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rardTorres
楊宇霆確實有才能,但是品行太差、不得人心。他要接收東北,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老帥張作霖的手下,楊宇霆就很不老實。1918年,楊宇霆奉張作霖之命,帶領奉軍入關,幫助皖系段祺瑞、徐樹錚對抗直系馮國璋、曹錕。楊宇霆揹著張作霖,在內地招募了四個旅,擴張自己的勢力。張作霖知道後,將楊撤職。之後楊宇霆不敢回東北。一直到三年以後,張作霖才原諒他,重新任命他為總參議。
楊宇霆在張作霖手下,一直都是囂張跋扈、嫉賢妒能。郭松齡崛起之後,楊宇霆對他極為仇視,對郭各種阻擾、陷害。在楊宇霆的阻擾下,郭松齡有功不得賞賜、事事不順,憤怒之下反叛。這讓奉系元氣大傷。
楊宇霆雖然有才能,但是卻心胸狹窄、囂張跋扈,這樣的人是不能成為好領導的。
國史拾遺
講楊宇霆就不得不說另外一人——郭松齡。郭松齡狡猾富有心機,但是本人也有大材。楊宇霆也是有大材,但是飛揚跋扈,做事張揚。這兩人軍政才能都在張學良之上,但是東北畢竟是張作霖打下的江山,張家父子在東北經營十幾年,人心已定。這兩人,任何一人都不可能拋開張家父子來影響東北軍政方針。如果郭松齡不反奉,楊宇霆不飛揚跋扈也不會死。這兩個人如果都在,918也不會發生,中東鐵路大戰也不會發生。張作霖對郭松齡的評價是有才能,但是狡猾多變,不甘久居人下,不可大用。真是一語中的!張學良極力舉薦郭當上軍團長後就反了,所以還是老張死的太早!楊宇霆飛揚跋扈得性格就算主政東北,也不一定能掌控全局!人心不服!
子不語9880
楊宇霆沒有可能成為奉軍總司令,即使題主的假設成立了,東北也很快會易幟。
其實不要被電視劇裡騙了,張學良在軍中威望沒有電視劇裡那麼高,老帥給了他無數次鍍金的機會奈何他不是真金:在丟東北之前他在軍閥混戰中就有過多次扔下部隊獨自逃跑的事情,一個花花公子,你不能指望他上個軍校當個軍官就真成什麼名將了。
所以張學良成為總司令是何方妥協的結果,而這個互相妥協的結果無論如何輪不到楊宇霆身上,因為張作霖死後,真正決定東北政局的是那些只有張作霖能壓住的一省諸侯,比如張作相湯玉麟等人,在張學良主政之後其實對他們的控制也很有限。
和張作霖平輩的老帥們和楊宇霆一般是不對付的,認其才而不認其人,當年第二次直奉大戰論功行賞楊宇霆深知自己在中樞會被排擠於是自請督辦一省。只有張作霖還在的時候老傢伙們才會出兵出力,他們可以認可張作霖的兒子做那個位置,楊宇霆也知道自己只有一些士官派支持,坐上去位置不穩,而張學良成了總司令自己還可以繼續當個宰相之位,何樂而不為?
而且楊宇霆若是真成為總司令,怕是手下各省大員會多有不服,不是反了他就是投入馮閻等的懷抱,甚至自治,若是東北不是一體,那楊宇霆真的只能投向日本人了,所以楊很可能和南京聯絡或者主導和馮閻結盟,用戰爭維持自己的地位。
歷史區的哈士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楊宇霆為人老練狠辣,頗有軍政經驗,是個比較優秀的政客和軍人。
這些都是初出茅廬的張學良,不能相提並論的。
如果是楊宇霆接受,東北會怎麼樣?
第一,不會發生中東鐵路事件
擺明了蘇聯實力比東北強幾倍。
就算人家有內亂,擺平你還是不費勁的。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隨便武力對付蘇聯?
只有張學良做得出來。
第二,不會發生918事變
需要說明一點,918事變中,東北軍不是完全對付不了日軍。
如果妥善部署,像張作霖時代一樣,將40多萬東北軍集中在吉林、遼寧,以十倍兵力監視日軍,日軍很難敢於發動918。
就是因為張學良胡亂部署,將東北軍主力拉到關內,這才導致出現問題。
即便日本要大舉侵華,恐怕也就是1937年才能開始進攻東北了。
也就是說,日軍侵華的起點,向北推了接近1000公里。
第三,不會熱河潰敗和長城會戰
沒有張學良胡亂部署和聞風而逃,熱河潰敗也就不可能出現,當然也不會有長城會戰。
第四,最重要的,當然不會有西安事變了。
張學良能力是很差的,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出來。
遠的不說,除了中原大戰佔便宜打落水狗以外,東北軍從1930年開始基本從沒打贏過一戰。
張作霖留給張學良的是40萬東北軍,中國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中國最好的軍工體系以及富裕的東北地盤。
張學良在不到10年時間,就敗家的乾乾淨淨。
薩沙
張學良怎麼就能不放一槍一炮退出東北呢?
提起九一八事變,除了對日本人的憤恨之情外,還有對張學良恨鐵不成鋼之感。
三十萬東北軍怎麼就能一槍不放的放棄了東北呢?要知道當時關東軍正規軍只有一萬,非正規軍有一萬,加一起才兩萬多人,擁有比較精銳武器的東北軍怎麼就能一槍不放的撤出東北,他張學良的腦袋是尿壺做的嗎?
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張學良雖然能力一般,但絕對不是白痴,能夠掌管三十萬軍隊的軍閥,在張作霖生前,張學良的表現還算有可圈可點之處,儘管不是那麼出彩,但是也算一個合格的軍閥了,尤其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直到最後才出兵擁蔣,用最小的代價為東北軍獲得了最大的權益。
東北局勢之複雜,並不是張學良一個軍閥或者說東北軍單獨所能應對,這才是癥結所在。
為什麼1928年張學良會改旗易幟?就是因為張學良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國民政府的支持,這一點其實也和郭松齡的想法相似,和國內的政治勢力達成和解,然後一致對外。
只不過當時的局勢亦並非老蔣所能掌控,老蔣深知以整個國民政府的實力都無法與日寇抗衡,因此才有了北伐中的濟南慘案。老蔣給張學良的良策也只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老蔣也絕非賣國者,只不過時局如此,中國根本沒有全面抗戰的信心,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老蔣是最堅定的抗戰者,而九一八時期喊開戰最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汪精衛。
楊宇霆取代張學良會不會有更好結果?
楊宇霆在當時的東北絕對是第一號的能人,很多人吹噓郭松齡怎樣怎樣,和楊宇霆的能力相比,郭松齡也就是坨粑粑。
楊宇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畢業,是正兒八經的人才,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就這三個頭銜就說明了楊宇霆的實力,首先是奉軍參謀長,可以說是張作霖的智囊,東北陸軍訓練總監,代表楊宇霆善於整軍經武,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則是東北軍工就是在楊宇霆的經辦下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在張作霖統一東北和入主關內等很多方面上都為張作霖做出了貢獻,然而楊宇霆卻是一個謀有餘而力不足,說白了楊宇霆也就是個謀士水平,謀略可以,但是決策不行,這和諸葛亮很像,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沒打過勝仗。楊宇霆到江蘇擔任軍務督辦還沒等站穩腳跟就被孫傳芳打回東北了,這一點照比郭松齡、張宗昌這些藝高人膽大的武人就差了那麼點意思。
郭松齡是帶著七萬奉軍就敢反奉,打著張學良的旗號瞞天過海來一個清君側,打得張作霖差點就成為東北的唐繼堯。這一點,楊宇霆是斷然不行的,後來在改旗易幟的過程中,如果楊宇霆狠一點,死在老虎廳未必就不是張學良。
所以,楊宇霆說到底就是一個參謀,成不了大事。
如果東北要是由楊宇霆接手,結局也未必比張學良的不抵抗強哪去?當時的東北並非只有抵抗和不抵抗兩種應對之法,還有投降之說,如果不抵抗的話,和張學良沒有區別,如果抵抗的話,固然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以東北軍的實力和日軍對陣,可能死得比趙四他爹還慘。楊宇霆要是一個很在乎個人榮華富貴的話,選擇了投降,到時候不僅僅是東北的局勢,就是整個中國的抗戰局勢都無法想象,這才是癥結所在。
縱橫不是否定楊宇霆的人品,也不是懷疑楊宇霆的能力,只不過誰能保證楊宇霆就一定做得比張學良更好,不會比張學良更差,歷史不容假設,因為有些事情一旦發生後果不敢想象。
史論縱橫
張學良除了玩女人,吸毒基本上別的都不在行,沒有政治手腕,更沒有高學歷,又沒有基層經驗。沒有了郭松齡他根本玩不轉。就連當初他那麼信任的郭松齡都反了,他都沒能管的住,更別說桀驁不馴的楊宇庭了。雖說大多數人沒當過官,但是遊戲總玩過吧,基本原理都一樣,你想叫別人聽你的,你得有叫別人佩服,比不了,或者最起碼都差不多水平的地方。得自身做好表率,律人先律己。你自己成天的吸毒,一睡睡到中午,成天的玩女人,怎麼有臉要求別人。
他也是個沒有頭腦的人,老帥玩女人是吧女人娶回來用的,他玩女人是全身心投入,真是寧要美人不要江山。如果要想壓得住,坐得穩,不廣招人才,事必躬親能行?全東北那麼多軍政部門,他還能天天那麼閒,可見政事肯定放了不少。要想治一個楊宇庭還不容易?他又沒有兵權,只要自己沒毛病,隨便來一場反貪什麼的,他不就進去了?還是怪自身不正,導致下邊也歪了。
要是楊宇霆執政,那估計中國就不會這麼和平了,多黨掌握軍隊,沒準百姓還得受苦。並且日本侵華絕不可能這麼順利,東北軍也不是都那麼紙糊的,關鍵看誰管理。
一個副指揮比指揮官都勤勞,有能力,並且指揮官天天就知道玩女人,吸毒。也難怪楊宇庭瞧不起他,我相信但凡有點愛國心的中國人在楊宇庭那種位置上都會瞧不起他,因為眼看著他這是要誤國,試問誰又能心甘。一個總司令成天的啥也不管,也難怪楊宇庭叫他不要管,說他不懂。不過楊宇庭的死也是他自找的,自己主子是個虎×難道你就沒看出來?
田sir132
“萊茵河畔的騎士”不放一槍痛失東三省,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餘,也在自問:如果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楊宇霆取代張學良會不會有更好結果?
楊宇霆(1885----1929),字鄰葛,張作霖左膀右臂,奉軍的核心人物,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生,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頗有謀略。在東北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作為“東北王”張作霖最重要的助手、楊宇霆可以說為東北和張作霖立下了汗馬功勞。1916年,在楊宇霆的主導之下,與同學徐樹錚配合,截獲了直系政府4千萬的軍火,為張作霖打造七個混合旅,極大的擴張了奉軍的勢力。 他力主建立東北海軍使軍隊自成體系,提升部隊實力,制定田賦制度,發展生產,提升了東北的經濟實力。
楊宇霆督辦奉天(瀋陽)兵工廠,讓武器裝備自給自足,東北軍也成為中國所有軍閥隊伍中裝備最為完善、最先進的軍閥隊伍。
如果真的讓楊宇霆取代五毒俱全的紈絝子弟張學良接手東北,東北三省的局面會更好呢?
美麗青春您真痘認為:未必。
一、奉軍內部分為三大派系,一是跟隨張作霖起家的四梁八柱們(老派),把持了當時軍政主要力量。二是總參議楊宇霆為首的一批留日將領(洋派),因楊宇霆以張作霖為靠山,連張學良也不被放在眼裡。三是張學良郭松齡在東北講武堂培養起來的少壯派軍官(新派)。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如果楊宇霆強行接手東三省,他根本沒有足夠的威望整合東三省,只會使東三省和奉軍四分五裂,而蔣介石又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顧及東三省,只會便宜虎視眈眈的日本人。
二、楊宇霆利已主義嚴重,一直想另立山頭,1918年就和徐樹錚偷偷冒領軍部370萬撥款,成立了完全聽命於自己的4個新兵旅。後直奉戰爭勝利後楊宇霆主動請命擔任江蘇督辦,希望掙脫張作霖的控制。
張作霖死後,楊立即以東北元老自居,時常以長者身份管教年輕的張學良。常以周公輔成王的典故自詡,絲毫不給張學良留情面,更甚至常在人前人後說張學良為阿斗,後來還逐漸開始控制張學良,意圖成為新的東北王!
三、楊宇霆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歷,在奉軍中一直以來楊宇霆是智囊和參謀的身份。說白了楊宇霆也就是個謀士水平,謀略可以,但是決策不行,楊宇霆到江蘇擔任軍務督辦還沒等站穩腳跟就被孫傳芳打回東北,後來在改旗易幟的過程中,如果楊宇霆狠一點,死在老虎廳或許就是張學良。
四、當時東北除抵抗與不抵抗兩種應對之法外,還有投降之說,如果面對綜合實力遠強於東北的日本進攻,一旦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楊宇霆又有“親日”前科,貪圖享樂的楊宇霆要選擇讓三十萬東北軍投降日本,就是整個中國的抗戰局勢都無法想象,這才是最可怕的!
綜上如果楊宇霆接收東北,對中華民族更不利!
美麗青春您真痘
這個問題很不好說。楊宇霆在行為風格和領導才能上與張學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相比於通常被認為志疏才更疏的張學良,一手操辦起東北軍、輔佐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的楊宇霆無論是在組織才能、謀略還是軍政領導經驗上都遠比張學良更優秀。
楊宇霆在東北軍中深耕多年,其雷厲風行的作風和賞罰分明的管理手腕令其積累了不少人脈,可以說如果楊宇霆接手東北,東北的局面應該會比張學良領導下更加積極、不至於在應對日本的侵略擴張時過於無力。此外,楊宇霆曾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對於日軍的瞭解程度比張學良更深,因此在一些戰術性的問題上或許能夠有著更準確的判斷,這也有助於東北抵禦日本侵略。
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楊宇霆還是張學良,事實上都沒辦法真正左右局面。在20世紀30年代時期,東北幾乎已經被日本滲透成了篩子,楊宇霆即便擁有足夠的領導能力,也恐怕無法真正控制陽奉陰違的東北地方官僚們。此外,即便楊宇霆能夠維持一個較為強大的東北,面對國民政府時也仍然沒什麼優勢。
蔣介石以領袖之名號令天下,楊宇霆即便意見再如何與蔣介石相左,也將不得委曲求全。而在面對日本侵略東北這個問題上,蔣介石以及國民政府的態度遠不如楊宇霆堅決,即便楊宇霆決心抵抗日本進一步的侵略擴張,東北的局勢最終仍然非常可能被蔣介石的一句“不抵抗”扭轉到另一個方向。歷史一再證明,決定歷史走向的關鍵因素往往不是個人才能而是力量對比,在東北面對日本和國民政府這兩個遠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楊宇霆個人的努力,或許終究難敵歷史的進程。
軍機圖
這是不可能的。
當時的東北,只有張學良有威望和實力將各方勢力整合在一起,也只有他能成為統帥。這一點在電視劇少帥中有著比較中正的闡釋。
楊宇霆雖然有才,終究只是參謀長,手中並沒有真正的兵權,所謂的勢力也僅僅是高層而已。並沒有獨掌大權的硬件實力。
所以他選擇依附張學良,把從基層成長起來有三四兵團這樣強大嫡系軍團,卻缺少老練政治頭腦的張學良當槍使。
這裡不得不佩服張作霖,讓張學良從基層軍官開始摸爬滾打,帶起了一批心腹骨幹和嫡系部隊。
但是楊宇霆太膨脹了,完全沒有把張學良當上司,時常以託孤元老自居,這才逼得張學良忍無可忍。這也是二人後來鬧掰的真正原因。
如果張作霖真的把位置傳給楊宇霆,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東北五省分崩離析,張作相等各頭目互相攻伐,最終被蔣介石一個個收服。
天眼觀世界
很可能近代中國最大的漢奸就不是汪精衛了,而是楊宇霆了,而且張學良也不會背上九一八事變不戰而退的罵名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楊宇霆是張作霖親心裡面少有的親日派,其他人都親張作霖,只有楊宇霆,他在日本留過學,是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奉系高層為數不多的讀書人。
這個人頗為自負,因此在奉系軍閥裡面人緣並不好,1920年,在直奉聯合期間,任總參謀長的楊宇霆,夥同奉軍司令部副總司令徐樹錚(司令是張作霖)擅自擴軍,以增強實力。
被張作霖發現後免官去職,賦閒在天津,直奉聯合結束後再度出山,不錯處境尷尬,由於他有“前科”,以張學良為首的太子派排擠他,處處給他難堪;就是連他親子推薦的姜登選、韓林春等,為了避嫌,也有意疏遠他。
黑龍江省代省長王永江,也出處於他為難,楊宇霆在東北已經是寸步難行,費心費力不落好。
於是1925年便請調江蘇任都督,獲准,在臨行前江蘇地方軍閥孫傳芳和陳調元就派人來摸他的底,為日後驅逐他做準備。
等楊宇霆到了江蘇,郭松齡便將駐江蘇守軍一概北調,只留駐南京的丁希春一個師,駐上海的刑士廉一個師。
等楊宇霆發現成了光桿司令的時候,便令刑士廉移防鎮江,迅速渡江,丁希春向瓜州集結,做好北撤準備,在當年10月16日晚,楊宇霆與陳調元一起開會,途中借身體不適要去洗澡,金蟬脫殼。
自此與郭松齡不共戴天。
從楊宇霆的處境來說,奉系高層顯然已經沒有了他的生存空間,他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識趣的去官,一條就是夾著尾巴做人。
要想出頭,只能尋求第三方勢力提攜,奉系內部最可能當漢奸的就是楊宇霆,1927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楊宇霆就極力反對,與日本人眉來眼去,直到1929年被忍無可忍的張學良除去。
好在東北奉系不是楊宇霆當家,要不然蔣介石形式上統一中國,恐怕也不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