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沉船裡發現了哪些寶物?

姜汝翰.avi


先介紹下“南海一號”沉船的歷史背景,這艘古船在南宋時期沉沒於廣東省陽江市南海海域,應該是在當時遇到了颱風或者惡劣天氣而失事,在其船上裝滿了大量的南宋瓷器及對外貿易貨品,這艘船於1987年被發現,經過潛水的初步探查,它是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船上載有文物6萬至8萬件,且有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對考古研究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號”採用整體打撈的方式出水保存。並且與2013年開啟了全面考古發掘清理工作。截止到今天已經取出古船中幾萬件文物遺存。今天筆者實拍的這件國家博物館藏的《南宋德化窯青白釉印花六稜執壺》也出自於此,其高25.4cm,足徑5.5cm,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是隋代出現的酒具。下面是這件將近1000歲的文物表情包。

第二件是筆者從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特展中拍攝的,“南海一號”南宋龍泉窯青釉菊瓣紋盤/國家博物館藏,一併發出給各位上眼。


老豬的碎碎念


“南海一號”是我國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1987年8月,“南海一號”古船在廣東陽江海域被發現,由於當時技術及資金問題,只能延遲研究。

2002年3月至5月間,水下考古隊再度下水,對海底沉船進行細挖掘、細打撈,打撈出文物4000多件,多數都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文物珍品。

2015年1月28日,“南海一號”船艙內超過6萬件的南宋瓷器重見天光,主要由江西景德鎮窯系、浙江龍泉窯系、福建德化窯系、福建閩清義窯系和福建磁灶窯系等五大民窯瓷器構成。

“南海一號”沉船裡的寶物,在悅史君看來,主要有以下5種:

第一,金器

金器是“南海一號”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氣派的一類文物,有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黃金首飾。

其中,鎏金腰帶長1.7米,鎏金手鐲口徑大過飯碗,粗過大拇指,足足四兩不止。

第二,瓷器

“南海一號”已出水的完整瓷器有上千件,彙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其中,現數千件,不少瓷器極具異域風格,被認為是宋代接受海外訂貨“來樣加工”的產品。

第三,銅錢

“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

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紹興元寶。

第四,銅環

在“南海一號”裝載的貨品當中,出水的還有不少金屬製造的商品,如銅環、銅珠等。

考古人員認為,這些製品只是經過初步的鑄造或打磨,像銅環等上面並無花紋等裝飾的痕跡,有可能是“南海一號”的船主將中國造的半成品運往海外進行深加工。

第五,鐵器

“南海一號”船倉裡面還有兩樣比較大宗的東西,就是鐵鍋跟鐵釘,鐵鍋跟海水發生作用後,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鐵釘個體較大,二十多釐米長,鐵釘都是拿竹篾進行包紮的,數量非常多。

目前,整體打撈出水的“南海一號”,被放置在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裡面的水質、溫度和環境都和其原來沉沒的海底位置的環境完全一樣。

水晶宮特別建造了兩條長60米、寬40米的水下觀光走廊,牆體是由透明的亞克力膠建造的。雖然近在咫尺,遊客還看不見船體,但可以通過視頻看到現場挖掘、打撈文物等水下考古作業的情景。

為了保護古沉船的微環境。考古人員將採取逐層打開的措施,一點一點地發掘,整個過程估計需要10年左右。

應該說,未來還有很多驚喜等著我們發現!


歷史這樣說


2007年12月21日,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它的安然出水宣告,中國在世界上首創的古沉船整體打撈工程獲得成功。

於1987年夏天發現的“南海Ⅰ號”是南宋時期的一艘商船,沉沒在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由於當地海域水下能見度幾乎為零,採用傳統的水下考古方法將文物一件件打撈出水,會在抽泥過程中對文物造成破壞,並損失很多珍貴的文物考古信息。

中國政府對“南海一號”文物的考察和打撈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直至2003年,文物部門確定對這個裝滿秘密的古沉船實行整體打撈的方案,“南海一號”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考古項目,而如此大規模地整體打撈,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成為首創。

有人說,大船的偶然發現是上天註定要把它送還給今天的“禮物”。它承載著宋代繁盛海上貿易的榮光,體現出中國古代高水平造船能力,更帶給今人重新認知和思考中國“大航海時代”的機會——八百年前,中國人就帶著豐富船貨並搭載著“異域友人”揚帆起航,探索世界,傳遞出泱泱大國的問候。

  經測量,“南海一號”船體殘長22.15米,最大船體殘寬9.9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宋代遠洋貿易商船。“南海一號”船內現存的貨物以瓷器、鐵器為主,錢幣亦有相當數量。

南海一號”是一條滿載貨物的沉船,從我國的東南沿海港口裝貨後,在前往南亞、西亞地區進行貿易活動的途中沉沒於海底。船內現存的貨物以瓷器、鐵器為主,錢幣亦有相當數量,紙張、絲綢等有機質貨物可能已分解不存。截至2016年1月5日,總共出土文物14000餘件套、標本2575件、凝結物55噸,其中瓷器13000餘件套、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銅錢約17000枚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船木等。

從已發現船載貨物的時代分析,銅錢中最晚年號為南宋早期宋高宗時期(1131—1162)的“紹興元寶”款,而金頁和銀鋌銘文都與國內出土的南宋時期同類貨幣一致,瓷器中的景德鎮窯青白釉嬰戲紋碗與江西出土南宋嘉泰元年(1201)“青白釉嬰戲水紋碗” 南宋中期紀年瓷相同,醬黑釉和綠釉器物的大部分為福建晉江磁灶窯土尾庵、蜘蛛山等窯址的南宋晚期產品,部分器物也與南宋晚期的“華光礁Ⅰ號”等沉船出水文物一致,據此推測該沉船年代應屬南宋中晚期(13世紀中早期)。

  出土文物中最多的是瓷器。主要是當時南方著名窯口的產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金銀銅錫和漆木器等其他發現也非常重要,金頁、銀鋌上多有店鋪名稱、重量、地名等戳記,反映了南宋時期商品經濟異常活躍,已延伸到海外貿易領域。

  這反映出南宋時期商品經濟異常活躍,且已延伸到海外貿易。“戒指、手鐲、臂釧、項鍊等金制飾品以及金頁、玉件、銀鋌、漆器等應屬於非貿易性質的個人攜行物品,說明船內可能搭載了一定數量的商人、旅客等。”


聆雨軒史海探秘


南海一號沉船,一次舉世無雙的打撈行動,為的是一次跨越800年時空的對話。當我們真正面對這條沉船,我們才真正發現,這是一個真正的謎團。

出水文物:考古學者發現從南海一號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瓷器有許多都源自宋代最頂級的瓷窯,還有許多受到西方、阿拉伯文化影響的瓷器。

依照浙江日報於2016年4月8日的報導中,總計1980年代至2016年間的全部水下考古發掘文物共有14000餘件、標本2575件、凝結物55頓。而陶器佔所有文物中的最大多數,有13000餘件,如瓷壺、瓷瓶、瓷盤、瓷碗以及其他青白瓷器等。種類繁多,且製作工法以及細緻度皆十分地高,可見南海一號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運於國際間的貿易船隻。另外還有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鉛錫器53件、鐵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銅錢約17000枚,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和船木等。

南海一號:是一艘中國南宋初期(約1160年代)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而失事沉沒於中國廣東省陽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於1987年最初被發現,但因技術及資金問題而延遲研究,由於其上裝載有八萬餘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極具價值。

南海一號沉沒於水下僅23米深處,船身覆蓋了近2米的淤泥,船長30.4米,寬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發現時,甲板已經腐爛,而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全木質結構(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宋代船隻沉船。

謎團:其一是沉船之謎,有人考察國外一些沉船事件後,懷疑南海一號是否也是因為超載而沉沒。其二是出發地之謎,歷史學家根據出水的瓷器主要產自景德鎮、浙江以及福建,認為船並不是從廣州出發,而是更北的福建泉州地區。其三是船所攜帶的歷史信息之謎,南海一號的考古,很可能找回一段失落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其四是船沉沒的確切時間,因為船上發現了來自不同時期的錢幣,時間跨越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竟然還有漢初的錢幣。第五是沉船不腐的秘密,雖然不清楚沉沒的具體時間,專家還是大致推斷船沉沒於距今860年前,一艘木質的貨船在水下浸泡800多年而不腐爛。對於此,猜測可能是由於船體上的淤泥提供了隔絕氧氣的環境所致。

爭議:(一)發掘或整體打撈之爭 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 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就地保存。然而,南海一號上面具有珍寶的消息已經傳開,存於水下難以避免他人的覬覦。同時也難以清楚地釐清中國船隻與海上絲路的關係。調查對曾經考慮過的方法曾有“分段拆解挖掘”、“逐件採取”、“圍堰”等提案,經過多方爭論,最後採用整體打撈離水保存至水晶宮中的“創舉”。而之所以會採取就地整體打撈的方案之因不僅在於此法能夠儘量將沉船於海中的環境儘可能複製,同時也由是廣東地方學來的方法;其於節慶結束後,便把龍舟塗滿泥漿再放入水中,明年端午時再直接取中。而南海一號整體取出之法也是基於先前的科學經驗。

(二)整體打撈可能的負面因素與文化資產價值 儘管目前南海一號的狀態在放置於博物館後依然保存尚好,但這種方式卻曾引來其他專家的批評,包括如何保存沉船在取出時如何避免破壞、南海一號在壓力變化時如何保持、水體中微生物、溫度、鹽度的改變對船體造成的影響,以及採用人工方式長期保存的巨大成本等皆成為專家學者對此提出批評的原因, 且無人能夠承擔日後沉船若因保存失當而毀壞的責任。再者,南海一號經過媒體大肆炒作,在尚未釐清學術價值前,其文化觀光價值便被吹捧抬升。考古學術價值與觀光文化價值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可能讓考古學術的成果因為非專業因素被過高或過低的評價。


星空下的守望者


羅漢頭型臉型像老外

一尊長度只有七八釐米、近乎墨綠色的石制羅漢造像(見圖),人物表情和衣飾還依稀可辨,有趣的是頭像鼻子特別挺直,頭型臉型都像老外。

銅鎏金龍紋開口環

龍泉窯系青釉印花菊瓣紋盤

出水的硯臺

2009年,挖掘出一個造型奇特的高腳杯狀的硯臺,該硯臺與“南海Ι號”的年代相近。硯臺長近20釐米,寬10多釐米,細心察看可以發現,墨池近似高腳杯形狀,腳杯底部呈現出“雞冠花”形狀的紋飾。專家分析,這個充滿濃烈阿拉伯紅海地區特徵的硯臺,帶有中西文化融合風格,也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印記。


深夜守望者的港灣


南海一號”的設計載重是200 噸左右。估計船上當時裝有10 萬件各類器物。“南海一號”裝載的貨物可謂異常豐富,其中包括五大名窯出產的瓷器13000 件、金器151件、銀器124件、銅器170件和銅錢17000枚。這些發現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想。


麗江小胖


首先因為“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所以研究方向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古代陶瓷史發展、以及一些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還有存有的文獻等一些方面。尤其海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鏈接的通道,對於研究有著很大的幫助。保護狀況因木質沉船、有機質文物的保護是世界性難題,“南海I號”也處在摸索與積累經驗的階段。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會不斷應用於保護工作上。



關於文物方面,船上載有文物6萬至8萬件,且有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其中最多的,當然還是——瓷器,已經發掘出的達13000多件。這些瓷器主要源於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為南方著名窯口所產,如浙江龍泉系的青瓷、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大部分都還其品種超30種,大多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器型多種多樣,囊括壺、瓶、罐、碗、盤、碟等。“南海一號”還出土了許多“洋味”十足的瓷器,從稜角分明的酒壺到有著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情。


一尊長度只有七八釐米、近乎墨綠色的石制羅漢造像(見圖),人物表情和衣飾還依稀可辨,有趣的是頭像鼻子特別挺直,頭型臉型都像老外。

據專家介紹,以前打撈“南海Ι號”時,曾發現過一尊觀音的掛飾,當時以為是船員自用物品,但現在發掘的羅漢造像,是新的發現,這對考古學者對造像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命題。

南海一號被形容為“滿船盡帶黃金甲”,專家估計,古船的文物價值超過千億美元。船上出土銅錢17000枚,更有金手鐲、金腰帶、黃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



老王說文化


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中國成功打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這艘裝載著數萬件珍貴文物的“寶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創業集結號


南海一號是南宋時期沉沒於廣東的一艘貿易商船,南海一號雖然沉沒了千年,但是它的身上承載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其歷史價值、科技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可小覷,而且南海一號更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者。

南海一號於1987年發現,但是由於技術受限在當時並未打撈。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號”保護髮掘項目正式啟動。

南海一號在清理完船體後開始清理、提取船體內的文物。出土完整瓷器960件、金器122件、銀鋌23枚、銅器41件、銅錢5000多枚、漆木器11件、殘損標本1850多件,除此之外還出土了硃砂、果核、串飾等。南海一號出土的瓷器幾乎涵蓋了南方所有的瓷器種類和窯口。

金器的種類也很多,包括項鍊、手鐲、耳飾、臂釧、戒指、帶飾等。漆器中的剔犀漆盤最為矚目,該漆盤體型巨大,以木為胎,胎上附灼紅、黑、黃三色漆,雕刻卷草雲紋,紋飾精美且大氣。

精美的器物往往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但是一些常被人忽視的出土遺存也是包含重要信息的。南海一號中出土了3105顆種子,分屬於19個不同的植物種屬,其中絕大多數屬於可食用植物。這些植物遺存中有梅子、檳榔、橄欖、銀杏、松子、葡萄、荔枝、冬瓜、花椒、胡椒等。

從植物遺存出土的位置看這些食用植物並非貿易商品,而是船員帶的補給品。通過植物種類分析,這些植物基本都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植物,為南海一號由福建泉州起港提供了間接證據。而且此次發現的胡椒遺存是是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胡椒實物,南海一號的發現正是胡椒傳入中國且被人們利用的歷史見證。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專注民俗文化


北京民俗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是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對考古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於1987年被發現,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號”整體出水。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號”的全面發掘工作啟動。

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時,整艘商船約30米長、10米寬,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仍堅硬如新,敲起來鐺鐺作響。這艘沉船的出現對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保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

整體打撈行動在2007年開始,當時的“南海一號沉船水下考古隊”對宋代商船已進行了小規模試掘,並打撈出金、銀、銅、鐵、瓷類文物4000餘件,多數都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文物珍品。這些文物以瓷器為主,包括福建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窯系及龍泉窯系的高質量精品,絕大多數文物完好無損。根據探測情況估計,整船文物可能達到6萬至8萬件。




在打撈出的文物中,金器統一的特點是粗大,到目前為止,南海一號共出水了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多件黃金首飾,沒有生鏽,閃閃發亮。其中一條鎏金腰帶長1.7米,鎏金手鐲口徑大過飯碗,粗過大拇指,足足四兩不止。可以推測佩戴這些飾品的人體格粗壯,身材高大。





目前在“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紹興元寶。這麼多的貨幣一方面可能表明當時中國的國力之盛。





“南海一號”船倉裡面還有鐵鍋跟鐵釘,鐵器跟海水發生作用後,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鐵釘個體較大,二十多釐米長,鐵釘都是拿竹篾進行包紮的,數量非常多。



據專家猜測它是一艘海上絲綢之路的貨運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