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传庭死了就意味着明朝亡了呢?

宋安之


这句话出自《明史》,原话是:“

传庭死而明亡矣”,那么孙传庭到底有多重要,他的生死为何会关系到大明朝的存亡呢?下面我们便来看看他的主要战绩,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明史里对他的这句评价吧!

孙传庭的前半生就不谈了,一切都从崇祯九年(1636年)开始,那一年孙传庭被任命为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他上任后,在榆林建立了晚明三大军队之一的—秦军。此后他率领秦军镇守西安,并在子午谷击败闯王高迎祥,将其俘虏押回京城处死,这一战严重打击了农民军的士气,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任为新闯王。

击败高迎祥后,孙传庭一鼓作气,接连击败了隶属农民军三十六营中的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过天星、混天星等部,后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逃入河南大山之中,不敢出来。

自此国内农民军基本被平定,大明朝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可惜的是,此时关外清军在多尔衮、岳托的率领下绕过长城攻入明朝腹地,直逼京城,卢象升战死,不得已崇祯命孙传庭,洪承畴入京勤王,所以李自成得到了喘息发展的机会,而孙传庭也因种种原因在

崇祯十二年(1939年)被囚禁起来,在狱中度过了三年,也正是这三年,决定了大明朝灭亡的最终结局。

这三年里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兵败被俘最终投了满清,而李自成在河南因没有了孙传庭这个对手也发展到了数十万之众,再加上曹文诏,卢象升等优秀将领早已战死,面对不断壮大的李自成,只有曾经打败过他的孙传庭才有机会力挽狂澜,于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兵围开封的时候,崇祯把孙传庭放出来了,任命他为三边总督,主持剿匪。

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孙传庭立即开展工作,他在陕西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打造武器,发展生产,并且大力整治地主豪门逃税和侵占土地的行为,可是一切还没准备完毕,崇祯就急切的催促孙传庭出关(潼关)剿贼,孙传庭不得已几次出关作战,最终皆因为粮草不济等原因与农民军的作战也是互有胜负,崇祯十六年(1643年),孙传庭最后一次出关作战,同时通知左良玉西上,共同包围李自成,可是最终战败,左良玉见死不救,孙传庭战死。

孙传庭战死后,李自成顺势攻克了潼关,占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不久便誓师东征,攻克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明朝灭亡。



所以我们可以看,孙传庭死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对明朝来说是灾难性的,潼关失守意味着京师西边门户大开,京师不保江山则不保,再加上卢象升死后,国内最有希望最有能力剿灭李自成的将领只有孙传庭了,所以才有了“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最后推荐一部电影《大明劫》,非常不错的电影,这里面就讲了孙传庭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咸鱼闲聊


崇祯十一年后,孙传庭从巡抚被贬为白丁,此前文武双全为大明呕心沥血的卢象升督师战死,也因为关宁军在高起潜这个阉党控制下见死不救。杨国柱虎大威王廷臣曹变蛟几位将军虽然敢战,但话语权没有,全被杨嗣昌付宗龙汪乔年甚至洪承畴这些不通军务的都师压制。余下的九边总兵不是私心重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吴三桂能战但私心重,黄得功陈永福敢战但实力太弱,山西王朴,山东刘泽清,湖北左良玉陕西贺人龙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后期南京史可法虽有谋敢战,但同样指挥不动南明的那些贪生怕死的军阀。只有孙白谷这位明末督师陕西军政期间,雷厉风行改革,做了当时崇祯帝都做不到的官绅缴税,抄没不登记的私田分给佃户增加军粮。随着李自成的攻入陕西,孙白谷陨落,明朝已经没有一位有勇有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督师或者大将可以拒敌李闯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明王!


星火燎原红旗飘飘


第一:时间,满清和农民起义达到高潮。第二:这时候的孙传庭是明朝最后能带兵打仗的元帅了。第三:崇祯给孙传庭的是大明最后还算精锐的军队。如果孙传庭败了,大明就完了。所以说传庭死,大明亡。


我多想摸你的头发


传庭死明亡,明亡于体制


048055567


孙传庭,顾名思义,把庭传下去,死了,传不下去了,意味着大明顶梁柱没了,就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