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為什麼白孝文結局最好?說明什麼?

一溪奔流


新婚之夜的白孝文,依舊端坐在書桌前氣勻心淨的讀書,讀書累了才躺下,他的光腿不小心撞了新娘子的光腿,就慌亂的躲開,連續兩晚上都是這樣,直到第四天夜裡。

白嘉軒發覺了兒子臉色有些憔悴,就對仙草(白孝文母親)說:“這孩子有些貪色”兩人就商量著找白家婆(孝文奶奶)給孝文媳婦亮亮耳,白家婆就一字一板的對孝文媳婦說:“十天稀一回,記下不記下。”

當晚,她就一次次推開孝文的手並學說了白家婆的訓示,這個平時端莊持重的白家大公子急躁躁的說:“給我娶媳婦就是讓我X嗎!我啥時候想X就啥時候X!”

顯然,孝文沒有把白家婆的訓示放在心上,他的臉色仍然發暗發灰,直到白嘉軒出面訓示:“你要是連炕上的豪狠勁都拿不出來,我就敢斷定,你一輩子成不了一件大事。”

一個月後,孝文的臉頰紅潤,灰暗的氣色完全褪盡。

就在他人生春滿的時候,卻不料,在暗中正有一雙罪惡之手悄悄伸向了他。

那是鄰村賀家坊的“忙罷會”日,戲樓前人山人海,尤為隆重和紅火,臺上的兩個戲子正在打情罵俏吊膀子,臺下的白孝文一邊思忖著這戲有點傷風敗俗,絕不能在白鹿村上演,一邊還是受到了戲裡情節的感染,止不住下身腫脹了起來,就在這時,有一雙手抓住了他那東西,示意他離開戲場,他從人群中擠出來跟隨著來到了一個破舊廢棄的磚瓦窯裡,此處正在田小蛾的家。

白孝文只想趕緊逃離這個是非地,他明白和白鹿村最爛髒的女人多呆一秒,都潛伏著毀滅的危機,這種危機不僅來源於被外人知曉的後果,更源於他內心築起的良秩公序會轟然塌陷的恐懼,他試圖逃走,卻在小娥的大聲喊叫中又折了回來,心中直念:被這個“狗東西”纏死了。

面對著小娥赤裸的調情和勾引,他從憤怒到反抗再到主動解開她的布條褲帶,他當然不會明白眼前這個柔媚的女人執著的勾引他是出於什麼,甚至他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這是鹿子霖給小蛾出的主意,拔下他的褲子是為了報復他的父親白嘉軒,此刻的他是痛苦的,強烈的慾望和無法擺脫的的恐懼交織著,良久,強大的精蟲還是燒滅了理智,然而天公不作美,當他急忙的解開自己的褲帶抹脫褲子後,他的東西就軟癱下來,穿好衣服後又奇怪的好了,反覆了三四次,都是勒上褲子好,解開又不行了,這種情況在他以前從未出現過。

白孝文先後作為執行者和受刑者,命運從此突轉。從受刑到分家,到饑荒襲來賣田買糧,到染上煙癮變賣家產,最後餓死妻子,無家可歸地沿街乞討,從一個宗法的擁護者變成一個叛逆者。直到垂死掙扎在等待撕咬屍體的瘋狗群裡。然而作者意圖不止於此。白孝文的命運又一次突轉。

他已搖身一變,成為縣保安大隊一營營長,關於那段不光彩的記憶正在慢慢褪去:

所幸,在搶“舍飯”的場子遇到了鹿子霖,這場陰謀的策劃者,看著自己的獵物掙扎在死亡的邊緣時又莫名其妙地給了他一條活路,白孝文從此徹底反彈了,就像一支跌停板的股票一樣。

在這反彈的過程中,他的羞恥感,榮譽感也徹底復甦了,關於那個窯洞裡的不光彩記憶也隨著小娥的死去沉寂了,他費盡周折得贏得了父親的原諒,帶著第二個妻子衣錦還鄉,重新跪在了本應由他掌管的祠堂,並躊躇滿志地在認祖歸宗的當晚對新婚太太說:“誰走不出這白鹿原誰一輩子都沒出息。”“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誰承想,他的活著,他的希望是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上,他賣身求榮,稱職的充當著國民黨的打手,幫助國民黨滋水縣縣黨部書記嶽維山威逼利誘姑父朱先生髮表反共聲明;他心狠手毒,槍打希望解甲務農的縣保安團張團長;他貪天之功為己有,給上級寫致敬信把全團起義說成是一營單獨起義;特別是他靠投機鑽營當上縣長後竟泯滅良知,以“人民”的名義,鎮壓了鹿兆謙(即黑娃)……

我們必須注意到幾個場景,就是從孝文開始討飯到得知小娥的死亡。孝文在討到第一碗飯吃完的時候尚且想起了沒給小娥留下,同時,孝文得知小娥的死的一段描寫同樣似乎用情至深。

他的長久沉默,痛哭與昏厥,甚至割首相祭的誓言似乎都在留給讀者一種期待,期待孝文所爆發出的黑娃那種匪氣的豪情。然而沒有,無論是兇手鹿三代表的白嘉軒一方還是傷害利用小娥不淺的鹿子霖,孝文都沒有侵犯絲毫。這樣一句情意淋漓的誓言,在實際利益面前很快變成過眼雲煙。反而在與黑娃的鬥爭上面,孝文又一次一改一個宗法歸順者的形象,顯示出狡黠的政治手腕。

對比於那個在小說末尾忽然“消失”在遠方的堅定革命者鹿兆鵬,和臺子上等候槍決的起義者黑娃,當革命勝利,居然最終是孝文這樣的角色享受了勝利的果實。孝文,這樣一個封建宗族和政治投機者的形象,其性格的形成是宗法與時代擠壓的結果。

而作為一個最終的政治上的勝利者,也許正是作者寄寓思考、反諷,和留下的懸念所在。宗法勢力和政治勢力,激進思潮和落後保守,交融和鬥爭在這塊生生不息的白鹿原上。

陳忠實最後寄寓於白孝文的勝利,實際上是對革命前途的憂鬱思索!


書房記


先來說說白孝文這個人吧,這是一個典型的受傳統思想教育的人。當他尚且年幼,涉世未深的時候,尚且能按照儒家的條條框框生活,看起來雖然怯懦但是知理,好歹算個正人君子。

但是等到他第一次娶了媳婦,嚐到了情慾的滋味,食髓知味,就把骨子裡對於慾望的執念給勾出來了。這時候的白孝文滿腦子都是情愛,就像個大色鬼。但其實這正是他意志薄弱、修行不足的表現。

古人云“食色性也”,雖然很多中國人談性色變,但是並不能因為一個人性欲旺盛就對他全盤否認。但是正常人能夠控制這種慾望,知曉事情的輕重緩急,不會像白孝文一樣沉溺溫柔鄉,賣掉祖產、餓死妻子。所以從根本上來看,這個人的品質就有問題。

到了後來,白孝文通過參軍鹹魚翻身,此時的他已經經歷過一些世事,人格開始健全,也就把原本被禮教束縛的本質暴露無遺。

衣錦還鄉後,他逼迫姑父發表反共聲明、好大喜功、鎮壓黑娃······一樁樁一件件都能看出這個人品行不端。

但是整部《白鹿原》死的死、亡的亡,只有白孝文一人最後當上了縣長,可以說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那為什麼陳忠實要這樣安排呢?難道是教大家都學習這種媚骨?非也,其實縱觀《平凡的世界》、《家》、《穆斯林的葬禮》這些同一時期的經典之作,就可以發現那時候的作家都喜歡用悲劇來諷刺現實,越是好人越不得善終,而壞人則得以保全。

這樣的做法能讓人記憶點更深刻,因為遺憾比圓滿更加震撼人心。

所以白孝文的好下場,恰恰是陳忠實對於白孝文這類人的諷刺,更是對讀者的驚醒。



壹條電影


這是作者的偉大之處:實事求是!作者用超道德的手法表現了道法自然,而不是好人有好報的世俗理念。



文學也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高於生活就是除去現實生活的細枝末節,進行提煉加工,讓小說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世間百態,映照出來千人千面,映照出人心險惡;最重要的是可以映照出我們自己。好的文學作品,可以讓讀者身同感受,可以讓讀者淚流滿面,可以讓讀者大汗淋漓,可以讓讀者仇恨作者(如魯迅),可以讓讀者心絞痛發作(如《阿Q正傳》)。好人有好報的願景,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偶爾才會實現,厄運和災難的降臨大多與承受者的品德修養無關。但是人如果不進行自我約束,不進行自我修為,除了天災,人禍時時刻刻就會使他滅亡或是遭受橫禍。就如孔子所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天誅是天災,無人可左右,地滅大體上都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了,這是比老子低一層面的教化理念。好人有好報的道德觀沒有問題,但是這只是屬於勸人向善的意思。這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他有更遠的眼光,他看到的更多,也比一般人更痛苦。哲學家,思想家,作家等等關乎深邃思考,超乎道德,超乎人性思考的極少數領頭羊,都承受著超乎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或是迷茫,這也是這些人容易走極端的原因。


白孝文的好結局,說明了作者也不以好壞對待善惡,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比起那些帶著主角光環的吸睛之作,應景之作,要講良心的多。作者超道德的寫作視角,堪稱高屋建瓴之作,高人一籌,這類作品不多見。

老子是偉大的,他也在《道德經》第五章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對世間的人或事)無所謂善惡。天地看萬物,萬物就與那個祭祀用完丟掉的草狗一樣;包括對人的看待。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平等的,一切任其自然發展,而不區分善惡和好壞。好人有可能遭遇厄運,壞人依然,這是“道法自然”。白孝文的好結果,不是道德的結果,不是仗義的結果,不是作者的原因,而是“道法自然”的結果。

壞人經常為非作歹,多行不義必自斃。這裡的斃,不是厄運,而是一個人居心叵測,行為不義的結果。比如一個劫匪,他遲早會被制裁,本質上這是他自己的行為所致,與天意無關,與他的行為有關。人生的結果不是老天所為,比如疾病就不分人的好壞,地震也不分人的品德高低,這是徹底而直觀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地震不會因為誰是好人而不去地震,地震也不會因為誰道德敗壞而特意用地震懲罰誰。之所以如此,所有的壞人和都敢信誓旦旦:“我如果說假話,讓雷劈死我好了”。

荀子也是思想大師,他在《 荀子天論》裡面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意思就是自然萬物,星轉鬥移,四季變化等等自然法則的運轉,不會因為堯的賢明,不會因為夏桀的昏庸而改變運轉,決定去留。善惡並行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上有滋養生命的植物,也有致人死亡的植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依然和前面所說的意思比較一致,更進一步的意思就是勸我們要心存遠大志向,自我培養高尚情操,不斷勤勞奮進,努力工作奉獻,為報效祖國與造福人民而不懈奮鬥。生命不止,奮鬥不已!不能因為生活中的不容易,不如意而自甘墮落,妄自菲薄,或是破罐子破摔,甚至逆天而行,違心違德!大限將至,我們才會安詳無憾。

哥不猜想


我並不覺得他的結局有多好,首先,從小的溺愛和新婚和他媳婦從不懂床笫之事到天一黑就抹褲子,還很粗魯,就可看出他的性格弱點,說好聽點是悶騷,難聽點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其次和田小娥的事情,他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人,難道不知道這是男盜女娼?但是他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田小娥可憐受到脅迫勾引他,但是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最後墮落之後他重新“生而為人”,可是卻是報復的心態,甚至是瘋狂的地步,賣身求榮,心狠手毒,表面上看,他當了官,很風光,但是給他性啟蒙的老婆死了,最愛的女人被他拋棄了,最後田小娥死在那個破窯裡,鎮壓了發小黑娃,這說明他已經不是一個人了,只是一個只知利益的畜生罷了,這樣的人活在世上,只是行屍走肉,我想陳忠實先生寫這個人物的目的是說有些人的無恥和墮落是刻在骨子裡的,一開始的美好一旦改變,重新做回好人只有剔骨削肉。


風情萬種小土豆



《白鹿原》的小說沒有看過,電視劇倒是追過,據說,在在小說裡的《白鹿原》,白孝文的老婆是餓死的,死的比較慘,在電視劇《白鹿原》裡,白孝文的妻子是他父親託媒說來的,並且這個女人的心地不怎麼善良。

後來,白孝文跟田小娥的一段風流韻事,其實他的內心是比較糾結的,那時的他,不會明白田小娥執著的勾引是鹿子霖給田小娥出的主意,完全是為了報復他的父親白嘉軒,電視劇裡可以看出來他是痛苦的,強烈的慾望跟無法擺脫的恐懼互相交織在一起。

白孝文先後作為執行者和受刑者,命運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轉,從受刑到分家,到饑荒到變賣田糧,到染上煙癮再到變賣房產,無家可歸,流落街頭,沿街乞討,從一個新婚之夜還在拿著書本的祖宗宗法的擁護者飯一個叛逆者,白孝文的命運在不停的反轉著。

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營長,關於那段跟田小娥的不彩光的記憶在漸行漸遠漸無書,費勁周章求得了父親的原諒,帶著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衣錦還鄉,並在對新婚的太太說:“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其實,他的活著,全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犧牲跟痛苦之上;其實,他的活著,是在賣身求榮,而且手段毒辣,特別是在鎮壓黑娃這件事上…………

不管是電視劇裡結尾那個堅定的革命者鹿兆鵬,還是在臺上等候槍決的“黑娃”,革命最後的勝利,居然是白孝文這樣一個性格的人在享受著最後的勝利的果實。其實,白孝文的性格是那個時候宗法跟時代的產物,是一個封建宗教跟政治投機者互相擠壓的一個人物形象。

或許,正是這樣一個政治上勝利的形象的存在,是作者諷刺或者懸念所在,宗教勢力、政治勢力、激進思想、落後教條的觀想與思想,互相交織、互相交融、互相鬥爭、互相激進在那塊白鹿原上。可能,作者是想表達對那個時代的革命前途、革命步伐表示自己的一份擔憂、一份思索、一份憂慮。


mqeryhczw


電視劇《白鹿原》正在熱播之中,劇中白孝文老婆結局是什麼讓不少觀眾都很期待,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觀眾好奇包孝文老婆的扮演者是誰,趕快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據瞭解,在小說《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老婆死的非常慘。小說裡沒有交代具體白孝文的老婆是誰,不過是白孝文三媒六證娶的,比他大3歲。

  《白鹿原》白孝文老婆結局是被餓死的,她覺得自己不行了,卻想著一定要見白嘉軒一面,在屋裡聽到白嘉軒的腳步聲,忽然來了精神,還特意在鏡前理了理頭髮,跟公公說了一句話,“”撲地,最後死在白嘉軒的懷裡。

  因為白嘉軒把白孝文趕出去,間接導致了她的餓死,她覺得委屈,白孝文有錯,但她孝敬公婆,並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自己要被這樣對待,而且白孝文後來對她也不好,她死的時候一定是含著怨恨的。

  在電視劇版《白鹿原》中,白孝文媳婦是由白嘉軒託媒人從別處說來的,而且會軋花手藝,所以白嘉軒早就從城裡買回來了軋棉花的機器,就等兒媳婦過門。

  白孝文媳婦對白家為什麼娶自己過門也有清楚的認識,所有她很能拿得住白孝文,也有分寸與白家人相處。

  從她與白孝文的對話中,看得出來這個女人非常有小心機,而且心地裡也並不怎麼好,或許這些鋪墊都是為了白孝文媳婦結局的死做鋪墊。


新零售在線


我的太爺爺也是,小時候爺爺經常跟我們講,家裡十幾個長工,他十二三歲開始和兩個哥哥跟長工一起下地幹活,大夥一起吃飯,一個大通鋪上睡覺,從不打誰罵誰,關係其實跟的老闆和員工的性質一樣,但又更親密,更像兄弟陳忠實先生把人性的陰暗面剖析的太深刻了,以至於白鹿原裡所有的人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之分,或者說不能用好人壞人去定義白鹿原,只能說這就是那個時代符號下的人,也映射出現代社會人的最原始的本性!


我怎麼覺得作者的意思是:只有這樣的不擇手段,才能在這樣的領導,這樣的政治之下有好日子過呢?身邊不乏這樣的人喔,有心機,會拍馬屁,但就是沒能力。可就是這樣的人還能一個勁的往上爬,你說我們不這麼做的人該咋活?白孝文結局最好,這是作者的宿命論,因為白家買了鹿家帶有白鹿的地,風水好。雖說是宿命論,但現實有時候就是這麼殘酷,好人沒好報,壞人到是得勢

白嘉軒是個不稱職的族長,他堅守的鄉約在原上有幾個人遵守?帶頭種大煙牟利,沒有讓孝文,孝武接觸新式教育,封建,頑固不化,朱先生沒有盡責勸導他,反觀鹿子霖對新生事物接受的蠻快的!地主並不是萬惡之源,惡就是貪慾,極盡之能事,不擇手段。無論是富有或者貧窮。當毒販無視其危害而牟取暴利,當電信詐騙分子巧舌如簧的騙取事主信任,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投極者牟取他人血汗錢時這就是惡。白孝文本質上不是一個壞人,他對周圍的一切總是嘗試去理解去適應,他活的很累。他也不是結局最好的人,就像剛剛出場的田福賢。生活總在向前,臨時的好壞又能說明什麼。我更覺得孝武是個幸福的人,心裡乾淨,沒那麼累。


春日盛宴


說說白鹿原電視劇的結局。

三個字,真尼瑪會改。

白嘉軒和鹿子霖居然和好了。鹿兆鵬和黑娃居然都活著,而且鹿兆鵬居然幹掉了白孝文。白嘉軒居然自己搞死了白孝文。然後兩個老傢伙一起逗白靈閨女玩。。。

白鹿兩家爭鬥了上百年了,巴不得對手早點滅了,還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編劇可真會玩。白嘉軒和鹿子霖和好還好說,但是自己搞死自己兒子是哪般?自己舉報自己兒子,要知道那時候誣陷革命功臣可是反革命啊,要被槍斃的。估計白嘉軒到時候要哭也沒眼淚了。白嘉軒過於理想化了,可以說簡直成了封建觀念的化身了。還有處處針對白孝文,那有父親這麼搞兒子的?

說實話,這個電視劇開始還行,後面劇情和人設就崩潰了,對不起那麼高的評分。

最後也不得不說,向權力低頭算是中國文人群體最大的特質之一了。所以被閹割篡改,還能說啥呢?

再加一個。白靈的結局。原著是被自己人給buried alive了,根本沒啥理由,電視劇處理的也好接受。不過這個人物太誇張了,誇張到原著結局都讓人覺得這麼是理所應當的,帶不出同情感和崇高感。尤其是後面遇到兆海,活脫脫的一個jieji鬥爭的機器。白靈是全書最有靈氣的,卻被描寫成brainwashing的受害者,簡直對不起革命前輩。


昨天有暴雨


白孝文出生高貴,在階級明顯的社會里,他就像是含著玉出生的賈寶玉一般,從小不為生存發愁,吃著黑娃羨慕的罐罐饃長大,並且是新一代族長的繼承人,這種優越感和驕傲更是與生俱來。只可惜,後來遇到了田小娥,小娥用一句“你敢動我就喊”的眼神,就把他從看戲的人群中脅迫出來了,再之後祠堂捱打,向父親借糧不得,可是連長工一家父親都養得起,就不給這個兒子借糧,白孝文徹底憤怒了,他的驕傲也徹底毀了,之後就是墮落,報復性的墮落。經歷過絕望,活下來之後,他就只剩下了活下來這麼一個信念,哪怕是道德淪喪,哪怕是殺害對自己有恩的上級,哪怕是搶功,哪怕是陷害鄉黨,都是急於證明自己,急於找回曾經的那個人上人的自己,急於擺脫曾經的恥辱,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了從小受到的正統教育的道德約束,只有投機取巧的卑鄙手段。動亂的年代,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的突發因素太多,偏不巧,原先事事循規蹈矩,唯父是從,性格懦弱的白孝文被一路踩踏進塵埃裡,然後又觸底反彈,他性格中被壓抑的那種反叛卑鄙被一下子釋放出來。白孝文最後的發達也許讓你有一絲遺憾,壞人沒有得到懲處,反而是人生得意。但是像這樣的投機分子也能混進革命的隊伍中,這也是作者對革命的一種擔憂吧,我覺得更是作者對人性的一種懷疑和擔憂



Janet0319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白鹿庇佑白鹿原上,世代居住著的同根家族白、鹿兩姓子孫。

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朝在轟轟烈烈的革命中覆滅了,中華民國建立。時任族長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鄉約鹿子霖的兒子鹿兆鵬與白家長工鹿三的兒子黑娃從小情同手足,到了成年後他們各赴前程。



黑娃與渭北郭舉人家的小女人田小娥私通敗露,田小娥被族長拒於祠堂之外,兩人只好在慢坡窯洞內度日。鹿兆鵬參加了共產黨,從城裡帶回革命思想和行動,黑娃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堅力量,後來國共分裂後兄弟倆被迫逃亡。

鹿子霖乘機霸佔獨自留守在家的田小娥,還設計利用田小娥陷害下任族長白孝文,風雲變幻的社會大背景下,素有“仁義”之名的白鹿村內紛爭不斷,古老的土地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白孝文因為種種原因窮困潦倒,後來父親原諒了他,才得以擺脫乞討生活。



白孝文經歷了從知恥到不知恥,又從不知恥到知恥,按理應該走上自新自強的人生正途。可是白孝文在知恥之後要尋找的是人上人的感覺,不是以改過自新的勇氣重新做人,反而以瘋狂的報復心態向壞人的方向靠攏,把自己所謂的出息建立在了別人的犧牲的基礎之上,從人的本質上走向了更為徹底的墮落。

白孝文賣身求榮,幫助國民黨滋水縣縣黨部書記嶽維山威逼利誘姑父朱先生髮表反共聲明;他心狠手毒,槍打希望解甲務農的縣保安團張團長;他貪天之功為己有,給上級寫致敬信把全團起義說成是一營單獨起義;特別是他靠投機鑽營當上新中國的縣長後竟泯滅良知,以“人民政府的新政策”的名義,鎮壓了真正的人民功臣、副縣長黑娃。



白孝文不擇手段的忘恩負義、背信棄義,本應該是人民群眾的敵人,理應受到法辦。小說作者給了他一個好的結果,就當時的寫作的年代看,作者是想告訴人們有不良之徒鑽進了革命隊伍,希望人們警惕。並企盼大浪淘沙將他們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