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30万人,柏林战役中占据优势的苏军为什么会伤亡惨重?

用户84873632169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的战役。

1. 盟军内部争夺攻占优先权,苏军势在必得。

柏林,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策源地,战争狂人XTL曾经的福地,如今在复仇的怒火中渐渐沦为一座孤岛,盟军的战略轰炸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中欧名城几乎成为一片瓦砾场。XTL和他的党羽们不得不躲进幽暗的地下指挥部筹划着。战争末期的XTL已经彻底丧失了理智,面对无可挽回的覆灭命运,他狂热地部署着防御战,要在这里完成帝国的复兴。

而对于此时的盟军来说,攻占德国首都则是一枚巨大的勋章,不管哪个国家完成了这个使命,都会从中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在由谁担任进攻的问题上,同盟国内部也是暗流汹涌,苏联方面自然是志在必得。苏联在对德作战中付出的代价是最惨重的,无数士兵的鲜血使苏联很自然地把这场战役,当作是一场复仇之战,他们不能容许其他的国家来染指这一荣誉。

而在英美方面,一向敌视共产主义的丘吉尔坚持由英美联军攻占,不愿把最后的英雄勋章让给苏联。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则另有打算,这个有着高度政治眼光的美国职业军人,更关心的是远征欧洲大陆的美国士兵的生命和美国在战争中的投入所获得的回报。

他不愿意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去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跟作困兽之斗的德国较劲,争夺这个荣誉,很可能导致与苏联关系的破裂,这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尽管有丘吉尔一再劝说,手下巴顿这样的“好战分子”也摩拳擦掌,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不去跟苏联人抢夺攻占权。如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更高的政治利益面前,计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XTL应该不清楚同盟国之间在进攻柏林的优先权上的争论,对他来说,柏林是承载他迷梦的最后堡垒,他的一生都活在这个狂妄的梦中,失去了柏林也就意味着他本人不再有任何活着的意义了。他坚信德国军队在绝境中的爆发力可以扭转乾坤。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都被发动起来了。从花甲老人到十来岁的少年都被整编进兵营接受严格的训练,到处修建起地堡、街垒。把德国首都变成血肉磨坊,是狂人XTL对世界的最后挑衅。

2. 德军倾其所有,力求把苏军挡在门外。

1945年是重大意义的一年,按照英美与苏联达成的默契,英美联军只开到易北河附近,隔着100多千米的距离遥望陌生的柏林。在外围作战的德军主力其实也并不弱,察觉到盟军的意图后,更是将火力集中向苏联,通过他们的战略部署就可以看出来,214个精锐师部署在抵御苏军攻击的方向上。

而对英美联军,只用了60个战斗力较弱的师前去抵挡。为了防守最后的巢穴,XTL用超过100万的兵力和十几个坦克师,形成了密集的纵深防御体系。一线有奥德河、尼斯河三道纵深30千米的防御带,再深入一点的科特布斯方向更是牢固异常,不仅建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更是集中了德军最为精锐的王牌部队。用一句话来说,德军是倾其所有,力求把苏军挡在门外。照理说这个时候受到阻拦较少的盟国可以趁机先攻进柏林,不少前线将领都在打这个主意,不过他们作为职业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们的决策,让苏联去啃这块最后的硬骨头。

尽管德军看起来有模有样,一道厚厚防线看起来没有穿越的可能,但是不要忘记苏联可是玩人海战术的高手。这一次参加战役的苏军有162个步兵骑兵师和21个装甲机械化军队,海陆空算起来250万人,火炮不计其数,坦克等近万辆,能使用的作战飞机7500架,从人员看,从军备看,都数倍于德军。至于怎么打,苏联人大多来自冰天雪地的环境,就喜欢一个猛烈劲儿,直接冲着宽大的正面狂轰滥炸,合围柏林,到时候分割围歼这种事就不用说了!苏联人发话了,这回我们要的就是快!12到15天,最长不能超过这个期限!

3.泽洛夫高地,迟滞苏联军队的进攻。

4月16日凌晨五时,随着朱可夫下达攻击命令,苏军的火炮跟放烟花似的炸得满天空都是红色光点,轰炸机也高高飞起,压着火炮射程投放炸弹,顿时天崩地裂、摧枯拉朽,无数吨的钢铁冰雹一般狠狠地砸在德军阵地上,地面被轰击出无数大坑,整个城市都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颤抖。没多久,德军第一道防线就这样被轻易的撕开了。朱可夫带着军队往前赶去,还没到中午就已经抵达了第二道防御线。

但是这个时候的德军已经回过神来了,第二道防御地点的泽洛夫高地,成了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坚固要塞,这个高地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占据着几条道路的交会之处,无论苏军怎么迂回想要通过,都遭受到德军火力的猛烈打击。知道自己形势不利的德军一点都不会心慈手软,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都成了他们搏命的地方。苏军进攻几次,大量的士兵倒在了冲锋的过程中,还是没办法拿下高地,朱可夫甚至派来了坦克集团军,但是德军的反坦克炮弹也很厉害,使苏军攻势屡屡受挫,一时间苏军的攻击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了4月17日的早上,朱可夫把方面军所有炮火都集中起来,一字排开,成千辆坦克就跟移动钢壁似的,缓缓前移,前面的坦克冒烟了,后面的立刻拨开它顶上。苏军士兵满腔热血高呼口号,拼命向前冲,再满腔热血地倒下后被后面的战友顶替。面对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德军,唯有用一次次的冲锋来换取胜利,年轻士兵的尸体铺满了战场。在苏军一轮又一轮的密集冲锋下,德军的阵地终于松动了,疲倦不堪,同样伤亡巨大的德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泽洛夫高地,向柏林逃去。对柏林的防御形势来说,这一要地的丢失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到了这一步,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铁壁合围。在苏军的迅猛攻势面前,狂人XTL终于破灭了最后的幻想,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欧洲战场的战事就此宣告结束,历史的一页在柏林翻了过去。


小白杨文化传媒


孙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由此可见,只有当实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时候,才具备主动进攻的能力。回到柏林战役,此战苏军投入了260万兵力,而当面之敌的德军约投入了80万兵力。战役的最终结果是苏军以阵亡8万受伤22万的代价造成了德军48万的伤亡。

虽说兵力上苏军有3倍优势,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是很难占到便宜的。依托城市地形防守打巷战是非常恶心的,防守方占有各种优势,进攻方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攻势。所以说实话,苏军以30万人的代价并不丢人。相比之下,诺曼底战役中兵力投入更为悬殊的情况下盟军战损比还不如柏林战役中苏军的水平。

当然也不止这些原因。实际上柏林战役指挥官朱可夫是有能力打出更漂亮的战绩的,但是形势不允许。当时德国高层也不是不知道肯定会战败的事实。对此他们的想法是:将绝大多数部队放在东线,西线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他们希望英美盟军能够更快抵达柏林地区,以寻求战后德国的国家利益。为此,绝大多数的部队都被不熟到东线以拖延苏联的攻势。

至于艾森豪威尔说的:“柏林就让给苏联吧,10万兵官兵的生命更重要。”这种话显然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很大程度上柏林战役有美苏竞跑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攻城战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能说苏军弱吗?实际上当战火烧到德国本土的时候,德军从来没有打出一次胜利的城市防守战。苏军可以说是每战必克。


贞观防务


血腥的柏林战役之所以苏联方面会付出30万人的伤亡代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苏联高层当时希望迅速攻占柏林,以达成战后对德国已经中欧等国进行有效控制的战略企图。在苏军进攻柏林前,苏美英等国其实早就开始思考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冷战”的大幕已然悄悄拉开。而此时的德军统帅部显然也看到这一问题,然而当时西线的盟军还远离柏林,苏联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占领柏林。德军则千方百计不希望苏军的战略企图达成,所以德国一方面排除代表和盟军接触,一方面破釜沉舟准备在柏林坚持到盟军到来。

二是苏军对城市攻坚的缺乏足够的准备,死守柏林的德军吸取了斯大林格勒苏军的经验,把柏林变成了一个满是地堡、瓦砾、火力点的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军事要塞,苏军的坦克装甲车在城市攻坚战中失去了用武之地,往往需要士兵的血肉之躯在柏林对一砖一瓦展开争夺,此时显然精心防御的德军一方更占有优势。

三是德军抵抗意识坚决,动员了各种力量。由于惧怕苏军占领柏林,德军动员了各种力量对苏军展开进攻,而苏军显然不可能对柏林百姓开展无差别的攻击,最终的结果就是苏军在明处,德军在暗处,苏军伤亡巨大。

最后就是,获准进攻柏林的是斯大林手下最精锐的三个方面军,都是所谓“嗷嗷叫”的王牌精锐;加上守卫柏林的又是德军70万死硬分子。最终17天的战役,苏军死亡9万多人,负伤20多万人,而德军最终被俘仅40万人。


霹雳火军事


柏林战役,苏军集中了250万人,而且装备优良,志在必得,而德军只有100多万人,当时德军的素质大幅降低,甚至把市民和孩子都派上战场,誓死一博,应该说整个柏林战役也仅仅只有18天,但是双方死伤人数这么多,的确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哀。因为双方没有恩怨,但要拼个你死我活,有意思吗?

第一,苏军进攻柏林时,柏林人开始意识到要保家卫国了,就像当年德军进攻苏联一样,为了自己的美丽家园,德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要拿起武器了,因为别人已经打到你家门口了。还有,希特勒的宣传机器一直在鼓动,说英法两国开始与德国和谈了,只要在东线上顶住苏联进攻,德国可以体面一些投降,当时德国人的意志也很坚决。

第二,我们先甩下柏林外围争夺战不说,光是城市街垒战,苏军也没占到多少便宜,而且苏军喜欢人海战术,不拿战士的生命当回事,死了一个再冲二个,而且是街垒战了,苏军的优势火力不明显,双方开始了逐街逐屋的近身肉博。很多德国小孩子都可以拿简易的反坦克炮,击毁攻进城区的苏军坦克,所以如果当时苏军没有重型大炮,是很难在短期内赢得战役的。

第三,国防军都投降了,但是党卫军则要死忠到底,拿苏军进攻帝国大厦总理府来说,党卫军只有1500人,而且还不是纯种德国人,都是其他国家的志愿军,但是他们却打出了德意志帝国的最后的辉煌,以一千多人无一生还的代价,硬是让苏军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代价,每一位士兵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非常安心,告诉我的母亲我很爱她,告诉我的元首我尽力了。有这样的必死决心的刚毅士兵,苏军打下柏林不崩掉几颗牙齿,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不执著财经


这个伤亡谈不上什么惨重,这属于拿今天的标准来评价旧日的事情了,在二战时期,人员伤亡率都是相当高的,那个时可没什么零伤亡的概念,既便是美军在当时一样有小的伤亡率,而且将苏军在柏林战役中的伤亡定性为:惨重,这本身就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为什么不了解一下,整个战役的情况那?

苏军投入约三个方面军,大约250万兵力;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万大炮和迫击炮,这是兵力是相当强大,但是德军也不弱的,总兵力在100万以上,虽说装备及人员素质相当差,但是它们属于防御作战,如果按作战的原则,这样相当于有3倍有加成,从防御上说,相当不错了。

这一仗苏军前后花费18天左右完成,所谓30余万的伤亡,这个说法不确切,还弄混几个件事,这是伤亡统计,不是仅阵亡,实际阵亡为8到9万人,也没有省略了德军的损失情况,参战的德军属于全军覆没了,其中伤亡人数比苏军更多,更多的人员是被俘,也因此,这仗是苏军以较低的伤亡达到极高的战役效果。攻占柏林并不简单,这是一座坚城,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以及如此之小的伤亡,达成攻占的目标其实证明苏军的作战能力非常高了。

所谓的伤亡高,只是简单拿伤亡数字说事,既不敢提德军的损失情况,更不敢说,德军是全军覆没了,也没有谈及柏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苏军到底花了多少时间达成战役目的的。同时是城市攻防战,德军没能攻占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更不要说莫斯科了,不把事情说全,不进行任何对手,只能叫喊:惨重!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


南国军情


攻占柏林,是强烈复仇者斯大林铁定的目标。无论有多大牺牲,他也在所不辞。

当苏联军队从东面、美英军队从西面合围德国时,德国对东面苏军拼死抵抗;对西面美军发起阿登反击战失败后,基本上放弃了抵抗。德国人明白,落在民主国家手里,他们或许还有复国希望;落在红色苏联手中,注定死路一条。

美英军队是有条件早于苏军进攻柏林的,慑于伤亡会太大的担忧(艾森豪威尔估计会死亡十万官兵),也源于斯大林的当仁不让,美英军队停止前进,把攻克柏林的使命留给了苏军。

柏林战役是250万苏军、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与80万(也有说100万)德军、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的强硬对抗。可以看出,德军除了人数劣势,在装备上几乎旗鼓相当。

苏军的伤亡主要发生在郊区的炮战和市区的巷战,苏联官兵是用鲜血和生命在一米米向前推进,柏林每一片街区、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栋高楼,每一条壕沟,每一条排水道,都在喷射出死亡的枪弹。直到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楼、欲在圆顶升起苏联国旗时,仍有士兵被顽强抵抗的德军击倒。



德军的顽强源于希特勒“天子守国门”鼓舞,也也源于希特勒誓死抵抗的铁血军纪。还源于他们拼死抵抗苏军、企图等待向美英军队投降。

据苏联公布的数字,柏林战役;德军伤亡458080人。苏军伤亡361367人。对于攻坚的一方,苏军损失不算大。况且,对于斯大林来说,这点损失他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谌人


说到为何苏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伤亡了三十万,我想大约有以下原因。

一、柏林作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纳粹经营多年,构筑了坚固完善密集的工事群,加之德国工艺的加持说固若金汤一点也不为过。还有便是德国守军有80万之多,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经验丰富。这些坚固的工事和德国士兵,在早期让苏军吃尽了苦头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柏林战役其实不算很长,如果德军死守又何止三十万人。后来苏军调整战术,用火箭炮进行地毯式打击再以坦克配合步兵推进才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二、不得不说德国人认真的精神
。然而也就是这种精神如若被蛊惑利用便是一种恐怖的不可理解的残暴摧毁力。甚至比日本的军国主义更为可怕。德军中也有许多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的极端纳粹,在他们心中必须忠于元首。希特勒的自杀彻底击垮了他们的心理防线。柏林战役才得以结束。




山南树下话


苏军为了和盟军争夺谁先攻下柏林这个战争最终荣誉,因为这对战后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雅尔塔会议将柏林划入苏联占领区,但德军西线防御已经完全敞开,德军希望将柏林交给盟军,但盟军怕遭受巨大伤亡不准备攻打柏林,但苏联不知情。苏联怕英美盟军抢夺这个胜利果实。苏联只能仓促的以最快的第一方案强攻占领柏林,而不是更为稳妥的第二方案。

柏林战役德军数量也并不少,有48个步兵师师,6个装甲师,9个摩托化师,还有大量独立部队,人数达到100多万人,有很多是娃娃兵和人民冲锋队。装备了1500辆坦克,10400门火炮,3300架飞机。虽然相比苏军差距明显,但规模也很强大,这么庞大的兵力给苏联造成重大伤亡也不奇怪了。

损失很大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巷战,巷战是所有部队最怕的,损失也是最大的,被人形容是老鼠的战争。特别是德军装备的铁拳反坦克炮给苏联坦克造成重大损失。




1942年斯大林格勒就是例子。那么强大的德军第6集团军被活活拖死在这个城市里面,技术和火力优势发挥不出来。苏联打到柏林战役巷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相比德军打斯大林格勒,苏联已经打的很好了。


浠粒粒


柏林战役是二战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各合围分割战役,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德国的首都就被攻克,简单说一下柏林战役,下面重点说一下为什么会伤亡惨重的问题!
就拿本次战役来说苏军虽然是胜了,但是也只是惨胜,在整个战役中,苏军伤亡人数高达30万人,其中阵亡7.8万人,受伤和失踪23万

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1,首先这次战役是一个打军团作战,从人数上来说,苏军250万人,德军80加上民兵超过200万人,这种大军团作战,伤亡巨大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2,德国在柏林修筑了非常完善的永久性工事,再配上先进的装备

3,再者,就是德国军人的意志和军事素养


地理China


在柏林战役中,苏军伤亡30余万,这的确是很大的伤亡,但德军伤亡也接近50万。要解释这些原因的话,还得全面梳理一下。

▲从战局上看,德军并非没有机会

一、德军仍有一定实力

虽然德军在1945年元气大伤,最后的精锐部队也在突出部战役中损失殆尽,但是在柏林周围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尚存,各个方面败退的残部也在此整编,兵力达到了80万。


武器装备虽然缺少,但主要的飞机、坦克的数量并不算太劣势。而且在柏林周围有大量的永备工事,还有

尼斯河、奥德河和施劳佛高地可以据险防守,进攻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突破外围阵地,苏军调集了大量的火炮


在柏林外围,西线德军正面的美英联军在冬季以疲惫不堪,难以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势只能在莱茵河东岸止步。这样一来,就有支援柏林的力量。而且希特勒在最后时刻寄希望于让开西线,全力阻击苏军,让出柏林给美英联军,在战后为德国争取更多利益。

可以说防守柏林一带的德军仍然有足够的战斗力来进行一场会战。而且苏军也仅在兵力上占优,其他的都是略显优势。这样的战役肯定是会有大量伤亡的。

二、政治上的急于求成

由于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东西方阵营对战后势力的划分成为了主要问题。很显然,率先攻入柏林将获得非常高的国际声望,在欧洲地盘的划分上占据主动。

美英联军在1945年初的突出部战役中损失较大,在距离柏林110公里处停步,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而且根据政治上的交易,美英两国打算把柏林让给苏联,不过最终结果还是得看战局发展。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急于结束欧洲战事,开辟亚洲战场,之后便能在东亚事务上有话语权。为此原本朱可夫元帅建议在扫清波罗的海沿岸德军和上西里西亚德军之后在开始进攻,但是斯大林严令必须立刻开始柏林战役。负责正面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刚过去的冬季刚完成了一次攻势,此时还需补充。两翼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缺少补给。但军令如山,进攻必须如期进行。这也导致在进攻第一阶段苏军损失惨重。后来虽然后勤保障已经跟上,但战线已经深入柏林市区,人员的补充更为需要。这是才充足的补给显得不是那么及时了。

▲虽然伤亡惨重,但其政治利益远比胜利巨大

三、纳粹最后的疯狂

在柏林战役中,正规军甚至武装党卫军都不够防御整条战线。为了自己疯狂的欲望,纳粹分子组织了几乎所有人拿起武器去参加战斗。极端纳粹主义和被蛊惑的市民对苏联红军发起了绝望的自杀式袭击。在国会大厦,党卫军元首卫队与苏军甚至展开了逐屋逐室的争夺,直至最后一人。这些人都对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很多孩童也被组织起来参加战斗

可以说为了达到最高的政治目的,苏联红军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苏联从此在欧洲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在势力划分上更有主动权。


并非权威解答,欢迎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来源见图片水印,若有侵权立即删除。我是枪与火花,致力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普兵器相关的国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