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越過山丘 華住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團

沒有IP,沒有跨界,沒有生態等時髦的話題,上週的華住世界大會卻在酒店業掀起了陣陣波瀾。

一身黑衣的季琦兩次登臺,沒有煽情,沒有炫目的PPT,演講中插播的李宗盛那首歌曲《山丘》中最經典的歌詞“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卻娓娓道出了華住的願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團。

季琦:越过山丘 华住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团

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攝影:李曉雲

毫無疑問,中國連鎖酒店市場的增長潛力是讓季琦如此有信心的關鍵所在。季琦稱,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酒店市場,中國和美國的客房數分別為1700萬和500萬,但中美酒店連鎖化率分別是20%和60%,這就意味著中國如果達到美國的連鎖化率,中國市場的潛力與美國相比還有10倍的成長空間。以中國酒店目前所有的1700萬間客房計算,華住41萬間的佔比不足3%,中國前三大酒店集團錦江(不包括所收購的盧浮酒店)、首旅、華住的總客房數佔比也不超過10%,中國連鎖酒店業的成長空間依然巨大。

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酒店市場,華住的業績足以使其傲視同行:平均每天2家酒店開業;主力品牌RevPAR在經濟型和中端領域大幅領先;今年第二季度86%的直銷比例和2018年中央預訂佔比達到46%使其將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

創業21年,先後把攜程、如家和華住三家公司帶到NASDAQ的季琦在變得越來越平和,但他從來不會掩飾內心的遠大目標,那華住要如何越過那座山丘?將來酒店市場致勝的關鍵何在?

酒店業的下一個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隨著民宿、客棧、短租、IP酒店、主題酒店、智能酒店等新概念的火熱入局,當今的住宿服務已經遠遠跨越了傳統的酒店範疇,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正如季琦所說,“翻過山丘以後,不是無人等候,而是人聲鼎沸”。

各路巨頭也紛紛下注酒店業:BAT、蘋果和亞馬遜佈局智能酒店,阿里甚至開出了其第一家未來酒店,酒店儼然成為了巨頭們落地其生態系統的絕佳場景;攜程推出高端品牌麗呈酒店,計劃年底加盟店超過50家,來勢洶洶;OYO大手筆融資,“輕加盟”模式急速突進;Airbnb試水自營公寓;Booking集團和Expedia加碼短租業務。

可以說,酒店業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僅是鄰近的或同一個商業區的酒店,還包括了隱於大市的民宿、短租、公寓等住宿形式。但只要產品和服務有特色,善於做好用戶口碑和新媒體傳播,一夜爆紅的“網紅酒店”也不在少數。用狄更斯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來形容當今住宿業的發展再形象不過。

在OTA巨頭完成整合,流量變得高度集中,邊界不斷被突破的市場環境中,對於傳統的酒店集團來說,固守顯然不是明智的策略,因為你很難預測下一個競爭對手是從哪個角落裡殺出來的黑馬。

在季琦看來,未來的酒店集團可能是一種合併了流量和品牌的新型酒店集團。雅高、錦江、華住等酒店集團在堅定地往這條路上走,進行全住宿甚至是旅遊產業鏈佈局,而攜程、Airbnb、OYO則從流量平臺往上走,雙方之間的短兵相接將是必然。而BAT、蘋果和亞馬遜等巨頭是否會滿足於其賦能的角色,他們是否會在酒店領域進行縱深的佈局,或者通過投資現有的酒店集團進行佈局,都將是這個市場要面對的最大未知數,但也許是最令人期待的變化。

華住的軟品牌策略如何顛覆自己?

近一年來,來自印度的連鎖酒店品牌OYO憑藉大手筆的融資和激進的開發策略,以“輕加盟”模式在中國低端酒店領域硬生生撕開了一個口子。 OYO首席財務官李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稱,截止至10月30日,OYO已經在中國擁有超過2650家酒店。按照單一品牌計算,OYO的酒店數已超過排名前列的如家酒店(截止2018年9月底開店2253家)和漢庭酒店(截止2018年9月30日開店2255家)。

OYO的迅猛崛起已經引起了OTA和連鎖酒店的警覺,攜程和美團封殺OYO,華住雖然在一年前投資了OYO一千萬美元,但當OYO把火燒到了家門口,以免加盟費甚至是資助業主改裝費的方式在中國搶物業時,華住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了。

在本次華住世界大會上,華住CEO張敏稱將強力推進之前提出的 “萬家燈火”計劃,即在5-10年內佔有中國酒店市場10%的份額,這10%如果按照酒店數就是2萬家,這2萬家將由硬品牌+軟品牌兩個體系的品牌酒店構成。而“萬家燈火”計劃的核心就是軟品牌,張敏將之定義為“設計標準上比較彈性,但有高度兼容性,內核質量標準依然是非常清晰的。”張敏將旗下的怡萊、星程定位為典型的軟品牌,並稱將把海友也變成一個軟品牌,同時會推出一個在高檔領域的軟品牌。

在開拓軟品牌方面,華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龐大的會員體系、強大的IT支持能力、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和完善的質控體系。但如何避免體系內品牌的左右手互搏,真正在軟品牌方面發力,同時質量保證體系完美嫁接到這些軟品牌酒店,以應對OYO不惜代價的投入和攜程的流量優勢仍然是華住所要面臨的現實挑戰。

華住旗下三個軟品牌酒店數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