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大坦村——秀才比牛还多的清代古村庄

大坦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明末清初,一支吴姓的客家人因战乱、人口繁衍等原因从梅县白渡镇迁来大坦村,吴姓族人便在此开枝散叶了。

「一村一史」·大坦村——秀才比牛还多的清代古村庄

教书先生看中了风水宝地

原梅县白渡镇嵩山的吴锡贵长子吴春先,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游历到镇龙地区的九岭村私塾教书。吴锡贵及其六子均为有名的风水地理先生。

「一村一史」·大坦村——秀才比牛还多的清代古村庄

吴春先在任教期间,便开始观察附近的地理风貌,于是他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带其父吴锡贵亲自到该地区进行反复的探察,遂决定在大坦村安居落户。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吴锡贵举家由梅县嵩山迁徙到大坦村安居,吴锡贵夫妇携了六子春先、春约、春奎、春和、春华、春裕及孙子等20多人。

吴锡贵迁居大坦村,也引发了他的几个弟弟先后迁来增邑中新与镇龙附近地区安居,其中吴锡仲在今中新九和太石吓,吴锡华在今永和乌榄园,吴锡荣在今镇龙乌茶(后又分居到永和方屋园)。

是年,吴锡贵兄弟共携父亲吴明新及母亲的骸骨安葬于九楼新庄山磨刀坑口,坟为白牛印形,并立碑纪念。每年的重阳节,吴明新门下的子孙从四方赶来大坦,共同祭拜祖先。

吴锡贵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终年89岁,清朝文林郞,任八品寿官。共有六子、十九子孙,二十八曾孙,当地人称“好命公”。吴锡贵宗祠中央挂有时任增城县令张纬综赠的“长年人瑞”匾额,为乾隆元年仲秋立。

吴氏初到大坦定居,是以草庐为定所,后开垦土地,靠自己的文化和智慧发展种养业,经过历代的艰辛劳作,逐步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并与大坦当地的卓氏宗族平安共事。

读书人的“风水宝地”

客家人崇文重教,当时大坦村吴氏人口已有一定的数量,且生活较为富足,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大宗族,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清乾隆五年(1740年),吴氏宗族设立坦山书室,结束了子孙到其他地方求学的历史。

「一村一史」·大坦村——秀才比牛还多的清代古村庄

坦山书室中孔子的神位立在其中,且香火不断。书室立下教志:“承前孔夫道,子启俊杰英,勤学期上进,揽月步九重。”据历代流传,凡在坦山书室求学三年以上者均能考取秀才以上功名,可见坦山书室确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书室自设立之后,加上众多吴氏子孙考取功名的名声,吸引了许多望子成龙的人和外氏子弟前来求学,使坦山书室成为名噪一时的乡村学府。

自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取消科举期间,吴氏子孙考取进士三名、秀才四十多名,故当地有“秀才多过牛,秀才替我擦屁股”(即爷爷是秀才,也要替进士孙子擦屁股)之美传。

转载请联系 | 穗源网络科技、岭南榕树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