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肇庆端州区西江段两岸,巍然耸立四座古塔,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游西江时留有“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的诗句。

“四塔”就是指西江北岸的祟禧塔、元魁塔和西江南岸的文明塔、巽峰塔。这四塔隔江相峙,均建于明代,为楼阁式砖石风水塔。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四塔

崇禧塔:望人才辈出

崇禧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三年后建成,为肇庆四塔之首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外观呈八角九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崇禧塔边上还遗存利玛窦仙花寺遗址。

崇禧塔坐落在西江北岸端州区塔脚路石顶岗上,1962年就被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明万历年间岭南副使王泮兴建的,在王泮亲自撰写的明崇禧塔记碑中对其"身世"有详细介绍:"自成弘后,沥为堤捍,上自桂林,下至羚羊峡,滔滔而东,其气不聚,人才遂如晨星……"

为了使人才辈出,才建此座风水塔,取名"崇禧",有文运兴旺、鸿福无疆之意。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崇禧塔

值得一提的是史料中记载的"糜银以两计,凡三千有奇,皆醵金不出帑一钱"。也就是说,当时建造崇禧塔耗费的3000两白银,全由民间自己筹集,没有要公家出一两银。

从崇禧塔的"工程款"全数来自民间这一点不难看出,当时民众对于文化振兴的渴望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利玛窦仙花寺遗址

元魁塔:私家“斜塔“

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它是一座“私家塔”。

相传,肇庆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举,梁氏宗族为了庆祝一门两进士而修建的,因为'元'和'魁'都有第一之意,预示着高中科举,表达这个家族对陈氏子嗣夺取功名的向往。因此被命名为“元魁塔”。一为报答家乡培育之恩,二为鼓励梁氏士子考取功名。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元魁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刹为铁。塔高27米,外观七层,内为十层,内一至三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四至十层库真筒式结构,四层以上用便梯分层上落。

元魁塔在四塔中最特别,有斜塔之称,是肇庆一大奇观,看上去感觉有点倾斜,1997年修缮元魁塔时对塔基进行了加固修复,几年来,专业建筑测量机构测出塔身倾斜68厘米,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具有稳定性。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元魁塔

巽峰塔:建于"风水位"

而坐落在高要区南岸镇新兴江口东岸的乌榕岗顶峰的巽峰塔是以其所在方位命名的,民间又有"文峰塔"之称。

明代天启年间,肇庆在旧府衙的东南方的"巽"位建起了这座寓意生生不息的巽峰塔。"易经将东南方称为巽、为木、为风,引申为顺畅,生生不息之意,所以策划建塔者将此塔称作巽峰塔。

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由巡按王命璇倡建,后由罗定道蔡善继之,天启七年竣工。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巽峰塔

文明塔:竖"文笔"振兴教育

肇庆四塔中有两座被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座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除崇禧塔,另一享受"省文物保护单位"殊荣的就是文明塔。

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塔高45米,六角七层,文明塔又名"镇塘塔",相传,凡塔上空乌云翻滚,肇庆必生风雨,故又称雨云宝塔。因其坐落在高要区南岸塘岗顶上,是时任肇庆知府郑一麟为振兴文风、培养人才而兴建的又一座风水塔。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文明塔

在《肇庆文昌浮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谣曰:废庙与学欲科第,马生角。"即民间认为,不注重文庙和学宫建设就想高中科第,就像马生角一样不切实际。

正因为当时百姓对于高中科第的向往和重视,于是在文庙象征光明、文明的正南方建一支寓意"文笔"的文明塔与文庙的文明门相对,表达教育兴邦的良好愿望。

万历十年前后,肇庆掀起了建设高潮,沥渠、跃龙窦、跃龙桥、崇禧塔、天主教'仙花寺'教堂相继新建竣工,肇庆府学、高要县学修建一新,文明塔是紧接着开工的又一宗重要工程,在同一的社会背景下出现,文明塔是文庙的'配套',也是为兴盛文风而建的。

文明塔是肇庆唯一明代六角七层古塔,据史料记载,文明塔的塔基、塔高和塔刹高度等数据均以6为系数,暗含了《周易》中乾坤6爻之数的特点。这在国内古塔中极为罕见,妥善保护它将为我国南方明代古塔建筑技艺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实物。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文明塔

传说:巨塔镇巨龙竹篙稳竹排

老肇庆中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古时西江每年都发大水,而且由于当时排水设施不完备,西江边的肇庆府几乎年年都外洪内涝。

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耕作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于是百姓就想出建塔以镇住河妖的方法,在江水流经的城区四个位置建了四座塔,寓意'巨塔镇巨龙'之意。"

"篙插竹排"一说就更广为流传了。古时,西江经过三榕峡、大鼎峡后,分为三条支流滔滔向东;另一条支流沿着北岭山山脚从睦岗经七星岩流向鼎湖水基、民乐桥一带,端州处于两条水道之间的狭长地域,是一块庞大的沙洲,犹如一只大竹排浮于水面。在沙洲上建塔就如在竹排上插上一杆竹篙。

肇庆人认为,人气财气都随江水流走,是不吉利的,塔这支'竹篙',不仅稳住端城这个'竹排',更能够昌文运、聚人气。"

肇庆历史文化:一江两岸四塔擎天,屹立于肇庆几百年

肇庆七星岩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