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祖上三代都不属于宋朝管辖,“卖国贼”之名是否牵强?

漁尔Yuer


首先,张弘范的为人在历史上有争议,但是谁也没把他当做“卖国贼”。张家本是涿郡土豪,张弘范之父张柔曾为金国大将,降元后为“世侯”,所以始终不是宋臣,因此拿张弘范和施琅之流打比方完全是错误的。

但是在张弘范的身后也确实招来了一些“恶名”,现在让人再看看,又基本可以确定为这是张弘范的“得仁求仁”。

元张淮阳武献王弘范。

张弘范被后人有些鄙视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被对手张世杰比下去了;第二,他个人品质有问题。

先说第一点。当时宋兵的统帅张世杰和他早就认识,两人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有可能是本家。据《宋史》记载张世杰:

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

也就是说,张世杰年少时曾为张弘范之父张柔的部曲,后因犯事(根据野史传说是张世杰与张柔在军事部署上议论不合)跑路投宋,而据张世杰后人所云,张世杰是张柔的从子。反正张世杰和张弘范两人不仅相互很了解对方,而且各为其主的表现之下还有些彼此之间暗中较劲。后来大元南下攻宋,张弘范还在决战前派人去张世杰那拉关系,但后者毫不动摇,而且明确的回复说:

"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公张世杰在厓山国覆之后从容殉国,他的一生以降虏开始,以英雄结束。比之于张宏范在几个月之后“功成身殁,赏不酬劳”,毫无疑问张世杰的人生不仅可歌可泣,也更加气壮山河。

宋末君臣。

再说第二点,就是张弘范如何自己给自己招黑。张弘范授业于大儒郝经,所以学识、文采都极好。他辞世后留下了一部文集《淮阳集》。可以说,这些诗词普遍写的水平都很不错,大部分作品表现出了一个诗人所应有悲悯和使命感,以及对自由渴望。这说明即使是张弘范的情感是造作的,但最起码他是个会写诗的人,懂得写诗的“规矩”。

但是,其中也有不少让人读了尴尬的东西——比如,在提到宋朝时,张弘范用了大量很不好的词汇,比如说“穷寇”、“下国”、“南蛮”、“群丑”等等,对敌人的诋毁抹黑到了呲牙咧嘴的地步。尤其是有一首《过江》,是争议最大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磨剑之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

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这首诗在艺术上相当拙劣,表现手法几乎就是升级版的“老干体”。至于对于“战袍红”、“儿女血”他到底是什么个感觉?是同情?忏悔?还是沾沾自喜?如果说是“沾沾自喜”,那这个人的内心就太恐怖了。对此,近代史学巨擘邓之诚先生曾经尖锐指出:

观弘范不杀文山,礼重光荐,非不识道理者,特急于立功耳!”

并且进一步点出来像张弘范与日后的洪承畴、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这样的乱世之雄在“非我族类”的统治下都急于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

故凡为虏所用者,欲袪虏之疑以自保,未有不奋于功名者也。然则事虏之道亦甚苦矣!人亦何苦而效之哉?”


厓山摩崖石刻

最后说一下,那个陈白沙“怒改奇石碑”的出处是江门当地的一部粤剧,不是历史史实。宋亡之后,张弘范在崖山岩勒石“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至大明成化二十二年,御史徐瑁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而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殉国者十数万,不独陆秀夫,则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解放初,原石被航道部门炸毁。至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

深圳宋少帝陵


陳大舍


当然过于牵强,人家张弘范祖辈都不是宋人,是元朝(蒙古)内的汉族人而已。而他父亲更是蒙元的大将。结果就是因为他灭了南宋,就将汉奸、“卖国贼”等罪名灌到他头上,实在太冤枉了。

要知道,我们之所以将古代的范文程、吴三桂等定义为汉奸,是因为:

1、他们本来就是汉人;

2、他们出身和长大于汉族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3、他们都是主动投降异族的。

但这三点,张弘范除了是汉人外,其他的两点都不符合。毕竟人家是地地道道的蒙元人,只能算是元朝国内的汉人而已。

如果我们将张弘范是汉奸,那收复台湾灭掉明郑政权的施琅呢?那剿灭三藩的周培公呢?那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左宗棠呢?他们是不是都得被当作汉奸?!


这些历史要读


一篇问答,引来无数汉奸文章,三观不正,为汉奸洗白鸣冤。如此下去,国将不国矣!!

古之典籍从来都是“内中国而外夷狄”,尊王攘夷。唐朝可以灭,汉朝可以亡,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一直都在,从三皇五帝一直到现在,汉民族都屹立不倒。而历史上曾经入侵过中原的,匈奴,鲜卑,羯,狄,羌,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说,张弘范三代都不是宋朝人,怎么能算汉奸呢?那么这样思考,就算你三代之内不是宋人,三代以上是不是宋人??如此看来宋朝也算父母之邦,剿灭父母之邦者,禽兽也!

跳出朝代这个狭隘观念,张弘范算不算汉人?即便你不是宋人,但张弘范是汉人撒!郭靖是蒙古人哺育培养的,后来还不是知道报效汉人朝廷~~

再从其结局来看,虽然张弘范生前显赫,但死后满门被杀,女性受辱,可见,在蒙古统治者眼中,张弘范终究是汉人,是外人。如果是把张弘范当蒙古人,蒙古王爷还会如此对待他的后人??

汉奸中有一种幻想就是:我真心诚意的投靠外族统治者,努力绞杀本族反抗者,就会得到外族统治者的青睐重用,那么当汉奸也是值得的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然而事实真相正如《雍正王朝》里面十阿哥所说:你们汉人终究不过是咱们满人的奴才~~~

张弘范是如此~~~

吴三桂也如此~~~

汪精卫也如此~~~



一片云77378633


不算。

张弘范算哪门子宋朝人,卖的哪门子国啊?宋朝灭亡,本质上是宋朝的君臣昏聩无能,最终葬送了一切,不必找替罪羊。

张弘范是出身于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庭,他的父亲张柔原本是金朝子民,后来蒙、金对峙时,张柔被蒙古俘虏,随后投降。如果你想替金朝叫屈,认为张柔父子卖了金朝的国,这还算有点道理;这有宋朝什么事啊?

张柔降蒙后,助蒙古伐金,因战功卓著被加封为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元帅。金朝灭亡后,张弘范出生在蒙古统治之下的北方。换言之,他是地地道道的蒙古国人,跟宋朝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因此,张弘范对蒙古的认同感,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他曾经作诗《南征》,描述自己的心境。诗云:

百战归来气未松,紫泥又起作元戎。 楼船万艓三山外,塞马千群百粤中。 举目山川浑各异,伤心风景不相同。明年事了朝天去,铜柱东边第一功!

他以建功立业的心态,看到蒙古灭宋的战争,他对宋朝的追击,是在“诛群丑”,“平蛮”。

总而言之,宋朝粉丝不要自作多情了。


HuiNanHistory


张弘范是汉族,是汉奸,但不是宋奸,因为他从未在宋朝做过官做过宋将。张弘范是金国人,他出生时金国已灭亡,他是在元军中成长为一名将领。

张弘范最大的“功劳”是崖山海战,此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在此之前,张弘范攻克了南宋防守四十多年的襄樊。公元1279年初,张弘范率蒙古军队,追赶宋军到崖山(今广东新会),包围宋军。宋军主帅张世杰压力极大,当时军心已乱,为防止士兵逃三,他把陆上的所有建筑烧毁,然后把战舰用大绳索捆在一起,皇帝赵昺的龙舟位于中间。中国历史上的大型海战,只要把船锁在一起,总要吃败仗,赤壁之战、鄱阳湖之战都是的。

张弘范先学周瑜、朱元璋用火攻,没起到效果。然后用火炮猛轰,接着伏兵进攻,连下宋军七艘战舰,宋军溃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丞相陆秀夫无法突围,背着9岁的皇帝投海,十余万军民跳海自杀。

海战结束,张弘范在崖山石壁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


九州历史


这有一个前提,张弘范是出生并生活在中国以前的失地,还是出生并生活在从来都不是中国国土的地方。显然,张弘范是生活在被金国及蒙古侵略并占领的中国国土。更何况当时汉人政权还在,张弘范等生活在被敌人侵略占领地区的汉人就有义务有责任为收复国土做努力,即便是不反抗也绝不能做背叛民族国家的事。而张弘范非但没有反抗,还做了为敌人攻打自己民族国家的走狗,这就是助纣为虐。如果这都不算汉奸,那么当初日本占领北方后,再出来出卖国家的人,是不是就通通不是汉奸?如果这都不算汉奸,是不是就承认了被敌人侵略占领区是敌人的国土、百姓就是敌人的百姓?那还有什么理由去收复国土!


破虏大将


张弘范之所以被有些朋友认为是“卖国贼”,主要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汉人,参与了元朝灭宋的几大重要战争。其中主要包括:

(张弘范剧照)

一是在襄阳大战中,在襄阳和樊城之间筑了一道“一字墙”,截断襄阳和樊城的通道,并拿下樊城,从而让襄阳孤立无援投降。

二是在丁家洲之战中,击败贾似道亲自率领的13万宋军,直扑临安,并迫使宋恭帝和谢太后投降。

三是在崖山海战中,把张世杰、陆秀夫及南宋流亡朝廷围困在崖山,最后致南宋流亡朝廷全军覆没。

这三大战役都是宋元最重要的战役,张弘范都是重要参与者或直接指挥者。所以,张弘范在当下互联网上,获得骂声一片。

但是,不管怎么骂张弘范,张弘范实在算不得“卖国贼”。为什么呢?

第一,张弘范出生在蒙元,他实实在在是蒙元人。

张弘范出生的时候,金国已经灭亡四年,他当然不属于金国的臣民,更不是南宋臣民,只能算是蒙元臣民。

第二,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是金国降将,但不是南宋降将。

成吉思汗南下攻打金国,打下金国的中都后,金国皇室带领王公贵族向南迁都,丢掉北边的臣民。这时候,张柔作为当地的豪强地主,为保卫自己的家乡,组织人马和蒙古人对抗,后来战败。成吉思汗重视汉军将领,把他封为都元帅,让他参与灭金的行动。从这里可以看出,要说张柔是金国的“卖国贼”,说得过去,也说不过去。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金国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已经迁都南下,张柔能够举起义旗,组织人马反抗蒙古,已经很了不起。最后打败了,又受到蒙古人优待,其投降蒙古,也是情有可原的。

更重要的一点,他投不投降蒙古,与南宋都没有任何关系。

(忽必烈剧照)

第三,张弘范的祖先不是南宋人,甚至也不是北宋人。

张弘范的祖先居住在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在唐朝的时候属于唐朝的领土,不过在五代十国的时候,被后唐的将领、沙陀人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辽国。石敬瑭在辽国的帮助下,也取代后唐,建立了后晋。也就是说,张弘范祖先的家乡在三百多年前(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辽国的领土。接着金国灭亡辽国,张弘范祖先的家乡又进入了金国的领土。

总之不管怎么变,都与宋朝没有任何关系。北宋曾试图拿回燕云十六州,可惜没能成功。要怪,也只能怪宋朝没有能力把这块土地拿回来。

只说这三个理由,张弘范就与什么“汉奸卖国贼”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张弘范不但与“汉奸卖国贼”没关系,他还极好地保护了汉人,传播了汉文化。

第一,张弘范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比较好地保护了当地居民。

蒙古人有嗜杀屠城的传统,尤其是他们在发动西征的时候,屠杀了大量的无辜百姓。但是在灭亡南宋的过程中,他们同样遭到南宋人的激烈抵抗,但是屠城的记录明显减少,可以说,这与张弘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一件事,是蒙古人攻下临安以后,浙东一带的老百姓本来已经投降了,后来又再次反叛,拥城拒敌。当张弘范派使者前往招降的时候,城中人不但杀了蒙古招降使者,还烧了招降书。按照蒙古人的传统,这种情况,一旦攻下城市后,是要屠城的。但是张弘范攻下后,却只杀了几个带头的人,并没有屠城。

(文天祥被俘)

还有一个事例,是张弘范抓到文天祥后,带文天祥前往崖山劝降南宋君臣。文天祥并不劝降,还写下了《过零丁洋》。张弘范身边的人,都劝张弘范杀掉文天祥。但是,张弘范不但没杀他,反而极为尊重他,并在忽必烈面前,对文天祥多有表扬,很好地保护了他。

第二,张弘范在蒙古阵营中,极好地传播了汉族文化。

体现在两点:

一是张弘范把汉人治军的传统,渗透进蒙古军营中。蒙古军队的特点,就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但是张弘范治军以来,严格约束军队纪律,绝对不允许军队的人烧杀抢劫。“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是汉人军队的传统,汉人军队的文化。可以说,张弘范把汉人文化,融入了蒙古军队中。

二是张弘范把汉人的价值观传递给蒙古人。比如有一次,元帅伯颜召集大家开会分赏。张弘范就故意迟到。伯颜不高兴,说按蒙古传统,迟到是要受处罚的。张弘范说,如果是研究打仗,我一定不会迟到,但分赏,我就要迟到。我不喜欢这种分赏的方式,我也觉得自己功劳很小,不值得获赏。这话让伯颜大为赞赏。伯颜没处罚他,还奖励了他。张弘范拿到奖赏后,立刻分给了部下。可以说,这也是汉人的礼教价值观,他显然是有意用汉人礼教价值观,来影响蒙古人。

这样的张弘范,还能称为“卖国贼”吗?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汉奸是个清朝词汇,最早雍正皇帝发明的。当时清政府在西南搞改土归流,苗族人起兵反抗,有些汉人跟苗人一起反抗清廷,被雍正称为“汉奸”。后来鸦片战争时期,一些为英国人做事的广东汉人也被清廷称为汉奸。以后汉奸就指跟外国勾结背叛本国的人,比如甲午战争中给日军带路的奸细等。辛亥革命时期,为了宣传排满,革命党人改变了“汉奸”一词的含义,把为清廷卖命镇压革命的汉族官员称为“汉奸”。再后来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投降日本的人被舆论定义为汉奸,汉奸一词广为传播。

严格来说,宋末,明末,西方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权概念还未传入中国,“汉奸”一词也未诞生。称呼忠于外族王朝的汉人为“汉奸”是关公战秦琼式的倒推,没有实际意义。古人脑子里的国家概念,是王朝国家dynasty-state,而不是近代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宋朝的产权是赵家的,明朝的产权是朱家的,并不是全体汉人的。但是因为近代以来的政治宣传,许多人产生了误会。这和古人的理解是背道而驰的。


瀛史拾贝


张弘范是典型的汉奸。汉奸分四大类。其中一类就是指沦陷区被屠杀剩下的,被抢劫过后,被外族长期统治洗脑,甚至当汉奸为敌所用了祖孙数代。就如同菜蝇蚊,李登灰等人,祖上就当了日本鬼子的荣民。这也是类汉奸。楼主的主张,汉奸的子孙继续为害华夏本族的,汉奸名祖上背了,后代继续卖国就是清明的了。


银河淘玉


崖山之战,中国汉民族耻辱的标志性事件!一个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数百年的文明王朝惨遭覆灭,十万不屈不挠抵抗野蛮侵略的汉人军民殉国投海自尽;从此,这个华夏大地上最优秀的民族,沦为了第三、第四等人;

崖山绝灭之战,是一个汉人领头干的,他毫无忏悔之意,得意洋洋在崖山立碑;“张宏范灭南宋于此”!

这是个汉族人的败类,北方胡人的骄傲;从性质上,与中行说扎根匈奴算计大汉朝别无二致。从华夏民族的总体角度看,这是一只为虎作伥的恶狼;从汉民族的角度,他血管里流着汉人的血,干了对汉人祖先忤逆不孝之事,这是个典型的大汉奸,说是历史之也不过分。

这与他身份证上的出生籍贯毫无关系!质疑?与他翻案!毫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