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死前毒死光绪,是害怕走多尔衮的老路吧?

宋安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慈禧是个心理阴险狠毒且气量狭小的人。

更子事变中,慈禧杀了5个主和派大臣。

先杀了两个,许景澄、袁昶。

为什么杀他们?因为当时联军已经出发,和清军义和团激战。慈禧要求和联军决战,就要统一思想,将许景澄、袁昶这两个主和派杀了祭旗。

诚然,杀许景澄、袁昶似乎还有些道理。

但杀徐用仪、立山和联元就毫无道理。

因为,慈禧杀徐用仪、立山和联元三人时,联军已经杀到北京城下。

显然,这说明主和派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慈禧的主战观点不但荒谬,还遭遇了毁灭性的失败。

下面慈禧就要跑路离开北京,还要派人向联军屈膝投降。

那么这个节骨眼上,似乎应该释放主和派徐用仪、立山和联元,因为人家说的没错,是你慈禧自己错了。

然而,慈禧却在逃走之前,杀死了徐用仪、立山和联元。

说白了,我就是错了,也不能让你们看笑话,就要你们得命,就像袁绍杀田丰一样。

此举说明慈禧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气量狭小的老太婆,根本没有能力领导中国。

至于毒死光绪,也是一个套路。

更子事变之所以爆发,根本在于慈禧试图废除光绪这个政敌,但洋人不同意。

慈禧极为不满,又不敢公然和洋人作战,就利用乌合之众的义和团压迫洋人,想让洋人屈服。

谁知道,洋人根本不甩。慈禧越来越怒,最终干脆向11国宣战,开创了世界纪录。

杀死光绪,也是慈禧的政治布局。

慈禧虽然秘密部署推翻光绪,但因为上次被洋鬼子打怕了,一直是偷偷摸摸的。

他扶持了一套政治班子,大体是以溥仪老爸载沣为核心的一套人,都是酒囊饭袋。

即便政治部属已经很明确,但至少死前几个月,慈禧才将溥仪带入宫中。

在慈禧死前几天,才将他立为继承人,就是怕列强反对。

慈禧为什么毒死光绪?

原因很简单:

第一,泄私愤。

就像明明自己错了,还要诛杀3个争取的大臣一样。

慈禧认为自己就算死了,也不能看着政敌光绪当政,掌握国家大权。

这对于慈禧来说,是原则问题。

第二,怕被鞭尸

多尔衮的例子在前,死后直接被鞭尸。

慈禧非常清楚,光绪对她是极为痛恨的。其实,以慈禧对光绪的所作所为,光绪事后对他鞭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仅仅举一个例子,被慈禧立为光绪继承人的溥儁,曾经有一次当面辱骂光绪是二毛子。

光绪忍无可忍,怒斥他胡说八道。谁知道,溥儁竟然一拳将光绪打翻。

辱骂又殴打皇上?这还了得?

在古代是诛九族的大罪。

然而,在慈禧纵容下,溥儁仅仅被打了几棍子而已。

更别说爱妻珍妃也被慈禧害死,光绪对慈禧其实是刻骨仇恨。


第三,光绪不死,慈禧的班子就不稳

慈禧怕光绪在他死后夺权,立了忠心于自己的一套班子来继承,以溥仪为小皇帝,让溥仪他爸统领朝政。

但这一个过渡政治班子,必须建立在光绪已经不在了的情况下。

如果光绪不死,慈禧苦心建立的班子就毫无意义。

因为光绪是皇帝,太后死了以后皇帝理应亲政。

所以,慈禧为了保证自己的班子可以运作,就必须杀了光绪。

事实证明,慈禧立得这个板子都是一群垃圾。别的不说,溥仪老爸就是一个废物,没有什么军政能力,就算做个县长都很勉强。实际上,慈禧死了以后才5年,满清就玩完了。


而光绪则是颇有能力的一个皇帝。

如果慈禧能够学学皇太极,高瞻远瞩一点,将大权交给光绪搞变法,未必满清江山不会长几十年。

也许慈禧也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死前留下遗嘱:今后女人一律不许再干政!


萨沙


多尔衮生前权势熏天,死后被顺治挫骨扬灰,慈禧害怕被光绪也来个死后清算,所以要在生前把光绪毒死,也许慈禧有这种想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慈禧要让大清按照她的意志前行。


国家受到列强的欺负,光绪想通过变法改变现状,慈禧也是同意的。要说慈禧就是想祸害大清朝,把大清搞灭亡了,那是冤枉慈禧,她的想法也是尽量延长大清朝的寿命。她采取的方法是“换”,拿老祖宗留下的土地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换取大清的存续和她的权力延续。

而光绪要搞的是变革社会制度,大方向是君主立宪,那样爱新觉罗家族就要放弃权力。这和嗜权如命的慈禧站在了对立面。



光绪和慈禧的斗争是路线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多尔衮和顺治只是情感斗争,顺治可以不清算多尔衮,光绪不清算慈禧就进行不了他的大变革。这一点慈禧是非常清楚的,要让大清按照她的意志前行,必须除掉光绪,免除后患。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软禁,准备换皇帝。她向外界宣称光绪病得很严重,无法处理国家政务了。外国人不信,派医生给光绪全面体检,结果是光绪身体无大碍,继续当皇帝没问题。慈禧害怕西方列强,换皇帝的想法只好搁置。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毒死光绪就顺利成章了。



慈禧比光绪大三十多岁,慈禧七十多了,光绪才三十多岁,光绪年龄上的优势让慈禧非常担心。一旦慈禧早死,光绪又会走变法之路,这是慈禧坚决不能允许的。

慈禧的原则,用自己的人,才能保证走自己的路。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历史上有很多人大佬生前权势滔天,但是死后却被清算,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惨不忍睹。例如明朝的张居正以及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都位列其中。因此,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就要先下手为强,免去后患。

在清朝的光绪皇帝心中最恨的两个人,绝对就是慈禧太后和袁世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有着夺权杀妻的血海深仇,光绪皇帝早就对慈禧太后的恨得咬牙切齿。同时,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出卖光绪皇帝等维新派,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因此光绪对袁世凯也是恨之若骨,欲除之而后快。


但由于慈禧太后实力强大,光绪皇帝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光绪皇帝忍辱负重,决心耗死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对所有伤害过他的人进行报复。1908年,眼看慈禧太后病重,眼看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但是他还没有高兴多久,就在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就被人下毒,一命呜呼了。



2008年,研究人员通过对光绪皇帝的头发经过检测,确定光绪为中砒霜而死。关于这个下毒的幕后凶手,慈禧太后和袁世凯的嫌疑无疑最大,其杀人动机也非常明确,先下手为强,避免将来被光绪皇帝清算。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光绪的一生充满悲情,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皇帝。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恬4岁进宫登基,直到他37岁驾崩,手中其实都没有真正的实权。宝座后面的帘子虽然撤了,慈禧太后的双手却始终掌控着整个朝堂。

1894年甲午海战的惨败,让他认识到国家需要变革,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变革需要实权,而他恰恰就是那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戊戌变法,103天的变法,慈禧本以为光绪就是想随便玩玩,能变法则成,不能变法她再来收拾烂摊子。慈禧没想到,光绪胆子这么大,再让他们变法变下去,慈禧非但地位不保,性命都有危险。

光绪尝到了没有实权的苦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宣布训政,轻轻松松解决了“戊戌六君子”。光绪则成了阶下囚,被囚禁在了“瀛台”。

政治的失败让光绪心灰意冷,身体每况愈下,身为阶下囚的皇帝,岂会被人尊重。而更让他心痛的是他的爱人珍妃的死。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知己,温柔体贴,一直默默支持光绪变法。戊戌政变后,珍妃也受到牵连,幽禁失去自由。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借口珍妃不便留在京师,下令将珍妃投井。这对光绪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种种打击下,光绪已是病体缠身。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走完这压抑悲催的一生。光绪曾说,他过的还不如汉献帝。这一辈子,光绪皇帝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有富国安邦之志,却无力翻过压在他身上的那座大山。

关于光绪的死因,现在已有科学结论证明死于砒霜中毒。(2003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和科学家组成了光绪死因的专题研究组,利用现代科技对光绪的头发、衣物进行检测,发现光绪死于砒霜中毒。2008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召开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也肯定了光绪是死于中毒)。

那到底是谁害死光绪的呢,这一直以来都是清宫悬案。有人说他是慈禧害死的,因为慈禧在光绪死的第二天也死了。说慈禧害死他的人觉得光绪如果不死,慈禧死后,光绪会清算她,多尔衮的老路慈禧也害怕。也有人说是李莲英害死的,还有人说是袁世凯害死的。李莲英和袁世凯同样害怕光绪报复。

在那深宫之中,光绪后面神秘的敌人太多了,现在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是慈禧或者谁,害死光绪,否则这就不是悬案了。历史就是历史,如果没有一点神秘感,历史也就缺乏趣味了。


风雪梦不逝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两人积怨已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1885年中法战争开始后,两个人便矛盾重重,慈禧主张讲和,光绪皇帝则主张出战,从此也埋下了仇怨的种子。直到后来,光绪皇帝发动了戊戌变法,想强大中国。不久,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也将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此外,将光绪爱妃推到井里等事件注定了两个人是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



第二,也怕自己死后不安宁。这里的不安宁不是国家的不安宁,而是怕自己死后都不安宁。倘若光绪复位后,肯定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恐怕连葬礼都没了!还不如自己先动手,杀掉光绪,重立新帝,这样也不会给自己留下千古罪人的骂名。



第三,也要为后人想想。自己死后,如果光绪复位,那么之前参与过戊戌政变和囚禁光绪的人轻则免官,重则可能都要陪葬。更何况,现在溥仪已经养在宫中,掌权的也是自己的亲族。所以,光绪必须死,才能扶溥仪上位。

因此,慈禧太后毒死光绪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因为光绪不死,慈禧不宁,满朝不安!你说呢?


历史壹加壹


首先说说光绪皇帝的死因吧。光绪是于1908年去世的,他的死亡时间与慈禧太后相差还不到一天,所以,关于光绪的死因,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总结起来,大约分为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光绪皇帝是正常病死。光绪皇帝自小就体弱多病,后来,戊戌变法的失败又使光绪面临了囚禁之灾。一国之君,被软禁在湖中间的一个小岛上,你说他不憋屈,鬼都不信。由于长期郁郁寡欢,加上身体较弱,后来就死于疾病,只是跟慈禧太后的死亡时间比较接近,属于巧合事件。

第二种说法,光绪帝死于袁世凯的谋害。晚清朝局,袁世凯几乎一手遮天,内政、外交、军事,他都有涉足。加上袁世凯平日里与李莲英的交情不浅,所以,传言说他重金贿赂李莲英,由李莲英出手,在光绪皇帝的饭菜里下毒,毒死了这个苦命的皇帝。

第三种说法,光绪帝死于慈禧太后的毒害。慈禧太后权欲熏天,她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短命,他是被逼无奈立了光绪,算起来,光绪皇帝既是她的侄子,也是她的外甥,真是亲上加亲。只不过,根据近代很多口述材料,光绪皇帝是个倔脾气,非常任性,久而久之,就不受慈禧喜欢了。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将光绪软禁,再次临朝听政。慈禧觉得光绪皇帝与她离心离德,所以在临死前决定毒死光绪帝,另外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帝,算是继承同治皇帝的皇位。由此,很多人认定慈禧毒死了光绪皇帝。

以上三种说法,本来没有分出成败来,不过,这事儿在2008年打破了僵局。技术组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DNA检测,检测结果发现,光绪皇帝的头发里面,砒霜含油量居然比正常人高出两千多倍,砒霜是剧毒,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毋庸置疑了,光绪皇帝肯定是死于谋杀,但到底是袁世凯还是慈禧太后呢?我个人倾向于慈禧太后,我有以下理由:

一、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死亡时间相差太近,既然已经断定光绪死于谋杀,这不是慈禧干的又是谁干的呢?

二、慈禧在临死之前就已经把接班人选好了,选的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试想,如果慈禧太后没有决定毒死光绪,又怎么会替光绪帝选好了接班人呢?此时光绪帝还在世啊。

三、袁世凯虽然权力很大,但君毕竟是君,臣毕竟是臣,袁世凯估计还没那么大的胆量去杀死光绪皇帝。再加上,李莲英在慈禧太后大病之后显得非常低调,四处与人为好,不敢得罪人,甚至对自己的下属都非常客气。李莲英虽然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可是,李莲英并非那种无法无天的太监,他的一生还是非常规矩的,即使袁世凯敢出价钱,李莲英应该也不敢出手毒死光绪皇帝。

所以,我个人认为,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帝,无疑。那么,诚如问题所说,她毒死光绪皇帝,是不是怕走多尔衮的覆辙呢?答案是肯定的。慈禧太后当然担心在她死后,光绪帝会清算她以前的种种不是,然后落一个万世骂名。这应该也是她毒死光绪的重要动机。

好了,就说这些吧,不知是否能够回答贵架的问题,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如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图为慈禧和光绪


文史夜读说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重新把持了朝政,很多维新派人士遭到屠杀,连光绪皇帝都被囚禁了。但是地方上维新势力的影响依旧存在,这些可是慈禧不能完全控制的。


慈禧太后琢磨着光绪比自己年轻30多岁,等自己死后,大权很有可能又重回皇帝手里,那时光绪肯定会对自己以及顽固派进行打击报复。


当时戊戌变法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与支持,西方列强更希望年轻开放的光绪皇帝掌权,所以只要光绪的名号还在,以他的影响力早晚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这种潜在威胁让慈禧太后一天都不能踏实,这下她终于有了除掉光绪皇帝的心思。


慈禧和多尔衮情况完全不一样,多尔衮其实并没有提防顺治之心,他一生为巩固大清江山社稷做了很多实事,倒是顺治自己因为一些皇帝自尊心作祟,这才对多尔衮心生厌恶,所以可能连多尔衮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顺治会这么对待他。


慈禧则纯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误国误民!她没有资格和多尔衮相提并论,至于是不是害怕走多尔衮的老路,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些原因吧,不过不要忘了光绪皇帝一生积极进取,他不像顺治那样消极厌世,两位皇帝的性格完全不同。如果光绪没有被害死的话,也许他真的会给慈禧留个全尸也不是没可能。


冬窗事发


每一个前任领导人,都会担心自己的历史评价,尤其担心自己的下一任怎么评价自己的历史作为,进而怎么对待自己身后的事:

是继续歌功颂德,像唐太宗那样被每一个后任皇帝赞美?

还是像张居正那样,被人完全推翻政策,死了还要被打开棺材鞭尸?

还是像大多数那样,默默无闻,在祖陵挂个牌子就算了?

慈禧知道自己做了太多太多有争议的事,所以她对自己的死后评价最为在意,而光绪皇帝恰恰又做了太多犯慈禧忌讳的事,所以,她一定要在死前毒死光绪,选一个不会把自己开棺鞭尸的接班人。

这就是光绪的悲哀,没有耐心,忍耐度不够,也没有个类似司马光或霍光那样好的政治老师来教他帝王心术,所以这哥们栽了!确实可惜!



赵智强-镜湖小船


1 you说的不错,慈禧就是怕被光绪鞭尸。


2 慈禧光绪,二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权力之争。一个要垂帘听政,一个要亲政,都是权利动物,亲娘老子也不能拦路,何况一个侄子加外甥。慈禧拖着不给光绪办婚事,后来把侄女塞给光绪监视他,戊戌变法,光绪玩不过老妖婆,被囚禁。庚子之变,慈禧逃离京师,竟把光绪最爱的珍妃推井里淹死。崇陵传信录中,光绪见慈禧病重,脸上露出笑容,可见二人已经彻底决裂。老妖婆毒死光绪,立溥仪当皇帝,安排好后事,才心满意足的挂掉,这个女人心里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


3 多尔衮从来没有把顺治当皇帝,而且和孝庄滚床单,行使皇父权利,主宰顺治的一切。顺治汉化太深,多尔衮鞑子习俗,乱搞男女关系没啥,搞到孝庄头上他真是受不了,二人可以说水火不容,归根到底也是权利在作怪。好在多尔衮爱做诗,打猎也能把自己玩死。顺治终于盼到这一天,14岁的他喜极而泣,诏书大赦天下,把多尔衮煎炒烹炸,好不快活。时人有载:多尔衮被扒出来鞭尸,砍脑袋,暴尸示众。


4 当然,慈禧老妖婆和多尔衮没有可比性。多尔衮有大局观,满清当时只知有摄政王,没有人理会顺治这个小崽子, 多尔衮入京,被明朝官员士绅当成皇帝朝拜,多尔衮嚣张跋扈,毕竟没有自立,好在他年纪轻轻就挂了,不然一定以及肯定要做皇上,孝庄母子二人只能干瞪眼。然而没有然而,多尔衮的生死对大清王朝而言,功劳都是大大的,不然乾隆也不会为多尔衮翻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