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龍蝦背後的創業故事:常熟“85後”小夥專攻水產養殖

一只龙虾背后的创业故事:常熟“85后”小伙专攻水产养殖

陶勝在捕撈龍蝦

在常熟中涇村,有一家名為蘇州恆洋澳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這是由常熟當地新型職業農民陶勝創辦的企業,主要從事繁育和銷售澳洲淡水龍蝦。公司出品的龍蝦打出的宣傳口號為“一隻有故事的龍蝦”,正是對這個“85後”小夥創業歷程的概括。8年前,學計算機出身的陶勝,毅然從互聯網轉回到傳統的農業,專攻水產養殖,經過不斷摸索,陶勝的創業路越走越寬。

在今年首屆蘇州市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決賽中,陶勝以《澳洲淡水龍蝦繁育技術與產業模式創新》項目斬獲初創組第一名,並在第二屆江蘇省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中再次獲獎,同時獲譽2018年度“蘇州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

“我要把澳龍繁育養殖推向更廣區域,帶動更多農戶致富。”陶勝抱負不小。

從互聯網跨界傳統農業“門外漢”攻克技術難關

這幾日,恆洋澳龍公司正在對基地的養殖池進行改造,準備循環水育苗,打造全國最新技術。陶勝一如既往地親力親為,“每天不去池裡看看,我總覺得渾身不自在。”前不久,恆洋澳龍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簽下了1800萬元的大單,生意越紅火,陶勝對自己的要求更高。

1986年出生的陶勝,是常熟市尚湖鎮人,父母都是農民。陶勝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在常熟一所專科學校畢業後,便在當地開了一家電腦店,做一些網絡工程,算是圓了“創業夢”。開張沒多久,就接到當地一家上市公司的一筆小業務。陶勝抓住了這個機會,贏得了上市公司的信任,對方項目負責人索性把公司的一些網絡工程包給了陶勝,生意起步了。

生意越往下做,壓力也隨之而來。陶勝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種過地、養過蟹、種過葡萄……但隨著年歲增加,做不動了就開始撂荒。面對家裡三十多畝乾涸的蟹塘,陶勝總覺得遺憾,總想著能否把蟹塘重新利用起來。“但我不想養螃蟹,最好能弄點新品種,做市場上還比較少的項目,才會有前途。”

2010年,經過反覆市場調研,在一番東奔西走之後,陶勝終於發現澳洲淡水龍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國內很少有人養殖。陶勝毅然決定投資嘗試澳洲淡水龍蝦養殖。

但這一步似乎跨得太大,沒有技術、沒有經驗的陶勝接二連三遭遇失敗。陶勝花高價購進了兩萬尾澳洲淡水龍蝦蝦苗,但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次養殖時龍蝦成活率很低,忙了半年多,最終僅收穫了200多隻龍蝦。陶勝沒有氣餒,而是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陶勝說,不懂就自學,向書本學,到外面去向老師傅學。陶勝全身心地投入到澳洲淡水龍蝦的繁育中去,有時候在池塘那兒觀察龍蝦,一看就是半天時間,有時候怕驚擾到龍蝦,就借用高清的攝像頭,人躲在另一個地方,看這些龍蝦的生活習性。

經過三年多的不斷嘗試,陶勝頂著巨大的資金壓力,攻克了澳洲淡水龍蝦繁育、養殖的技術難關,還申報了國家專利。他養殖出的龍蝦質量很高,受到市場的歡迎。

分享致富經驗助推創業免費向年輕人提供技術培訓

陶勝的澳洲淡水龍蝦本土化繁育養殖成功後,央視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聞訊而來,讓陶勝通過央視這個大平臺與全國人民一起分享他的“致富經”。

作為一名“85後”新型職業農民,陶勝擁有超前的經營理念,他註冊成立了農業科技公司,並且入駐中涇村的都市生態農業產業園,嘗試依託“公司+基地+農戶+售後指導+營銷”的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苗種、養殖技術指導,再對成蝦進行回購等一條龍服務,對產品進行統一銷售。

經過發展,恆洋澳龍公司業務集配種、孵化、養殖、成蝦、銷售為一體,澳龍苗種年生產能力達到了1400萬尾,去年苗種的銷售額達到了1200萬元,成蝦銷售額超過了3000萬元,市場佔有率達到60%。目前,公司在全國有4個育苗基地,600多戶農戶與陶勝合作養殖澳洲淡水龍蝦。

今年陶勝正式在湖北、四川、浙江、廣東設立生產基地。陶勝告訴記者,通過與地方合作,初步實現當地繁苗、就地養殖的推廣模式,縮短運輸路程,提高蝦苗的成活率。這些基地成熟起來之後,市場佔有率有望達到70%,苗種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成蝦銷售額預計可達9000萬元。

“與江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合作主要是考慮到鼓勵年輕人創業。”陶勝說:“我當時創業時,覺得技術難找、租地也比較難,所以,我想為更多年輕人提供幫助。今年免費培訓計劃將率先啟動40畝池塘,會有10多個年輕人接受培訓後自行創業。”陶勝的公司在江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200畝養殖創業免費培訓基地,向年輕人免費提供養殖技術。

陶勝透露,今年基地上將設立揚州大學院士工作站,依託院校支持,為今後品種更新、進一步標準化養殖提供技術支撐,提升品牌效應。今年,他們將申報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陶勝還給自己定下了未來幾年的奮鬥目標:通過3到5年的努力,力爭做到澳洲淡水龍蝦育苗的全國第一,帶動1000戶以上養殖戶,共同養殖,共同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