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調漂,抓更多真實魚訊|如何精準調漂

野釣中,許多對象魚都是底層魚,需要釣底,所以才有找底這一說。想要準確把握魚吃口與漂相變化之間的關係,就需要明確雙鉤在水下的狀態。一些釣友在垂釣時,在操作手法上,存一些錯誤,最後導致浮漂不是紋絲不動,就是提竿就空,很是讓人懊惱。所以精確調漂找底,弄清水下鉤餌狀態,這對於我們最後的漁獲數量,影響頗多。


調漂找底步驟

精準調漂,抓更多真實魚訊|如何精準調漂


精準找底,是建立在精準調漂上的,所以要從調漂說起。以無鉤半水調漂為例,首先粗找底。鉛墜加鉛皮,使浮漂能夠完全沒入水中。調整浮漂高度,使之露出一目,此時鉛墜到水面位置的長度就是水深。

粗找底完成後,最上方的一顆太空豆不動,下移浮漂約2~3倍的子線距離。修剪鉛皮,使浮漂露出想要的調目。露出的目數需要較高,因為目數過低,掛鉤餌後浮漂容易沒入水中。多次拋竿,檢驗浮漂目數是否發生變化。

調整釣目後,就是精準找底,關鍵在於稱鉤餌的重量。掛上子線雙鉤,拋竿入水,觀察浮漂下沉的目數,下降目數就是雙鉤重的目數,單鉤重目數為下沉目數的一半。這一步是為了稱出釣鉤的重量,如果調目不是我們想要的,可以通過修剪鉛皮進行調整。

然後在底鉤掛上餌料(掛底鉤不容易掛底),再次拋竿入水,浮漂下降的目數就是餌重目數。舉個簡單的例子:半水調漂,調目調到10目,掛上雙鉤後,浮漂下沉到了6目,即單鉤重2目。掛餌後,浮漂下降到了3.5目,那麼單餌重就是2.5目。所以單個鉤餌的重量就是4.5目。

掌握了鉤餌重量,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知道雙鉤在水底的理想狀態。還是接上面那個例子:

當釣目在0~1目時,雙鉤離底。

當釣目在1~5.5目時,上鉤懸浮,下鉤觸底。

當釣目在5.5~9目時,上鉤觸底,下鉤躺底。

當釣目在9目以上時,雙鉤就都躺底了。

當釣目在10目時,鉛墜就開始觸底了。

可以看出釣目越高,浮漂受到鉤餌重量的影響就越小,釣法就越鈍。最後雙鉤掛餌,調出所需的釣目,調漂完成。在垂釣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邊釣邊調,使漂相更加清晰。


值得注意的細節

精準調漂,抓更多真實魚訊|如何精準調漂


1、粗找底是為了在調整調目時,底鉤離底較近(半水調漂並不是在水深一半的位置調漂,而是離底較近)。因為如果鉤子離地較遠,調漂時一大段水線沒有考慮進去,影響調漂的精準度。在垂釣的時候,明顯水線的長度會比調漂時長。

2、這裡加鉛皮後鉛墜的重量,略大於浮漂浮力即可,以免過重的鉛墜陷入醬層中,使得測出的長度比實際水深長,即過底。這一點可以通過觀察浮漂下沉的速度進行調整,鉛墜重量略大於浮漂浮力時,浮漂下沉緩慢。

3、調漂最好是在垂釣水域調,不同地方水的密度、狀態可能有所差異,事先在家中調好的浮漂,可能誤差很大。調漂前最好用水浸泡浮漂一段時間,讓浮漂完全吃水,以免垂釣過程中,浮漂目數有所變化。

4、調漂時需要壓水線,一是減小風對於浮漂的影響,二是排除主線重量對於浮漂的影響。

5、調釣目時,釣鉤最好直接掛餌找底,而不是橡皮泥、鉛皮之類的,這些都容易與實際餌料重量有差距。

上述調漂找底的過程,對高手而言可能過於繁瑣,但對於新手理解調漂的過程很有幫助。很多調漂的文章中,往往沒有明確鉤餌重量,與浮漂目數之間的關係,直接給出一個最後的結論,讓讀者看起來一頭霧水。當然,方法多種多樣,有經驗的釣友,也不必限制於條條框框之中,有時候憑藉手感,就能現場調出好漂,笑曰:“無他,唯手熟耳”。


漁道

精準調漂,抓更多真實魚訊|如何精準調漂


一個好的釣手,調好漂、精找底是必須熟練掌握的功夫,否則就容易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看著別的釣友頻頻上魚,自己只能望水興嘆。總而言之,實踐出本領,調整心態,穩紮穩打,才能一步步提高垂釣水平。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釣友兄弟點贊支持一下

任何釣魚有關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有問必答,不做高手,只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