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老饕
皇太极死的时候走的比较匆忙,以至于都没有时间明确下一代接班人,这样他的子孙们争夺皇位也就必不可免了。当时在众多势力当中,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和多尔衮实力不相上下,多尔衮那时候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可当时由于各方势力牵扯比较复杂一时也不分胜负。后来有人怂恿多尔衮强行称帝,多尔衮可能感觉强扭的瓜不甜时机还不成熟,就没有去冒那个风险。多尔衮为避免局势继续僵持生变,就采用迂回战略拥立年纪尚幼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上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顺治帝继承皇位之后,多尔衮就开始清除豪格等异己,就这样多尔衮肃清了他的绊脚石。按说这时候的多尔衮是顺风顺水,此时称帝的话是没有一点阻力的,可能当时多尔衮想自己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已经有了皇帝的权威,小小的顺治帝也只是他的傀儡罢了,所以他就没愿意再落下个坏名声,继续在幕后掌权。
多尔衮带兵打败明朝,清朝入关夺得天下后,战功赫赫掌握绝对权力的多尔衮,这时候如果想当皇帝应该也是毫不费劲的。但当时顺治帝给他的待遇基本上和皇帝一样,比如官员和皇宫贵族见到他都要行跪拜礼,在那个讲究礼数的年代,他的仪仗队可以和皇帝媲美。在朝堂上多尔衮说的话更是没有人敢反驳,包括皇帝的玉玺都由他自己保管使用,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细数了。也可能当时多尔衮是迷失在了这些优厚待遇中,感觉这样舒坦的日子和做皇帝有什么区别,所以就没有了当皇帝的打算。
可多尔衮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死后顺治帝会秋后算账,不但把他生前一切荣誉推到,还要把他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鞭打。
如果回答大家还满意,喜欢的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00%成为皇帝。理由如下
一,多尔衮本来就是应该继承皇位。
多尔衮的名字是出现在太祖努尔哈赤的遗诏上面的。9岁就是正白旗旗主。 沈阳故宫是八旗政治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十王亭就是正黄旗王亭,镶黄旗王亭,正白旗王亭 ,镶白旗王亭。。。 +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十王亭之首就是 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大清开国从来没有左翼王和右翼王。 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两个儿子,就是多尔衮和多铎,所以这两个位置很有可能就是留给多尔衮和多铎的。从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代善逼死多尔衮的母亲大妃 阿巴亥就能看出:努尔哈赤是多么喜欢多尔衮和多铎。
二,两白旗的意志。
我们反过来看顺治帝怎么处罚的两白旗。在入关后,两白旗实际上已经取代两黄旗的地位。
在圈地运动中,收货最大。 顺治帝下诏 将土地还给两黄旗。紧接着处罚 刚毅,巴哈那, 冷僧机,谭泰,拜咿图等等,这些都是正国级的干部。纷纷下马。连清朝第一谋士范文程,因为和多尔衮来往过密,也被罢职回家。
多尔衮一旦失势,上记后果也是两白旗大臣和多尔衮的亲信能够想象到的。也就是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两白旗要保住现在荣华富贵,就必须让多尔衮牢牢的把握住权利。
最后多尔衮就是不想当皇帝,两白旗大臣也会准备好龙袍的。 再来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只不过多尔衮猝死。没有来得及实现吧。
Johnny亲王
多尔衮是大清初期的睿亲王,可以说大清能入关定鼎中原,有大部分的功能归于多尔衮,另一部分归于皇太极。但是多尔衮是当不了皇帝的。
多尔衮有一次可能登上汗位(不是皇帝位),一次可能登上皇帝位。但两次都没有得逞,第一次是客观原因,他的确没有接位的实力和机会,虽然他有那个名额。在努尔哈赤死后,谁接位他,在当时的后金还是有些困扰的,最后虽然是皇太极登上宝座,其实还有部分势力是支持多尔衮的,只是多尔衮此时太过年轻,更重要的是他母亲的地位不高,所以这次多尔衮就不可能通过正统传承接过位置。
皇太极登基后,在一系列针对大明军事,外交政策上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对大清的初步建立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很遗憾,皇太极在大清入关前就死了。此时多尔衮也是有机会和年轻的爱新觉罗·福临争一争帝位的。此时的多尔衮在大清的地位如日中天,军政大权几乎是一手掌握的。如果他要当皇帝,应该是问题不大,但是大清就会错过百年难遇的机会——入关问鼎中原。
为什么呢,作为大清建国最关键的统治者皇太极死后,他有一个同样强悍的儿子——豪格。豪格最为皇太极此时最为年轻有为的儿子照理说应该接位皇太极登皇帝位的,豪格军事能力很强,在入关后的剿灭明朝残余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建立了很大的功勋,据说张献忠就是被他干掉的。
大清高层一部分人事支持豪格登基的,多尔衮虽然手握军政大权,但是此时大清的政治格局还是以八王议政为主体,也就是说虽然多尔衮势力强大,但怎么也要民主民主,大家讨论着来。如果多尔衮强行上位,就有可能引发豪格和其支持者领兵回关外与多尔衮一争皇帝位。那么大清此时入主中原的大好局面就不复存在。
此时,各方政治势力做了一个政治交换,据说其中孝庄太后(顺治的生母)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大概意思是,多尔衮和豪格都不继位,另立新君,皇太极的儿子又多,但只有福临有一个有政治格局的妈,而且据说他妈还和多尔衮有一腿儿。而福临又符合多尔衮心里的算盘——皇帝年轻才六岁,好控制;皇帝的妈与他又是情人(有史记载,孝庄曾下嫁多尔衮),皇帝不但是自己的侄子,更是自己的假儿子,这和自己做皇帝没什么区别。
于是大清朝出现了唯一(清朝末年也有,和多尔衮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位真权实位的摄政王——多尔衮。
沉墨9527
多尔衮绝对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这点从他懂得曲线救国,不求名禄,只讲实惠便能觉察。扶持顺治,以摄政王的身份实际掌控朝政。入关后也是投石问路利用代善的子孙试探八旗贵族对于其称帝的态度(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多尔衮是有称帝之心)。
多尔衮这种理智隐忍谋而后动的政治老手,只要下定决心除非遇到不可抗因素比如满清灭族等。那么他们的目标终将实现。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叫人间见白头。"可惜多尔衮死了。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形势。
一、外部形势
满清入关以来最大的三个敌人南明、大西、大顺相继败亡。就连"三掘名王,威震天下"李定国也已经身死。满清统一中华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推测按照多尔衮的计划,他会借着吞并中华的不世之功,以无以伦比的威望接受顺治的禅让登基为帝。可惜他死了。
二、内部局势
1、天子与太后
天子年少从未参与国政更不会有什么自己的势力。太后孝庄确实有一定政治素养,依旧敌不过老谋深算的多尔衮。或者说即使发现了多尔衮的狼子野心却也无力制止。也许她能做的就是下嫁多尔衮,加强其的政治筹码,期盼多尔衮能怜悯他们母子。这也是她最好的选择。
我们不妨做这么一个大胆的假设:孝庄太后确实下嫁了多尔衮。这样多尔衮接受顺治的禅让,那便是"还政于父"。可以少受一些多尔衮的忌恨。多尔衮年老无子,再加上有孝庄从中斡旋未尝没有让顺治接班多尔衮的可能,甚至下嫁时这些就是谈好的条件。按照这个思路,孝庄太后已经做好了多尔衮上位的准备。
2、八旗贵族
满清的军事力量全部掌控在八旗手中。
两白旗:本身就掌控在多尔衮兄弟手中,是多尔衮的死忠。
两黄旗:统帅豪格被多尔衮谋杀,两黄旗却无动于衷。所以多尔衮即使称帝,两黄旗就一定有反抗的力量吗?
两红旗:这两旗掌控在“老好人”代善和其子费扬古手中。老好人就证明此人没有政治立场,他们只尊崇强者。
两蓝旗:其中正蓝旗旗主原本为豪格。豪格死后内部还处于混乱之中。镶蓝旗旗主原本是济尔哈朗。后来被多尔衮设计除掉。多尔衮也已经间接控制了镶蓝旗。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便能够看出来。八旗的势力中,多尔衮虽然不占绝对优势,但是也已经取得了势均力敌的能力。再加上侵吞华夏的无上之功,威望足以让其登基称帝。<strong>
结语
多尔衮是个理智的政治家。即使他没有明示要当皇帝。心里面可能早就有所谋划。而且,我们发现经过数年的乾纲独断,朝内朝外,宫里宫外。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僭越称帝。他缺少的仅仅只是一个契机。可惜,时间总是这般的无情。
历史的拐点
多尔衮一生多次和皇帝之位擦肩而过
第一次、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太年幼,还不成熟,缺少执政经验也没有军功,此时最微弱
第二次、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有军功、有实力,但是八旗中多数旗主都支持豪格,他只能尽力阻止这些人倾向豪格,没有办法让他们帮助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拥立孝庄的儿子。
第三次、幼帝登基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掌握实际的大权。如果他不是去世太早,想拿回皇位,应该是最容易的时候。
多彩观历史
有能力而不求名利
鸿运易学
多尔衮有两次当皇帝的机会,但实在是生不逢时,第一次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尔衮三兄弟都还小,且未得到四大贝勒中任何一位的支持。第二次皇太极去世时,由于大贝勒代善的中立,多尔衮在八旗中的绝对支持率也比不过豪格,强行上位只会造成满洲的分裂,后来的选择证明是最英明的决定!
封弦
不是多大可能性,而是完全可能,只是他自己受了孝庄太后的蒙蔽,犹豫不决,以至于虽然一时权倾天下,死后清算鞭尸,如果当时即位,虽然有小波动,毕竟很快就会被平定,毕竟帝王依然是爱新觉罗家族,天下人没有那么傻都去为福临搏命!
迷雾夜行
既然说可能性那肯定有啦,不过睿亲王是个深谋远虑的亲王,汉族世子好像还没有他有眼光长远的,少数民族比汉人厉害,我要满汉联姻蒙汉联姻藏汉联姻~~~
海神亚布里亚斯1
当时朝局一定,多尔衮要想当皇帝就等于篡位,势必朝局混乱,大清江山不稳,这也是多尔衮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