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接上文,對往期內容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文末鏈接。

“非情歌運動”還出現了一個“副產品”,1984年香港電臺搞了一個“非情歌填詞比賽”,奪冠的是梁偉文。這個人我們好像很“陌生”,但他的筆名我們都知道:林夕。這首奪冠作品就是鍾鎮濤的《曾經》,從此,這位日後以詞作人的身份獲得“金針獎”的填詞大家走上了創作道路。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非情歌運動”沒堅持幾個月就消亡了。“勵志歌”雖然不再吃香,卻也並非沒有市場。一方面,歌星們總得樹立自己健康正面的偶像形象,愛情歌曲唱多了顯得不夠陽光,總得有兩首正能量歌曲代表作,遇到賑災義演啥的也好拿得出手;另一方面,唱片公司和詞人們也清楚情歌氾濫的後果,尤其詞人們,幾十首情歌寫下來都審美疲勞了,總要換換口味填幾首“高雅”的方顯品位。

“勵志歌”在1986年有過一次小小的回頭熱潮。這一年度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上,《幾許風雨》《有誰共鳴》《無言感激》這幾首經典正能量歌曲全都獲獎,其中《幾許風雨》還獲得了同年度的另一個頒獎禮“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填詞獎”。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們的詞作出於一人之手:曾在1981年“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中參賽的梁美薇(小美)。

小美此時已經在“無線”工作了,1984年,紐約出現了一首走紅的舞曲:Shannon Brenda Greene的代表作《Let The Music Play》,這首歌相當經典,如今有多少個改編版本數都數不清楚。這樣的作品,香港流行樂壇沒有理由不改編,但當時約好的填詞人忙的沒空,DJ無奈地把任務交給了在“無線”當助理的小美,小美填上了中文詞,這就是麥潔文的《愛跳舞的少女》。據說這就是小美正式出道的經歷,這一出道,便一發不可收拾,當她創作出《幾許風雨》後,便一躍成為著名填詞人了。在韓國版的《我是歌手》舞臺上,金範秀曾經演繹過《幾許風雨》的韓國原版,聽了我們才知道,敢情它本是一首悲傷的情歌,但在小美的填詞下,改編為激昂堅韌的勵志歌。除了給羅文的《幾許風雨》、給譚詠麟的《無言感激》、給張國榮的《有誰共鳴》《由零開始》,小美還有一首“非情歌”的經典之作:Beyond的《真的愛你》。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幾首歌寫下來,小美的歌詞成了香港流行樂壇“勵志歌”的標籤,但她之後,“勵志歌”迴歸了它本身應有的位置,香港流行樂壇真正進入了“無敵是愛”的階段。

以現在的角度回顧30年前的故事,“非情歌運動”註定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廂情願,如果“勵志歌”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或者歌手們清一色地唱這類歌曲,那麼,這個樂壇一定是出問題了,要麼思想意識上畸形,要麼受迫於某些社會壓力或社會情緒。

真正的通俗文化在商業化的市場中,幾乎一定會使情歌佔據流行樂壇的主流地位。“非情歌”不會大行其道,更不可能因為某些人的呼籲而成為主流;同時,“非情歌”也不會消亡,我們要相信,社會上總有一個群體在堅持著“小眾”文化的探索與推廣——就在1984年,香港的一支樂隊推出了他們的第一張唱片。

這才是本章開頭所說的那樁必定載入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史的大事件,它和盧國沾的“非情歌運動”幾乎同時,對照起來看,相應成趣。

這張唱片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但它被香港媒體評選為“港產50大經典唱片”。樂隊的名字叫“黑鳥”,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專門和政府唱反調的“無政府主義者”,其靈魂人物叫郭達年。“黑鳥”鮮明的立場和態度,使它被公認為香港獨立樂團的鼻祖。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郭達年和“黑鳥”的音樂,恐怕很難歸入通俗意義的流行音樂範疇,但郭達年本人卻對香港流行樂壇非常重要。他當時是《吉他》雜誌的主編,希望挖掘志同道合的香港搖滾分子,於是順理成章地搞了“香港吉他大賽”,在1983年的比賽中,他發掘了幾個年輕人,這就是早期的Beyond。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1983年吉他大賽時期的Beyond

“香港吉他大賽”辦了幾屆就宣告結束,但就在幾年裡,郭達年從中發掘出了幾位音樂人:其中的一個叫包以正,日後香港爵士樂的扛鼎人物;另一個叫劉以達,1985年和黃耀明組成了“達明一派”,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周星馳電影《食神》裡的“夢遺大師”;此外,郭達年還發掘了一個叫“David Ling Powerpak”的樂隊,它就是“太極樂隊”的前身。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三十年|1984·情歌時代·林夕和小美出道(四)

“非情歌運動”雖然曇花一現,但“非情歌”一直存在於Beyond、太極樂隊、達明一派以至現今林一峰的音樂中,當年搞成“運動”、彷彿不大聲疾呼局勢就控制不住了似的,顯然是太過杞人憂天——這才是“非情歌”本該有的位置,它就像搖滾一樣,不會大紅大紫,卻絕不會死。

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