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当上皇帝,多尔衮不帮他打仗,豪格能不能一统中原呢?

翠楼看天下


没有多尔衮的支持,就算豪格能坐上皇位,也统一不了中原。

是的,我们不能过份夸大某一人物的作用,但在崇祯十六年、十七年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多尔衮绝对是清朝的关键性人物。

多尔衮为什么会和豪格争夺皇位?因为皇太极一直到驾崩时都没有立下皇嗣,而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

平心而论,当时的豪格胜面要远大于多尔衮,因为他得到了包括两黄旗在内的六旗的支持。

但豪格此人性格较弱,甚至弱到有些天真。


面对六旗的殷切目光,他几次以“德小福薄”为借口,试图和他的父亲皇太极一样,来一个三劝三推,然后坐上皇位。

但豪格终究不是皇太极,他这么一搞,没人跟他玩了。

明明多尔衮虎视眈眈,你豪格还来这一套虚的,可见政治能力太弱,不霸气。这样的人只能做王爷,不适合当皇帝。

所以两黄旗将领才会改变口径,只明确坚持“立帝之子”,而不再唯豪格论;也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多次强调豪格“无继统之意”。

况且性格弱的豪格即使做了皇帝,也是无法应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困局的。

首先,他怎么面对吴三桂,并解决吴三桂的借兵请求和八旗贵族对迁都的反对。

满清能够入关得益于吴三桂,更是多尔衮的战略性目光。

不要说什么这是大清既定国策,多尔衮当初完全是一意孤行,无视其他贵族的反对,坚决率军入关并坚持清朝迁都的。

但豪格有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史书中的豪格是毫无魄力可言的,性子弱是他最大的缺点。

如果豪格没有能力摆平八旗贵族,又没有多尔衮在一旁协助,那么对于镇守山海关对抗清军的吴三桂,他根本不会去利用,反而会一杀了之,只求八旗子弟安心、自己屁股能稳。

当然,即使豪格利用了吴三桂,但以他亦步亦趋的性格,也有可能看不到迁都北京的优势。甚至还会直接让八旗官兵面对李自成的农民军,而想不到利用关宁军和大顺军的厮杀来削弱他们。

那么最后满清能不能顺利入关都不好说。

然后,假如进入北京城后,他如何对待在万岁山自缢的崇祯皇帝?

从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豪格杀妻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以坚持皇太极意旨不动摇,紧跟皇太极脚步的人。

所以面对崇祯皇帝的遗体,豪格会怎么做?恐怕会亵渎尸体以报其父的在天之灵吧!

其次,如何收买北京城的汉族士绅?

史书中并没有豪格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以他性弱的特点,为了在北京城站稳脚跟,恐怕他会向明朝官绅妥协吧?

但清初的八旗贵族是紧抱满汉有别的,如果豪格妥协,还会有人支持他吗?


最后,他如何面对两白旗的不合作而带来的可能使满清分裂、明降将反复、江南反清持续的局面?

多尔衮的不合作,就意味着八旗力量被削弱。虽然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远不如满洲八旗来得更让人放心。

如果多尔衮置身事外,谁能保证他不会另起炉灶,恢复“金国”,并和豪格抗衡?谁又能保证一帮投降的明将悍将不会出尔反尔?

何况江南反清力量庞大,1644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满清分庭抗礼,也是反清力量的核心。

面对这些可能出现以及事实存在的问题,如果豪格不能完美解决,尤其是解决八旗贵族的内部争端,他不要说统一中原,恐怕连北京城都呆不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相对于豪格来讲,个人更看好多尔衮的才能!但入关作为满清统治者的既定国策,势必会实现!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初为贝勒,年少时就从军征战,因军功卓著,一路升迁至和硕肃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14子。少时从军出征,因军功受封和硕睿亲王。除屡立军功外,多尔衮还是个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1643年,壮志未酬的皇太极溘然长逝,因生前未立皇储,多尔衮与豪格开始了皇位之争。此时,豪格拥有正黄、镶黄、正蓝和镶蓝四旗的支持,多尔衮则受到正白、镶白两旗的绝对拥拥护,双方一时势同水火。最后,

因两黄旗贵族逼迫,代善与阿济格退出,不得已就范的多尔衮同意采取折中办法,立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借平衡各方利益为契机提升自己的权力。



二人对比来看,多尔衮在政治上更为成熟,遗憾力量不足,难以继承大统。若豪格继位,多尔衮不服,引起八旗内斗,豪格即使以优势实力灭掉多尔衮,也会有严重的内耗,满清统一天下的时间只会被拖得更久!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清朝统一中原是个偶然,皇太极原本的目的只是逼明朝与满清议和,要求取得与明朝的平等地位,承认满清所占之地的合法性。毕竟皇太极只是满清国主,而崇祯皇帝不但是大明国主,还是天子,是一堆国家的共主。

唐朝时,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一边向唐天子求亲,一边攻打唐朝的藩国,甚至最后直接进犯唐朝疆域,也是同样的原因。因为没有天子的认可,国家地位就难以确定,难以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与认可。

其实很多时候,国家统一,既要使用武力,更要进行谈判,进行多方利益协调。满清只有十二万兵,仅凭武力是无法统一中原的,满清统一中原主要是谈判与协调的结果。是以谈为主,以打为辅。

多尔衮的才能不仅是在领兵打仗上,更重要的还是在多方利益协调上。再加上孝庄太后是个识大体的人,而顺治帝当时年幼只能随长者,所以天时丶地利丶人和一起铸就了清朝的大业。

若豪格继位,则满清国有成年长君,不存在有太后摄政,也轮不到辅政大臣有决策权,所以多尔衮当年就不能出头了。如果历史是这样演绎,清朝还真不见得能一统中原。

成年国主一定会注重大权在握,也一定会为后宫分心,不可能象孝庄太后丶多尔衮一样,一门心思全花在国政上。


鬼影147951010



不能,肯定不能。

回答这个假设问题之前,宋安之先来大概说说豪格在皇太极死后为何争夺皇位失败。再以此入手来分析为什么不能。

肃亲王豪格乃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1643年皇太极猝死,并没有留下遗诏。因此引发了皇长子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争夺皇位,结局毫无疑问自然是两败俱伤了,豪格没有当上皇帝,多尔衮也没有,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成为新帝。

其实看似两败俱伤,其实多尔衮也算不赢而赢。因为当时福临年仅六岁并没有亲政能力,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成为实际统治者,并在次年明亡于李自成以后,趁机入关夺取天下开启了清朝268年的天下。

而豪格在争夺皇位时拥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镶黄和自己的蓝共三旗的支持,掌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还有掌握两红旗的代善也倾向于豪格,相比之下多尔衮只是拥有两白旗的支持。

豪格拥有如此之大的优势,结果还想像自己父亲当年继承汗位时以退为进一般。自称自己“德小福薄”,不足以担任此重任,可惜他不是皇太极,众人只是认为他太过性格软弱犹豫不决,不再全力支持他,使他错失皇位。

入关以后,豪格立下大功结果依旧斗不过多尔衮,在顺治五年被多尔衮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其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通过现实中的豪格可以看出,这位皇长子政治能力太差了。

如果他成为新皇帝,而多尔衮不帮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多尔衮的两白旗肯定不会帮他,那么清初的八旗劲旅少了两旗。

如果多尔衮不帮他,意味着要分裂清朝。那么两者之间发生大战的话,都内乱了更不用说入关了。

最好的局面就是多尔衮不帮豪格,也不发生大乱的话。八旗少了两旗不说,豪格的政治能力又平平,入关面对那种复杂的局势,不能安抚汉臣,避免满汉矛盾的话,统一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靠豪格清朝是统一不了天下的。


宋安之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突然驾崩,时年五十二岁。皇太极死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引起一段纷争,主要的竞争者是他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和他的大儿子肃亲王豪格。

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胜出,就是顺治皇帝,多尔衮做了摄政王,豪格出局,最终被多尔衮害死。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军入关,平定中原。

那么,如果当初胜出的是豪格,结果会是什么样?多尔衮兄弟能帮助豪格吗?豪格能够带领清军平定中原吗?

豪格要想胜出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当初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离奇病死之后,皇太极指责他们兄妹谋反,处死了莽古尔泰的大儿子和亲信。然后,皇太极、豪格父子对正蓝旗的将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吞并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名下的属人和户口,皇太极拿出其中的八个牛录分给豪格,整个正蓝旗全被打散。皇太极亲自统领两黄旗,豪格统领新的正蓝旗。

做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并没有得到两黄旗的真心拥护。两黄旗只是反对多尔衮,明确要求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但他们也担心,一旦豪格坐上大位,会抬高正蓝旗的地位,削弱两黄旗。也因此,最终豪格出局。

在进军中原的过程中,豪格还是出了不少力。顺治三年,他率军经过陕西,进军西南,奔袭张献忠并将其射死。

假设当初豪格能够胜出,清军入关之后,坐镇北京的就不是多尔衮,而是豪格了。豪格的能力和见识,应该不如多尔衮,他处事也会比多尔衮更为专断,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多尔衮三兄弟应该还会四处征战,特别是多铎,他与豪格的关系一向不错,也是白旗三兄弟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但多尔衮和阿济格就不好说了。

多尔衮曾经多次说过,豪格如果上位,大家都活不了。说明他很清楚斗争的本质,如此一来,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所以豪格胜出,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权力争斗会非常残酷。就算清军夺得了中原,能不能坐稳,很难说。

从整体上来说,虽然八旗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很残酷,但大家还都是斗而不破,吵得再凶也不掀桌子。这也是他们能够入主中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否则,他们不知道死掉多少回了。


于左


就算多尔衮不帮豪格,多铎阿济格都可以成为大清的开路先锋! 大清入主中原是早晚的事,就算没有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清军也会拿下山海关!李自成大顺朝一触即溃,张献忠大西政权更弱,很容易对付!南明哪几个昏庸皇帝,还有一些土方割据军阀也不足为虑!豪格住进紫禁城,成为天下之主,易如反掌!


翠楼看天下


统一中原的策略和格局,皇太极基本已经制定,并且已经奠定基础。余下的就是由谁去领导完成了。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多年征战,其才干虽略逊于多尔衮,但肯定胜于其他兄弟。由其做皇帝,以后不敢说,统一中原是可以完成的。

但历史选择了福临,又因而有了康熙,有了雍正和乾隆,使清朝维系了一百余年的兴盛时期,这未免不是幸事。

欢迎点评。


WM晓奇


豪格与多尔衮这叔侄俩也是一对政敌。皇太极驾崩后,在皇位博弈中两人皆落败,让九岁的清世祖福临登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之后大清入关迅速平定天下,福临也成了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在这场政治博奕中多尔衮看似失败,其实多尔衮成为大清的摄政王,掌握了大清最高的军事权力。在其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煤山自溢,中国政局波云诡异,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多尔衮凭着敏锐的政治眼光,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举全国之力迅速入关,扫荡闯王李自成势力。不过一个月就占领北京,多尔衮力排众议,将大清的国都由关外的盛京沈阳迁到北京,使大清帝国彻底成为中国历史上即蒙元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将郑亲王济尔哈郎,礼亲王代善排除政治权力中心之后,多尔衮成为了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在其后的对南明和大顺的战役中,多尔衮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完美体现。而他的政敌豪格则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打压,最终死于狱中。

假如这场权力的斗争豪格取得胜利,豪格必定不会对多尔衮手软。但豪格也会在大清问鼎中原,一统中国后对多尔衮进行清算。

假如豪格成为大清第三位皇帝,大清是否能入主中原?锋枫2016认为,历史发展轨迹不会改变。

当时天下大势己经形成,明朝灭亡己成定局。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的经营,后金汗国己经由一个小部落成为当时中国地区的强国。在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时,后金汗国与大明朝控制的疆域大体相当。而后金汗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没有两样。国中聚集了满,蒙,汉等各族优秀人才为其服务。新兴的大清帝国如旭日东升,充满活力而富有朝气,具有取代大明而一统中国的实力。

通过皇太极十七年的努力,大明在关外的军队几乎被消灭殆尽。大明在关外只剩下山海关一座孤城,两年前的松锦大战将大明最后的本钱十三万军队消灭得一干二净。大明再无能力南抵李自成,北拒皇太极。这颗参天大树迟早会轰然倒塌,其结局不是被李自成消灭,就是亡于大清。

豪格继位的时候正是最有力的时候,也是摘胜利果实的时候,其父皇太极已经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了。而此时大清也是精兵强将,谋臣众多,万众一心。对于众人推选的大清皇帝谁也不会质疑。大家都会团结在他周围,连多尔衮三兄弟也不会例外。这种情况下无论谁作皇帝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大清一统天下。除非他是傻子


锋枫2016


豪格上台的话就不想要多尔衮这个摄政王了,他从小就跟皇太极东征西讨,不到30岁就封为亲王,主管户部,从政和带兵经验都很丰富,能力也足够强。

所以,不管有没有多尔衮,清朝统一的局面是不会改变的。


红黑圣西罗


类似的问题回答过了,我就简单说一下。

入关是皇太极的既定国策,既然是既定国策,就轮不到这两位不去执行。成熟的上层贵族精英都会了解轻重缓急,在目的还未达成之时都会暂时放下个人恩怨,等到目的达成后,或者是利益最大化之后再撕破脸皮。历史上多尔衮和豪格彻底翻脸就是这个路子。

而且清初的政治生态也很有意思,当时清朝还没有彻底转变为君主专制王朝,尚保持军事贵族民主的遗风,既然如此,皇太极也有意的让这些军事贵族相互平衡,互相牵制;而且新崛起的汉官文官集团也用来牵制满洲军事贵族的势力。所以,在没有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时候,多尔衮和豪格不会彻底翻脸。

当然,历史结果是多尔衮掌握了绝对的优势,而豪格则彻底被多尔衮压制,所以最后豪格在同多尔衮的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