦雖然軍隊比印度少,但很精。而且巴基斯坦軍隊不怕死,這是印度在戰爭中打不過巴基斯坦的原因。


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衝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在與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鬥中只能靠邊。


雙方有時雖然在邊境地區劍拔弩張,但是實際上雙方的行動都是有底線的。畢竟魚死網破不是雙方的願望,但又必須給各自民眾一個交代,自然是"打不過"了。


2)武器的優劣


印度沒有自主生產武器的能力,在全世界買了許多武器裝備,卻成不了體系,他們的武器被稱為"萬國牌"。


俄羅斯就盯上了他們的購買力,不斷地跟他籤合同,卻沒有實質上的真正幫助。


巴基斯坦有中國老大哥的幫助,在軍事上與中國合作生產出了梟龍戰機,既有產權技術又能節省軍費開支。


最重要的一點是雙方都有相互毀滅對方的能力。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巴基斯坦擁有140-150枚核彈頭,印度130-140枚。


同時巴基斯坦也大力發展彈道導彈,"沙欣-3"彈道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和常規彈頭,射程達2750公里,可以覆蓋全印度,印度也有烈火系列導彈,同樣可全覆蓋巴基斯坦。


兩者保持核武器,誰都不敢輕易互開戰事,也就不可能出現誰打敗誰的狀況。


3)戰略戰術


印度軍隊渙散,素質低下,有強大的力量也不敢傾全力對付巴基斯坦,畢竟印度的北方還有巴基斯坦的盟友中國。


有中國在牽制印度,巴基斯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之抗衡。巴基斯坦軍隊跟中國交流很多,也加強了在戰略戰術上的經驗學習。


巴基斯坦的這個鐵哥們,能夠幫助他們發展經濟,建立自己的國防軍事工業,這也讓巴基斯坦在戰爭當中擁有絕對的潛力。



另外,戰爭狀況如何實際上比的是雙方後面支持者的力量,核實力的互相牽制和平衡,戰自然是不容易開打的。


如今的國際事務已經不是單純的國家之間的抗衡,有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的干預,同時還摻雜大國因素,像巴基斯坦與俄羅斯、美國、中國等國都有一定的關係,這是印度不得不考慮。


印度背後有美國、俄羅斯,但他們都是為自己的利益,不會真正幫它,印度能靠的是地大人多。


巴基斯坦也懂得只要抓牢中國才有機會立足,不然被吞併是遲早的事。


歷史可以證明中巴關係的友誼是真誠的,所以它跟中國特別鐵,被稱為巴鐵,當然那些大國也不會坐看印度坐大。


印度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上層人士和文化過度西化,經濟上靠美國也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他們的軍費開支卻大得驚人。


在民生方面用的錢卻捉襟見肘,十幾億人口,民族民情非常複雜。


反觀巴基斯坦雖然國小,有中國老大哥的幫助,除了軍事上合作,在經濟上緊跟一帶一路發展,必然得到很大實惠,趁此機會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民生方面也得到了較大改善。


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一個大,一個小,但由於雙方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前,都背靠俄、美兩大陣營,所以兩國之間實際上是美、俄的暗中較量,所以難分勝負。


後來,巴基斯坦又和中國來往密切,同時沒斷與美的聯繫;而印度則與俄越來越離心離德,與日、美勾搭,這又導致了俄的不滿。


而美、日與印勾搭,不過是想利用印來牽制、對抗中國罷了。


再者巴基斯坦全是穆斯林教眾,上下一心;而印度民族信仰各異,自身且有許多獨立武裝激戰,國內又有大批同情巴的穆斯林群體,所以印、巴之間才戰而不決,這也是一個因素。


兩國開戰就沒有辦法搞好經濟,儘可能不升級、不打大戰。在這種互有保留和牽制的國際關係中,使得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形成了暫時的平衡。


給大家插一個印巴邊境的場景圖:從印巴分治,每天早晚在瓦格赫口岸的印巴邊境部隊就開始了互相較勁般進行口岸關閉的降旗儀式。


巴基斯坦齊聲高喊"巴基斯坦,萬歲",情緒激昂,對面的印度也同樣放著高音喇叭,喊著相同的口號,一時間兩邊歡呼聲可謂"地動山搖",震耳欲聾。


雙方軍士長向對方高亢的長吼是以示敵前叫陣。


隨後兩國隊列中各出列一名軍人(1米9以上),開始邁步走向對方,並將腿踢得高過對方肩膀,然後使足全身氣力將皮靴砸在地上,力量之大彷彿有踏平對方之勢!


他兩像雄雞一樣晃動腦袋,前胸一起一伏,怒目圓睜,雙手握拳,一副仇恨的樣子,看得大家不禁啞然失笑。


腿踢完了,雞鬥完了,印巴各出一名儀仗兵飛奔向自己的國旗,用標準的動作迅速解開旗杆上的繩子,兩國儀仗兵列隊走向國旗,面對面站好。


兩名軍人向對方敬了一個漂亮而威武的軍禮後握手,在軍號聲中,印巴國旗徐徐交叉落下,雙方配合默契,動作嫻熟,各自疊好後列隊收回。


這個場景已經成為遊客旅遊觀光必看的項目,這是一種例行公事的表演,也許雙方軍人都早已忘了為什麼要這麼敵視對方。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印巴雙方是不想真打,而且真打起來印度也不一定完全打得過巴基斯坦,世界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少。


幸生


錯,真要幹起來,印度能巴基斯坦幹趴下,但是印度不敢消滅巴基斯坦,原因如下:



一:經濟和人口因素

截止到2016年,印度有13.5億人口,印度全國GDP總值為2.264萬億美元,人均GDP為1680美元,摺合人民幣1萬多元。

再看看巴鐵,巴基斯坦有1.93億人口,國內GDP為2700多億美元,人均GDP為1460美元,摺合人民幣差不多9000元左右,人均收入和印度差不多,但因為人口基數比印度少的多,巴鐵人口差不多隻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也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所以這些年印度到處買買買,但是巴鐵明顯不能到處買買買。



二:領土面積和國際關係因素

巴鐵面積:79.8萬平方公里

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是巴鐵的3倍多,巴鐵的戰略縱深明顯不如印度,真要打起架來,巴鐵會吃虧。

國際因素:巴鐵因為種種因素和西方關係不是特別恰當,而印度左右逢源,不僅和東方的日本眉來眼去,也和西方的美國、法國等暗送秋波,就算和俄羅斯雖然經常扯皮但也是藕斷絲連,在國際關係上,美、日,法、英等列強肯定會偏向幫助印度,而疏遠巴鐵。

三:軍事因素

1)航母:印度2艘,不管是國產的還是夠買的,但在數量上是實打實的2艘,而巴基斯坦連1艘也沒有。

2)大型驅逐艦:印度有3艘,巴鐵仍然1艘沒有

3)戰鬥機:印度280架三代機。巴鐵有62架F16型(A、B型)戰鬥機,100架JF-17(也就是梟龍)戰鬥機,另外巴鐵由於已經將生產線搬到巴基斯坦,已經可以國產,數量大約20架梟龍,巴鐵梟龍戰鬥機總數量大概為250架左右。但是,梟龍算是準三代戰鬥機,其戰鬥力可能不如印度的戰鬥機,戰機數量162架對陣280架,很明顯,空軍差距巨大,但也有好消息,好消息就是,巴基斯坦可以自己維修戰鬥機,印度一直在摔戰機,而維修的效率低下,數十年過去,如果印度不繼續採購戰機,那麼二者差距將會縮小。

4)驅逐艦:

印度12艘,巴基斯坦5艘。

護衛艦

印度25艘,巴基斯坦15艘

潛艇

巴基斯坦潛艇12艘,印度15艘常規,另外印度還有2艘核潛艇(雖然包過租借的,但確實是核潛艇)。

從軍事力量看,印度確實強於巴鐵



儘管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優於巴鐵,但印度還是不敢消滅巴鐵,是什麼原因呢?老鐵們猜對了,是因為中國。由於中國的幫助,印度是不會也不敢消滅巴鐵的,最多就是和巴鐵吵架,或者發生一點小摩擦。


愛我中華權哥


題主過分了啊,你這是被誰給忽悠了。

迄今為止,印巴之間共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一第三次印度人都是做足了戰爭準備,將巴鐵揍了個老慘,而第二次的時候,中國及時出手幫助了巴基斯坦,巴國不至於被揍的那麼慘。至於為什麼印度沒能打垮巴基斯坦,那就得問問巴基斯坦背後的那位大佬了。


就目前兩國的實力來說,印度的海軍空軍力量對巴基斯坦基本呈碾壓狀態,而巴基斯坦的陸軍部隊倒是可以拉出來練練,畢竟是世界第一陸軍手把手教的。印度的優勢在於他可以無門檻的獲得歐美俄等國家的軍事武器,這也就是印度的武器裝備為何被稱為“萬國牌”的原因,這裡邊也有一個致命點,一旦戰爭爆發,印度如何能保證能夠及時獲得歐美俄的軍事武器呢,不會被其他力量掣肘嘛?巴基斯坦不同點在於其在引進武器的同時還注重引進技術,如梟龍戰機、無人機等,這後邊都有老師手把手教的,。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次印巴戰爭,除非印度以速度取勝,一旦拖成持久戰,戰況真的就不一定怎麼發展了。


巴扎黑悠哈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對冤家,自從兩國獨立以來,爆發了數次戰爭,不過印度總是敗多勝少,吃了不少的虧。這是為什麼呢?由於印度在歷史上被英國殖民過,在英國的管制下根本不想看到印度獨立,在撤出之前進行了印巴分治。這一手段非常陰險,此後的印巴兩國老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衝突和矛盾,以至於樑子越結越深,根本化不開。

當然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採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拼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衝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鬥只能靠邊站。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歡迎關注第一軍情,如有其它問題,請各位軍迷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題主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自印巴分治以來兩國一共爆發過三次戰爭:第一次印巴戰爭雙方就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而展開,最終誰也沒能實現完全控制克什米爾的戰略意圖,不過戰後印度得以控制克什米爾近四分之三的地域,而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四分之一的地域,論起來第一次印巴戰爭互有勝負而印度略佔上風;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不僅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還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並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扶植下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仔細分析三次印巴戰爭的結局不難發現:雙方互有勝負——印度並非從沒打贏過巴基斯坦,不過印度也有被巴基斯坦打敗的時候。或許問題改為印度為什麼不能徹底打敗巴基斯坦更合適。

如果從面上的實力水平來看:印度強於巴基斯坦——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七位。截止2016年的印度人口統計數據為13.24億,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有說法算上未納入統計的黑戶人口其實印度人口已超越中國。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八。從軍力上看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然而看起來強大得多的印度在同巴基斯坦的實際交手過程中卻基本維持著勢均力敵的狀態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由兩國的內部國情所導致的——儘管印度的實力從面上看各方面都強於巴基斯坦,然而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有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加之國內巨大的貧富落差和種姓制的束縛,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於是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宗教成分是比較單一的,政府的行政效率也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事實也的確如此——儘管巴基斯坦比印度小很多,但也成功研製了自己的核武器,成為南亞地區足以和印度抗衡的核大國,即使在常規武器方面儘管印度具有海、空軍優勢,但在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戰鬥力上巴基斯坦完全不輸印度。

其次巴基斯坦在國際上並不孤立:巴基斯坦從1962年就開始與中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的重要盟友——尤其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的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國作為世界霸主一直極力壓制某一地區崛起一個足以獨霸該區域的霸主出現,因為這將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具體到南亞而言:維持印巴之間的紛爭局面,使雙方都不得不有求於美國對美國而言是最有利的,因此美國不會坐視印、巴任何一方碾壓另一方。儘管目前印度也是美國極力想在南亞拉攏扶植的對象,但美國絕不會允許印度真正崛起成為南亞的區域霸主。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宗主國的英國也不會漠視印度徹底壓制同為英聯邦成員的巴基斯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巴基斯坦即將滅國之際,中國集結大軍,外交照會印度在一天之內撤出中印兩國有爭議地區。毛主席覺得給印度一天時間撤軍,參戰意圖太過明顯,外交部又改為3天之內印度從中印雙方有爭議地區撤軍。阿三無奈立刻與巴基斯坦簽署停戰協議~


海油二號門


如果只是比較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強弱,印度2018年度軍事排名全球第四,巴基斯坦則排名全球第十七,勝負已然很明顯。拼軍力,印度有420萬大軍對陣巴基斯坦區區90萬兵力,勝算在握。拼裝備,印度裝備有2000餘架各式戰機、4000多輛坦克、295艘各類軍艦,對抗巴基斯坦裝備1200餘架戰機、2100多輛坦克、197艘各類軍艦,壓力不大。拼後勤,印度沒有巴基斯坦內務混亂。

但巴基斯坦手中有核武器。換言之,印度可以在常規戰爭中打敗巴基斯坦,但若在核級別上開戰的話,兩國很難分出勝負。即便不展開核級別戰爭,印度還是打不過巴基斯坦,為何?因為決定戰爭勝負不僅僅靠一國軍事力量強弱,還跟永久性作戰限制因素如‘天氣、氣候、季節、地形、植被’息息相關,籠統地說來就是跟地理地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的原因就可以從地緣上找到建設性解答。你看,印度三面環山一面背水,南邊是大海做天然屏障;北邊的喜馬拉雅山把中印隔開,見一面也困難;東邊是恐怖的原始森林,隔斷印度和緬甸見面的機會;只有西邊有許多山口可以直通印度,而印度土地上2000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入侵事件大都發生在西部和西北部,只有英國人是從海上來,除此之外,大部分入侵事件都由西北部穆斯林主導。而現如今的巴基斯坦正好就位於印度西北部,在此巴基斯坦掐住了印度的咽喉,隨時能要印度的命。因此巴基斯坦和印度衝突不斷,是地理早就寫好的劇本,由不得人左右。

至於巴基斯坦為首西北部地區穆斯林為何對印度如此痴迷,追究起來,印度吸引入侵者的最大因素,不過是其廣受歡迎的肥沃農耕土地,旁遮普平原的特點在於降雨量恰到好處,物產豐富氣候適宜永久定居,而且正好位於伊朗-阿富汗高原下降到次大陸平地的落腳點上,去那裡搶吃搶喝再合適不過。


軍機圖


印度並沒有“打不過”巴基斯坦。實際上在三次印巴戰爭中,整體上印度是佔上風的,甚至直接導致了巴基斯坦分裂,孟加拉國獨立。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兩國分別獨立後,因為英國人草率畫的分界線很含糊,邊境很多地方都有爭議。同時,又規定當時大片土邦,原則上是“自願加入任何一方”。

而在西北部的克什米爾邦,並沒有確認是歸印度還是歸巴基斯坦。這塊地方的居民伊斯蘭教徒佔多數,可也有不少印度教徒,這就成了爭論的導火索。

兩國剛剛獨立幾個月,即1947年底,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為爭奪克什米爾開戰。這就是第一次印巴戰爭。打了一年多後,雙方誰也不能趕走誰,只好在1949年簽約停火。印度略佔上風,佔領了克什米爾一大半的領土和人口。


1965年兩家又打了一仗,即第二次印巴戰爭。這次印度軍隊還越過邊境線,直接進攻巴基斯坦本土。打了幾個月,巴基斯坦稍微佔點便宜,但最終還是接受聯合國調停,雙方維持戰前的分界線,又以平局收場。

這兩次印巴戰爭打下來,原本是一國中分出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家,樑子越結越深。

巴基斯坦當時還是英聯邦成員認了美國當老大。

而印度呢,畢竟是二戰後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中最強大的一個,在第三世界影響力很大。實力擺在那裡,美國、蘇聯都想拉攏他。印度左右逢源,成了國際舞臺上的明星。

圖:中印戰爭中的印軍(手持武器的為中國軍人)



印度牛氣起來的同時,巴基斯坦國內則是矛盾重重。巴基斯坦國家的西部一塊,東部(今孟加拉國)一塊。兩邊地理上隔得千里,被印度隔開。當初劃分就是很馬虎,因為同屬伊斯蘭教,就畫成一國,其實彼此之間文化、社會、種族差異都很大。掌握中央政權的是西部人,東巴人覺得受到西部人的欺負,一直憤憤不平。

1971年,東巴發生動亂,印度趁機宣佈支持東巴獨立,出動數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同時進攻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巴基斯坦實力原本就不如印度,加之美國同時對雙方禁運武器,而印度可以得到蘇聯的大批武器支援,因此打了沒多久,巴軍節節敗退。不到一個月,印度就全殲了巴基斯坦東部軍團,在西部也佔領了巴基斯坦數千平方公里領土。

此後雖然在中美兩國干涉下,印巴停火,但巴基斯坦從此一分為二,東部的孟加拉國獨立。

由此可知,三次印巴戰爭,第一次印度小勝,第二次巴基斯坦略佔上風,第三次則是巴基斯坦慘敗。印度坐穩了南亞霸主的地位,而巴基斯坦只是自保而已。

當然,如果問,為什麼巴基斯坦在整體國力弱於印度的情況下,還能擋住印度的進攻,甚至在第二次獲得小勝呢?那麼就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巴基斯坦作為伊斯蘭教國家,內部凝聚力比印度要強一點。

其次是巴基斯坦得到了好大哥的支持。比如第二次印巴戰爭,當時巴基斯坦和美國關係不錯,有很多美製武器。而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在最危險的時候,是中國伸出了援手。

其三從歷史上來說,印度本土勢力就是不能打的。不但持續四分五裂,而且歷史上印度的每一次改朝換代,大部分都是從阿富汗方向來的勢力先佔領巴基斯坦,然後從巴基斯坦征服印度。所以說,印度被巴基斯坦揍也是有傳統的。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對於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這個問題我提出質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勝利者,也沒有絕對的失敗者。就像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其實有很多重要的原因,


首先從經濟上來看,巴基斯坦要遠遠落後於印度,印度的人口眾多國民生產總值也要比巴基斯坦好很多。從這一方面來說擁有雄厚經濟基礎的印度如果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贏的可能性要有很大,同時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到人口大國世界人數排名第一的陸軍,所以說印度吊打巴基斯坦應該是合情合理。

但是在軍事上印度多數的裝備都採取進口的方式,比如他們的航母,戰鬥機等等。雖然說這些裝備都很先進,但是每年印度都要付出高昂的維修費用聘請其他國家的修理人員來幫他們保養這些武器,這也導致比較尷尬的是,印度的很多武器在戰場上還沒有得到應用就已經有所損壞。嗷在這方面,巴基斯坦。這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巴基斯坦多數的軍事裝備都從中國進口。而且他們還採取了中國的梟龍戰機。而梟龍戰機也在印巴戰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簡單的看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是兩國土問題的。戰爭,但是真正的背後其實包含了。中國和美國。兩個不同的立場。印度就如同美國的傀儡一樣。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無疑是想部封鎖中國邊界。但是很早以前老祖宗就告訴我,重亡齒寒的道理我們又怎麼會讓美國人得逞了。


太陽雨涼


誰說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印度如果打不過巴基斯坦,孟加拉就不會分離出巴基斯坦了,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也不會佔據下鋒了。

印度是南亞一霸,不論面對與否,這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死對頭,也是南亞牽制印度最有實力的國家,但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差距依然非常大。

在歷史上,巴基斯坦曾是印度文明的誕生地,在世界歷史上頗具影響力。但是隨著古印度的衰亡,巴基斯坦與印度其他地區一樣,大多時候都是處於分離狀態。

直到印度末代王朝莫臥兒王朝入主印度,現在的巴基斯坦地區才和現在的印度地區容為一體。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巴基斯坦和印度依然在一個國家內。



隨著20世紀中葉英國殖民帝國的土崩瓦解,英國退出南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英國人的干涉和信仰等因素,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但兩國建國後,相互視同水火,為此紛爭幾十年,直到現在依然無法盡釋前嫌。

印度由於更為廣闊的領土,更為龐大的人口,以及在大國中左右逢源,近年來發展比較快,各方面大多強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自然很難是印度對手。不過由於核威懾,以及國際格局和大國干涉等因素,印巴兩國再次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至於印度要完全戰勝巴基斯坦,當然也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