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防御型天才统帅到底是谁?

第一军情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大多数人推崇莫德尔元帅,所以这里别出心裁下,推荐下被誉为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誉为“机动作战与突袭艺术的大师,卓越的装甲兵指挥官”,钻石橡叶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哈索.冯.曼陀菲尔将军。

曼陀菲尔将军是攻守兼备的全才,只可惜他在攻击方面的才华太过绚烂,而他的防守战术天赋反而被掩盖,1943年底至1944年初他指挥的特尔古-弗鲁姆斯防御战,被欧美许多国家军事院校和军事研究机构誉为“机动防御作战的经典”

面目清癯,身高只有5英尺2英寸(1米60)左右的曼托菲尔,亲切地被部下昵称为“小四”(好了不开关于郭敬明的玩笑了),1897你那1月14日,出生于柏林附近波茨坦的一个贵族家庭。先祖奥托.西奥多.曼托菲尔曾经在1850至1859年担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部长。另一位先人艾德温,曾因普奥战争中智取付腾堡,而被授予蓝色马克斯勋章,并在普法战争中担任南方集团军总司令,并因战功晋升为元帅。哈索.冯.曼托菲尔的父亲艾卡德,是一名陆军上尉,有两子三女,哈索排行老三。曼托菲尔从小就天资聪颖,显露出了学霸的潜力,德语,法语,历史,数学等科目都成绩优异,出于曼托菲尔家族的军人传统和对父亲的崇拜,哈索在小学毕业后,就主动申请进入瑙姆堡陆军预科学校学习,在学习三年毕业后,又进入里希特菲尔德中央军校——年仅14岁的他身高只有1米42,体重不足50公斤,进入第二营第七连成为军校学员后,校方不得不特地请裁缝为他改小军服,并将配发给他的步枪改短,但很快,曼托菲尔德优异的成绩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他为了让自己相对羸弱的体格早日适应军旅生活,拼命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包括马术,游泳,击剑等等。一战爆发后2年后,曼托菲尔德申请加入第三轻骑兵团,军衔为少尉,不久后加入第六步兵师第五骑兵中队,不久后在执行侦查任务时受伤,获颁二级铁十字勋章,进而被调往第六步兵师参谋部,担任参谋助理。

一战结束后,作为一名老兵,曼托菲尔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老兵组织“欧文自由军团”,最终凡尔赛条约签订后,魏玛共和国被允许保留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小型陆军,曼托菲尔因出色的履历,继续在25A骑兵团(后改为第三)担任团长副官。有趣的是,协约国认为骑兵已经在一战中证明无所作为,已经被战争技术革新所淘汰,所以在魏玛时期的德国陆军编制中,骑兵的比重反而有所增加,但正因为如此,导致不少德国军官开始从骑兵昔日的机动性出发,重新开始考虑推敲,在机械化时代如何进行快速突击作战,找出昔日骑兵的替代之物,曼托菲尔也是其中之一。

1933年圣诞前夕,曼托菲尔的命运迎来了改编,陆军人事部长,同为骑兵出身的施伟德勒将军找到了曼托菲尔,劝说这位骑兵新星加入一个全新的军种,装甲兵。1934年10月,曼托菲尔德和手下两个连调入了图林根地区的埃尔福特骑兵团,实际上,这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陆军最早成立的摩托化步兵团,拥有BMW700摩托车上百辆,以及大批四轮运输车辆。日后,它的三个营也分别被德军最早的第1,2,3装甲师所“瓜分”,1935年10月,曼托菲尔正式成为第2装甲师第2摩托车营的连长。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但曼托菲尔并没有参战,因为他此时的身份是第二装甲兵学校的总教官,并且还错过了之后闪击西欧的行动,因为德军最高当局认为,随着德军装甲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训练基层军官的重要性也是重中之重。终于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夕,曼托菲尔如愿以偿,成为了德军王牌师,第七装甲师第七摩托化步兵团第二营的营长

第七装甲师隶属中央集团军群,霍特将军麾下的第三装甲集群。行动开始后,遂强渡涅曼河,攻克维尔纽斯,进而直指斯摩棱斯克,10月曼托菲尔德指挥第六摩托化步兵团和部分坦克,突破了第聂伯河,10月6日,曼托菲尔战斗群抵达维亚济马北部,切断了明斯克到莫斯科的公路干线,7日,第7.10装甲师正式建立了包围圈,苏军第16,19,20,32集团军被围,名将科涅夫在最后时刻逃出了包围圈,同时,在附近的布良斯克,古德里安麾下的17,18装甲师也将布良斯克方面军一部围困在此,到了10月20日,德军消灭了这个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圈中95个苏军师中的64个,消灭苏军33万。然而入冬后第一场大雨和骤然而至的降雪迟滞了德军前进的步伐,尽管如此,11月8日,曼托菲尔率部进入了出击莫斯科的前进地:卡尔马诺瓦,此时曼托菲尔战斗群的兵力包括第六摩托化步兵团,第七摩托化步兵团一部,37侦搜营,第58装甲工兵营以及坦克团第三营,抵达当日,曼托菲尔就夺取了多里纳,次日又攻占了加里宁至莫斯科铁路上的重镇萨维多夫斯卡娅。

11月23日,曼托菲尔和第七装甲师的舒尔茨战斗群一起夺取了莫斯科城外的第一重门户克林,并夺取了莫斯科城北仅仅34英里的亚赫罗马,控制了这里运河上的大桥,这里有座巨大的水力发电站,负责向莫斯科供电,也一并落入德军之手。斯大林听闻此事后大为惊骇,赶紧命令第一突击集团军立刻发动反冲击,消灭曼托菲尔所部控制的桥头堡,面对曼托菲尔要求增援的急电,别说第七装甲师,连整个第56装甲军也无能为力,部队油料弹药缺乏,士兵严重缺员精疲力尽,一兵一卒都派不到亚赫罗马。面对整整两个苏军精锐旅,师部命令,曼托菲尔必须放弃来之不易的桥头堡,撤回运河西侧,敏锐的曼托菲尔事后回忆说,就在这一刻,他心里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德军可能永远抵达不了莫斯科了。

12月6日,正当德军因为严寒而被迫停止攻势的时候,苏军开始反攻了,曼托菲尔战斗群正面是第一突击集团军的全部十个步兵旅,在丰克将军率领下,曼托菲尔战斗群和其他德军边打边退,最后在拉马河畔建立了全新的防线,在此期间,他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校。

莫斯科攻势之后,第七装甲师前往法国休整,在此期间曼陀菲尔被改派前往北非,担任第十装甲师师长,1943年2月,非洲军团在突尼斯桥头堡附近发动了"牛头”作战,曼托菲尔率部成功夺取了港口塞拉特与盟军重镇塔梅拉,但中路和南部的失败,却让曼托菲尔的胜利不能最终变为整个战役的胜利。随后盟军就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整个德意非洲军团27万官兵最终投降,所幸曼托菲尔在此之前因罹患疟疾,和其他病患一起被撤到西西里岛,再辗转至德国本土海德堡军医院。

患病卧床的曼托菲尔,错过了7月惊天动地的库尔斯克会战,8月,他正式成为了老部队第7装甲师的师长。此时刚经过“堡垒”行动的第七装甲师缺兵少将,只有15辆可动战车,人员编制缩减到3个营,在哈尔科夫北面阿赫尔特尔卡附近,试图和霍特装甲兵团的残部一起发动有限的反击,歼灭楔入德军防线的苏军先头部队,曼托菲尔的任务十分艰巨,自顾不暇之际还要掩护大德意志师的侧翼,终于在8月到9月,德军撤离了哈尔科夫,并全线退至第聂伯河西岸。

11月,刚刚渡河的第七装甲师未经休息,就承担了向柳捷日桥头堡反击的重任,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一近卫骑兵军为先锋,引导苏军迅速冲向基辅,第七装甲师虽然在基辅附近的局部防御战中利用侧翼奇袭获得了一些小规模胜利,但无奈巨大的兵力差距,一路向西撤退。但仅仅一周后,从法国紧急开来的增援部队,包括武装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就已经抵达,曼施泰因准备在基辅西南的日托米尔等地立刻发起反击,击败苏军长途奔袭而疲惫的前锋。新任48装甲军军长,同为装甲兵悍将的巴尔克,左翼为第七装甲师和68步兵师,右翼为警卫旗队师和第一装甲师,曼托菲尔率部迅速攻克了日托米尔,然后向东进攻布罗希洛夫,最终攻克,在此期间,苏军被消灭3000余人,损失了300门大炮与反坦克炮,被摧毁战车150辆,虽然这个胜利与苏德战争初期相比不值一提,但好歹暂时稳定了德军防线,振奋了自库尔斯克以来相对低落的士气。巴尔克进而命令,德军继续打击日托米尔-科罗斯金公路方向上的苏军60集团军,迟滞苏军即将到来的反攻,第七装甲师向东方方向大胆穿插,一路上以奇袭战术将苏军据点逐个拔除,但到了12月中下旬,从曼施坦因,巴尔克到曼陀菲尔,发现对面苏军瓦图京部依旧拥有强大的实力,这点损失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虽然在一个月的作战中,德军重创了苏军38,60集团军和近卫第一集团军一部,苏军死亡2万人,5000人被俘,损失坦克600辆,火炮1500门,但自己对面还有至少3个苏联坦克军和四个步兵军的庞大力量,而区区一个48装甲军此刻已经由于连续作战而精疲力尽,减员严重,实在无力扩大战果,夺回基辅。就在1943年的圣诞,曼托菲尔因日托米尔反击战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橡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并获得了另一件圣诞礼物,被荣升为“大德意志师”这只战斗力最强的德国国防军特编师的师长,然而由于此时苏军已经在日托米尔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所以曼陀菲尔不得不继续回去指挥第七装甲师,暂时推迟了履新。

在瑟伯托夫卡附近,第七装甲师利用不到60辆坦克左右执着,不断堵塞防线上出现的漏洞,1944年1月14日深夜,发生了一件十几年后影响曼托菲尔声誉的小事,深夜,在第七师防线附近,苏军侦察兵对德军防线进行了渗透,并通过“摸哨”顺利掳走了一名班长和士兵,而在现场的另一名年轻士兵则当场呆若木鸡,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由于情节恶劣,曼托菲尔德下令枪决了这名对同袍拒不出手相救的懦夫。

1月27日,在苏军攻击的间隙,曼托菲尔正式上任大德意志师师长,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与改组,大德意志师拥有了160辆坦克(包括76辆黑豹坦克,16辆虎式重型坦克),以及40辆3型与4型底盘突击炮,总兵力超过两万人。3月4日,初春的泥泞还未干涸,苏军第1,2,3乌克兰方面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大德意志师正面的苏军是近卫第五和第七集团军,苏军试图同时从正面,侧面同时攻击,将大德意志师和它所属的第八集团军一口吃掉,大德意志师且战且退,从乌克兰逐渐撤退到罗马尼亚北部的比萨拉比亚,保卫对德国战争经济至关重要的普里斯蒂油田。

4月,苏军攻势再起,科涅夫将军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以装甲部队名将波格丹诺夫的第二坦克集团军为箭头继续向西突击,目标是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战略要地雅西,大德意志师在雅西以西的特尔古-弗鲁姆斯设置了伏击圈,和武装党卫军髑髅师一起给苏军设下了天罗地网,前来进攻的苏军包括27,40集团军和第二,六坦克集团军,曼托菲尔回忆说,大德意志师和髑髅师的前沿步兵故意放苏军先头坦克过去,把他们留给公路两侧伪装阵地中的坦克,突击炮和88毫米高射炮,然后再努力把苏军步兵和坦克切割开,大德意志师所属虎式坦克营营长鲍姆就在2000米距离的伏击中和下属接连击毁了12辆前所未见的苏联重型坦克,后被证明是属于14独立近卫重坦克团的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

次日,为了援救陷入重围,位于法库提周围的46步兵师,24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分别派出了战车部队,大德意志师的豹式和虎式坦克再次成功地对苏军坦克部队的侧翼进行了突袭,在“打坦克大王”乌尔里希.鲁德尔的JU87G俯冲轰炸机联队的协助下,苏军先头16坦克军一下损失了超过100辆各式坦克,被迫权限向北收缩,在超过半个月的战斗中,大德意志师和24装甲师以损失50辆坦克的代价,摧毁了苏军超过300辆坦克,这场惨败,使得科涅夫元帅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对特尔古-弗鲁姆斯战役只字不提。

5月初,苏军改变策略,开始大迂回至特尔古-弗鲁姆斯西北,试图袭击德军侧后,但曼托菲尔聪明地预见到了对手科涅夫的后手,24装甲师,大德意志师和髑髅师的主力迅速转向苏军主攻方向,苏军投入了24,25,35步兵军,第二坦克集团军,第三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进攻一开始,苏军就陷入了德军构筑的地雷阵,反坦克壕,以及密集的反坦克炮和迫击炮火力,进攻第一天,科涅夫就在日记中坦承“当天的进攻完全失败”,苏军损失了近百辆坦克和2000多人,第二天,5月4日,苏军再次进攻,双方围绕一个海拔256米,被苏军称为“狗娘养的”高地来回厮杀,政帝数次易手,最终在入夜后又被大德意志师工兵收复,苏军又付出了1500人和50辆坦克的代价,整个第五近卫坦克军只剩146辆坦克可动,第二坦克集团军更惨,只剩46辆。

在将近一周的机动防御中,德军与苏军在战车,火炮和人员损失上的总比例超过1比10,作为机动防御作战的经典战例,被日后的英美等国军事高等院校写入教科书,1948年,曼托菲尔应邀前往美国,在陆军战争学院进行交流演讲,指出,得胜的关键在于上级的命令只涉及总体目标,给予各级指挥官充分的自由,坦克,突击炮,高射炮,工兵与步兵之间的紧密结合,将敌人引入自己精心设计的防御阵地,装甲部队必须作为集中的总预备队掌握在指挥官手中,随时堵住防线上的漏洞,各级指挥官也必须身处前沿,在第一时间了解战线上发生的一切情况。

此战之后,苏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代号“巴格拉季昂”,而雅西附近的第八集团军,则对正面兵力已经被削弱的苏军27,52集团军发动了目标有限的反击,刚刚获胜的大德意志师就被希特勒调到东普鲁士“救火”,在东普鲁士边境不远的立陶宛小镇威尔卡维什基斯,大德意志师刚一抵达就向苏军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先头发起反击,但遭遇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大德意志师有超过80辆坦克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23辆被完全击毁。这一作战也宣告停止

接下来,曼托菲尔和大德意志师参加的作战行动是旨在打通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联络的“双头”作战,此次作战打通了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走廊,德军又勉强建立了一条从芬兰湾到涅曼河,全长1000公里的连续防线,但由于兵力悬殊,德军的胜利可谓惨胜,损失15500人,354辆坦克,268门火炮和上千辆汽车,苏军的损失初步统计为超过3万人,损失坦克超过500辆,火炮700门,但苏联可以通过强大的军事制造工业和来自英美的援助弥补这些损失。

“双头”作战之后,曼托菲尔升任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转向法德边界的洛林,迎战西线盟军悍将巴顿麾下的美国第三集团军。曼托菲尔麾下的部队番号虽多,包括111,112,113装甲旅,以及武装党卫军第3,髑髅,第15拉脱维亚,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以及11,21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但这些部队已经在诺曼底遭遇了苦战,大部分都是空架子,补充兵员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新兵。然而他面对的巴顿部队右翼,则是士气旺盛,兵员装备超编,由外号“美国隆美尔”的伍德将军指挥的美国第四装甲师,另外还有美军第6,20,35装甲师和第二机械化骑兵团,美军在火炮,空中支援,以及半履带装甲车等方面大大超过德军,从而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坦克性能的劣势。

按照计划曼陀菲尔的部队从孚日山区北进,第一站要拿下吕内维尔,第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11装甲旅为先导,但在城东南就遭遇了美军的顽强阻击,尤其是美军可以随意召唤的强大炮兵火力和空袭,使得德军在此损失重大,包括13辆坦克,上百辆其他各种车辆和上千名官兵,曼托菲尔意在速胜,决定绕过这个坚固据点继续北进,在吕内维尔以北的阿拉库尔,在崎岖的山地和浓雾之中,美军第四装甲师以逸待劳,迎击德军,熟悉地理的美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摧毁了43辆德军坦克,自身只损失了3辆坦克和5辆坦克歼击车,第二天双方各有胜负,111和113装甲旅旅长舍伦道夫和泽肯多夫相继在激战中阵亡,这一战堪称是曼托菲尔生涯中比较大的败笔,与东线作战不同,美军在遭遇德国装甲部队突袭时,会迅速呼叫强大的炮兵和空袭对敌人进行打击,然后趁敌人陷入混乱停滞时,出动装甲部队进行反冲击,美军的步炮协同和空地协同作战水平,是东线苏军难以比拟的,从而使得许多初到西线的德军悍将吃了大亏,曼托菲尔也不例外,此战德军损失63辆坦克,阵亡500人,而美军只有21辆损失,伤亡人数只有百人出头。顺便说一句,此战中打头阵的美国第37装甲营,指挥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美军名将陆军参谋总长,第二任驻越美军总司令艾布拉姆斯。

休息了几天之后,曼托菲尔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再次出击,天公作美,连日瓢泼大雨限制了美军的空中侦查和和轰炸,德军第11装甲师为先导,在阿拉库尔以北与559国民掷弹兵师会和,然后攻占了马沙尔,逐渐从北面逼近阿拉库尔,经过反复争夺,德军占领了重要制高点265和318高地,但到了29日,天气放晴,美军战斗轰炸机再次出动,挫败了德军攻势,曼托菲尔毫无空中掩护,只能撤退,在两周的作战中,美军第四装甲师声称击毁了德军200辆以上坦克,毙伤俘德军2000人,自身只伤亡600人,损失151辆坦克与坦克歼击车,以及49辆轻型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巴顿将军盛赞第四装甲师是“美军最伟大的装甲部队”

十月深秋来临之后,双方在对峙中迎来了短暂的休战,但众所周知,希特勒却筹划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攻,就是大家熟悉,代号“守望莱茵”的阿登反击战,第五装甲集团军获得了一定的整补,下辖66军(18和62掷弹兵师),47装甲军(第二装甲师,装甲教导师和26国民掷弹兵师),以及58装甲军(116装甲师和560国民掷弹兵师),总兵力将近10万,960门大炮和396辆坦克和突击炮,而正面则是5个麻痹大意的美军步兵团。然而阿登山区的崎岖地形,使得攻势一开始就不太顺利,首日第一个重要目标圣维特未能顺利拿下,深知兵贵神速的曼托菲尔只能留下少数兵力加以牵制,然后继续直奔交通枢纽巴斯托尼,但圣维特依旧在美国两个步兵团和第4,9装甲师一部的死守下,牵制了超过5万德军,使得德军南北夹击的两个“钳子”无法合拢,也不能利用圣维特附近的公路快速进军,圣维特一直坚守到22日才被放弃。

在前往巴斯托尼的道路上,47装甲军受到了美军28步兵师的顽强阻击,曼托菲尔向龙德施泰特元帅报告战况时也承认“敌人富有技巧地借助延迟战术在多处地点进行了顽强抵抗,敌人小股装甲部队也在不断骚扰我军后续部队,我军攻势因崎岖的地形和泥泞的路面而变得缓慢”19日,曼陀菲尔终于在南翼取得突破,通向马斯河的道路被打开,但巴斯托尼已经得到了101空降师和第十装甲是的增援,变得难以攻克。劳赫特指挥的第二装甲师击溃了美军第九装甲师,装甲教导师在拜尔莱因指挥下抵达了巴斯托尼外围的玛格雷特,但由于情报有误,他以为对面有一个美军整编装甲师,下令停下构筑攻势,耽误了宝贵的时机,给了101空降师宝贵的一夜机会构筑阵地。第二装甲师也在前往马斯河的道路中耗尽了油料,被迫耽搁了一天,使得美军84师有机会在马尔什布防,这些小小的挫折累计在一起,从而注定了阿登反攻的失败

23日,天气全面放晴,美国空军开始向巴斯托尼投放大量弹药与支援物资,美国空军重新出现,对拥挤在山麓上的德军装甲部队开始狂轰滥炸,26日,美国第四装甲师打开了救援通道,开进了巴斯托尼。另外,在马斯河畔的马尔什,两个超编的美国大型装甲师,第二和第三师也赶来布防,兵力已经超过了劳赫特的第二装甲师,而后者苦盼的援军和燃料却因为空袭,迟迟未能抵达,最终,在曼托菲尔的一再催促下,第二装甲师获准撤退

到了1月8日,就连希特勒也意识到,德军非但过不了马斯河,再在阿登拖延下去,就会像诺曼底的法莱斯口袋那样遭遇围歼,也只能下令全线撤退。在回忆录中,曼托菲尔记下了阿登作战失败的三大愿意1.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开始攻击不顺时,最高统帅部也拒绝改变作战计划,将攻击重心转移到他麾下,相对顺利的第五装甲集团军正面去。2.空中支援乏力,燃料缺乏 3.两翼的德军进展缓慢,无法给中央突破的第五装甲集团军足够的支持。

阿登战事刚刚结束,为了配合西方盟军,苏军又在奥得河前线发动了大规模攻势,曼托菲尔德这个救火队长又被改任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底下是一堆空有其名的部队残骸,到了3月,麾下只有第32军(福格特步兵师,549国民掷弹兵师,281步兵师)以及46装甲军(547国民掷弹兵师,武装党卫军瓦隆人装甲掷弹兵师,兰格马克装甲掷弹兵师),以及610步兵师,4月20日凌晨,苏军罗索科夫斯基将军下属的3个集团军,第2突击集团军,65集团军和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强渡奥得河,曼托菲尔德手下的军队只有步兵依托反坦克火箭筒,少数坦克歼击车和炮兵进行抵抗,尽管如此,奥得河防线依旧坚守了三天才被完全突破,最终,在上级指挥官海因里希的单方面命令下,曼托菲尔和部下开始向西撤退,他心中深知,战争的结束就在眼前,5月3日,曼托菲尔在波美拉尼亚的哈根诺,向英军投降,1948年获释后,曼托菲尔德成为了一家机器制造企业的出口经理。1953年还被选为西德国会议员。

随着战争岁月的逝去,以及冷战时期的到来,曼托菲尔也开始为全新的北约军事联盟出谋划策,昔日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英美盟国的高级将领与参谋部也纷纷向这位昔日的顽强对手,装甲兵机动作战的大师发出邀请进行交流。1965年曼托菲尔访问五角大楼,并成为西点军校毕业典礼嘉宾发言,并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进行了一系列讲座。同年造访英国时,蒙哥马利元帅惊呼“在阿登山区给我们制造了大麻烦的就是这个小个子?”

1978年9月24日,曼托菲尔在奥地利城市蒂罗尔因心脏病去世。


晴天有时下猪


二战中,德军有三大元帅非常出名,他们分别是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不过,比起这三位鼎鼎大名的德军元帅来说,希特勒的救火队长莫德尔更有着独特的防御才能,堪称防御天才。莫德尔出生于一个富人家庭,曾参加过一战,在二战初期他仅仅只是一个先锋官,在德军早期的闪电战中才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他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却在苏联平原上。

1941年,德军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在上峰的催促下莫德尔第一个带领先锋队到达苏联的第聂伯河,并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因而被授予铁十字勋章,受到了希特勒的重视。1941年底,德军的快速进攻受到了苏联的强烈抵抗,并且在红场阅兵后,苏联士兵仿佛打了兴奋剂一样越战越勇,最终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令德军付出了50万人的惨重代价。

苏军在元帅朱可夫的指挥下一鼓作气,开始进行战略反攻。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莫德尔的出现令苏军反攻受到了强大的阻力。1942年初,莫尔德率领20万德军在勒热夫一带,硬是阻挡住了苏联统帅朱可夫的200万人次的四次围攻,还使得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中26万苏军成为德军俘虏,50万苏军伤残,坦克和火炮损失将近300多件。但莫德尔率领的德军只伤亡了4万多人。要知道当时的朱可夫可是赫赫有名的无敌将军,能够打败朱可夫,可见他的厉害。因此莫德尔获得了“防御狮子”的称号。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希特勒还妄想来一场战略大反攻,使得莫德尔没有了发挥才能的空间。虽然莫德尔的防御策略成为泡影,但在这一场大势已去的战役当中,他依然重创了苏联3个军,让处于前线的德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最后的市场花园行动中,莫德尔更是重创了盟军的空降兵,差一点将盟军赶回到大西洋。1945年初,后勤完全被掐段的莫德尔知道大事已去,自己已无能为力了。在得知自己所在的部队被彻底包围后,他好像顿悟了一样,马上命令手下部队就地解散,各自投降或者突围而出,而他本人在4月21日德国的一处小树林中开枪自杀了,可以说这样的防御天才跟德军的三大元帅不相上下。(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二战中德国精通闪电战,进攻战打的好的将领非常多,但要说防御战打的好的仅有莫德尔和哥特哈德·海因里希两人而已。今天咱们就聊聊哥特哈德·海因里希这个人。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纳粹德国陆军大将,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的表弟,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从能力上来说他并不比莫德尔差,但是因为遭到希特勒的厌恶,因此海因里希一直缺少表现自己的机会。

希特勒厌恶海因里希主要是三个原因:1、海因里希性格直率,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不合理的命令就会抵制,是少数几位敢于公然违抗希特勒命令的前线指挥官之一;2、海因里希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而纳粹是排斥一切宗教的,即使希特勒让人警告他,海因里希依然和家人照常上教堂作礼拜;3、海因里希的夫人格特鲁德有一半犹太血统。这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希特勒不愿意重用海因里希,即使海因里希战功卓著也不会得到纳粹党的宣传机器的宣传,自然使得他名声不显。

因为遭到希特勒的漠视,因此海因里希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以及德国入侵苏联初期一直没有获得战功的机会,直到1942年莫斯科战役德国陷入败局的时候海因里希的机会来了。面对德军全线的溃退,海因里希和莫德尔两人分别坚守住了南北两条战线,避免了德国重兵集团被全歼的命运,从此海因里希赢得了“防御专家”的称号。

从1942年起一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海因里希一直是一个东线战场“救火队员”似的角色,德国哪里打得最艰苦、哪条战线陷入危局,希特勒就会让海因里希去哪担任防御主力。海因里希总能在兵力、坦克、飞机远少于敌军的情况下防御住苏军的进攻。就连厌恶海因里希的希特勒也不得不正视他的战功,授予其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5年4月的泽劳弗高地大血战是海因里希最后的辉煌,海因里希手中仅有82万人和1519辆坦克,却阻挡住了苏联元帅朱可夫率领的250万大军、超过6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进攻,打断了朱可夫独占柏林的荣誉。可惜纳粹德国的覆灭已成定局,海因里希独木难支,最终因为反对希特勒死守柏林的命令被解除职务。


当狗容易做人难


二战中德军防御型天才曼施坦因元帅,带领德军在苏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俘虏苏军高达17万之众,而自己仅损失7千余人。并且前期闪击法国最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让其成为“无用的钢筋混凝土"。


二战中,德军有三大元帅非常出名,其中之一就是曼施坦因。在战场上他也是出名的军事战略家,防御型天才。曼施坦因有卓越的分析战局的能力,能攻善守,又懂得止损退兵,每次都能以少胜多,调兵遣将也是风行果敢。他的胆大细心,还有军事谋略让人称其“曼帅”,被认可为少有的天才指挥官。

▲曼施坦因元帅

曼施坦因的战略目光很厉害,每次都能找到强大对手的弱点,并且出其不意的攻其弱点,狠狠痛击。

一战初期法国鼓吹"大规模进攻"带来的惨重损失,不过在后来数次防御战役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因此"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马奇诺防线就此形成,它是法国人的一个骄傲,如此一条坚强的防线,完全断绝了敌人从侧翼迂回的可能性。并且,在法军的理念中,只有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突破,法军在使用少量兵力守备防线的情况下可以调集尽可能多的预备队对来犯之敌进行痛击,这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啊!

▲不到800米就一个炮台的马奇诺防线

法国人这么自信的心理,在其对德宣战时,前线到后方的法国人都一致认为德国人必然会在马奇诺防线撞个头破血流,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轻松的战争"。他们整日里无所事事,既不作战,也几乎不训练,但是事实却没有这么乐观。法国这样麻痹轻敌的思想,甚至把大部分兵力2800多辆坦克分散部署在前沿9个集团军内,而仅把装甲师600多辆坦克分散部属在纵深内,一旦“后院起火”,这是很难应付的。在与德军作战时,曼施坦因找到破绽并从中有机可趁。

1940年,德军从阿登地区闪击法国,德国虽然在兵力、武器上并不占据优势。据悉,曼施坦因给出建议,并得到实施,他认为德军应将主要的进攻矛头放在中路,而不是北路。北路部队要伪装成主力,吸引住法军主力的注意。同时中路部队大规模驶入坦克,通过阿登森林,以阿登森林地带为主要突破口,出其不意地攻入法国,切断英法联军南北之间的联系,以及逃往瑞士的退路,分割合围。天刚破晓的突袭,两集团军前后夹击,曼施坦因的天才构想让马奇诺防线成为无用的钢筋混凝土。

▲一代战神曼施坦因元帅

历史上还有一个曼施坦因经典战役——北顿涅茨奇迹,那会他被希特勒急派到顿河前线,原来这里前线已经在苏军发动强大的反攻中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地域,曼施坦因似乎要与死神赛跑,凭借着名义上的30个师,不满员的两个装甲军,这么点可怜的兵力,要在苏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可想而知其难度之大。

援军又迟迟不能到齐,曼施坦因自己都声称“生与死的竞赛”。实施近2个多月的止损退兵战略,已经等到了曼施坦因反击时刻。曼施坦因认为,苏军上一阶段的进攻中前进过快,已经超过了其支援和补给的距离,加之苏军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所以只要德军能及时集中兵力,反攻会取得成功。真如曼施坦因所预计一样,德军就此势如破竹反击,苏军被迫在德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仓皇后撤,损失极其惨重。

后面他指挥的一个集团军,先取得刻赤半岛,俘虏苏军达17万之众,而自己仅损失7千余人。曼施坦因以极少的兵力、装备面对苏军拖延时间,并从中找到敌军的破绽,出其不意反击,这也算是跨越死亡边缘的奇迹了。

这些会战,都意义深远,彰显了曼施坦因的军事谋略是多么地出奇制胜,若说他是二战中德军防御型天才统帅也是不为过的。


协虎战争史


古德里安是德国最早提出以装甲力量为主辅以步兵,进行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思想的将领,也擅长大兵团的机械化进攻作战,即正面以少量兵力坚守、监视当面之敌,以强大的机械化突击兵团从敌两翼突破,对敌重兵集团进行战役包围,至于能包多少敌人,就看指挥官的决心,战士的信心和坦克有多少燃料了,简直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大将

隆美尔也是进攻型的将领,只不过他没有古德里安那么富裕,是巧妇型将领。由于东线逐渐吃紧,希特勒把原本给非洲军团的物资调拨给了东线,再加上从意大利运往非洲的地中海运输线在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军的破袭下损失惨重,到隆美尔手中可用的资源少的可怜,有时是捉襟见肘,就只能有多少装备和兵力就打多大的仗,有时甚至还能打比实际能力更大的仗。

欧文·隆美尔元帅

而真正的防御大师就属于曼施坦因了,德军到了中后期,逐渐走下坡路,兵力兵器都有点跟不上趟了,这时的苏军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曼施坦因的机动防御能力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要不是曼施坦因做为“消防队”一样拼命堵着一个又一个防线漏洞抵御苏军进攻,东线德军早玩完了!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元帅

凯塞林元帅也可以算一个防御作战的大师,他比较特殊,是以空军将领身份统领意大利南方所有包括陆、海、空军在内的德、意军队的元帅。他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古斯塔夫放线”让盟军吃尽了苦头,其中最著名的卡西诺修道院战斗,德军的少量精锐伞兵顽强抵抗盟军,使盟军寸步难行,且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抗美援朝时期,联合国军的第三任司令克拉克时任美军第五集团军司令,对德军抵抗估计不足,临阵指挥又多失措、乖张,受到了不小的批评。


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


弄伐里奇


莫德尔上将,1944年指挥德军加强防御,挡住苏军进攻,建立防线,成功歼灭了突入防线的苏军第三装甲军,由-此获得栎树叶铁十字勋章,晋升元帅,被誉为希特勒的救火队长。


文舀


曼施坦因,无须解释。哈尔科夫反击战是例证。


赵雷77189521


突袭找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进攻找曼施地恩的国防军,守卫防御则首选隆美尔元帅。这三位德国名将各领风骚,想打胜仗则应找中俄军队,因为他们敢牺牲敢拼搏敢奋斗而且人数众多,人海战术必赢战争。


手机用户51948319927


隆美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