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素書》講了什麼,被民間視為奇書,千古膜拜!(一二章)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素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縱橫四合,謀定江山。

《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挖掘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

《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卻在中國謀略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書中語言高度精煉,字字珠璣,句句名言。書中對人性把握精準獨到,對事物變化觀察入微,對謀略運籌恰到好處。

天書《素書》講了什麼,被民間視為奇書,千古膜拜!(一二章)

第一章、原始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

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天書《素書》講了什麼,被民間視為奇書,千古膜拜!(一二章)

譯文:

道、德、仁、義、禮五者,不可分割,融為一體。

道,是人人都在遵循的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也是如此。

德,就是使人各有所得,依德而行,可使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欲求得到平衡滿足。

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愛人的心理,能關心、同情別人,才產生了各種善良的願望與行動。

義,是被人認定的某種符合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功立業。

禮,是規範的社會行為法則。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範,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係順序行事。

這些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

賢能之人,都能看清國家盛衰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成敗的規律,辨別社會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

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罷了。

也因此,這樣的人物常能樹立崇高的典範,名重於後世!

天書《素書》講了什麼,被民間視為奇書,千古膜拜!(一二章)

解讀:原始就是本文“宗旨”的意思。黃石公認為:道、德、仁、義、禮五者,不可分割,融為一體。一個人處世,必須有此五者,然後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到最好的時機到來,必能成就一番功業!


第二章、正道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天書《素書》講了什麼,被民間視為奇書,千古膜拜!(一二章)

譯文:

品德高尚,可使遠方之人前來歸順。誠實篤定,可以統一不同的意見。道理充分可以得到屬下的擁戴。才識傑出,可以借鑑歷史,聰明睿智可以知眾而容眾。這樣的人,可稱為人中之俊。 行為端正,可以為人表率。足智多謀,可以解決疑難問題。講究信用,讓人守約而無悔。廉潔公正,且疏財仗義。這樣的人,可稱為人中之豪。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變改,被人嫌疑,而能義無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稱為人中之傑。

解讀:黃石公在正道的基礎上提出三個標準,分別是人俊、人豪、人傑,成王成帥成將還是僅僅成人,自己比對比對,或許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