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第一個1億,是怎麼來的?

任正非:華為第一個1億,是怎麼來的?

任正非創立華為時,已經過了40歲,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不惑之年”。可以說,這個年齡才開始創業,不算年輕了。

創業之前,任正非在體制內最高做到正團職軍官。之所以下海,是因為中央宣佈大裁軍,不得不轉業。1987年,任正非到深圳南油集團做貿易,在一次交易中,被人騙了200萬,又不得不從南油辭職。

之後,在一間民居屋裡起步,創辦華為。任正非也成為深圳最早的一批小老闆。

1987年的深圳,有一個巨大優勢——這裡是特區,不但毗領香港,而且在關稅上有優惠。這個時期的華為,也有一個特點,就是什麼貿易都做,只要賺錢。

很快,任正非接觸到了一個產品,叫“小交換機”,他發現內地對這個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華為就這樣進入了通訊領域。

於是,做貿易的華為,拿到了香港鴻年公司的代理權,專注做這類產品的代理。

任正非決定以採購散件為主的方式,自行組裝小型交換機,然後向市場出售,這樣利潤更高。同時開始建立華為品牌。

任正非:華為第一個1億,是怎麼來的?

1989年,任正非推出24口小型交換機的全新定價策略。在當時,那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價格。一方面,成就了華為,華為獲得了大量訂單,收到大筆定金。另一方面,這也差點把華為逼入絕境。

由於市場上這種類型的小交換機需求太大,導致採購不到散件。因此,大量已經交付訂金的訂單,很可能無貨可發。

為了不讓華為在客戶面前信譽破產,同時也徹底打開小交換機的市場,任正非在1990年再下賭注,決心對這款名叫BH01的產品,全部自行開發軟件和電路。

當時,華為有個6人小組來研發這個項目。不過,當時的華為缺乏最基礎的研發環境,甚至連最基本的測試設備也沒有。工程師們不得不使用人工通話和肉眼觀察的方式,檢測外加工電路板的質量。

在這件事上,任正非經常回憶起的關鍵點是:華為當時不僅使用了所有利潤來投資這項研發,還把客戶預訂小交換機的錢也都投了進去。如果1991年,這款產品還不能供應市場,華為就會破產。

結果,任正非和華為贏下了這場賭局。

這款叫做BH03的交換機,不僅成功推向市場,而且受到認可。這件事,大大剌激了任正非和華為投入研發的積極性。

但是,BH03只是一臺能帶24門分機的小總機。利潤更好的設備,是帶更多分機的大型交換機。當時,華為只能以代理的形式來做。很快,任正非引進了郭平和鄭寶用兩位電信方面的專業人才,連續開發了能帶48門分機的HJD48,能帶256門和500門分機的兩款產品。

終於,華為成為小交換機市場上,具有全系列產品的一個完整供應商。

這也讓華為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用戶交換機生產企業,1992年銷售額一舉突破1億元,這就是華為的第一桶金。

華為早期的發展經歷,有3點啟發:

1、一流公司,都懂得降低生產成本,壓低產品價格,進而創造客戶價值。

華為自行組裝小型交換機,就是這個道理。這種交換機,價格極為便宜,為客戶節省大量成本,自然帶來了大量訂單。

2、通過小型交換機,華為進入了規模巨大的通訊市場。

市場大,發展空間就大,即使只做好一小塊,也能活下來。

3、任正非不僅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機會,而且押上全部資源。

這種敢於冒險的企業家精神,是華為早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也是從那時起,華為開始持續投入巨資進行技術研發。這樣讓華為積累了其他公司無法追趕的技術實力。

任正非:華為第一個1億,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