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宓学忠在大棚里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潘晟昱 摄

初春时节的东北大地,依然有些寒冷和干燥。但在农户宓学忠的果蔬大棚里,却是一派红绿相间、春意盎然的景象。宓学忠的果蔬大棚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镇赉镇哈拉本召村。随着吉林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他家的果蔬大棚又开园迎客了。最近几天,驱车从城市里来大棚采摘草莓和蔬菜的游客多了起来。

来采摘的游客多了,老宓又重新忙碌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本来以为疫情会对果蔬销售造成很大冲击,但现在来看,影响并不大。这几年帮他脱贫的日光果蔬大棚,依然靠得住。

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宓学忠在大棚里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潘晟昱 摄

老宓知道,他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位于镇赉县城东6公里处的哈拉本召村,曾是县里的贫困村,宓学忠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单靠种地谋生,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老宓家过去的生活很拮据。

老宓还尝试过种黄菇娘、“姜不辣”等多个品种,但各种作物都有独特的种植管理要求,再加上对接市场困难,经验不足的他总是以失败告终。2015年,宓学忠家成为镇赉县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包保哈拉本召村的镇赉县卫健局组成了驻村工作队,平日里,工作队队员经常到老宓家走访,帮他出点子、想对策。

2017年,宓学忠种植一棚西红柿,收入1万多元。初战告捷,他信心足了,也知道了需要规模生产才能立足市场。老宓一改往日的低调保守,把成熟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左邻右舍。果蔬生长期,他一边管护自家棚苗,一边为其他人提供管理技术。纪春华、邢树发等7户村民相继扣上大棚,种植西红柿,都增收近万元。


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宓学忠在大棚里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潘晟昱 摄

2018年初,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带着“志智双扶”的任务到老宓家,鼓励他增加种植项目,借助乡村旅游热,搞“有机果蔬采摘园”。村干部说,已经给他联系好了有机肥,还要帮他拉客户。一股暖意涌上老宓心头。就这样,宓学忠在种植西红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大棚,种植草莓,同时试种了长果桑树、大樱桃等果树,在承包地还栽植了700平方米紫叶白菜、1700株西蓝花、分梯次种植了几亩地的黏玉米。经过精心打理,老宓的果蔬大棚开园了,驻村扶贫干部是第一批客户,他们还通过多渠道的网络社交平台帮老宓“吆喝”。

老宓家的草莓、西红柿因为没用化肥、农药,口感特别好。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就冲着老宓的名声,来哈拉本召村游玩、采摘。各种果蔬在老宓精心侍弄下,采摘期达到了100多天。2019年,宓学忠的采摘园仅草莓和西红柿就实现收入5万多元。


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宓学忠在大棚里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潘晟昱 摄

今年春节正是老宓采摘园草莓上市的时候,可疫情来袭、出行管控,销售遇到了难题。不过有了种植技术和经验的宓学忠,已经不再慌张了,他通过调整大棚温度等方法,让草莓的成熟期延后。3月末、4月初光照条件增强时,这棚草莓才会达到最佳口感。

借助乡村旅游资源,做大采摘文章,从传统种植业向精细化种植发展,宓学忠的致富路是吉林省白城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城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积极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让很多贫困户走上了的致富之路。2019年,白城市在镇赉县、洮南市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大安市、通榆县、洮北区也具备了摘帽条件;剩余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2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人口仅剩152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2020年,白城市将坚持一户一策,及时解决增量,确保剩余1526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14万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不返贫。


黑土地上拔穷根   “志智双扶”奔小康

宓学忠在大棚里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潘晟昱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