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西安至安康高铁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日前,《新建国家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发布,标志着西康高铁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计划2019年开工建设,2023年投入运营,建成后西安到安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西安到重庆也只需2个小时。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西康高铁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及区域高速铁路网布局,打通西安至重庆高铁新通道,为陕西发展“三个经济”增添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西康高铁将给沿线地区带来哪些机遇,如何擦亮安康这颗“秦巴明珠”,安康又将如何面临高铁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虹吸效应?

“超越”时空之线,扶贫线


西康高铁项目新建线路自西安东站南段引出,经西安市灞桥区、长安区,商洛市柞水县、镇安县,安康市旬阳县、汉滨区、至安康市高新区新建安康西站,正线全长约170公里。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图片为示意图,实际线路以国家发布为准

尽管陕西境内高铁运营的时间尚不够长,但是高铁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逐渐显露。有研究表明,高铁对沿线产业发展的最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带动沿线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沿线城市旅游、商贸业、房地产、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其原因在于高铁对区域发展的“时间—空间收敛”效应。通俗点说,就是高铁能够极大压缩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进而延长旅客一定时间内的出行距离,或者节约旅客一定地域范围的旅行时间,便于从事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这就为拥有高铁区位优势的地区通过吸引客流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了机会。

以西康高铁为例,这条路线包含了秦岭最丰富的美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瀛湖、香溪洞、中坝大峡谷,还有安康蒸面、橡子凉粉、神仙豆腐等美食。以前要花3个小时在路上,现在只要半个小时,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时间大大增加。以前要自驾或跟团,现在一张高铁票就可以搞定。西康高铁可以将西安的大量游客吸引过来,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瀛湖


陕南秦巴山区不仅是美景美食聚集地,也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西康高铁的建成通车,对尚在脱贫攻坚的陕南地区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西康高铁开建,沿线将聚集不少企业和产业链,创造工作岗位,促进高铁沿线贫困群众就业,也方便贫困群众出远门谋生。

这方面可以以已经建成通车的西成高铁沿线为例。据汉中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翟辉介绍,受制于交通及信息的不畅,过去汉中山区的农产品经常出现卖难现象。西成高铁开通后,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高铁不仅能为当地带来客流,更会为他们带来信息流,让农产品有稳定的市场渠道。现在,已有客商和他们接洽,在汉中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并实行会员制,吸引城市的人定期来山里采摘有机农产品。

和西成高铁一样,西康高铁在影响沿线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推动陕南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经济如何“擦”亮秦巴明珠?


安康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中心,连接着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具有陕南三市最好的区位优势,具备构建立体交通枢纽网络的潜在优势。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然而,从经济角度而言,安康这颗“秦巴明珠”却并不是那么的璀璨,虽然有交通枢纽潜力,但是交通现在恰恰是安康的劣势,再加上生态的限制,安康的发展面临不少困境。

在交通方面,安康地处秦巴山腹地,落后的交通条件扼制住了安康发展的咽喉。西康高速未开通前,从安康到省会西安得五六个小时,山大沟深、道路崎岖,限制住了这里通往外界的道路。西康高速开通后,安康到西安仍然需要3个小时。

交通不发达地区,往往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便利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相对的是,闭塞的交通会限制人流、物流、信息流流动,还会导致思想上的封闭落后,进而导致当地营商环境差强人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让不少客商对秦巴山区敬而远之。

西康高铁建成后,将对安康有哪些好的影响?安康目前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据《安康日报》报道,安康市在不久前确定,将依托富强机场、高铁站和未来市级行政中心等周边区域整体规划建设新时代新安康门户区,旨在充分挖掘优势和潜力,迅速掀起安康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聚力乘势空航高铁时代到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据坊叔了解,围绕西康高铁,安康目前有这些优势和潜力急需挖掘。

利用西康高铁吸引来的人流,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安康,秦巴明珠”的旅游品牌;借助未来即将建成的民航、高铁等优质交通资源,打造好集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于一体的经济示范区——安康高新区,引领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尤其是其“飞地经济”的发展;将生态保护与富民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区域合作,做强做大富硒产业,让“中国硒谷”品牌借力高铁“走出去”,并使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成为安康开放的市场、门户和窗口。

避免高铁“双刃剑”不利的那一“刃”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但是高铁对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并不都是好的。

关于高铁“双刃剑”不利那一“刃”的阐述中,最有名的是“过道效应”和“虹吸效应”。尤其是“虹吸效应”,在西成高铁高通之初,众坊友就一度担心成都将西安的人流“吸”到成都去了。坊叔借此机会,专门普及一下这两个学术名词。

“过道效应”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仅在当地经过,而对当地没有起到任何影响。尤其是对沿线中小城市而言,如果没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对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铁很有可能就仅仅是通过而已。“虹吸效应”是指当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被外地所吸走。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安康的经济发展本来就远远弱于西安,如果将来西康高铁再延伸到重庆,安康更是两头受夹击。无论是西康沿线,还是安康一地,都面临着“过道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威胁。

长期研究东亚地区城市发展问题的美国城市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韦伯斯特曾指出,高铁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很容易“变质”,因为高铁打破时间、空间观念,会让企业的管理半径大为扩展。在高铁构建的“*小时经济圈”里,企业完全可以把许多员工投放到其他城市,把商务运作延伸到其他城市。

他的建议是,“高铁沿线的城市需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以阻止企业因为交通更方便而搬到其他地方去。”“一个城市,如果不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高铁带来的正面效果将流失。”


西康高铁能否“擦”亮“秦巴明珠”?



这是否可以给那些期待西康高铁促进经济飞跃发展的城市一些启发?以安康为例,秦巴山区以前到安康市区务工的人们,因为交通便利,很可能到西安乃至其他大城市打工;目前在安康发展的企业,很可能因为西安不断变好的营商环境而迁址到西安来。

除了上述两大效应,西康高铁沿线还将面临产业同质化的问题。比如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京沪高铁沿线的主要高铁新(站)区,其产业均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西康高铁沿线城市没有在高铁站点周边布置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其他城市形成差异,那么这些小城市很可能会沦为西安的“后花园”,仅供西安人节假日去“逛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