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二祖跟了达摩祖师几年以后,达摩祖师告诉他:“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走修证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援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

“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注意,做到这样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可以去证“道”。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这一句话,应该是在问安心法门之前的事。达摩权衡二祖的禅定功夫,再教他禅定的路线。二祖问此心不安,应该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后的事。为什么?假定一个人做到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敢说自己成佛了吗?心安了没有?悟道了吗?这时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菩提?还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仍是一个大问题。没有成佛以前,谁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罗汉、菩萨,都没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彻大悟,谁都不能安心。

拿现在学术思想来讲,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两者在争战。我们晓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么样能够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谁都下不了结论。所以,在理上尽管谁都会讲,事实上心却安不下来。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达摩祖师初传的修持方法,理论上教大家注意楞伽经。到五祖时改变了,因为楞伽经的学理太高深了,为了容易证入这个法门,改用金刚经。金刚经讲性空之理,非常简化。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到了六祖时代达到了巅峰。

很多人学禅,到了这个境界,这个念头空了,慢慢影响身体,也是一堵墙一样,就是像达摩祖师所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学禅的人,达摩祖师的这四句话:“外息诸缘”,一切外缘空,没有了。“内心无喘”,怎么弄个喘气这个喘呢?这个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动了,同时呼吸好像停止了,“内心无喘”。这个时候心啊如墙壁,心怎么如墙壁?身体嘛,梗起来了,寂然不动的样子。心怎么如墙壁?内外隔绝了。

外境界任何都不动心,打不进来。达摩祖师说,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他并没有说这个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禅宗祖师的语录,要特别注意。达摩祖师说,你如果修持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门了,慢慢地可以入门了。

那么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个话,这个时候心如墙壁、三际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的,修持很容易做到。我们注意啊,很多禅师到达这里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都没有到家的,这只是意识的空。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在基韦斯特的猫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讲禅学的,到了这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对境心不动了。换句话说,见人不是人。“见人不是人”是什么?看到别人在前面一站,也晓得你是人啊,也晓得你是张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过看起来你这个人啊就像个电影上的影子一样,看这个世界都是梦中一样。这个第六意识的空灵到这个程度,可以是这样。所谓这种情况是第六意识的境相。

诸位能够修持到这一步,已经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识能够经常空掉哦。所以修密宗的大手印的人,到达了这一步经常空掉,那的确你后面的路好走了。达摩祖师也讲过啊:“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南怀瑾《唯识与中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