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六百名学生的学校,配5名校长(含4个副校长)是否合适?

l630404


我觉得这种是严重不合理的,500个人光校级领导就五个人,这是人才的严重浪费。当年我在河北保定的时候,1万多学生30个班有正校长一人,副校长4名,我觉得这还差不多,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两个校区。小的校区是一个副校长主管。大的校区是一名正的,三个副的,还有个年级主任备课组长等等等等,这样的话,有职务的人就越来越多那么就造成了管老师的人比较多,老师到底听谁的呢?现在我在私立学校,我们学校现在3000多人只有正校长一名,没有副校长,没有所谓的备课组长,年级主任等等等等,只有学生处主任和教务处主任,工会主席各一人,也就是说学校的大学的领导加起来只有五个人,这样的话就形成了校级领导,对老师的直接领导,老师们就不会形成一种懒惰的习俗,领导之间的工作也不会互相的推诿,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工作状态。也避免了人才的严重浪费,当然私立学校一切以节省费用为目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兰姐说语文


笔者在初中当过9年副校长,现在是一名小学校长,目前学校师生员工500多人,配2名副校长。这问题我有体会。



01 造成副职多的原因

1、主要是“能上不能下”的机制造成。副校长大多是从一线老师做起,然后被提拔为主任,干了几年主任后,要启用新人,需要老人替位子,然后原来的中层干部,自然而然当副校长。“没有功劳有苦劳”,不可能人家没犯错误,一下子就回到当普通老师的。

2、现在学校事务越来越多,也的确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协作完成。以前就是教学、纪律、卫生、安全,现在就多了,除了上述几方面,多了党建、扶贫、培训、资助、学籍管理、资料上传、档案整理、迎检准备、各种留痕,还有网络下载、注册、问卷等诸多工作,这其中大多数是十年前没有的。现在的事务要求更高,检查也更多更全面,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人手也要更多。

3、副校长也要带课的,我们学校副校长只比普通老师少带2节课,还要分管诸多的学校事务,工作量并不比老师少。

基于以上原因,【文轩阁】认为,造成副校长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倘若只从职数上说,一个不足600人的学校配4个副校长似乎有点多,但是,倘若副校长带课不比老师少很多,老师们也应该理解,只要没有人浮于事,那就是合适的。



02 笔者就此事有几个建议。

1、明确学校主职副职任职的年龄限制。比如正职55岁副职52岁退出岗位,当回普通老师,在任课上适当照顾。

2、建立学校主职副职中层干部评价制度,对于不胜任工作的或者有违规违纪的干部免职。

3、实行学校干部竞聘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调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教师,致力公平,习惯直言,你若认同,欢迎关注!


文轩阁


我是一名中心小学副校长,我校共有学生近2000人,我们才3名校级领导。而不足600人的学校设4名副校长,我可以毫不含糊的说,这不合适。

至于为什么不合适,前边好多朋友发表了各种观点,我就不重复了。但我可以做一些大胆推测,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我的观点。

1、这一定是一所公立学校,绝不可能是私立学校。

2、这所学校的成绩绝对不怎么样。

3、这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关系定不融洽。

4、这些学校所在的地区,定然是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从方位上说,绝不可能在东南沿海。

5、这所学校在当地绝不是个例,相领的其他学校多少也存在这类现象。




杜寒谈教育


实事求是讲,“不足六百名学生的学校,配备5名校长(含4个副校长)”,远远超出学校领导指数配备的有关规定,非常不合适。


按照国家对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和机构设置标准的规定:“中小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24—35个班、13—23个班的,一般分别设置内设机构5个、4个、3个,校级领导职数分别为4—5名、3—4名、2—3名。规模在12个班及以下的,中学可设1—2个内设机构,小学不设置内设机构,分别配备校级领导1—2名和教导主任或总务主任1名”。由此不难看出,不足600名学生,正常为12个班级,配备校级不超过3人,5名校级干部,绝对不合适的。

现如今,教师地位和待遇江河日下,尤其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与其相应的工资收入根本不成比例许多教师纷纷逃离一线。反之,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级领导工作相对轻松,待遇相对较高,许多人拼命“努力”,想方设法走上领导岗位,导致各个地区和学校校级干部指数不断增长。超标准配备领导指数,在如今中小学校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儿。


我们学校目前600多名学生,开学后预计达到1000余人,24个教学班,按要求配备校级领导不超过4人,现在是校长和书记各1名,副校长4人,严重超标,就这样还要提拔中层干部进入校级序列。关键是校级干部工资收入,特别是绩效工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但是在学校工资总量里发放,并且高于教师近1000元。校级职称评定名额占用学校教师,评优评先个别单列,绝大多数与教师一样竞争,让教师质疑不断。


俺油菜


"三味"原所在校在2017年撤并前,也是一所学生不足600人的乡镇初中。这些年,我校的行政领导班子,基本保持"5人小组"这样的情况:

校长:1名

副校长:1名

主任:3名(教务、政教、后勤各一)

"三味"当时就是"教务主任"。回想当年,我还真是很怀念这个"班子":真正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团结团队!在各块工作的分配上,我们经常是打破上级所赐"头衔"性质,另行合理再分配学校各项工作,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校长(1人):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兼管体卫艺工作。

副校长(1人):分管教师职称、培训、考核等除教学工作外所有相关工作;营养餐等专项财务工作。

"三味"为教务主任:分管所有教学相关工作。因教学工作碎杂而繁重,学校给配了一名教学干事。

政教主任(1人):分管学生思想、纪律、安全教育工作。

后勤主任(1人):分管学校后勤、卫生等工作。

学校素来没什么"教学副校长"、"政教副校长"、"后勤副校长"等称呼和职位。除了校长外,其他领导之间都是"平等"的。

这是"三味"所在学校情况,从配置上看,也许"不正常"。网友们认为呢?

题主所提到的"学生不足六百"的学校,是"一正四副",不知"主任"级领导还有多少?

但仅从"校长"级配置看,"三味"认为还是偏多了点

一个学校,特别是小学校,老师总数不会太多。如果领导人数过多,必然会相对加重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另外,在绩效工资等分配上,会"扯薄教师席面",容易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

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由上级行政部门把好关才好

以上是"三味"个人感想,不当之处,谨盼评点。


三味聊教育


不合适不知道。不过太正常太普遍了。举一个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农村小学为例,1到6年级,各一个班,全校学生180人左右,12名教师,这12人里,一个校长,两个副校长,一个政教主任,一个教导主任,一个会计,一个司务长,一个数学教研组长,一个语文教研组长,一个英语教研组长,关键还都是不同的人,所以你自己看看吧。


778abc


初中校一般班级设置为每班45--50人,500多人不足600人,设置12个教学班为宜。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12个班以下的学校,可配备校级领导1--2人,按照顶配,也就是校长1名,副校长1名。可设1--2个机构,教导处和总务处,设机构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配备主任和副主任。

如果是小学,校级领导跟中学可以相同,但12班以下,不设机构,只设管理机构,不设职能机构,也就是说,只能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没有职能机构,也就无法配备副主任。

显然,这个初中校的领导职数是严重超出规定的。即使是这个学校属于班额设置属于小班化的,班级数也就在13--24班范围内。这个规模的初中校,可配备校级领2--3人,校长1名,副校长2名。无论怎么核算,一正四副的配备都是严重超标的。

综上,这个学校的领导配备不合适,校级领导超出3--4人。

管理人员配备太多,导致相互之间扯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会比一线教师少一些,而少的那部分,会平摊到教师头上,加重教师负担。特别是,在绩效工资分配等事关教师利益的问题上,会导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所以,超额配备领导职数,对学校工作有弊无利。


教师妹子一枝花


“副校长”只是一个头街而已,配n个都无所谓,理由是在我县只有正校长才算行政岗位,工资和绩效由县教育局核定,其它中层干部的工资和绩效都由学校考核,跟普通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很多都没副校长一职,只有上了规模的学校才有一到二名副校长。像问题提到“一正四副”,可能是设置了一名主管教务的副校长,一名主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一名主管安全的副校长,一名主管后勤的副校长。由他去吧,只要副校长不比普通老师少做事,不侵吞其他老师碗里的粥,管他多少名!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学区或县局在人事处理安排上的艺术,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二是储备后备力量,培养学校接班人。我曾于2001年~2014年在乡镇挂职科副镇长,后被县组织部安排到一所乡村中学挂街副校长,但我只干了90天,比袁世凯的总统任期略长,关键是我不感冒,没兴趣呀。


乡村解密


不足六百名学生的学校,配5名校长(含4个副校长)当然不合适!

一般学生上万的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加总会计师等才8个人。从而可以看出这个不足六百学生的乡镇初中,配备1名校长,和4名副校长,显然太多了。这也体现出一些基层学校,已经被官本位思想毒害太深了。这样的后果就是这些学校的教师不能安心教学,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到混个一官半职上面。而这些校长副校长不仅不从事教学,而且还抢占了本来就很稀缺的职称指标。甚至连绩效工资也要分得大头,最终严重挫伤一线教师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这些的确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前一段,内蒙古某地就采取措施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要去教学一线从事教学,从而走出了非常好的一步。以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管理,确保将职称名额留给一线教师,同时将校长和副校长等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的职称逐步收回。这样做才能将基础教育做好!


地震博士


校长怎么样合格,怎样算不合格?有标准吗?现在的校长都是有人有钱的人,还得会溜须拍马才能当上的。一般没有人、没钱是当不上校长的。所以现在校长也不是真正的抓教学质量、抓素质教育。都是搞形式主义,拉帮结伙维护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就形成了弄虚作假,溜须拍马的风气。使优秀评选和职称评审不能正常进行。使教师怨声载道,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