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古诗词文化中的精髓?

叶昌辉


弘扬古诗词文化精髓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做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文化精髓是什么。

姜白石用“高妙”一词来评价诗,虽有点笼统,但也自有道得。他认为,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窃以为,在“高妙”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细分,更进一步阐明古诗词的精髓。

  • 一曰韵律美。押韵是诗的基本要求,汉字独特的表现形式,成就了中华诗词的韵律之美。从诗三百,到唐诗宋词元曲,优秀的作品,韵律总是美的。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是“细雨生寒未有霜”。

  • 二曰意境深。古诗词一般短小精悍(有些古风较长),因此诗人比较注重意境的营造,用有限的篇章表达无限的意境,是古诗词的精髓所在,也是诗人们的追求。随举一例,如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三曰情操高。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特殊者除外),一般诗人在追求诗的完美,也追求个人修养的完善。比如很多咏物诗,让我们领略诗人才华的同时,也看到一种高尚的情操。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如前所述,弘扬古诗词精髓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着手,个人认为:

  • 一是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幸运的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时颁布,并引起巨大反响,并在持续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 二是从社会层面。即便在古代,写诗也并非一个专职工作,很多伟大的诗人也说“诗乃末事”,在经济发展为主的今天,更是如此。如今一提到诗人,甚至被人讥笑。虽然如此,社会还是要给诗人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评价。可喜的是,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节目的推出和热播,我们发现,人们对诗词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诗词的魅力。应当再进一步,推出更多更方便人们参与的节目或者活动。

  • 三是从教育和家庭层面。教育上,已经越来越重视古诗词,从中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出来。学校重视了,还要家庭重视,与孩子共读共诵经典古诗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豫齋


这个题目很大,笔者结合唐代司图空所著《二十四诗品》谈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宏揚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

那么,什么是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呢?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一、雄浑。诗词的内容真切,充满正气,超越生活,象飞云滚动,象长风翻腾,笔力遒劲,豪气贯于太空。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回味无穷,尽显诗词的雄浑气势。

二、冲淡。保持沉静的思考,体会冲淡的微妙,饱含自然之气,象和煦的春风,象响动的翠竹,诗词超越对表面的描写,就能以达到冲淡的风格。

三、纤秾。诗词要象争艳的桃花,随着和风摇曳。又如柳荫掩映,小路弯弯,莺歌燕舞,接连不断。又如幽静山谷的美人,鲜明耀眼。诗词深入到这样纤秾的情景里,就能表现出真切而自然。

四、沉着。天朗气清,惠风和暢,潇洒独步,迎着海风,望着碧云,踏着明月掩映的沙洲,这时写出的妙语佳句,就会显现出沉着的妙境。

五、高古。经历尘世劫难,留下飘渺虚空,仙风道骨般地乘风而行,保持这份质朴,超脱陈旧的世俗,奇托儒雅的意趣,便会形成高古的诗词风格。

六、典雅。携酒踏青,赏花自娱;座中有高雅的名士,房前屋后有挺拔的翠竹;绿荫下携琴静卧,山顶上有瀑布飞珠,花儿轻落肖然无声,恬淡幽静宛如秋菊。这样的美景写入诗词,尽显典雅之风。

七、洗炼。字字推敲,洗却泥沙始见金。除尽杂质,留取精华,体察事理,心神纯真,品德高洁,诗词作品象清澈的溪流,更象是明月的化身。

八、劲健。心神坦荡,气贯长虹,饱含着纯真和质朴。心胸明洁,蕴藏着刚强;诗词与天地共存,和大自然息息相通;用刚强之气来统帅全篇,诗词就能达到浑厚劲健的意境。

九、绮丽。辞藻切忌过于浓艳,轻淡朴素的描写,才会有更深的味道。晨雾、水边、红杏、树林、月光、楼榭、绿荫、桥影、金杯、美酒……,这样的素材取之不尽,诗词应借此畅情书写广阔的胸禁。

十、自然。诗词就在生活之中,不须挖空心思去追寻。顺应情理写作,便能铸就诗(词)魂。作品象花儿一样适时、自然的开放,又象四季交替更新,又象身居空山,雨后采蘋。一切都真切而自然,如同天地运行。

十一、含蓄。不用明确表达,就能显示诗词之妙。寓事于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文辞虽未直说喜、怒、哀、乐,却使人读来感触极深。

十二、豪放。遵从自然之道,遨游宇宙,任意驰骋,充满豪气,文思昂扬。气势如千里浩荡的长风,又如苍茫无限的大海高山。能召喚日月星辰,能挥手引来凤凰,清晨驾六龙飞驰而去,傍晚洗足在太阳升起的扶桑,驾御万物、事理尤如观看自己的手掌。

十三、精神。诗词要写得如同清水,一望而见底,又如同美丽的花朵即将绽放,又如同与雅士共饮,美酒慰我情怀。作品要写得生机勃勃,避免刻板呆滞,微妙得与大自然同化,方显出诗词不同寻常的精神。

十四、缜密。诗词里要有真切的形貌,但读起来细密而又不见痕迹,意象层层浮现,化一般为神奇。思路要悠远,文笔要舒缓,语句不可繁琐冗杂,要象流水花开,露珠欲滴,缜密而不疏离。

十五、疏野。充分抒发性情,不受拘束。万象在胸,取材才会丰富;率真描写,运笔才会自如。悠闲坦荡,纵情挥笔,不故作雕饰,直表胸臆。顺应天然气质,必然会领悟疏野的真义。

十六、清奇。如松如竹如涓涓溪流,如白玉般俊逸、高洁,象月色那样明净,象初秋的天气那样清秀。高雅奇特、恬淡,尽显清奇之意象。

十七、委曲。诗词尤如羊肠小道盘绕着青翠的山岗,又如幽曲的流水和悠远清新的花香。音韵起伏,象笛声抑扬,似来又往曲折不尽,委婉多样。章法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内容的需要或圆或方。

十八、实境。感受来自自然,妙在不勉强拼凑词句,选取用语质朴,构思也不艰深,就象樵夫担柴走过,又象贤者在独自听琴,凭着真情创造意境,诗词才能反映出美好的心声。

十九、悲慨。思想痛苦,令人难以忍受,世道沦丧,谁是雄才?壮士拔出宝剑仰天长叹,抒发满腔的悲哀,化作慷慨激昂的诗句,道尽落木萧萧下,残雨滴苍苔。

二十、形容。刻画水中倒影,描写艳阳芳春。描写风云,变化多姿;描写花草,繁茂有神;描写大海,波涛汹涌;描写高山,险峻幽深……。这些都写得符合情理,与世间万物共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才是真正懂得形容的词家诗人。

二十一、超诣。写出好的诗词,不是靠心神灵巧,也不是靠天赋知慧,诗词大家好象伴着白云,随清风遨游同归。向前,好象面临妙境,但又觉得并不如意。写起诗词来忘记一切,才能达到深有韵味、超凡脱俗的境界。

二十二、飘逸。诗词大家就象被贬谪的仙人,孤傲、潇洒、超然、独立、不同凡响,尤如仙鹤、白云。驾舟乘风而去,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长吟。飘逸的境界似乎难以捉摸,却可以深深的领悟。勉强去求得飘逸,定会弄巧成拙,难以写出诗词的美感。

二十三、旷达。人生不过百岁,生死相去几何?欢乐的日子太少,忧愁的日子太多。不如携着美酒,且行且歌。让诗词象南山一样,永远巍峨。

二十四、流动。诗词文字的流动如同水车旋传,又象珠子滚动自如。天空、大地,好象围绕一个轴心不停地移动,遵循天地的法则,诗词文字的流动才能与自然变化相符。诗词文字流动的妙处语言难以表达,借助比喻也难以充分表述。万物事理玄之又玄,宇宙天地循环不已,往而复始,才是流动的要义。

司徒空的《二十四诗品》,再加上夸张、衬托、点染等等,就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髓。

怎样宏扬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髄?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髓。二是多学多看,学习古典诗词是怎样写人状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要多读书,多了解事物,要通达事理,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三是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表情达意的文字能力和水平。四是抛弃世俗与偏见,与翠竹为友,与白云同行,与青山结伴,与流溪为阾,不断清除内心杂念,以旷达、高洁的情怀去写作诗词。五是写现代体诗也要吸取古典诗词文化的精华。




辽西布衣10


写诗作词要凭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沉思及热爱,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赞美。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情感。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胡编乱造。把它一点点,一滴滴地记录下来,展示出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它是带着一份执着的爱迎面而来,所以他写出的作品,必定是精彩的,好看的,完美的,无私的。





66662847755忠诚卫士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其中的古诗词(古诗歌)部分,更是其中极其瑰丽的精华,古语有云:诗以言志,歌以传情!这里的志与情,就代表着作者的志向、情怀及情感,通过学习及传诵古诗词,不仅可领略到诗词中描绘及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与意境,也可领略到作者情怀情感的真实流露了。

新时代如何宏扬古诗词文化?

首先,当然要营造更多及更好的学习、传诵、交流古诗词文化的氛围及环境,有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园地,这既需要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努力,更需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及发力;

其次,学习中国古诗词,对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学审美及文学情操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又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大力培养及吸引更多诗词爱好者,学习古诗词文化的精髓,用古人的智慧、情怀,传承到新一辈,营造新时代的中国智慧及情怀;

最后,当然也最最主要的,是多读多诵,更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熟能生巧,古人的诗词作品,遣词用句非常精炼,但表达的情感意思却不一定是字面上的意思,这既有中国文字及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一面,也有诗词作者有意或无意营造的一面,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往往会读出不同的品味。

读好诗,品好词,如读好书,品美酒,需有雅之人,雅之兴,更要有雅之境,当然,境可由心造,而意只能神驰!

此妙不可言传了。


开评无忌


简单的说:古诗词文化中的精髓在于写出感情流露、情真意切。完全是诗人由内心生发的感情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写词的,写的词,让人读不懂意思,感觉莫名其妙……更有甚者,现在有些写流行歌曲的,基本靠的是几个词语生硬的拼在一起,比如“强大”、“发达”之类的……根本没把国家的情怀,百姓的盼望写进去,这些写词人要向经典古诗人学习一下。

讲个小故事吧:

小时候,那时还是黑白电视,看了一部电视剧。里面讲的是公司要两名设计者对广告的理解的设计。第一个人,拿了尺子,各种彩笔,又是画大楼大厦,又是画彩旗飘飘的,画了很长时间。另外一个人,就在那静静的思考,什么也不做……大家看到这个画面,都为第二个人捏了一把汗!就在规定时间快要到的前几分钟,大家都让为第一个人会赢。这时第二个人,才开始用铅笔在纸上画起来。他先画了一张是皮球;接着画了一张手掌拍球的动作;然后画了张皮球被高高弹起的画面。当他们都交稿后,公司评定第二个人获胜了!当时,那第一个人忙活了半天,那叫一个脸色难看呀!

很显然,一幅好的作品不是靠大渲大染就能成功的,关健是要把握住一个情感理念在里面!

在新时代弘扬古诗歌文化同样要有一种人情理念在里面,表达老百姓的心里诉求,这样就会发扬传播下去。

这是我这些年对诗词和设计的一点感想,欢迎大家留言共同讨论!


真善美信望爱


我认为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应该没置专业的古诗词歌赋及现代诗歌统一的管理组织(而非业余的那些所谓的XXXX协会),并有专门的刋载物报道发行,对那些经刊物发表的优质作品有相应的物质报酬,以提起人们对诗歌创作的欲望!参与的人数多了,其中就不乏行业之姣姣者,也只有众人的参与和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业才得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在编撰教学大纲时,应该考虑到从小学生就开始普及有关古诗词歌赋等知识的相应教材,只有从小抓起,古诗词之精髓才能够更牢固地深入人心,也只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这项传承了几千年的国学瑰宝才得以发扬光大!


手机用户62277769735


这个问题有些宏大。事实上已经有相关平台在做类似的事情,如《中国诗词大会》……和一些地方卫视相关的诗词节目。

包括前些年百家讲坛播出过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唐诗宋词》系列节目,在诗词的普及和吸引公众关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也增加了古诗词的篇目,比以往更加重视古诗词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伟叔画卡通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理应传承,发扬光大。


朝进8763903127



夜1671947


国家主导,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重视示国学文化。造就最合适的土壤。并持之以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