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文|陳蘭 王垚

01 盈虧之間

周鴻禕的360金融要赴美上市了,多少有點讓人驚訝。

2013年,周鴻禕面對互聯網公司進軍金融領域的熱潮時,是拒絕的。“有些基金公司和銀行找上門來要跟我們合作,我都沒答應……我看不明白。我想我們最近還是踏踏實實做好安全領域的產品,不打算涉足互聯網金融。”

然而兩年後,他入了局,今年,就要上市了。其對外宣稱的是今年實現了盈利,然而按照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從成立至2016年年底、2017年全年、2018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0.22億元、1.66億元、4.69億元。上市才意味著融資,意味著更多的現金流。

急著上市的並不止360金融一家,今年九月份赴美上市的小贏科技也是如此,然而哪怕三次修改招股書,將募集金額從2.5億美元調整到1.2億美元,上市三天股價便被腰斬。12月3日,陸金所也傳出新的融資消息,顯示其正在加快上市步伐。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接二連三的暴雷聲中,2018年,行業一派肅殺景象,如何抓住最後的窗口期通過 IPO套現退出,成了很多人共同的選擇。

有人星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2018年,是金融科技賽道開始擠出泡沫的一年,是有人開始跳船逃生的一年,也是大大小小玩家拉開差距的一年。

畢竟,這些年進軍金融行業的科技公司太多了,都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與潮流。從2008年到2012年,每年新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數一直呈穩定增長的趨勢,增長率在17%-45%之間;從2013年到2015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金融科技行業公司增長率達到100%以上,並於2015年達到頂峰,共有4300家金融科技公司成立。

不過從2016年開始,新公司註冊數量呈現出斷崖式的下降,到2017年,僅有370家新公司成立,僅為2015年的1/12。2018,擁擠的賽道終於翻了。

雖然在這期間,也有360,搜狗,美團等選手加入賽道,曾經失意的百度金融今年還改名度小滿捲土重來,隨即滴滴也擠入隊列。沒有一家想做局外人,但彼此的處境卻有著天壤之別。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與行業龍頭螞蟻金服做比較,是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愛好,跟得最緊的無疑是京東金融。然而,讓京東金融們沒想到的是,2018年,當自己在行業寒冬中不斷強調自己開始盈利,甚至很多公司開始IPO套現之時,一直盈利多年的螞蟻金服卻在今年開始主動虧損,大手筆投資科技,佈局海外。

今年1月11日,劉強東在京東內部信中說京東金融去年首次實現了單季盈利。上個月,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京東金融五週年大會上又說:截至今年九月份,京東金融已經實現全年盈利。兩人都閉口不談具體盈利數據,心有靈犀。實際上在媒體獲得的一份最新關於白條資產支持票據的說明書中顯示的是,去年京東金融淨利潤為-20.87億元,營業虧損20.84億元。

劉強東只撿盈利來說,也不管單季是否具有說服力,而那份虧損數據面世後,京東金融也公佈了一組盈利數據,說自己扭虧為盈。不難看出,強調盈利是京東金融如今的主旋律。

與之相反,多年來一直持續盈利的螞蟻金服,卻在2018這個金融科技的寒冬年份主動虧損。阿里的財報顯示,螞蟻金服在今年前三個月的利潤為-19.01億元。盈利之後的虧損被螞蟻金服解釋為投入到了用戶獲取、產品創新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看起來有點鄉下人剛吃上肉,城裡人又改吃菜了的灰色幽默。

2018年的金融科技行業,神說:“要有光。”便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02 名實之辯

2018年,半個金融科技行業都在為叫什麼糾結,進行著一場擴日持久的“姓金”還是“姓互”的正名之旅。

從最初互聯網金融剛興起時,便有一個偽命題橫亙在行業:傳統金融公司觸網了,是否就變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當然不是的,但大部分人都存在這樣的錯覺。反過來,科技公司進入金融領域,就變成了金融科技公司了嗎?自然也不是。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關鍵點在於能否運用技術來進行深層運用,創造價值,深層次地去改變企業的運營模式、獲利模式以及市場規模。金融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於金融業務,經濟投放也是在此部分。

從收入結構來看,2015年在螞蟻金服的總營收中,其支付接入費佔了近六層,當時支付寶佔據移動支付市場的大半壁江山,金融方面的收入與之無法比擬,也不是重心。同年在螞蟻金服的收入構成中,14%來自技術服務,而到了2017年,技術服務佔比上升至34%。另外,有融資文件顯示,到了2020年左右,螞蟻金服來自金融的收入佔比將不足10%,而支付接入費將佔30%,核心與重心將是技術服務費,佔據總營收的大頭60%。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京東金融與螞蟻金服不一樣。它的主要營收來自於利息收入,大家都知道這是典型金融公司的營收來源。根據京東金融可查的收入顯示,其去年營收103億,當中給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的收入上億了,但比重還不及1%,少得可憐。再者,京東金融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在消費金融的京東白條和供應量金融的京保貝。

更有意思的是,京東金融說要“去金融化”,但這些來源於金融業務的收入比例不降反升。

典型的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同樣誠實的還有去年上市的拍拍貸,根據其財報顯示,向貸款人收取的服務費是拍拍貸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去年上半年毛收入的75%以上,再看今年季度財報,一季度共實現助貸服務費收入6.20億,去年同期為5.05億,同比增長23%。這些服務費構成了拍拍貸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佔總營收的九成以上,而這家純P2P公司還一再大力宣稱自己是科技企業。

衡量是否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另外一個方式,是看券商採用何種方式對其進行估值。一般來說,金融公司進行估值的時候,券商都是採用P/S估值法。但螞蟻金服進行C輪融資時,幾乎所有券商採用的都是P/E估值法去估值,在他們眼裡,螞蟻金服這個公司的本質比起金融,更多的是科技。畢竟在技術產出上,它每天申請7個專利,如今申請量遠超亞馬遜與Facebook不是鬧著玩的。

反觀7月份京東金融融資130億後,得到的估值為1200億元,較去年中旬京東金融從京東剝離時翻了一番,聽起來嚇人,可這是根據P/S算法得出的。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京東金融當然也想科技化。9月17日晚上,京東金融悄悄地把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的名字改成了京東數科,還表示未來這家公司定位於數字科技。

事實上,到底做金融還是做科技,京東金融也在十字路口搖擺。就在今年4月,掌舵人陳生強還有“不做金融”的表態,而在前不久京東金融迎來5週年生日之際,陳生強對此又有了新的陳述,稱並非放棄金融業務,並表示金融仍然會是公司至關重要的核心業務。

超半數的收入來自於金融業務,可能是京東金融留給外界模糊面目的重要原因。然而與京東金融相比較,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面目則顯得清晰明瞭得多。

美團支付悄然上線後,先後經歷了2次舉報3次處罰,被央行緊急約談責令下線整改。因此美團不惜以13億元的價格火速收購錢袋寶以獲取支付牌照,並在去年10月份到上市的那段日子中,持續地對其平臺上3.1億用戶進行短信轟炸,宣傳其旗下的金融產品。

無獨有偶,滴滴出行在今年5月份時也通過滴滴出行APP與短信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向用戶宣傳旗下的滴水貸產品,已然觸及了現金貸“無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制、無抵押”四個定義。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相比於這兩者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搜狗金融業務的一期產品,已經停擺的一點借錢則以兇悍的吸金能力聞名。有借款人爆料,一點借錢的年利率超過了國家規定的24%,高達180%,逾期年利率達252%。

正因為和真正的科技公司相比,借貸等傳統金融業務才是金融公司們主要的利潤增長點,所以這些企業才會用盡各種方式將潛在用戶儘快變現以攫取利益,哪怕這種吃相在外人眼中顯得十分難看。

03 2B焦慮

隨著當前互聯網的發展,人口紅利行將吃盡,流量巨頭都開始遭遇用戶或業務增速的放緩,to C的路越來越難走,打破天花板的只有兩條路:出海或toB。

螞蟻金服在六年前就成立了國際事業部,是佈局海外最早的公司。出海過程中遇到阻力也是用科技來解決,比如有關外國人並不習慣用中國化的支付寶,螞蟻金服通過科技、模式輸出幫助別的國家做出本土化的“支付寶”,從而更順利地實現了海外佈局。韓國、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隨處可見“支付寶”的影子。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京東金融不是沒出海,去年九月它就與泰國零售企業尚泰集團合作,在泰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參與者來說,金融科技行業參與者已經把toB視作風口,螞蟻金服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京東金融今年初宣佈“不做金融”的那次,還決定轉型做一個B2B2C的公司,也是把toB放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上。

作為昔日的BAT三巨頭,騰訊金融與度小滿在to B這條路上也沒有絲毫懈怠。今年8月,騰訊企點QTrade的上線標誌著to B能力相對偏弱騰訊,也踏進了金融科技的B端市場,目前已有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近300家金融機構在使用這款“金融版QQ”。

兩個月後的10月26日,度小滿金融也與南京銀行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的同時,將合作成果推向南京銀行“鑫合金融傢俱樂部”的100多家商業銀行成員單位,進一步強化其to B生態能力。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對於被賦能的機構而言,如何成為賦能機構生態圈的一部分,以獲得跨界連接能力,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衡量這個跨界連接能力的首要標準,就是金融流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在其文章中指出,“當前的開放平臺搭建,巨頭通常承擔著生態協調員的角色,巨頭自身的流量能力決定了開放平臺的流量邊界。支付是最高頻的金融行為,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巨頭們的金融流量。”

在這方面,目前支付寶的流量優勢最顯著,騰訊金融次之,而京東金融還排不上號。易觀數據顯示,2018年2季度國內移動支付交易規模39.3萬億元,支付寶以53.6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騰訊金融佔比38.18%,平安壹錢包為1.4%,百度錢包和蘇寧金融(蘇寧支付)則分別為0.3%和0.26%。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事實上,狹義地去說金融科技toB,並不能準確反映金融科技公司的toB界限,面對更大的市場機會,巨頭們不僅僅專注於金融領域,更著力於在整個產業互聯網領域佈局。

以螞蟻金服為例,支付寶的誕生其實就是為了解決B端商家和C端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問題,這是脫胎於阿里體系內的toB能力。除了對金融機構開放之外,螞蟻金服還發揮了自己在移動支付領域和商家服務領域的優勢,服務了數以千萬計的小商家。

在所有的新金融企業中,螞蟻金服是為數不多的能夠通過技術和業務能力給小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的,相比之下,更多新金融企業的toB服務目前還停留在給個人提供貸款方面。

究其原因,京東金融的場景主要聚焦京東購物平臺,而螞蟻金服的場景是多元化的,在金融場景之外,還覆蓋了超市、便利店、醫院、餐廳、休閒娛樂場所、生活服務以及交通出行等。

浪潮之下,這家公司競主動虧損

站在這個角度來說,缺乏場景,只有金融業務的公司,能為金融風控貢獻的數據就太少了。而無法更加全面地對貸款用戶的消費習慣以及償還能力進行評估,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壞賬的風險。

04 未來已來

回頭再來看螞蟻金服上個季度的虧損,更能明白為什麼市場說這種虧損是“主動虧損”了。同樣是虧損,螞蟻金服的虧損不是因為不能盈利,而是把今天能夠盈利的錢投到了未來。

放眼全球,科技巨頭亞馬遜也是如此。多年來,亞馬遜屢屢虧損,股價和市值卻不斷創出新高,皆是因為亞馬遜選擇了以長期價值為導向,而不是短期利潤。

一如馬雲在致股東信裡所說,"阿里巴巴從來不為看得見的機會佈局,永遠只為未來投入。正是因為這樣,眼前暫時的風浪和波折,難以傷害我們,因為我們相信,只要為了解決問題而創新,只要創造了真正的價值,一定不缺市場、不缺利潤。"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面對席捲而來的未來,先行者們已經調整了變革的姿態,一隻腳跨進了未來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