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嘴裡說的快慢機到底是怎樣一款槍?

革斤春風


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毛瑟C-96手槍

快慢機,又稱駁殼槍、木殼槍、20響、盒子炮、大鏡面、大肚匣子、自來得手槍等,事實上就是德制毛瑟軍用C-96手槍。

C-96手槍在發明國德國軍隊中裝備數量極少,因為嫌此槍體積大、份量重,攜帶不方便,但卻大量出口到了東方的中國,成了中國軍隊的制式手槍,且在國內大量仿造,產量不下數十萬到上百萬把,可謂西方不亮東方亮。

駁殼槍有兩種型號,早期是機匣上方10發彈倉供彈,僅能單發射擊,最常見,裝備數量也最龐大;另外一種是M-1932年版,是改進提高型版本,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既可單發,又能連發射擊。

這兩把槍械,都隨槍配有木殼槍盒,是江浙一帶“木殼槍”稱謂的由來,可以將槍與木殼槍盒相連接,實施抵肩射擊,不僅提高了射擊精度,而且有效射程提高到150米,20發的彈容量,使得此槍成了一把微型衝鋒槍。

對缺少衝鋒槍、半自動步槍等自動槍械的中國軍隊來說,10發彈倉供彈特別是20發彈匣供彈的毛瑟C-96手槍,就成了步兵手中得心應手的一把槍械。

不僅正規部隊,而且游擊隊等抵抗組織等,也喜歡裝備駁殼槍,在抗戰中,中國軍隊班、排、連級衛隊,裝備清一色的20響駁殼槍,曾給予衝鋒的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對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毛瑟C-96手槍發射毛瑟7.63x25毫米手槍彈,初速每秒450米,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手槍彈,採用瓶型無底緣彈殼,彈頭為圓頭平底,戰時彈丸的消耗非常大,中國軍隊大膽使用了7.62毫米手槍彈,奇蹟般地解決了毛瑟C-96手槍子彈的來源問題,就不用擔心彈丸的問題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這是德國毛瑟軍工廠在上個世紀初研製的一款軍用手槍,正式名稱就是毛瑟軍用手槍M1896。該槍口徑7.63mm,配置20發彈匣供彈,全自動射擊模式,部分毛瑟手槍還配置有木質槍托,可以進行精度射擊。

不過這種手槍當時推出市場之後,並未得到歐洲國家軍隊的積極響應,畢竟這玩意在正規戰爭中,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還很耗費子彈,尤其是自動連續射擊時,槍機還要向上跳動,導致後面射擊精度快速下降,不利於持續射擊。

所以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這款手槍滯銷比較嚴重,但是讓毛瑟工廠看到希望的卻是中國市場。

當時國內各種軍閥還有國民政府,由於自身軍隊重火力和壓制火力嚴重不足,也就是缺乏機槍和火炮,近距離對抗需要一款速射武器進行壓制。毛瑟這款自動手槍正好滿足需要,價格便宜,配上20發子彈,火力相當於一款衝鋒槍了。因此大量引進,甚至還讓國內軍工廠仿製,軍隊還一度組建了“手槍隊”,全員配置毛瑟自動手槍,在戰鬥中發乎的作用相當於“半個機槍隊”的火力。

國內正規軍、民兵等武裝力量在使用這款手槍時候,採用了握槍側位射擊的方式,就徹底緩解了這款手槍射擊時跳躍的毛病。在很多影視作品上都可以看到,八路軍游擊隊或武工隊與倭寇槍戰時,都是側位射擊,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這款手槍,國內給其齊了很多綽號,比如“王八盒子”(估計是因為漢奸經常配這種槍)、“二十響”、“快慢機”等。

《亮劍》中出現的快慢機說的就是這款手槍。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毛瑟軍用手槍的口徑為7.63毫米,威力比較大,但使用時後坐力較大,容易向上跳動,其有效射程能夠達到100米。毛瑟手槍在西方各國的軍隊中很少裝備,但是該槍卻是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的軍閥混戰時,西方各國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但是手槍卻不在禁運之列,加之駁殼槍的威力大,價格便宜,該槍在中國比較吃香。而且中國人在使用的過程中平射,從而解決了使用上跳厲害的缺點。


駁殼槍的衍生型號比較多,除了德國的原裝進口之外,中國和西班牙都仿造過不少的駁殼槍。也正因為如此,駁殼槍在中國特受歡迎。例如,楚雲飛去縣城赴宴時,他有精緻的手槍不用而改用毛瑟。再如老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雙槍中有一把駁殼槍的準星是故意弄掉了的。使用駁殼槍有經驗的射手是不需要準星的。


歷史軍魂


快慢機就是可以打連發的駁殼槍,也叫盒子炮,也叫20響,也叫德國毛瑟手槍。下面是兩張對比圖看下就明白了




兵器2019


《亮劍》中李雲龍嘴裡所說的快慢機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在抗戰題材影視劇裡見到過最多的“盒子炮”或者說“駁殼槍”的改進型,也可以說是自動版本,這是世界上出現的最早的自動手槍,其原版由德國毛瑟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兄弟來命名。

德國毛瑟兵工廠於1895年12月取得由毛瑟兄弟研製的命名為“毛瑟”手槍的專利,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開始生產,該槍口徑為7.63毫米,配備20發彈匣,有效射程50-150米,標準名稱為毛瑟C96手槍,這就是題目中“快慢機”的原版。

快慢機也就是毛瑟C96的自動版或者說是速射版,於1931年5月開始量產,其最大的改進就是在槍的左側裝了一個稱為“快慢機”機械結構,這個結構起到了控制手槍發射狀態的作用,可以連發,也可以單發,後來被稱為“快慢機”也就是由此而來。

這款槍的整體設計非常完美,性能出眾、穩定性好、故障率低,所以在世界範圍內有很大的裝備量。這款槍在“快慢機”結構位置的槍身上刻有“R”和“N”,分別代表著全自動和半自動模式,就如同當年冰雹在部隊時所使用的81-1式自動步槍上那個單連發和保險狀態的“1、2、0”是一個意思,很科學和人性化。



毛瑟C96以及快慢機在我國當年有非常大的使用量,至二戰前近50年的時間內毛瑟C96共生產了140萬把,其中最少有40萬把賣給了中國,當然這其中“快慢機”自動毛瑟手槍的量較少。


當年在抗日戰場上以及解放戰爭中就有大量的手持毛瑟C96的手槍隊,他們在關鍵時刻殺出或者去執行深入敵後的任務,起到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作用,直到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特種部隊最早的起源就是我國當年的手槍隊,而手槍隊的標準裝備就是每人一把毛瑟C96或者極少的“快慢機”(連發)。


冰雹藍天


記得我們小時候用紙就折過快慢機手槍,然後跟大家玩起小遊擊戰。

那在著名戰爭片中《亮劍》裡的快慢機槍到底怎麼讓李雲龍一直掛念在嘴邊的?據記載我們當時的八路軍還比英國特種部隊先行建立手槍隊,差不多比他們快了十幾年。而且這把槍在中國很多的戰役中,協助手槍隊、武工隊,取得不少的戰果。

這把快慢機原名叫毛瑟M1932衝鋒手槍,經過改良後增加了一個快慢機,既可以進行半自動射擊,又可以進行全自動射擊。快慢機的特點是自動射擊的時候,可連發三發,初速是455m/s,是速射型手槍,而且擊錘的兩側、準星上面跟機匣兩側凹下造型平面,又是又是很明顯地展現出來,並且主體線條的走向是一致的刀紋痕跡,看起來比較粗獷有力,能更好地掌握在手中,像李雲龍那麼豪爽的性子的軍人,肯定會比較喜歡的。

戰爭年代就有一些比較有經驗的軍人比較喜歡這把手槍,因為它的設計是有細長的槍管,方便持槍者能更好地以其為瞄準基線,有很好的指向性,明顯提高射擊精度。比較有經驗的軍人還能把這把手槍的性能發揮得淋漓精緻,常常把槍面向右傾斜45°,或將槍面向坐傾斜近90°進行射擊,這樣很好地快速射擊命中目標。

特別是在抗戰勝利前大部分的戰鬥模式都是遊擊、突襲、村落戰、地道戰,這時候一方面是重武器的裝備不足,另一方面是在遊擊中快慢機比較容易攜帶,又能近距離射殺多個敵人,算是一把得心應手的好裝備。


紅軍各級指揮官和精銳突擊部隊也裝備毛瑟手槍,比如著名搶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除了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外,精銳突擊部隊也裝備毛瑟手槍。勇士們迅速佔領了渡河的工事。還有一次是飛奪滬定橋,當時的突擊行動中二十二勇士每人配備了一支衝鋒槍或者毛瑟手槍。因為這些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對火力的需要是很強的,毛瑟手槍的二十發裝彈量,每分鐘40發/分的射速都可以滿足突擊實戰的需要。


據說在抗戰中,八路軍的便衣部隊也是裝備了不少快慢機,遊擊突襲日軍,讓他們也是極其恐慌。

後期是隨著突擊步槍的興起,才導致攻擊手槍退出歷史的舞臺。


協虎戰爭史


毛瑟C96,又俗稱20響,快慢機,鏡面匣子,盒子炮,可單發可連發。口徑7.63,有效射程150米。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德國毛瑟手本槍20響可連發.,也可單發解放戰爭連長帶這種槍


12974529251李運裕


二十響駁殼槍。


老來樂94056


毛瑟槍,駁殼槍,快慢機,我們冀中叫大肚匣子20響。可打單發,也可打連發,和衝鋒槍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