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很少有把皇位傳給兄弟的,趙匡胤為何偏要傳給趙光義?

我家的那個玲


大家都知道趙光義當眾侮辱小周後,實在不是個東西,而且北伐戰爭中瞎指揮亂指揮,致使無數宋軍將士折戟沙場。趙光義是如何繼承的皇位,這還是個謎,但我覺得從正常邏輯講,英明神武的趙匡胤是不會主動把皇位給他弟弟的,他對趙光義幾斤幾兩心裡肯定有數,之所以最後還是趙光義當了皇帝,十有八九就是"燭影斧聲",趙光義弒兄,奪取了皇位。

繼位後,趙光義自己也知道他的皇位來的不正,所以讓手下文臣編故事樹立自己的正統地位,最有名的故事應該就是太后當著兄弟倆的面,勸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據說當時趙匡胤欣然允諾,以此證明趙光義的皇位來的很正。

幸運的是,趙光義雖然人品不好,軍事才能也一般,但治國理政還算是可以,也算得上教子有方,他的孫子宋仁宗堪稱千古一帝,算是為他掙足了面子。


北宋一書生


這話說的,好像趙匡胤自己想把帝位給趙光義一樣。實際上,趙匡胤的死以及趙光義的繼位,到現在都是個謎。

雖然說趙家兄弟的生母杜太后在生前曾經要趙大把帝位給趙二,趙二再給老三趙廷美,而且也要趙廷美把帝位再還給趙大的兒子;但是但凡對政治有點腦子的,都會知道這絕不可能。

除非趙大兒子都死絕了,否則怎麼可能甘心把帝位給自己的弟弟?除非趙二和趙老三的兒子也都死絕了,否則他們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把帝位給自己的侄子?退一萬步說,就算這哥仨自個兒願意,他們的兒子能同意?

有關趙匡胤的死,歷來都眾說紛紜。現在基本認定,就是趙光義殺的趙匡胤。尤其是在《遼史》之中,說得非常明白——“趙炅自立”。這四個字是用了春秋筆法的,也就是說,趙炅的帝位是不合法的,而是通過欺負趙匡胤家的孤兒寡母得來的。

順便說一句,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只有遊牧民族王朝早期有過這種傳統,比如金朝就是如此。而完顏阿骨打,據說就和趙匡胤長得很像,他也被傳說塑造成是趙匡胤的轉世在百年後來奪取趙光義後代的江山的形象。



青言論史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時,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光義繼位(《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後太祖逐漸加封光義直至"晉王"。其實趙普一直反對,後來被免。

其實這是杜太后一個理想主義的設計,原本意思是如果直接傳位給兒子,那兒子幼小各方面都不足,很可能受到權臣欺壓甚至丟掉江山,那是不是可以傳位給兄弟,兄弟正直壯年可以避免主弱臣強的現象。等兄弟百年之後再傳位回太子,這樣既避免了主弱臣強的擔憂又不致使道統旁落。

為什麼說這是個理想主義的設計,看似挺完美,但卻忽略了人性的貪婪,皇位對所有人都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為了這個位子歷史上父子,兄弟相殘的事太多了,畢竟天家無親嘛。
最後的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趙光義最終傳位給了自己兒子。

當然也有著名的“刀光斧影”事件,傳說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登上了帝位,“弒兄篡權”


北嶺散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燭影斧聲。

具體這個詞語什麼意思就不多說了,你可以自行百度。

兄終弟即,歷史上也有,但是多數在少數民族政權,漢族歷史上最出名的也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這對兄弟了。具體為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歷史學家也各有各的說法。

個人認為呢,陰謀論是站不住腳的,最有可能的是趙匡胤吸取了他當時黃袍加身的教訓,怕幼主在位鎮不住場子,而他弟弟又比較優秀。如果他兄弟有野心並且不是很要臉的話,很容易導致新建王朝的動亂。但是傳位給他弟弟就沒這個顧慮了,小義有人有能力,臉皮也夠厚,不怕各種魑魅魍魎的搗亂,同時因為傳位與他的緣故還能善待他的子女,一個做父親的首先也考慮的是子女的安危吧。

還有一點,小義當時是開封一把手,在權利的中心。如果沒有傳位給他的打算的話也不會給他這個權利。

宋代初建,需要有人有能力的君主,而不是幼年小兒鎮場子。這就是趙匡胤傳弟不傳子的原因吧。

最後趙匡胤的兒子被迫害而死,估計他是真沒想到自己的弟弟在權勢的海洋裡黑化成此吧

以上的說法為個人愚見,歡迎各位大神指正糾錯。


吃好喝好藥好


趙匡胤黃袍加身,篡了自己拜把兄弟柴家的江山,雖然說趙匡胤篡權之後,對柴家還不是很殘忍,為他們保留了一定的特權,但是因果循環,畢竟他做的事情不地道,那其他人依葫蘆畫瓢,對趙匡胤採用類似的招數也就不難理解了。

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之間的傳位之謎,至今並沒有定論,只知道燭影斧聲,趙匡胤突然暴斃而亡,然後他竟然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子嗣,反而是給了弟弟,然後趙光義登基,後面趙光義對兄嫂宋皇后不敬,也為人所詬病,可以說是很不要底線了。

當然也有說法是因為趙匡胤是個孝子,而他的母親很寵愛弟弟趙光義,為了母親高興,很早就答應以後將皇位傳給趙光義。但是趙光義確實在朝中地位超然,勢力強悍,要是趙匡胤執意不傳位給他,趙光義少不得也會學哥哥的做法,篡了侄兒的皇位,甚至痛下殺手也未可知,所以趙匡胤才將皇位給了弟弟,也保了兒子一命





史冠南疆


鑑於太祖崩時發生“斧聲燭影”的千古懸案,學者也有人質疑“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為顯示自己王位來之光明正大而編造的謊言。從史書中太宗繼位時各相關人物的表現,以及趙廷美最終命運來看 ,個人認為此事非虛。


九品墨香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趙匡胤去世之前都發生了什麼?

首先,趙匡胤為什麼能稱帝?後周柴世宗去世之後,少主年幼,趙匡胤臣強欺主,才得了天下。當時朝代更替頻繁,大多是武將開國。

其次,趙匡胤去世以前,趙光義跟隨哥哥南征北戰,在軍中有一定威望,加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去掉武將的權利歸於一身,這個時候趙光義顯得更加的突出。趙匡胤因為常年征戰身體並不好,加上兒子年幼,太后與趙匡胤可能真的有過“金匱之盟”欲立趙光義為接班人。

畢竟在那個時代,為了趙家的天下,有這樣的考慮也正常,“國賴長君”合情合理


敷衍比欺騙更罪過


我認為沒有簒位,遼史不可信,與宋交戰,會故意抵毀宋室。趙匡胤死時快50了,兒子已經成年卻沒立太子,更沒有培養新君力量,不象是要傳位給兒子。起初可能趙匡胤是想立自己兒子的,但情勢讓他無法下決心,因為趙光義太強大了,就算立了兒子當太子皇位他也座不上,除非親弟弟全力扶佐。臨死前一天召晉王,估計談起立儲的事,趙匡胤覺得自己死後弟弟肯定會奪位的,但事已至此只有要他好自為之。


旺德福849


一方面是金匱之盟,相傳他們的母親臨死前拉著三兄弟要求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弟弟,有了這個前提,才有後來的燭影斧聲。趙光義登基為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遺詔,而且他老哥趙匡胤死得太倉促了,他的上位,差不多等同於一場政變。唯一能夠站得住就腳跟的,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將心比心,要是我是皇帝,我肯定會想著把位置傳給我兒子而不是我弟弟。


烏鴉大嬸


其實當時的情況,不論傳不傳給他,他都會自立的,不傳給他他就會篡位,大開殺戒會死很多無辜的人,這樣的結果是他們兄弟倆誰都不願意看到的,與其這樣不如給他個名正言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