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活下去和拿地不矛盾,将重点投资这些都市圈

本文于首发于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今年9月,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万科南方区域9月月度例会上关于“6300亿回款”、“活下去”以及“收敛和聚焦”等的讲话,引发业内热议。

两个多月过去了,11月30日,郁亮现身万科上海区域年度媒体交流会,对这三个话题以及万村计划暂停一事,一一进行了回应。

郁亮:活下去和拿地不矛盾,将重点投资这些都市圈

01

6300亿回款基本可以完成

就在9月下旬,郁亮还表示,6300亿回款目标还有一半多没完成,“面对剩余50%的任务,大家觉得非常困难”。仅仅过去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郁亮表示,“目标基本可以完成”。

郁亮表示,现在还有32天,以万科的能力,年度6300亿元的回款目标基本可以完成。希望大家数学不要太好,6000亿和6300亿的差别并不大。现在强调对现金的重视,这贯彻得很好,万科的销售回款率一定是行业最好的。

今年9月,郁亮一度放下狠话。他表示,为了让万科“活下去”,回款目标的达成非常重要,“如果6300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因为这说明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和能力做下去”。

郁亮:活下去和拿地不矛盾,将重点投资这些都市圈

02

“活下去”和拿地不矛盾

万科南方区域9月月度例会现场一张“活下去”三个大字的照片引起舆论热议。

对“活下去”引发的后续效应,界面新闻称,郁亮称之前没想到,“本来就是我们内部的事情,因为媒体的报道,我们开除了三个员工,因为事情最终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以前,我们从来没想过,例会上拍个照片也是机密。后来我们改制度了,任何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都不行。”

而在“活下去”口号提出没多久,万科反而在积极并购和拿地,今年三季度万科合计拿地458.7亿元,超过保利、碧桂园、融创和恒大之和,在外界看来“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实诚”。

郁亮回应说,“万科到底有没有疯狂拿地?我请大家都算一下。”他反问,维持万科现在的规模,需要多少地?销售额达到6000亿以后,需要多少相应的土地投资?这和活不活下去一点关系也没有。

03

重点投资核心都市圈

万科虽然现在积极拿地和并购,但郁亮表示,万科投资策略是聚焦核心都市圈。

郁亮称,在投资方面,万科不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划分,关注的重点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当然也包括武汉、西安等中西部核心都市圈。

“城市化变都市化,是我们的基本判断。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是重点,在这三个城市群,我们已经不会在里面分一二三四线了。我们会在都市圈里密集安排投资,另外还有一些中西部省会,在这之外的地方,我们接下来会非常非常谨慎。”

04

坚定发展租赁住宅业务

此前“万村计划”引来不少争议,郁亮被问及“万村计划”时表态也略显为难。郁亮被问及“万村计划”的发展情况时表示,万科会坚定地发展租赁住宅,但会很小心。

郁亮指出,城中村改造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做点好事真难,目前还没有发现做公寓赚钱的,但外界的指责有很多。万科现在也还在摸索租赁住宅的具体发展模式,我们会坚定地发展下去,但具体模式还需要思考。

万村计划是万科在深圳的创新业务,试图用“城中村综合整治+引进物业管理+城市化商业运营”的模式,对脏乱差的城中村进行精细化改造。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商业计划,深圳拥有约360平方米公里的城中村建筑群体,几乎占据着20%的土地面积,其中居住着超过1000万的人口,集中居住和集中消费的场景,为物业管理、长租公寓、社区商业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商业环境。

05

收敛不是收缩,核心是聚焦

对今年9月提出的“收敛”和“聚焦”战略,郁亮今天给出进一步解释。

界面新闻报道,郁亮说,这是他提出的要求,具体业务操作由下面执行。在大方向上,他认为市场空间其实还有,像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住房短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地方的住房短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总体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收敛不是指收缩”,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上海区域总裁张海随后补充说,收敛与聚焦,核心其实是聚焦。

郁亮说,万科现在这么大的机构,如果大家都使力,但是方向各不相同,事情反而更麻烦。现在万科所有的业务,战略方向都要吻合——城乡建设服务商,凡不符合这个方向,就都是错的。

在万科南方区域9月月度例会上,郁亮表示万科在2012年就判断行业进入白银时代、进入了转折点,但这只是一种预测,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真正的转折,而今天转折实实在在到来了,而应对转折点和不确定情况的最好方法,只有“收敛”和“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