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戴笠明明破译出日军要偷袭珍珠港的电码,通知了美方,为什么珍珠港还是被偷袭了?

小松语录


(池步州全家照)

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又是地摊历史学家要吹那个所谓的密码专家池步州了。笔者今天就来还原下这件轶事的真相。

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确实成立了一个军委会密电研究组,再加上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够破译日方密码,但工作人员大多是报务员,只有少数掌握粗浅的密码破译知识。军统方面,请来了美国专家利雅得,指导中国破译工作,培训技术人员,但成就有限,军委会密电研究组也只能破译一些日本外务省比较简单的密码电报,比如日本政府向海外使馆发出的通告,池步州自己也承认,到了抗战末期,日本陆军密电码研究仍未进展,只有日本外交日密尚能支撑局面。

池步州自己在回忆录里吹嘘说,1941年十月,自己通过破译电文,发现日本外务省指示东南亚各国日本使馆,销毁除基础密码本外的全部各级密码本,同时启用“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的密码“东风,雨”代表撤侨的密码“女儿回娘家”,同时,从1941年5月开始,东京和夏威夷总领馆之间的密电增多,所以池步州本人宣称“判断日军会在12月8日,星期天,对美国发动袭击”

且不说这些信息偶遇多少可信,可以肯定的是,他掌握的这些零星基础信息,美国早就掌握了。不要忘记,美军密码破译机构黑室,早在1936年就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的A型密码,又破译了日本军方的“紫色密码”,日本外务省的密电,美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池步州手里这些信息,即使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倒推,也只能说,具有的不过是一点参考价值,因为完全没有显示,日军到底将在那一天,以何种兵力和规模,对哪里的美军发动袭击。根据魏斐德《间谍王:戴笠》中的描述,戴笠决定把这一消息告诉军统美国站站长,驻美使馆副武官肖勃,再急忙转告美国政府各部门时,美国对此关注度不高,实属正常。


晴天有时下猪




珍珠港事件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制造珍珠港事件,美国自此卷入这场世界战争。可是在1941年12月3日,中国密码破译专家池步洲截获并破译了日本的特级密电,并推断出日本将向美国发动偷袭,时间是星期天,目标位置则是美国珍珠港。蒋介石迅速将消息传递给美方,然而并没有引起美方的重视,最终在12月7日发生了珍珠港事件。

在珍珠港事件上,历来便存在两种争议,一是美国认为日本不敢对自己发动战争,一是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并以为契机加入战争。那么,是否存在第三种可能呢?



美国的自信:日本不敢对自己动手!

1941年的中国,仍然是要技术没技术的时代,蒋老板部装备的武器也是从美国进口的,作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美国有他自己的骄傲,或者说自负,美国自己都没有破译出来,凭什么你们中国技术这么落后便这么轻易破译出来了?简直不敢相信,于是美国不相信中国的打脸行为。

珍珠港扼守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自1931年开始对中国发动战争,但是蒋老板是美国扶持的人,日本因此颇受掣肘,同时日本在当时还遭到了美国的经济制裁,为了中国以及东南亚战场的顺利,日本希望借助珍珠港偷袭计划痛打美国,让美国有所收敛甚至收缩触角。美国在收到蒋介石的消息以后,没有作出回应,既是对中国情报工作的不信任,更是美国对自己军事实力的自信,这里毕竟是舰队基地,日本真的敢偷袭吗?但是,美国明显低估了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日本的胆量。



美国的阴谋:为加入战争制造契机。

即使真是如此,美国肯定也不可能承认。据美方档案记录,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美方向珍珠港调送医药物资等,同时宣布驻港美军进入备战状态,只这点便很可疑。如果真是如此,美国为何会以珍珠港为代价制造契机加入这场世界战争呢?

1936年意大利老板墨索里尼发表言论称:“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1940年,德意日签署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而轴心国集团的目标是洗牌世界,对利益进行再分配。德意的目标是在欧洲,日本的目标是东南亚,基本上是没有美国什么事了。那么,美国能让德意日如愿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德意日的获利便代表美国的利益受损,可是轴心国并没有对美国宣战,所以美国只好制造契机——不断给中国提供帮助,甚至经济制裁日本,让日本狗急跳墙。

美国的想法很简单,只有自己处于战争中,才能拥有主动权,甚至主导战争的进程以及走向,从而在战争结束以后,夺得分蛋糕的权力。于是,在1942年,以美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开会讨论并成立攻守同盟——同盟国。



美国的犹豫:所谓的特级密电是否是圈套?

关于这点,仍然有美国对中国密码破译技术的质疑。如果日本真有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打算,并且又是发的特级密电,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被技术落后的中国截获并且破译了呢?美国的军事实力自不用说,日本也绝对是忌惮美国的,那么,在中国截获并破译日本密报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阴谋呢?

是否有可能是日本故意将这份所谓的特级密电泄露给中国,然后借中国的嘴告诉美国?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战术思想,美国人虽然不会这么概括,可思想还是有的。日本是否想借此给美国下套呢?同时,又出于对自己军事实力的自信,并且所谓“星期六”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美国人对此事的懈怠。但是,美国人即使懈怠,却也开始防患于未然,如在上面所说的,美军开始向珍珠港调集物资。然而,让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日本的偷袭会来得这么快,打了美国一个猝不及防。

在美国看来,也有可能是中国在借机拉美国下水。虽然美国的加入是迟早的事,可是日本在中国的攻势太猛烈了,中国的压力实在太大,蒋老板甚至已经疲于应付,那么是否有可能是蒋老板在设局提早将美国老板拉下水呢?不得不说确实有这个可能性,因此造成美国的应对态度不够积极。


吾与吾国


在二战时期中国有个非常厉害的密码破译家,他的名字叫做池步洲,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么军统是不可能可以破译出日军的密码的。历史上两次军事行动都被池步洲破译了,一次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是池步洲破译了山本五十六将要乘机到前线视察,这后来被美国情报人员证实,山本五十六就这样被击毙。

当时日军用的密码非常复杂,首先就是这是使用的一种专用的密码本,先告诉你用的第几页,然后那种方式。所以要破译日军的密码简直是天方夜谭,美军迟迟难以破译日军密码。但是池步洲却是个天才,他成功破译了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当然这与其在日本生活过有关,池步洲在日本生活了多年,还娶了个日本妻子。

所以当时美国非常看不起中国人的情报,对于这一份可以救命的情报视而不见,只是扔在了一边。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军对于军统的情报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前期几乎全是靠中国军统来为美国提供情报,美军情报部门束手无策。

直到1942年,日军一艘潜艇在澳大利亚海域被击沉,美军迅速打捞了这艘潜艇,在上面找到了日海军用于联络的密码本,这才告别了美国情报被动的局面。到了后期日军几乎是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日本墨守成规,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密码被泄露了,可以说二战时期日军的情报做到一塌糊涂。


小司马迁论史


在山本五十六的积极策划下,350余架日本飞机飞往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不到90分钟,日本炸沉了美国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以及188架飞机,受损的船只飞机更是不计其数。另外还造成了2400名美国人丧生,1250人受伤。


日本的猖狂与疯狂,给当时的国际社会带了巨大的震撼!

但是在1941年12月3日的时候,中国的密码破译专家池步洲已经截获了日本方面的特级密电,并且破译推断出,日本将在近日向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蒋介石将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递给了美国,但是美国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了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为什么一个早已被破译的计划,美国仍然让日本突袭成功呢?


其一是美国不信任蒋介石政府的能力

蒋介石政府本来就是美国一手力捧起来的,甚至连武器装备等都是从美国进口而来。美国人当然不觉得自己这样一个小弟,在自身情报系统都没有截获的情况下,居然能够破译出日本的最高级密电。所以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深切地体会到军事情报的重要性。甚至专门派遣了专员与戴笠进行接洽,由美国提供情报装备,帮助戴笠进行更多的军事情报工作。


其二是美国不认为日本敢攻击他

当时的美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了,他们并不相信小小的日本居然敢挑衅他们。要知道日本此前挑衅美国权威,美国随随便便就限制了日本的贸易,更是限制了日本的石油,导致日本的各种战争武器都没法运转。


美国觉得自己随随便便搞点经济手段都把你这个小日本搞得贼难受了,你还敢真面挑衅我吗?我没打你就不错了,你还敢偷袭我?肯定不可能,肯定是中国方面的情报出了问题。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为了掠夺石油、拿下太平洋上的制空制海权,疯狂的日军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下,真的敢主动偷袭强大的美国,发动悍然的珍珠港事件。

三是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直没有主动参与战争。却一直在暗中大发战争财。此外美国在中国也扶持了蒋介石政府,如此看来,要说当时的美国没有想参与到战争里面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当时的二战已经趋于结束,世界利益马上要得到一个新的洗牌。如果此时美国还没有办法加入到战争中,那这些利益蛋糕当然和美国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美国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加入战争,日本这一波珍珠港轰炸对美国来说,完全是困了有人送枕头上来。

所以美国方面也有可能出于这个原因,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并以此为借口加入二战。因为只有在战争中,美国才能拥有战后划分蛋糕的权利。并且此时的美国,兵强马壮钱也多,美国完全可以主导战争的走向甚至是进程!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让美国方面终于有了加入战争的理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对日宣战。随后德国与意大利对美宣战,美国也迅速予以宣战回应。美国彻彻底底地来到这场战争的漩涡中心……


协虎战争史


何止是戴笠手下的姜毅英,中统的池步洲、英国的军情五处、甚至美国自己的“魔术”的密码破译机,号称都提前破译了日本要袭击珍珠港,而且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把信息摆在了罗斯福的面前,但是罗斯福不为所动、置之不理,仿佛它们根本不存在,这也是美国的珍珠港“阴谋论”的最佳注解。

那么罗斯福果真是如“阴谋家”们所猜疑的那样,本身就是一个为了把美国拖入战争而不择手段、阴险到不顾自己国家利益的“大阴谋家”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911事件后,在民主党的挑唆下,911受难者遗属纷纷向小布什发难,因为他们听说了一个言之凿凿的内幕消息——小布什这家伙事先早已得知恐怖分子们要对美国展开袭击,但他就是安之若素、不为所动,根本没有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或部署,因此,他也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小布什当然很委屈,也提出了自己的辩解理由,你们合着都没当过总统,不知道美国总统每天需要面对多少文件,就拿关于恐怖分子的汇报文件来说,每天雪花般飞来的各种消息,都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俺一个人分成八瓣儿也不够琢磨的,再说,俺这美国总统还用不用干点别的事儿啦?更不用说,所有的消息也好,分析也罢,虽然打着绝密情报的幌子,很少有确定明了的指向,比如说:恐怖分子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以何种方式对美国展开袭击,大部分的都是:恐怖分子将于近一个月内对美国本土展开袭击的可能性大大加强。这种消息漫天都是,防守部署?NORAD、FBI、CIA、NSA
USCG还有地方的PD、SD都不是吃干饭的,更何况俺临时还追加了个USNORTHCOM,总而言之,与俺何干?

根据小布什的智商测试,非要把阴谋论塞到他身上,是并不人道科学的。

针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阴谋论”指控,同样如此。

当然,相信历史就是人为套路的阴谋论的人除外。


历来现实


二战期间,没有过任何人“破译出日军要偷袭珍珠港的电码”,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份需要破译的电码。

中国的互联网上一直有这个谣言,也有很多人很自豪地不厌其烦地传播这个谣言,因为有一个叫池步州的江湖骗子恬不知耻地四处吹嘘他“破译了日军要偷袭珍珠港的电文“。

我对太平洋战史以及日本海军史略有研究,写过两本销路尚可的书,现在还在写一本有关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表现的书,因为这些原因,我对美国、日本以及国军方面的战史资料都不陌生,但无论是美国、日本或是国军方面的正式资料中都找不到有人曾经破译过日军偷袭珍珠港电文的记录。

日本大本营有关太平洋战争准备的所有文件都是人工交接的,从来就没有过电报联系。唯一的一次无线电联系的内容是1941年12月2日1730分大本营对机动部队的电文:“1208攀登新高山”,这是一个暗号电报,意思是“12月8日开打”,如果决定不打的话还准备了另外两份暗号:“立根川下雨”和“筑波山天晴”,前者海军用,后者陆军用,意思是“和谈成立,收兵”,也都是暗号。

为了弄清楚“池步州破译日军密码”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特地找来《一片丹心破日密 -- 池步洲回忆录》来读了一遍,这一读不禁哑然失笑:这位池步州不仅不可能破译日军密码,他根本就没有从事过有关密码的工作经验,因为他连有关密码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首先,我断定它只能以两个字母为一组来代表日语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汉字、或一组汉字(如中国、日本、立场、研究等双字词组)。其次,就按我这个思路把每一份日密从首到尾划为双字组,然后再进行观察,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出什么名堂来。这是一个十分细致而又枯燥乏味的繁重工作。在没有任何助手的条件下,满腔爱国热情却促使我不知疲倦而兴致勃勃地干下去,往往通宵达旦,专心一志,不知晓之将至。俗语说工夫不负有心人,这话不差。一天晚上,我对若干份英文日密进行划组观察时,发现有那么若干双字组特别显眼,例如MY、HL、GI......等双字组(由于我所珍藏的两箱日密资料,很早就遭没收,这些只是假设,并非原文),或三、四组,或四、五组成群,相互分别前后交叉,频繁出现,比起其他双字组来,频率特别高。这引起我的注意和深思。这些双字组究竟代表什么,如何破译它呢?我稍加沉思,恍然若有所悟,也许它们代表阿拉伯数字,未必没有可能。于是决定把那几份英文日密的全部双字组,不厌其烦地一一作了统计,观察它们各自出现的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果然这些双字组频率最高,而且个数不多不少,恰为十个。这样一来,我的心里亮堂了,果然不出所料,它们肯定代表着:0、1、2、3、4、5、6、7、8、9等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无庸置疑了。当时,高兴之情真非笔墨所能形容。”

池步州说的这种破译方法叫“频率分析法”,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中有一个“跳舞的小人”的故事很详细地说明了这种方法。池步州肯定是从柯南道尔的小说里才知道密码是可以这么破译的。

但这段文字正好说明了池步州根本就不懂密码,柯南·道尔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柯南·道尔去世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之后各国都开始使用机械式密码,日本也从3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自己开发的密码机生成密码了,不再是福尔摩斯所见到的那种密码。机械式密码的特点是比如在按下“A”按键之后不知道会输出什么,比如说按下“AAAAA”,出来的可能是“FRTKH”,也可能是“SFHUKJ”,根本就不会出现“固定组合”,没有了频率分析的余地,只有用同样的密码本把收发密码机的初始状态调到完全相同的位置才能译出来密码。池步州只读过福尔摩斯探案,不知道机械式密码和密码机,二战已经是机械化的战争,密码破译也是这样,没有了个人奋斗的地方。

(美军缴获的日本外交紫色密码机)

(日本海军使用的玉色密码机,美军缴获的战利品)

还有一点就是池步州也不知道太平洋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太平洋战争的规模有多大,他只听说了日本人袭击珍珠港,但他不知道日本人同时还袭击了菲律宾、泰马边界、文莱、香港、关岛、威克岛和新加坡。不要说没有那么一份电报,即便有,你池步州凭什么断定那是珍珠港呢?

《池步州回忆录》就是一个不懂密码不知道历史的人在胡乱吹嘘,但是池步州的胡说八道还是有点价值的,池步州暴露了国民党最弱的那部分:保密工作。

国民党在大陆时始终没有使用机械式密码的能力,甚至都没有密码的概念,最多就是将公开销售的《标准电码本》移一下位,全部4位阿拉伯数字对应一个汉字,连缩编的概念都没有,几乎就是明码。张学良的密码在1928年就被日本人破译,国府的密码也在1936年被日本人破译,整个抗战期间,国军密码对日军、延安和美军来说全是透明的。

中共破译常凯申的密码就更早了,李作鹏中将在回忆录里专门说过从江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开始的破译工作,到长征开始时共军已经完全可以通读国军电报了。共军之所以用兵如神和国军之所以用兵如猪就是这个原因。中央电视台的“国家记忆”节目也专门介绍过如何破译常凯申校长的电报。

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不到三年里就战胜国民党?解释十分简单,把牌摊在桌子上怎么打麻将?

一个连自己的计算机能被别人偷看都不知道的人跑出来说他是黑客,这是不是一个很可怜的笑话?

基本上国民党发出的电报,除了收报人之外还会同时抄送华盛顿、伦敦、东京和延安。国民党就是这样,都不知道“破译”这个词汇,怎么可能会动得出“破译电报”的脑筋呢?有功夫去破译别人的电报还不如加强一下自己的反破译或者防破译的能力吧。

能破译日本密码的军统,破译过延安的密码吗?用脚丫头想都能知道的事情,相信这种“军统会破译电报”的谣言需要多么勇敢的天真啊。

2012年我受邀在一部讲日本海军的电视片中出镜。导演让我说一句“其实军统破译了日本的电文,但是没有引起美国人的重视,最后招致了珍珠港遭到袭击”。我说没有过那回事啊,怎么说?导演说有这件事,一定要说。老冰立时就火了:“咱们拍的是认真的历史电视片,要是胡说八道的话,老冰这就走了,您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去”,坚决拒绝。


冰冷雨天


题主是现在的抗日神剧看多了吧,对于题主说的中国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件事,都是后人猜测的,以及一些人想象出来的,在官方的报道中,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日本都是从来没有承认这件事的。而且美国也不可能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

现在很多人猜测美国知道了日军的企图都是根据,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美军的三艘航母竟然全都不在港内,这个其实很好解释,二战的时候,航母只是辅助战舰,当时都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当时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输舰,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时代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

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一搜在整修,两艘去给别的地方送飞机去了。而且当时日本在这里的间谍有两百多个,更加就否定了当时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如果是航空母舰非常重要的话,那么日军间谍肯定是知道得,那么日军为什么还要进攻。野葱侧面反映了,美国事先不可能知道。

还有很多人说美国想卷入战争,其实当时来说,美国要想参战只是一句话的事,维护世界和平就可以了。都知道美国人怕死,他们也不会拿几千人命来开玩笑的。

还有现在很多人说的,当时珍珠港美国提前一段时间安排了大量的医护人员,这个是美国事先安排的不假,其实当时不管是美国还是别的国家,都知道日军要入侵东南亚的事,而当时东南亚都是欧美的殖民地,所以美国知道自己要和日本打一仗了,但是这些人也都是一直在演习。加上美国之前早就已经把日本在美的经济全部冻结,而且禁止出口战略物资给日本。所以美国早就做好了和日本打一仗的事了。


小伍讲历史


对于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件事也是众说风云,没人能知道当时日本脑子是怎么想的敢去打美国的珍珠港。后世对于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有一下几种猜测。

第一种,那就是当时的英国军情五处和国民党军统对掌握了日军要投资珍珠港的情报,但是当时的丘吉尔因为一直想拉美国进入欧洲战场,分担欧洲的压力,而美国不愿意参与战争,只是想给盟国贩卖武器从中挣取利益,而且还可以让强大的德国和英国苏联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英国获得日本投资珍珠港的情报压根没和美国说,就是想借此把美国拉入战争。


第二种,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军统也获取了日军要进攻珍珠港的情报,并且当时也通告给了美国政府,但是美国政府看不起民国政府军统的实力,认为军统是无中生有在瞎说,所以根本没有在意军统的情报,所以之所以军统获得了情报,但是珍珠港依旧被偷袭。

第三种,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没有人相信日本敢偷袭珍珠港,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深陷在中国战场,而且在远东地区日本的关东军和苏联也是打的你死我活,而且因为当时日本的橡胶以及石油极度匮乏,所以日本在东南亚也和英国打了起来,虽然说英国被打的一败涂地,但是也牵制了不少日本的兵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相信日军敢偷袭美国珍珠港,但是日本那些疯子还真就这么干了。



第四种,美国的阴谋。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政府早就知道了,而且将计就计,以少量船只代价为借口顺势参与进二战之中。而且提前已经把航母等船只都调离了珍珠港,按理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就这么实现了。众所周知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想加入二战的,但是当时国会和民众都不愿意加入战争,所以罗斯福将计就计利用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来达成目的。甚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也可能是美国间谍顺势引导下日军才确定的计划。




小小小百科全书


这件事配合德军进攻苏联一起看,会非常有意思,二战时候美国和苏联两个最重要最牛逼的同盟国都是被对方逼进战争的,都是在被进攻前就得知消息了,都是选择不相信,都是被打了才最好决定参战。

1、苏联坚定相信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苏联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消息了,而且消息非常明确详细,连具体进攻时间都知道了。但是“很傻很天真”的斯大林坚定的认为不可能,甚至认为这是英法在挑拨苏德的关系。直到真的被打了才懵逼了,但是因为斯大林的莫名信心,导致苏联在德国进攻面前毫无防备,整整一年都打的分崩离析,落花流水。直到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战局陷入胶着,德军快速推进的势头才被遏止,德军闪电战梦灭,胜利的天平艰难的向苏联倾斜。

2、美国选择性的认为日本不会偷袭珍珠港


现在资料表明,珍珠港被炸之前,中国提前告知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电,显示日本将在1941年12月的某一天偷袭珍珠港。但是美国并没有采信,直到珍珠港真的被炸。

这件事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美国和斯大林一样,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日本不敢也不应该会进攻美国,拖美国下水,这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利益。二是认为美国提前知道珍珠港被炸,但是为了统一国内反战势力,所以故意装作不知道。故意让珍珠港承受损失以名正言顺的参战。

我认为美国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和苏联相比,斯大林是真的不相信,美国是故意不相信。


大家知道美国孤悬海外,与欧亚大陆东隔太平洋,西隔大西洋。美国民众完全感受不到二战带来的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反而美国大发战争财,向双方交战方兜售武器和战略物资,所以美国国内反而经济高涨,生活富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民众当然是从内心里厌战、反战了,而罗斯福也不太可能在国内反战势力如此高涨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硬拖着美国下水,当然他就算想也没这个能力。

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拐点,那就是珍珠港偷袭事件。然后罗斯福在国会进行的“国耻演讲”成功的激发了美国民众的同仇敌忾,美国顺理成章参战。

从结果上来看,“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执政团队的战略方向上的巨大助力!再加上美国选择性的忽视了中国提供的极重要的战略机密。这件事是美国自导自演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夜半聊闲


道理很简单也很伤人,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和技术。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的1941年12月份,军统译电科特工就成功的破译了日本的无线电密码,并且得到了日本将于12月7日发动珍珠港偷袭事件。当时军统戴笠得到这份情报以后马上意识到这份情报的重要性,它可能让美国参与盟军作战,于是戴笠将这份情报交给了蒋介石,接着情报就到了白宫。

可惜的是美国人太自大,美国的总统幕僚和情报局官员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抵抗日本太吃力,所以弄了这么一份情报拉美国参战,所以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并且还讽刺中国人如果想破译日本的海军密码大概要等到他们孙子的孙子长大才有机会。


美国人始终不相信中国的情报工作会有这么好,尤其是军统的设备和技术在别的西方国家情报人员看来还是落后的,但历史很快证明戴笠的“特工之王”称号不是白来的。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潜艇偷袭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国为他的自大付出了代价。

事情发生以后,美国人才真正意识到中国的情报工作是可以的,于是美国海军司令部主动找到戴笠成立“中美情报合作社”,并且主动让戴笠做老大,美国人梅乐斯给他打下手,由此可见面子的确是要靠自己挣的。抗战结束以后,美国海军表示军统为美军在太平洋赢取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情报,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