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股指期貨保證金手續費大幅下調 資金有望集結迴流A股

松绑!股指期货保证金手续费大幅下调 资金有望集结回流A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北京報道

12月2日中金所發佈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同意,自2018年12月3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二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四點六。

一手股指期貨保證金降5萬

事實上,此次中金所鬆綁股指期貨的背景值得關注。12月2日,在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中金所副總經理李海超表示,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比較有限,在股指期貨市場中只有QFII和RQFII可以參與套期保值,境外投資者尚不能參與。

與此同時,李海超指出,我國金融期貨與現貨市場開放還存在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我國金融期貨和現貨市場對境外投資者准入的類型和門檻還不統一,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金融資產風險管理需求難以有效滿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境外長期資金的入市。

中金所鬆綁股指期貨的消息一經公佈就引發各大微信群的討論,大多數私募管理人表示,終於等到股指期貨鬆綁了,雖說此次中金所並未全面鬆綁股指期貨,但是此次鬆綁的幅度還是蠻大的。長江期貨棉花部總監洪潤霞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保證金10%比以前剛上市20%還低,顯然降低資金佔用,利好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交易。

此外,洪潤霞表示,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放開了交易規模限制,這也是大跨步進步,可以吸引中等以及以下客戶參與,而且套保客戶不限制,正常客戶投機保值需求得到滿足。交易手續費也將下調,降低了交易成本。

中信期貨金融組分析師姜沁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繼2017年2月、9月之後,2018年12月股指期貨進行了第三次鬆綁。從調整內容來看,自2018年12月3日起,主要大幅放開了日內開倉限制,同時調低了平今倉手續費。

以11月30日IF1812收盤價3168元為例,按照以前15%保證金是3168元*300*15%=142560元;調整後按10%保證金是3168元*300*10%=95040元,可以說,此次調整,保證金少了1/3。同時,一手IF股指期貨原來手續費655.78元,調整後一手IF股指期貨437.18元。

方正中期高級分析師胥京鋼表示,自從2015年股災之後,股指期貨放松管制,讓股指期貨發揮正常功能的呼聲一直都不絕於耳。市場的交給市場,監管的交給監管。監管不越位,先監管好那只有型的手,做好頂層設計,然後退到邊上做裁判。大市場,小管理!這才是讓市場健康發展之路。

此外,胥京鋼指出,這次放松管制的時機值得關注,正值美國股指面臨下行,中美貿易摩擦面臨拐點,中國股市進入尋底模式之際。有道是,危機中方顯英雄本色,股指期貨放松管制,必將提振中國股市,讓中國股市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助推器、先行指標。

“相信這次放松管制僅僅只是個開始,股指期貨進一步放鬆成為必然。相應的對外資開放以及相關的期權和產品都將陸續推出。”胥京鋼如是說。

市場資金或將大舉迴流A股

自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IF)後,2015年4月上市的上證50指數合約(IH)和中證500指數合約(IC)有力的補充了股指期貨對沖的覆蓋面,經過數年的發展,不僅已經被各大金融機構和期貨交易者所熟悉,而且已經成為專業交易機構和期貨交易者們不可或缺的對沖工具。

然而,2015年國內股市異動,短時間從人造牛變成股災,許多人將災難源頭指向股指期貨,提出大量質疑。在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監管機構對股指期貨採取了相當嚴厲的監管措施,時至今日已過三年。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僅僅是個風險管理工具,而工具是中性的,用好用壞與使用者有關,有錯並不在工具。

對此,中航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梁喆表示,股市漲跌有自身規律起作用,股指被嚴格限制的三年多時間裡,市場該跌的時候一點都沒猶豫,可見市場大跌本質上與股指期貨無關。以IF為例,目前IF的持倉水平僅僅維持在63000多手,交易量只有可憐的38000多手,流動性乾涸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全市場本已具備的對沖和套保功能徹底懸空,大量股票持倉風險得不到釋放,對國家層面的去槓桿、穩市場努力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金融開放日新月異,A股相繼被納入兩大指數當中,外資紛紛加速佈局。此時,國內投資者缺乏有效對沖工具的尷尬和國際資本可以利用其它市場開發的A股指數期貨進行跨市場對沖的有利局面就形成強烈對比。假以時日,這個問題不解決,一旦全球市場產生巨大的系統性波動,國內的投資者就會被這種結構性不公平逆向收割。

借鑑其他重要金融市場的經驗,用好股指期貨反而能為股票市場帶來諸多好處,其中之一就是相當充沛的流動性,而流動性充沛起來,則有助於加快探明市場底部,這對於對外金融開放日漸加深的今天尤為意義重大。既然問題已清晰、市場很需要,為什麼不把這個工具恢復正常,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呢?

上海某私募基金經理王先生向記者表示,預計股指期貨鬆綁後,機構投資者在量化交易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對沖策略。產品容量大幅提升,利好中性策略。由於對沖容量顯著提升,中大型規模的中性策略產品最為受益;若考慮產品規模,中型規模的中性策略產品將最為受益。

其中,以IF為例,1手對應市值約100萬,那麼50手則對應0.5億,200手將對應2億;而三個品種日內將共有600手的開倉規模,即對應約5億以上的市值。因此,如果是完全風險中性的策略,即使現貨持倉均非成分股,放開後也基本能夠滿足股票市值5個億左右的產品需求。

從策略上看,空頭套保方面,貼水結構修復後展期成本降低,空頭套保資金將有更多入場動力;多頭替代策略方面,儘管隨著貼水結構修復,收益逐步收窄,但考慮到被動指數基金對於IC和IF的多頭持倉熱情仍在,同時疊加場外結構化產品參與的動力,未來多頭參與期指的動力將繼續維持平穩。從策略靈活性角度來看,日內手數的放開及平今倉手續費的下降,也將對套利策略形成補充,增厚策略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