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座:身残志坚,赶着牛儿奔小康

一个40出头,皮肤黝黑,在山间来来回回奔走着, 是牛儿的良师益友,每当他的出现,牛儿从四面八方聚到身边, 这擦擦、那舔舔,亲如一家。这就是德江县国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彭国座。

彭国座,男,高山镇铁贡坝社区人。一直以来,彭国座和妻子何小莲在浙江打工送小孩上学,一家5口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本是很幸福一家人。追溯到2012年的一场意外,彭国座在工厂操作机具时,偶然被机具轧断了右手,导致右手终身残疾,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彭国座及家人陷入绝望。何小莲得知后,如晴天霹雳,整个天忽然间塌了,一家人接下来怎么办。3个月过去了,经过一番苦难磨练后,彭国座基本可以自立生活了,并获得了20多万元伤残补助。彭国座心想,仅凭这点补助很快就会花光,余下生活又怎么办?彭国座和妻子反复思量,最后想到回老家养牛,一是手不方便,二是喂牛不需要多大技术,从小就是放牛长大,手上活、老本行,夫妻俩豁然开朗,“一举两得”的好事,一个字“干”。

2012年6月,彭国座打起背包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放牛娃的生活,开始买了6头牛,放养在家乡附近的山坡上,彭国座十分认真,每天牛儿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得仔细,倍加珍惜这份活儿,起早摸黑都在为这群牛儿服务。小孩在镇里上学读书,何小莲也十分支持丈夫的决定,忙里忙外,彭国座好像找到了生活新的开端。一晃,8个月时间过去了,彭国座的牛可以上市销售了,当年市场价格走俏,他放养的“跑山牛”卖出了3000元每头的好价钱,赚到了第一桶金。这让彭国座找到了生活希望。

2013年7月,彭国座开始了扩大养殖规模,投入了全部积累资金20万元后,还贷款10万元,修建了600平方米牛圈,购买了40头牛。规模养殖和散养完全不同,牛的各种疾病防治,饲料的用量等,让彭国座有些“犯愁”。他亲自到镇里和县畜牧局等多方寻求帮助,以及到省内各地规模的养殖场取金,同时自学相关养殖图书,养殖技术逐步成熟。慢慢掌握养牛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一头牛一天的食量、生活规律、疾病防治等。半年下来,费尽心思,牛儿长得壮壮的,眼看就可以获利,受市场影响,牛价直线下跌,不说赚钱了,保本都难。

成牛每天的饲料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卖掉,亏得更多,别无他法。彭国座只好把成牛全部低价卖掉,原本没有抗风险能力的彭国座信心受挫,作为一残疾人何去何从,一向勤劳的彭国座夫妇,在市、县残联和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下帮助下,解决了3万元资金,再从亲人处找借一部分,雪中送炭,让他的养殖场度过了难关。

彭国座没有被困难吓倒,越挫越勇。摸索出了酿酒喂牛,酒糟喂牛长得快和壮,减少肉牛养殖周期,牛粪买花卉种植场做有机肥,很快让他的养殖走上了正轨。现平均存栏量150头,年纯利润在20万元。彭国座信心十足,这辈子就和打交道,做朋友,“定了”。

“跑山牛”内质好,销路不愁,但是见效慢,成本高。多方考察后,彭国座确定实行圈养,出栏高、投入成本低。今年,彭国座在方家社区投入了20万元修建2500个平方标准化的示范养殖场即将投用,投入60万元用于购买牛头。

6年来,彭国座讲述养殖经历“捏把汗”,不简单,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理想。2017年,村里把他纳精准扶贫户,他主动入弃了,彭国座主动让给更多需要帮助人。

不光自己不用国家操心,彭国座的合作社还解决了4个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优先。

长期在国座养殖场打工的谭家山王春花,每月收入1800元,家庭照顾了,十分高兴。同在国座养殖场负责喂养饲料的中和村民谭文南插话,年龄大了在家门口能就业可好了,生活不愁。

“我一定要树立身残志不残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彭国座暗暗下定决心。

他创办的德江县国座专业养殖合作社先后于2017年3月被德江县残联授予德江县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2017年11月被铜仁残联授予铜仁市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

彭国座的感言:作为一名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遵纪守法,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们残疾人一定要努力做到,我坚信,在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当上天给关了一扇门时,同时也给人开启了一扇窗,小康生活会如期实现。(李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