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么牛,他师傅是谁?

用户64928916983


诸葛亮是没有师傅的,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里面都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我们看到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也一直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师傅是谁。很多人都说是司马徽,这个人对于诸葛亮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诸葛亮和他其实是亦师亦友。诸葛亮出生还是比较好的,出生在琅琊的望族诸葛氏,但是早年丧父丧母,后来就跟随叔父诸葛玄,这个诸葛玄也是有一点本事的,肯定是诸葛亮的启蒙老师,因为诸葛玄死了之后,诸葛亮才到南阳的,他的叔父也就被他葬在了南阳。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17岁了。之后在荆州认识了司马徽,司马徽还是很厉害的,精通道学,兵法,奇门。当时司马徽和荆州的一些名士都有往来,被人们成为“水镜先生”。其实诸葛亮也没有说自己的师傅就是司马徽,而司马徽也没有说过诸葛亮就是他的徒弟。他们两个应该只是相识,当然诸葛亮的很多本事肯定也是跟司马徽学的,所以两个人只能说是亦师亦友。当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才把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形来看,天下大乱,有才能的人肯定都是想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事业的,那么司马徽肯定也不例外,所以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也是为了让诸葛亮完成自己的心愿吧。

很多人还说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也算是他的师傅,当然这个黄承彦也确实很厉害,有点本事。也是襄阳的名士,和司马徽,徐庶也都是相交的。诸葛亮作为他的女婿来说肯定也是教了诸葛亮很多东西的。

这些人不算是诸葛亮的师傅,但是又是这些人确实又成就了诸葛亮的才能。所以诸葛亮一直没有说过自己的师傅是谁。


小伍讲历史


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那么诸葛亮这么厉害,很多人就会想到诸葛亮不可能自学成才,师傅肯定也很厉害,就和孙膑、张仪等人师从鬼谷子一样,其实正史里也没详细记载过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大多人认为是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下面我们就看看野史里一些被称作诸葛亮师傅的有哪些?

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得纵横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诸葛亮学得阵图兵法;廖化的爷爷廖九公:诸葛亮学得计谋计策;

还有就是庞统的叔叔庞德公自己自己的老婆黄月娇,这些都是诸葛亮的“师傅”,各取所长才成就了近妖的诸葛!其实诸葛亮被传的神乎其神主要还是他有一个不知名的师傅,据说是和司马懿一起拜师学艺的,这个人是他们父亲二人的好友,因为不堪乱世,才隐居深山。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被父亲一同送往深山拜师学艺,相传他们的师傅有一部书,是先人秘传。书里头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行兵布阵、奇门遁甲,但是不知道给谁,自己又没有孩子,所以就想考验他们二人,一次他带着两位徒弟到后山讲解救世之道,忽然听见有一老者“哎呦”一声,原来是被树枝划破了脚摔了一跤,师傅继续讲解,司马懿看了一眼后接着听讲,诸葛亮把书放下,去扶起老者,撕破衣角包扎伤口。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听闻父亲病重,连忙赶回去照顾,回来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家书,说母亲病重,然而司马懿深怕天书被诸葛亮拿去,就回信说自己要学艺,去不得。后来他们的师傅年迈病重,躺在床上,诸葛亮连夜挖去深山里寻找药材,司马懿知道师傅命不久矣,于是到师傅房间一顿乱翻,终于找到了天书,天没亮就带着书开溜了。诸葛亮回来后,师傅睁开眼说:“徒儿你赶紧揭开床夹板,取出一个黄色包袱”,这是为师的天书,毕生所学全在于此,你待为师走后就把房子烧了,带着天书回家去钻心研究,说完就双眼一闭离开人世了,诸葛亮按照师傅吩咐,做完后就伤心的回家了。




话说司马懿回到家后打开一看,书里面就写了一行字“定国须安民,尽孝敬双亲,两者皆相悖,怎做传书人”。司马懿知道被骗后急忙赶回去,奈何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这些都是野史,就当是饭后甜点了,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厉害,但也没有那么神奇。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诸葛亮是公认的大才、高才,但再有本事的人也得从学习起步,都离不开贵人相助、高人开悟,诸葛亮也有自己的老师。

诸葛亮大约17岁左右来荆州隐居,27岁出山,期间10年“躬耕陇亩”,是他求学的时期,先后得到过庞德公、司马徽、酆玖、北极教主等老师的教导。

庞德公:既是亲戚也是老师

庞德公是诸葛亮二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后汉书》有庞德公的传记,说他是襄阳人,家住襄阳城南的岘山一带,从未到城中居住。

庞德公是本地知名学者,刘表多次请他出来做事,他都没答应。庞德公不出来做官,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有一种叫鸿鹄的鸟,筑巢于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栖;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穴于深渊之下,使其夕而所得宿。人们的趋舍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诸葛亮仰慕庞德公的学问和人品,经常借着探望二姐的机会到庞家。《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每次到庞家,都要去拜见庞德公,对庞德公十分尊敬,每次都“独拜床下”。

庞德公逐渐对诸葛亮这个晚辈产生了好感,他发现诸葛亮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身上有难能可贵的个人品质,他志存高远,又踏实勤奋。

司马徽:“好好先生”出高徒

庞德公不仅自己教诸葛亮,还介绍诸葛亮拜著名学者司马徽为师,进一步开阔了诸葛亮的眼界。

司马徽是中原地区的颖川郡人,避难来到荆州,他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与庞德公志趣相投,二人关系很好,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

司马徽终生未仕,所以史籍对他的记载有限,似乎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但在当时他的名气很大,并且早在中原时他就已经很知名。

《世说新语》记载,有人慕名前来请司马徽,被他坚拒,有人想让他帮忙出谋划策,他一律说“好”、“好”,这也好那也好,他的妻子忍不住说他:“人家问你事,你怎么一律都说好呢?”司马徽答道:“如卿之言,亦大好。”

这就是“好好先生”典故的由来。其实,司马徽这个好好先生其实不是糊涂,而是装糊涂,他和庞德公一样,都不愿意介入世事纷争。

与本地大族庞德公在家躲耕闲居不同,司马徽在襄阳避难期间主要以开馆授徒为业。除了诸葛亮,他还教出过许多高徒。后来被诸葛亮十分器重的向朗,《三国志》说他自小就拜司马徽为师,还有曾经在诸葛亮手下担任过军谋祭酒的学者尹默,也曾经拜司马徽为师,学习古文经学。

庞德公向司马徽推荐诸葛亮,一来是敬佩司马徽的学识,二来缘于司马徽办有私学,诸葛亮除了在学业堂学习外,还可以在司马徽的私学里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庞德公不仅推荐了诸葛亮,还推荐自己侄子庞统一块去学习。

酆玖:灵山上的神秘高人

然而,只是这样剖析诸葛亮的成才之路,大家似乎还觉得不够,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诸葛亮不仅是人才、天才,还是奇才。

纵然隐居苦读,纵然天赋秉异,没有特殊的机缘和高人指点,那些奇谋妙思也不会无端产生,诸葛亮有没有得到过其他神秘高人的开悟和点拨呢?

元代出了一部书,叫《仙鉴》,其中有一篇《诸葛亮拜师》,应和了人们这方面的猜测。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对诸葛亮说:“以你的才华,现在应访名师,进一步增长学问,汝南灵山酆玖熟谙韬略,我曾路过那里向他请教,感到他的学识深不可测,你可以去他那里求教。”

司马徽亲自带诸葛亮前往灵山,拜酆玖为师。诸葛亮来到灵山整整一年,酆玖也不教他,“居期年,不教”,诸葛亮并不着急,对老师十分恭敬。

酆玖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诸葛亮可教,于是拿出三部书让诸葛亮研读。这三部书的名字分别是《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和《孤虚相旺》。酆玖告诉诸葛亮,精读此三部书一百日,之后向他汇报读书心得。

诸葛亮认真研读,百日之后向老师汇报,酆玖认为诸葛亮已“审所学皆能致其奥妙”。

现在称“灵山”的地方不下20处,河北一省就有五六处,河南也有四五处,如果酆玖真的隐居于灵山,此地有可能在河南宜阳,当然这只是推测。

酆玖其人在传说中很神通,而正史却缺少记载,诸葛亮是否真的拜他为师,不得而知。不过,如果真有这样一位高人,诸葛亮向他拜师求学,尤其学习一些兵法,倒也不是不可能。

北极教主:教授诸葛亮兵法

《仙鉴》还记载,酆玖不仅自己教授了诸葛亮,还向他引荐了另一位高人武当山北极教主,使得这个故事更加传奇。

酆玖认为诸葛亮已研习了兵法,但还“不喻神通”,也就是欠缺变化,终显不足。南郡管辖下的武当山里有一位北极教主精于此道,于是亲自带着诸葛亮来到武当山,再拜北极教主为师。

可是,诸葛亮到了这里,每天的任务只是担柴挑水,除此之外就是上山采一种叫黄精的东西。黄精是一种中药,俗称考老虎姜、鸡头参,可补气养阴,现代人常用来治疗糖尿病。

诸葛亮不知道采了多少黄精,北极教主才开始教他,教授的主要内容是道术。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家精髓,同时也精于易、道,这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可以得到证明。道术也许源于他的兴趣和自学,也许果真得到过某些高人的指点。

《仙鉴》说,诸葛亮学成回到襄阳,再与司马徽交谈,司马徽大吃一惊,改容道:“你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了!”

武当山汉代归武当县管辖,属南阳郡,由襄阳沿汉水向上便到,距隆中不到100公里。“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时节也的确聚集了一批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士。

在诸葛亮时代武当山里有没有一位“北极教主”,这一点已很难考证,《仙鉴》把诸葛亮归为“武当弟子”,更多地是想借重诸葛亮的名望罢了。不过,在诸葛亮襄阳的十年研读、游学期间,如果听说哪里有像酆玖、北极教主那样的奇人,他一定会心驰神往地前去拜师求学的。

对诸葛亮来说,最广泛地吸取知识的营养,从各方面锻炼和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地,是他隐居阶段唯一最重要的事。


南门太守


据说诸葛亮的师傅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庞统和徐庶是诸葛亮的师兄弟,他们都在司马徽的水镜山庄学习,相传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呀,司马徽把众弟子叫到堂前,说:你们今天就好好准备,明天我要考考你们,只要能过关的,就可以出师了!大家有的很紧张,有的很高兴,只有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个人默不作声。

第二天,大家又来到了堂前,水镜先生正坐在堂前说:我的题目也很简单,那就是今天午时三刻前,要是谁能够被允许离开水镜山庄,那就是通过了测试,那就可以出师了!大家没料到会是这样的题,看似简单,但感觉也很难呀。

没多久,徐庶哭着从大堂外跑了进来,他哭着说:老师,我家里来信了,家母病重,希望能见我一面,请老师准假。水镜先生说:这个没有问题,应该的,你就午时三刻一过之后,就回家去吧。徐庶只能默默的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只见满身是泥的庞统跑进来了,他大声喊道:山洪来了!大家快跑吧。你看我差一点被山洪给卷走呢。大家一听,都慌了神,都想跑掉。水镜先生淡淡的说:即使有山洪,为何没声响?庞统也只能默默的退到一旁。

这时候,诸葛亮猛的站起来,然后指着水镜生先骂:你这个先生一点都没有先生的样子!我们是来跟你学习真本事的,你却搞了个莫名其妙的题目来刁难我们!水镜先生丝毫不为所动。

诸葛亮又继续说:不跟你学了,我要回家了!算我倒霉,我要另择名师了!水镜先生一听,有点火了,就拿出戒尺要打诸葛亮。诸葛亮却一把抓过戒尺,狠狠的丢到了地上。水镜先生没忍住,气愤的说:快把这个不尊师长的诸葛亮赶出去!

就这样,诸葛亮就被众人赶出去了,诸葛亮在庄外面折了一根柳条,然后又重新跑了回来,跪下叩头,然后双手托着这根柳条,水镜先生气还没消,看到这根柳条,突然明白了!

这个当然是民间故事,诸葛亮的老师我觉得是他自己,可能启蒙认字是他的父亲,或者是叔叔或者是他的哥哥,或者是家里请的私塾老师教的,但是后面,完全是靠诸葛亮自学的,毕竟有哪个老师能教出如此厉害的学生呢?


历史简单说


古人是非常讲究出身的,尤其是诸葛亮这样的谋士,人们始终相信只要是大才,肯定都是有个更有才华的师傅,有趣的是诸葛亮的师傅是谁人们却只能猜测,因为在所有的正史之中,都没有提过诸葛亮师傅一句。要说诸葛亮没有师傅是没人相信的,因为诸葛亮刚出茅庐,立马就预测到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足以见其才华。

诸葛亮非常喜欢读书,史书曾经记载,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都曾听到过诸葛亮的读书声,难道诸葛亮是通过书籍自学成才的吗?人们更加相信他是有名师指点的,正所谓名师出高徒,现在有一派历史学家认为诸葛亮的师傅是水镜先生,这个水镜先生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徐庶以及庞统都是他的弟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水镜先生和诸葛亮仅仅是平辈相交,他还不是诸葛亮的师傅。曾有野史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诸葛亮第一次见水镜先生的时候,他告诉诸葛亮,你是个非常有潜力的有才之人,可是却没有名师指点,终究也是难成大事。诸葛亮便请教他哪里有名师,他便说汝南灵山有个叫邓公玖的人,此人可以。

水镜先生便将他引荐给了邓公玖,邓公玖对诸葛亮非常好,知无不言,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了诸葛亮,比如什么《兵法阵图》,《孤虚旺相》全部都给诸葛亮研究,诸葛亮也很争气,在很短时间内便全部领悟,于是邓公玖又给他讲了天下大势,最终邓公玖让他出山,并且要他投奔刘备。

邓公玖还为他绘制了三分天下图,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当然这都是野史传说,毕竟诸葛亮的师傅究竟是谁,正史中是一点也没提,不知道大家认为诸葛亮的师傅最有可能是谁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诸葛亮的老师是水镜先生。

说个有趣的故事吧。话说当年,水镜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奇门遁甲,无知不知无所不晓,他广收门徒,弟子众多。但留名后世的却只有三人。

那就是孔明、庞统和徐庶。他们三人都是班上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孔明,独观大略 ,聪慧过人。最聪明的他也最让老师头疼,每天下午孔明都用玉米喂公鸡,因为只要鸡一叫就放学了,如果鸡多吃一会,就会晚叫一会,延迟下课时间,水镜先生就要多讲一些,孔明和其它同学也就可以多学点知识了。

多年寒窗,终于学业完成,大家要毕业了。水镜先生说,大家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我们考试,合格的以后行走江湖可以说是我的弟子,不过关的就不再是我的弟子,以后不许说是我的学生,免得给我丢人。



这下同学们可紧张了,回去后彻夜复习,钻研笔记,有的甚至在衣服里打小抄。三天眨眼而过,同学们一大早都来到教室,等待吉今天的考试。水镜先生面带微笑,说:听好了,我出题目了,从现在开始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教室,就算他出师了。哗!这题目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瞬间炸开了锅。

有的说丢了东西,有的说家中有事……,水镜先生一一摇头。徐庶哭着说,老母病危,请老师恩准我请假回去看望老母。水镜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庞统想了想说:老师,你出的题目太难了,我虽然不能出去,但要让我在教室外面的话,我有办法进来。水镜先生哈哈一笑:士元,休要跟我耍这等小聪明,你还差的远呢。

直到中午,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出去,水镜先生捋着胡子,得意的看着下面,忽然,他听到有声音,四下看去,原来是诸葛亮正在睡觉,只打呼噜。别的同学都在想办法,他倒好,睡了一上午了。水镜先生火冒三丈,上去一把抓起诸葛亮,大声吼道:孔明,考试的时候你敢睡觉!?诸葛亮一下子被吵醒,也是十分愤怒,一把推开老师大声骂道:你这个老糊涂虫,出的什么破题,同学们十载寒窗学了这么多东西,你竟然考这个?你的弟子不做也罢,我一点都不稀罕……。把个水镜先生气的差点昏倒过去,大骂:你这个不肖弟子,今天我就开除你,你给我滚!但孔明依旧不走,还在那里骂骂咧咧。


水镜先生大怒,喊到:来人,快把孔明给我轰出去。庞统、徐庶赶紧上前,架起孔明就往外走,方才出门,水镜先生猛然醒悟,大叫:快把他拉回来!但为时已晚,孔明笑嘻嘻的跪在门外说:老师,学生不才,已过关了,请老师饶恕学生不敬之罪。



水镜先生转怒为喜,抚掌大笑:好,好,好,孔明,你通过考试了。孔明说:谢恩师,但不止我一个啊,徐庶和庞统也完成考试了。水镜先生无奈,只得同意。

从此以后,水镜先生众多弟子之中,只有这三人顺利毕业,也只有他们三人敢说是水镜先生的弟子。


好孩子就是我


我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洗脑的人!否则,我便无资格叫创维!!!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倒不重要,重要是要搞清楚诸葛亮到低是个什么人,免得大家一直在误导中。诸葛亮是被一些人严重神化与夸张化了,真实的诸葛亮是个愚蠢无知,心胸狭窄之人。蜀国地小人少,人力物力都薄弱,但他愚昧无知,不知休养生息,六次伐魏,人民生灵涂炭,劳命伤财,次次以失败告终,使得蜀国势力日渐衰弱,最终被西晋所灭。谁要与他过不去,定往死里整。年年月月天天时时算计,无一成大器。以上都是不用争论的实事。在头条号的悟空回答中,在全 国上百万网友的回答中,只有我创维才坚持真理,事实求实。还是让以上真理开口说话吧,网友们,别再瞎跟风了,别再神化诸葛亮了!


用户创维


诸葛亮这个人没有什么大能耐,小肚鸡肠倒是不少,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他和他徒弟姜维领精兵强将,一个六出祁山,一个九伐中原,一共15次准备灭曹操,然后再准备降孙权,准备一统天下,形成霸业的局面,结果二人二手空空,什么都没有捞到,还差点被小人所栽赃嫁祸,他和姜维二人,远不是曹操和司马懿的对手,对付那些小鱼小虾,村野匹夫倒还是可以

所谓明师出高徒,他满肚子小肚鸡肠,用的那些阴谋诡计,都是从他师傅那里学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师傅能好到那里去,他们蛇鼠一窝,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曹操和司马懿倒是个能人,却被世人所耻骂,说曹操是奸雄,说司马懿是贼,古怪,自古以来都是邪不胜正,最后政权归司马,空留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访68468304


诸葛亮算得上是我国的一个奇才了,所谓名师出告退,这么厉害的人自然也是有师傅的,但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提到他的师傅究竟是何人,我们不妨在此做几个推测吧。

首先第一个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司马徽都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和庞统,所以有读者就自然而然觉得司马徽就是他们的师傅,其实不然。民间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说水镜先生曾经收了不少徒弟,三年学业过后要出师了,司马徽就说午时三刻谁能想办法得到他的允许让他放行谁就能出师,于是一园子的学生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办法,这时诸葛亮想到了激将法,闹着要退学,还协同庞统、徐庶一起闹腾,最后只有他们仨顺利毕业,司马徽也只承认他们三个是他的徒弟。

传说再美好,也经不起推敲,与司马徽交好的庞德公也成了诸葛亮的绯闻师傅。庞德公算是一位看的比谁都开的大隐士,或许诸葛亮的隐居多少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但诸葛亮只是视庞德公为偶像,并多次拜访他,并不代表庞德公就对诸葛亮进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辅导。

还有一位热门人选就是他的老丈人黄承彦了。首先我们说黄承彦并没有破女婿的八卦阵去救陆逊,也没有因为诸葛亮是他的学生而把女儿嫁给他。像黄承彦这种混迹在襄阳上流社会的雅士,自然不会过多的去关心谁是明主谁能继大统,也烦不着首个徒弟让他参与到乱世的纷争之中。

也就是说这三位人类都不大可能收诸葛亮为徒,民间为了突出对偶像的崇拜,也编造了不少“非人类”的传说赋予在孔明身上。比如说诸葛亮之所以兵法阵法魔法样样精通的其实是从水镜那里出师后又和鄷公玖修炼了一段时间,也是在鄷公玖他知道刘备才是大汉的救世主,什么董卓、孙坚、曹操、袁绍都是一群背汉的乱臣贼子。当然这个故事显然也过于神话了,不过倒是多少能解释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直保持的“近妖”的状态了。

最后一种转世说也颇有意思,说当年姜子牙根骨不好,转世重修为孙膑,可惜被庞涓整废了,只能一辈子坐轮椅,又转世为诸葛亮,所以诸葛亮也爱坐轮椅,这跟腿脚没关,而是前世的习惯)。后来诸葛亮在蜀汉放了三把火(博望坡、赤壁、南蛮),因此伤了阴德无法和她女儿诸葛果一样成仙,于是无奈再转一世成为刘伯温,辅助朱八建立明朝。一日刘伯温外出郊游,无意间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刘伯温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是诸葛亮转世,就及时辞官,功成身退了。

说来说去诸葛亮的师傅究竟是谁其实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因为大家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才更加的想搞清楚孔明之师是谁吧。


黄月英也可以是诸葛亮的师傅~


逻辑文史游


诸葛亮这么牛,但他不是一出山就这么牛的。其实诸葛亮反而是一个先天聪明但更依靠后天努力的人才。他是自己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与大多数后天型人才一样。

的确,诸葛亮未出隆中对分析出了“三分天下”,但第一,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只是一个目标,一个战略构想,能不能实现还在未定之天;第二,《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思想也没有实现,荆州毕竟是失去了;第三,有如此见识的除了诸葛亮还有很多,比如周瑜的二分天下、鲁肃的竟长江之极、司马懿与刘晔的速攻西川,都能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相媲美。个人认为,周瑜的战略才华就高于诸葛亮,只可惜死得太早,周瑜提出进攻西川就考虑到了张鲁马超的问题,为汉室除残去秽也是周瑜最先提出来的,他若不死,东汉之后可能就没有三国而直接是南北朝了。

诸葛亮出山的时代,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已经巩固江东,这是天下士人的共识,也不容诸葛亮看不到。而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并未重用他,反之庞统、法正归顺后刘备更见信任,你不能说诸葛亮从一开始就这么牛,至少没有牛到刘备认可。之后刘备托孤,除了诸葛亮之外该死的老臣都死了,而诸葛亮恰恰是在刘备死后才开始有所作为的——主要就是治蜀与北伐。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没有成功,兵法上的欠缺,可想而知。但后期诸葛亮用兵越来越好,为什么?因为之前用兵的经验实在太少了。

诸葛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傅,他的才华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出来的,这反而更让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