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肇慶端州區西江段兩岸,巍然聳立四座古塔,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遊西江時留有“四塔擎天天宇穩,七星伴月月宮閒”的詩句。

“四塔”就是指西江北岸的祟禧塔、元魁塔和西江南岸的文明塔、巽峰塔。這四塔隔江相峙,均建於明代,為樓閣式磚石風水塔。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四塔

崇禧塔:望人才輩出

崇禧塔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三年後建成,為肇慶四塔之首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外觀呈八角九層,磚木結構樓閣式。崇禧塔邊上還遺存利瑪竇仙花寺遺址。

崇禧塔坐落在西江北岸端州區塔腳路石頂崗上,1962年就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

它是明萬曆年間嶺南副使王泮興建的,在王泮親自撰寫的明崇禧塔記碑中對其"身世"有詳細介紹:"自成弘後,瀝為堤捍,上自桂林,下至羚羊峽,滔滔而東,其氣不聚,人才遂如晨星……"

為了使人才輩出,才建此座風水塔,取名"崇禧",有文運興旺、鴻福無疆之意。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崇禧塔

值得一提的是史料中記載的"糜銀以兩計,凡三千有奇,皆醵金不出帑一錢"。也就是說,當時建造崇禧塔耗費的3000兩白銀,全由民間自己籌集,沒有要公家出一兩銀。

從崇禧塔的"工程款"全數來自民間這一點不難看出,當時民眾對於文化振興的渴望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利瑪竇仙花寺遺址

元魁塔:私家“斜塔“

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它是一座“私家塔”。

相傳,肇慶渡頭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舉,梁氏宗族為了慶祝一門兩進士而修建的,因為'元'和'魁'都有第一之意,預示著高中科舉,表達這個家族對陳氏子嗣奪取功名的嚮往。因此被命名為“元魁塔”。一為報答家鄉培育之恩,二為鼓勵梁氏士子考取功名。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元魁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為磚木結構,塔剎為鐵。塔高27米,外觀七層,內為十層,內一至三層屬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結構,四至十層庫真筒式結構,四層以上用便梯分層上落。

元魁塔在四塔中最特別,有斜塔之稱,是肇慶一大奇觀,看上去感覺有點傾斜,1997年修繕元魁塔時對塔基進行了加固修復,幾年來,專業建築測量機構測出塔身傾斜68釐米,一直沒有發生變化,具有穩定性。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元魁塔

巽峰塔:建於"風水位"

而坐落在高要區南岸鎮新興江口東岸的烏榕崗頂峰的巽峰塔是以其所在方位命名的,民間又有"文峰塔"之稱。

明代天啟年間,肇慶在舊府衙的東南方的"巽"位建起了這座寓意生生不息的巽峰塔。"易經將東南方稱為巽、為木、為風,引申為順暢,生生不息之意,所以策劃建塔者將此塔稱作巽峰塔。

始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由巡按王命璇倡建,後由羅定道蔡善繼之,天啟七年竣工。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巽峰塔

文明塔:豎"文筆"振興教育

肇慶四塔中有兩座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兩座被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除崇禧塔,另一享受"省文物保護單位"殊榮的就是文明塔。

始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塔高45米,六角七層,文明塔又名"鎮塘塔",相傳,凡塔上空烏雲翻滾,肇慶必生風雨,故又稱雨雲寶塔。因其坐落在高要區南岸塘崗頂上,是時任肇慶知府鄭一麟為振興文風、培養人才而興建的又一座風水塔。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文明塔

在《肇慶文昌浮屠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謠曰:廢廟與學欲科第,馬生角。"即民間認為,不注重文廟和學宮建設就想高中科第,就像馬生角一樣不切實際。

正因為當時百姓對於高中科第的嚮往和重視,於是在文廟象徵光明、文明的正南方建一支寓意"文筆"的文明塔與文廟的文明門相對,表達教育興邦的良好願望。

萬曆十年前後,肇慶掀起了建設高潮,瀝渠、躍龍竇、躍龍橋、崇禧塔、天主教'仙花寺'教堂相繼新建竣工,肇慶府學、高要縣學修建一新,文明塔是緊接著開工的又一宗重要工程,在同一的社會背景下出現,文明塔是文廟的'配套',也是為興盛文風而建的。

文明塔是肇慶唯一明代六角七層古塔,據史料記載,文明塔的塔基、塔高和塔剎高度等數據均以6為係數,暗含了《周易》中乾坤6爻之數的特點。這在國內古塔中極為罕見,妥善保護它將為我國南方明代古塔建築技藝研究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實物。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文明塔

傳說:巨塔鎮巨龍竹篙穩竹排

老肇慶中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故事。古時西江每年都發大水,而且由於當時排水設施不完備,西江邊的肇慶府幾乎年年都外洪內澇。

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產耕作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於是百姓就想出建塔以鎮住河妖的方法,在江水流經的城區四個位置建了四座塔,寓意'巨塔鎮巨龍'之意。"

"篙插竹排"一說就更廣為流傳了。古時,西江經過三榕峽、大鼎峽後,分為三條支流滔滔向東;另一條支流沿著北嶺山山腳從睦崗經七星巖流向鼎湖水基、民樂橋一帶,端州處於兩條水道之間的狹長地域,是一塊龐大的沙洲,猶如一隻大竹排浮於水面。在沙洲上建塔就如在竹排上插上一杆竹篙。

肇慶人認為,人氣財氣都隨江水流走,是不吉利的,塔這支'竹篙',不僅穩住端城這個'竹排',更能夠昌文運、聚人氣。"

肇慶曆史文化:一江兩岸四塔擎天,屹立於肇慶幾百年

肇慶七星巖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