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靳源春


曹丕称帝后,下诏废帝为山阳公,并立即启程,非宣诏不得入朝。那为何不去投奔刘备呢?有书君觉得原因有三。

一,处境的限制。

汉献帝虽然被封为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但始终在曹魏的监视掌控之下,实际就是被软禁起来,寸步难行。

况且刘备的西蜀汉中路途遥远,加上“蜀道难”,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远赴益州。

估计还没出行,便被魏军抓回去,惹怒了曹丕,白白招来杀身之祸。

二,身份的尴尬。

刘备已在西蜀称帝,而且打着汉献帝被害死的旗号合理合法的继承了帝位。

俗话说“一国不容二主”,自己这个本尊去了,他怎么安置呢?

交出自己千辛万苦打来的江山,只怕刘备答应,川中那些将士会容忍自己吗?

如今他已失去了汉献帝这个名号和权威,没有了利用价值,远道而去,孤立无援,跻身那里寄人篱下不如做自己的山阳公。

刘备已占据汉中,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不如将光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同宗“刘皇叔”的身上,兴汉大业也可以得以延续。

三,壮志雄心被磨灭。

自从董卓倡乱以来,汉献帝被扶上帝位后,就受人摆布控制,是个傀儡皇帝。

从长安逃出后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有个曹操接手,筑宫室尊养自己,又成了傀儡。

不甘心于此,反抗换来的是几百颗人头落地。

现在成了山阳公,可以称宾不称臣,还可以在封地内延用汉朝的年号和历法。

最起码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也不用窝窝囊囊地看人脸色,受人摆布。

在自己的封地内做皇帝,能够轻松快活地度过余生,也再不愿踏入乱世过着血雨腥风的生活。

汉献帝知道自己的大势已去,东山再起毫无可能,逃到哪里都没有意义。所以至死都没有离开过封地一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做了最长时间的傀儡皇帝,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公元189年,年仅八岁的刘协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命运改变,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从此刘协开始了长达31年的傀儡皇帝的生活,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后挟持,终于在公元220年,被曹丕胁迫让出自己的皇位,被封“山阳公”。

至于为什么不去投刘备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刘协本身肯定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公元220年,刘协已经是接近40岁的人了,长达30年的傀儡生活让他彻底的明白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拿自己当作皇帝了,曹丕不会,刘备也不会,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什么要拱手送给自己呢,虽然他是名义上的皇叔,但是亲兄弟都不会这么大方,刘协又何必再去当别人的傀儡呢,所以估计刘协肯定都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二:刘协没有人身自由,何谈投奔刘备;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逼退位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但是汉献帝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虽然他的地位看似在各大臣之上,参拜曹丕不用称臣,那只不过是曹丕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实际上只是软禁了刘协。刘协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焦作,那是离四川成都几千里的地方,试问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废帝刘协如何可以横穿几千里去投奔刘备?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怜刘协一生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中,作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摆布,他总是要奋起反抗,可是两次都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真可谓“天时不予刘协”啊!


震霜秋


汉献帝其实一生挺幸运的,他原本就不是皇帝,命运使然,董卓扶他做了皇帝。继而辗转几十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屡遭苦难,但最终还是寿终正寝。许多人为汉献帝鸣不平,认为曹操、曹丕欺负汉献帝,主张汉献帝应该投奔刘备。那么既然在你们心目中刘备这么好,汉献帝为什么不投奔他呢?归根结底还是刘备不忠呀!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谁对汉献帝比较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站在汉献帝的立场上看一下,究竟谁是忠臣。

首先看董卓,是董卓一手扶持汉献帝做的皇帝,那么董卓对汉献帝好吗?不好,董卓对汉献帝的态度基本就是三个字:无所谓。董卓基本视汉献帝为无物,连基本的礼仪都不遵守。他放任自己的士兵在洛阳烧杀抢掠,而自己则秽乱宫廷,肆意奸淫公主、宫女。你说这样的人算忠臣吗?肯定不是。

(董卓)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董卓死后,长安一片大乱。李傕、郭汜趁机攻占京都,并且挟持了汉献帝。后两人不和,郭汜挟持朝廷大臣,李傕挟持汉献帝。那么李傕对汉献帝好吗?更加的不好。汉献帝曾经因为乏食,于是向李傕索要五斗米,五具牛骨来赐给左右大臣,这时李傕送来的却是

一些发臭的牛骨,典型的搪塞了事,还发牢骚说:早晚两次送饭,还要米做什么?

此时的汉献帝落魄至极,连一日三餐都仰仗随身军阀的供给,稍有不顺,连着几天都没有饭吃。朝廷礼仪更是荡然无存,大臣们在残垣断壁中上朝,士兵们就趴在篱笆上观看嬉笑。苦日子没过多久,曹操来了,简直就是大救星。你还别说,当时只有曹操有粮,所以汉献帝也只有跟着曹操才能过好日子。为什么这样讲呢?

东汉末年,由于时局动荡,黄巾叛乱,连年征战等因素,几乎达到了人相食的惨状。大家都没有粮食可吃,当时袁绍在河北,他的士兵都吃桑葚。袁术在淮河一代,他的士兵都吃河蚌。只有曹操在许都附近屯田,种粮、收粮有粮可吃。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因此,自从汉献帝跟了曹操,有了上朝的宫殿,具备了基本的礼仪,恢复了作为一个皇帝应由的尊严。只有一样曹操没有给,那就是权利。因此,汉献帝很郁闷,认为曹操是奸臣。那么曹操对汉献帝好吗?三个字: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朝的没落几乎每个人都看到了,当时袁绍最具实力,却没有奉迎汉献帝。汉献帝入许都后,袁绍也没有相应的进贡。因此,在袁绍心中,汉献帝什么都不是。后袁绍更是欲扶持刘虞称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袁术更过分,直接僭越称帝。对比来说,曹操对汉献帝是最恭敬的。为什么呢?

汉献帝对曹操不满,有一次曹操找汉献帝请旨(请旨讨伐张绣),汉献帝突然对曹操发飙说道:你要是能辅佐我,就好好干。如果不愿意,就废了我算了。曹操当即吓得汗流浃背,不知所措,从此以后,曹操再也没有单独见过汉献帝。

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由此事可以看出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曹操尽可能的尊敬汉献帝,但是不给他实际的权利。而汉献帝平时也基本保持对曹操表面的尊重,两人心照不宣的保持着默契,彼此不给对方难堪。因此,终曹操一生,曹操都没有篡位,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汉献帝曾经以衣带诏的形式试图谋害曹操,曹操也没有追究汉献帝本人的责任,做到这样,还不够好吗?

那么曹丕呢?曹丕对汉献帝好吗?如果说汉献帝指望着以年龄优势熬死曹操的话,那么当他看到曹丕继位后,基本就绝望了。因为曹丕和他年龄一样大,基本没戏。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这些人都要一个名分,而想要给名分,前提就是曹丕必须称帝。所以汉献帝禅让是大势所趋,而曹丕对汉献帝不错。为什么呢?

曹丕允许汉献帝行汉正朔,以天子的礼仪祭祀天地。虽然降为山阳公,但是排场仍然是皇帝的排场。而且曹丕说了,天下我和你共享。由此可见,曹丕跟曹操一样,保持了对汉献帝最起码的尊重。那么汉献帝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呢?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皇族后裔吗?刘备不是一直叫嚣着复兴汉室吗?

那么刘备对汉献帝忠心吗?未必。刘备唯一一次有机会拯救汉献帝就是在他在许都做豫州牧时,当时汉献帝秘密策划衣带诏事件,联络车骑将军董承等人诛杀曹操。当时刘备没有敢参与,只是后来见到曹操不容于自己,所以才勉强参加。还没等动手,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刘备这时获得一个逃生的机会。于是在

自己逃生刺杀曹操、拯救汉献帝这两件事情上,刘备选择了保全自己,放弃了汉献帝,由此可见刘备的忠心。

退一步讲,哪怕做一回刺客,效仿当年的荆轲刺秦,突然发难,刘备有这个胆量吗?还是没有。

当时刘备和曹操一起游猎,众人散去,只剩刘备、关羽、曹操等少数人。这时关羽劝刘备刺杀曹操,这时刘备拒绝了。后刘备被曹操赶得狼狈至极,逃往江夏。关羽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就该杀了曹操。刘备说:当初也是为朝廷惜才,如果曹操真能真心辅佐汉献帝,难道不是朝廷之幸吗?

其实刘备这句话也暗含一个意思,什么意思?曹操当年曾经说过,孤若死,不知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真有这么重要吗?没有。其实最应该说这句话的是汉献帝,如果汉献帝死,那么天下就会大乱,军阀会纷纷称王。

后期,曹丕篡位称帝,传说汉献帝被曹丕所杀,于是刘备称王,后孙权也称王。由此可见,汉献帝虽然弱,但是这面旗子只要不倒,天下就不会裂土纷争。而这面旗子刘备愿意扛吗?不愿意

刘备曾经有近在咫尺的机会刺杀曹操,拯救汉献帝,但是为了个人安危他放弃了

。后来,曹丕称帝后,刘备没有派人核查汉献帝的真实情况,立马在成都宣布称帝。这样的话就出现一个很搞笑的局面。什么局面?

曹丕的魏宣称继承于汉,而汉献帝没有死,仍然尊奉汉号,而这时蜀地突然也出现一个汉朝。这时汉献帝知道刘备称帝的消息只会苦笑,怎么还会投靠他呢?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丕称帝后,尽管汉献帝的爵位降了,成为了山阳公。但是相比于刘备,曹丕对待自己还不错。刘备曾经有机会拯救汉献帝,哪怕是杀身成仁,但是刘备没有做,而是独自溜走了。因此,汉献帝对刘备的心思心知肚明,在汉献帝心目中,刘备和刘表、刘璋一样,尽管姓刘,但都等着自己归天,自己一死,他们就可以宣布独立称王了。所以汉献帝还不如稳稳当当的做他的山阳公,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只有认命而已。


每日趣评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蜀汉即正义,曹魏是逆贼,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后,应该去投奔刘备兴复汉室。可刘协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乖乖地做山阳公直到234年去世,这是为何呢?

一、刘协已经心灰意冷。刘协做皇帝这些年,一直没有安稳过,被董卓、李郭、曹操轮番操控。刘协也为此抗争过,但后妃、许多臣子为此丧命,血雨腥风,不寒而栗。刘协认清了现实,知道汉室气数已尽,对此心灰意冷,只想安稳度过余生。

二、刘协和曹魏关系复杂。虽然曹操杀掉了刘协的后妃,但后来又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他,曹节还成为皇后,生下了后代。曹丕又把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非曹氏所生)纳为妃子。刘协和曹魏的关系太过复杂,不可能一走了之。



三、曹魏对刘协不错。刘协在禅让时非常配合,曹丕对刘协不错。虽然被废为山阳公,但曹丕特准刘协祭祀汉室宗庙,享受汉天子仪仗,上书不称臣,给了他最好的亡国之君待遇。再说,刘协要想从封地跑到蜀汉,那简直不要太难。

四、刘协要是真跑到刘备那里,下场一定不好。刘协在禅位后不久,刘备却给刘协举行了葬礼,理由是听说刘协遇害了,然后称帝。刘备这样做,使得匡扶汉室的旗帜和重担落在他一人头上,刘备成了汉室唯一合法代表。如果这个时候刘协出现在刘备眼前,刘备会作何感想,会怎么做?多半是把刘协软禁起来,严密监控。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死去的刘协远比活着的更有价值。


所以刘协不去投奔刘备是合情合理的。


石头说历史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得知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孔明大笑着说了这七个字,刘备虚心采纳》:

汉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可谓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汉献帝的一生也可谓是大起大落。先是十常侍之乱,引来了董卓,董卓一开始也是满口道义,最后入京后就开始了挟天子令诸侯,连皇帝的后宫也是董卓经常出入的地方,董卓还逼迫汉献帝给他封侯。董卓这样的蛮夷之人,让幼小的汉献帝害怕不已,而当时的汉臣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凭董卓放肆。

汉献帝

而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允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结果又出现了李郭二贼劫持汉帝,汉献帝估计这些年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等到逃离李郭二贼之后,汉献帝遇到了当初忠心耿耿的曹操,想到曹操当年刺杀董卓的义举,汉献帝坚信曹操定能匡扶汉室。然而曹操此时内心的野心已经膨胀了,也做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不过汉献帝还是很知足的,毕竟曹操只是要他发号施令,没有为难汉献帝。

但是衣带诏被曹操发现之后,汉献帝的伏皇后都被诛杀了,汉献帝此时可谓是看透世态炎凉,心碎不已。不过汉献帝也还是有盼头的,因为刘皇叔已经举起了反曹的大旗,刘皇叔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可以说是汉献帝最后的希望,只待刘备带领王师攻破许都,诛杀曹贼。

刘皇叔

然而令汉献帝绝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备为了汉室收了个谋士诸葛亮。在得知汉献帝被曹丕废除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了一席话,最后用七个字劝诫刘备。然后刘备就在西川称帝了,国号就为蜀汉。一下子汉室正统就成了刘备,估计汉献帝得知之后,会不会感慨自己这一生,遇见的全是要匡扶汉室的,但是最后都做下了如此勾当。

刘备诸葛亮

而当时诸葛亮得知曹丕篡汉后,诸葛亮知道刘备是个有皇帝瘾的人,于是对刘备说:“将军当继承正统。”刘备听后欣然接受这条建议,认为曹丕已经篡汉,所以为了名正言顺的讨伐逆贼,为了让天下百姓归心,刘备不得不继承汉室正统。不过刘备这个皇帝没有当多久就驾崩了,也许当初不是诸葛亮提醒,估计刘备这辈子都无法称朕了。

刘备

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想到却是当时的民心已经不向汉了,尤其是在魏地的百姓。由于魏国在曹操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赋税比汉时还低很多,所以当时魏国的百姓几乎是不在乎什么所谓汉室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而曹操死后,魏地的百姓莫不哀悼。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就远不如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可以让百姓吃饱饭的野心家,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小司马迁论史


汉献帝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他像一条被摁在菜板上凌迟的鱼一样,被一个又一个野心家侩子手,一刀一刀地剥夺掉青春和尊严。刘协本和帝王之事没啥太大关系,袁绍等诛杀宦官的时候,小孩子蹦蹦哒哒的让俩宦官给绑了,后被董卓救下,说是救下,不如说是刚脱虎口,又如狼穴,董卓为立威废了刘协的哥哥汉少帝,立时年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从此便开启了他窝窝囊囊的帝王之路。董卓死后,汉献帝流亡在外,屡遭挟持,就因为他血管里的皇族身份。一番颠沛流离之后,196年,终被曹操收入囊中。说是收入囊中,是因为刘协自登基以来,俨然只是乱世各种势力分庭抗争的一枚棋子了。直到220年,将帝位禅让曹丕,他才结束了傀儡帝王之路。

身为皇帝,却成傀儡,刘协也曾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当然是要反抗的,书密诏,谋刺杀,想推翻压在他身上的曹操做个真真正正的皇帝。曹操一世奸雄,刘协事情败露,几百颗人头落地,刘协那最后的倔强怕是此时也消殒了。

那么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呢?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不敢。汉献帝前半生颠沛流离,遇见的尽皆口呼大义、心怀不轨之徒,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仍享天子礼乐,已经给足了面子,早就在曹操挟持之下吓破了胆的刘协,实在不敢再冒险一搏,毕竟人心险恶,乱世复杂,又有子女在宫,实在是没有这个血性胆气再掀风雨了。

二是不能。曹丕虽封刘协做了山阳公,然而绝不会将他散养。瞧曹丕对付自己兄弟的手段就知道他不会对任何人绝对信任。当时曹丕稳坐江山,大魏国力强盛,贤臣在内,强将在外,监视刘协轻而易举,如果刘协有任何异动,恐怕根本没法活着离开封地。就算刘协有投奔之心,也无操作之力。


三是不愿。刘协做了一辈子傀儡,深知自己在这乱世中能力所及,刘备虽为宗亲,但此时蜀国势头正强,帝位之争,兄弟尚且相残,刘备有怎肯轻易放手既得利益,刘协去了根本吃不到现成的,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继续流着帝王血脉做傀儡而已。而这个傀儡,他真的已经做够了。实际上,山阳公也好,汉献帝也好,刘协从没品尝过帝王之力的味道,唯一的区别的一个在宫里权谋交织之地,一个在宫外青山绿水之间,身为山阳公的刘协禅让了帝位,才卸下了尊严之上的屠刀,才一身轻松地在乱世中谋求到一丝平和,此时此刻,纵然有千万条再入乱世的道路,他 也不愿再迈出一步。


国家人文历史


一、汉献帝是个明白人。

汉献帝曾经历董卓、曹操等军阀之手,也曾为汉室基业做垂死挣扎,但最终没能如愿,白白害死了忠诚于汉室的大臣及皇后的性命,他知道反抗是徒劳的,最后乖乖地召集公卿百官,告庙祭祖,派兼任御史大夫的张音持天子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宣布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二十八日,曹丕上位,改年号延康为黄初,大赦天下。元年十一月一日,文帝将河内郡的山阳邑一万户作奉邑,尊举汉献帝为山阳公,封国内仍用汉朝历法,并以天子礼仪祭祀天地,上书不称臣,四个儿子为列侯。客观地说,献帝是体面地让位,待遇还算丰厚。

二、汉献帝如南逃归刘备,必定千山阻隔,魏国谍影重重,汉献帝插翅难飞。

三、汉献帝禅位,地球人都知道,曹丕继位合法。任何人再也无法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牌了。

曹丕利益集团是高智商的,他们决定利用禅位这种文明的方式来改朝换代,不授天下口实,极为高明。

说白了,山阳公和献皇帝的招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刘备是以献帝被害,自己作为帝胄,打着兴复汉室的名义上位的,献帝如侥幸南来,双方会很尴尬,献帝很难有好结果。

献帝南逃成功,刘备绝不可能让位,原因如下:刘氏集团革命几十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之不易;刘备绝非善男信女,他和曹操曹丕、孙权都是知音;老江湖刘备也知道一旦退位,必是献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已经成为千万富翁的集团董事长,他一回退位后,不是重新贫困的问题了,而是连卖草鞋、编韦席也不可能!脑袋也保不住!刘备为保江山永固,会千方百计干掉献帝。

五、退一万步说,即便把汉献帝恩养起来,将来蜀汉灭后,献帝会二次受辱。

刘备给汉献帝禅位、奉太上皇均无可能(蜀汉天上有两个太阳对蜀汉不利),汉献帝最好的结果是仍做山阳公(最多换个名号),蜀汉家穷,连封他一万户的公爵也有难度,最怕的是一旦蜀灭,山阳公怎么有脸去见曹丕?堂堂一国之君,竟先后两次向自己的臣子称臣,情何以堪?





苍茫大地顾炜斌


这个问题可以用三个词来回答—不能,不敢,不想。下面我分别来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


一,不能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称帝建国,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所以曹丕这么做无疑就是告诉刘协,好好在封地呆着,保你终生富贵,如果想逃跑,那么下场会很惨。所以刘协相当于被曹丕关在了金丝笼里,又怎么可能逃出去?


二,不敢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第二年刘备就称帝了,这速度也是相当快的,这说明了刘备对帝位也是极其渴望的。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打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建立起自己的王朝,虽然他打着“恢复大汉王朝”的旗号,但他的意思是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大汉王朝”,而不是以刘协为主!不要认为刘备会心甘情愿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给刘协,他虽然对外标榜“振兴大汉”,但在那个时代,这也只是一个为自己在乱世之中立足,争夺民心的口号而已!假如刘协真的侥幸逃出了曹丕的控制,去投奔刘备,那么他的下场极有可能会很惨,要知道当年刘备称帝的前提是对外宣称刘协被曹丕杀害!也就是说在刘备心中,刘协已经死了,自己才是大汉王朝的唯一继承人!那些自称是刘协的人都是假的,都得死,所以,刘协去投奔刘备那就是死路一条!刘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这一点他不会不清楚。


三,不想

刘协从小就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自己最心爱的人都保不住,这几十年他曾面对过无数次的危险,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他早就过够了,虽然偶尔会因大汉王朝要亡在自己手中而悲痛,但更多的是迫切的想远离权力的中心,远离朝堂上的凶险,虽然曹丕把他圈在了封地里,但总算可以不用再做傀儡了,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可以不用担心自身安全了,可以完完全全的放下了,“皇位”于他而言,也失去了吸引力,所以他不想再去投奔刘备让自己再陷入权力的倾轧中。

综合以上几点,刘协不投奔刘备是明智之举!


咸鱼闲聊


首先是不可能,其次是没必要了。

说不可能,是因为虽然此时刘协被迫禅让,已经不是皇帝,但他毕竟是前朝的正统之君。曹丕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大以及曹魏代汉的天道,并没有为难逊位的汉献帝,封他为山阳公,但是并不意味着对他不管不顾。且不说此时还有刘备在益州,孙权在江东,二人皆虎视眈眈,一旦汉献帝落到他们二人手里,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自己必然陷入被动。再者就是朝中虽然经过曹操经营多年,但是还是有不少忠于汉室的元老重臣,万一他们嫌自己的人生还不够精彩,想要建那兴复汉室的不世之功,暗中和刘协取得联系,再搞几次政变,自己防的了一时,防不了一世。所以刘协的山阳公府里府外,必定布满了曹丕的心腹,只要刘协想逃跑,或者外面的人想要搭救刘协,则曹丕就会找一个借口,名正言顺的把刘协杀了。刘协的骨头没有多硬,要不然也不会把帝位轻轻松松地让给曹丕,他可是深谙“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的,因而不会冒险。

说没必要,是因为纵观汉献帝的为帝生涯,从一开始被董卓立为皇帝,到最终被曹丕所废,没有一天是自己做主的,也就是说,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其实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不管是之前的董卓,之后的郭汜李傕,以及一开始表现出忠臣姿态的曹操,其实说白了都是一丘之貉。汉献帝经历了这么多,自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庙堂盈盈均为名来。不管是刘备也好,孙权也罢,自己落到他们手里,也必定是一个傀儡皇帝,整天担惊受怕。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做个山阳公吧,权力和政治,他是一点都不想再沾了。

大家对刘备可能还抱一些幻想,肯定他是忠臣,但是,在他听说汉献帝被曹丕所杀(实际上没有),他竟然没有派一个人去核实一下,而是直接就为汉献帝办丧事了,在他心里,汉献帝就已经死了。如此,便可以看出刘备的为人了。

山阳郡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这里咱们先不说是否有现实可能性,权且就当汉献帝和刘备就像住邻居,想去抬腿就能去。但答主就想问一句,汉献帝为什么要去投奔刘备,他是嫌自己命长吗?

刘备和刘协真正的关系

喜欢历史的朋友里三国爱好者有相当数量。但不得不说好多朋友喜欢的三国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而并不是历史里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对汉室忠心不二,对汉室之忠诚堪比关羽和诸葛亮对刘备本人的忠心程度,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弄清楚刘备是否对汉室忠心,其实应该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刘备这个“皇叔”身份。这里答主先明确一个观点,咱们历史爱好者图省事,平常讨论时把西汉和东汉统称汉朝没有问题,但西汉和东汉是两个朝代,这个差别是一定要分清楚的。而刘备是西汉景帝的后代,到东汉末年刘备这一代,已经都到了第十九代了。十九代是什么概念,就是今天有个你从来不认识的人来说跟你明朝时是一家,现在论辈分是你的叔叔,你是不是会马上叫他叔叔呢?而汉武帝朝就开始推行推恩令,一般即使是嫡出的皇子,其后代过个四、五代之后,也基本就没有封地,身份上和平民无异了。所以其实刘备这一支“皇族”,在西汉末年基本就已经是平民了。

刘备祖先中山靖王的世系,在这里已经列出了十代,后面到刘备还得八代

而东汉虽然也叫“汉”,但是和西汉的关系可不像南北宋那么接近。东汉其实是由早早就分出去的一个平民身份但却很有势力的刘氏家族建立的,和西汉末年的西汉皇族虽然有关系,但已经非常遥远了,东汉还叫汉只是利用汉朝在老百姓心里的威望,所以这两个朝代其实不是一回事。


而刘备生活的年代,更是已经到东汉末年,又过去了二百多年,像刘备这种汉景帝第十九代孙,在当时可能用十八个算盘连轴算都算不清楚有多少万个,所以其实根本和皇族、和汉室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黄巾起义以后,刘备自己拉起了队伍,而且站对了队,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东汉皇室风雨飘摇,所以才愿意让这个土军阀沾一点皇族的虚名,相互利用而已。

刘备对东汉皇室的真正态度

荆州益州原本都掌握在东汉宗室手里,刘备的发迹史就是一部从真正的东汉宗室手里抢夺江山的历史

而刘备对那些真正的东汉宗室可以一点也没心软,他真正发迹所占领的,都是真正的东汉宗室的土地,也就是刘表和刘璋。而且在赤壁之战后,对待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刘表之子刘琦,刘备倒是给了个荆州刺史,但这刘琦年纪轻轻,却只在荆州刺史任上做了一年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在答主看来,刘琦怎么死的,恐怕只有问刘备才知道了。

东汉、西汉、蜀汉,其实大家都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汉”这个名号,本没有真正的关系的

所以如果汉献帝被废之后去投奔已经在准备称帝的刘备,可以肯定的是他会受到热情迎接,刘备也会立刻让他复位。但至于他复位之后会不会在几个月后也暴病身亡,刘备可就不能保证了。所以像汉献帝这种做了几十年皇帝最终被废还能善终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投刘备的,因为虽然曹丕篡了汉室江山,但至少和汉献帝还是大舅子和妹夫的关系,所以下手还未必会很重。而如果真到了刘备手里,恐怕能不能活过一年就成主要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