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嘉 賓 介 紹:

陳斌,現任易寶首席技術官,一直專注於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擁有豐富的海外經歷、多年的架構經驗,深諳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作為業界最前沿技術的實踐者和佈道者,致力於推動移動互聯網技術引領行業變革。

2018年11月16日,以“科技賦能,規範融合”為主題的2018FinTech領袖峰會上,首席技術官領袖聯盟聯席會長、易寶支付CTO陳斌帶來名為“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彩演講。

演講內容:

陳斌: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金融和科技在融合,有新發展和新業態,支付作為金融科技比較早的一個行業,未來會跟金融科技怎麼發展呢?跟大家講講這方面的事情。

給大家看一個圖,這是中國互聯網的滲透率,從2012年的39%一直到2018年的60%,中國人口約是14個億,60%能上網,還有40%不能。老百姓裡超過一半的人能上網了,還有沒有發展的餘地呢?互聯網滲透率還可以往上提升嗎?對比美國和法國,最好的時候到了82%。未來還有一段發展前途,還有20%沒有上網的人,比如說年紀再大一點,小孩再小一點,一般含著奶嘴開始上網都有可能。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上面綠的線講的是上網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是用手機在上網,最開始是72%,到後來是98.3%,這結論是我們現在使用互聯網上網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手機上上網的。大家想08年以前和08年以後能夠快速追上美國,而且在世界上說中國有幾大新的發明,其中一個就是電子支付或者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可以快速上網,而且手機巨便宜,費用也不高,所以這是關鍵因素。

上網的用戶,有多少人用移動支付呢?給大家看的是電子支付的用戶數,電子支付相當於互聯網用戶總數的80%,大概6、7億人能上網、能夠做支付,只有20%不是通過電子的方式支付。這裡面移動支付又佔了整個支付的80%,移動支付總數和移動用戶數比,有手機的十有八九是用手機支付,可能還有更高;20%不能用,比如我手機出問題,或者手機不具備這種功能等。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08年以後,我們的手機解決了上網的問題,然後出現支付公司,像易寶支付,還有很多很多寶,這些寶讓大家很容易做支付。我們來看發展的曲線,08、09年一直到2018年快速增長之後趨於平穩,即使趨於平穩,支付交易量也是相當驚人的。我經常會碰到亞非拉不同地區的朋友找我們說:“給我門口放個二維碼,要能收錢的需求。”柬埔寨的朋友也來說他們的需求:“我們要發政府牌照了,能不能給我們搞一個移動支付平臺,讓我們享受移動支付的好處。”很多歐美國家在討論說:“為什麼中國的移動支付這麼火呢?為什麼我們那邊還在刷卡呢?”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帶來了很多方面的便捷。

電子支付市場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如果你是普通的吃瓜群眾,你會感覺說電子支付很簡單,支付寶、財富通、微信支付其實很簡單。但是這裡有幾種場景,一種是C2B,終端用戶怎麼把錢送給商戶,這個就是我剛才講的支付寶、財富通他們可以乾的事,可以幫你把錢通過掃碼或其他方式轉給商家。還有一種是C2C,中午一起吃飯然後分賬,C2C也是微信和支付寶能夠搞得定的。除了C2B、C2C以外,還有另外兩種場景,最上面那條是C2B,右邊是C2C,下面是B2C。B2C的交易是老闆給大家發工資,銀行把錢打到你賬戶裡。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我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C2B、C2C這兩種交易,只佔整體電子支付市場的30%,B2C的交易佔20%,最後剩下50%的市場做B2B的,企業跟企業之間發生的交易,通過電子的方式去完成。現在很多企業,還不是那麼電子化,比如說企業的支票有的是要派人上銀行存錢的,跟以前傳統模式沒有太大的差別。總體說來,中國支付上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特別在企業這一端。

未來會怎麼樣呢?我們還會接著用支付賬戶,接著用財富通做支付?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講這個答案前,給大家做一點鋪墊。數字時代正在來臨,不管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如一個椰子,從種植、到採集、到客戶訂一個水果,到做成蛋糕上的東西,最後運出來。或者是牛奶,從採集到最後變成餐桌上的東西,整個過程都在逐漸數字化。數字化的意思是很精細地記載它的信息,而且從一個環節到下一個環節,這個信息在不斷地傳遞,讓你更多地瞭解和掌握整個產品或這個事情發生的整個過程,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生活當中數字化的發生,很多企業的數字化都在快速的演變。

數字化來臨之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新的技術在數字化的場景下會塑造新的支付。支付有四個主要的要素:第一是支付要授權,不能誰都支付,要你同意才支付。第二是支付的時候要看賬戶裡有沒有錢,能不能買得起,能不能還得起賬,這是支付能力。第三是支付有沒有詳細的交易記錄,需要知道這是不是我消費的。第四是支付要有結算,這四個環節都少不了。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這四個環節在未來會怎麼樣呢?未來我們識別交易雙方身份的時候,還會不會像今天這樣,發一個二維碼,刷一下卡,最後給一個驗證碼呢?其實現在的技術很容易做面部識別,你在街上晃來晃去,警察分分鐘找到你,知道你是誰,都是靠面部識別技術。更不用說幾百年上千年曆史的指紋識別和步態識別,不需要你刷卡,不需要驗證碼,只要你人出來了,對方就知道是你,現在已經不再是難的問題。

同樣在交易過程中,掃商品的條形碼或二維碼,就知道這個產品賣多少錢。2009年,我在eBay曾經做過這個項目,一瓶葡萄酒拿手機掃瓶上的標記,就知道這個酒是哪裡產的,多少錢,在全美所有市場裡哪裡賣得最便宜,附近哪裡能買到,這是很簡單的產品。你在做支付的時候,連產品掃描條碼都省掉了很多獲取信息的時間,這是技術進步的成果,通過OCR、面部識別,快速解決識別人和物的問題。

第二個當我們確定買方支付能力的時候,以前是怎麼做的呢?我們要做風控,以前的風控是基於傳統落後的模型,根據一個理念總結歷史上曾經花過這個錢,根據這個結論進行結構化的判斷。而今天則基於大數據,基於移動互聯網廣泛的數據來源,這時就可以利用AI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快速地判定能不能能借錢給他,借多少,這就是AI的風控。

第三個就是交易記錄,現在老闆在買賣之後,一定會電腦上記一下,給你打一個小票,未來還需要麼?其實你東西拿走了,攝像頭就記錄下了你拿了多少,什麼情況,已經不需要你再有一個很詳細的記載了,這個東西可以轉換。還有一個電子柵欄,也是在交易記錄方面。電子柵欄是什麼呢?幾年前就出來了,我可以劃定這個房間是我的商場,你只要帶手機走進這個商場,我就能知道,幾分幾秒你從哪個地方進入的,什麼時候出去的,這都是交易記錄,直接了當記下來了。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清結算,支付公司最大的能力或者最好最有用處的地方是清結算。在商戶和銀行之間,用戶和銀行之間做清結算,那未來還要不要做清結算呢?我們未來可以做很多區塊鏈的應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電子貨幣,你要劃多少錢,直接從賬戶划走了,不再需要清結算。新的技術正在重新塑造我們的支付流程,這四個重要的要素,都在面臨挑戰,面臨新形勢新發展。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的支付會是怎麼樣的呢?總結一下,你有生物特徵、天然的特性,指紋、臉,甚至走路的姿態,聲音、耳輪,耳朵的形狀、靜脈、虹膜、皮膚都可以做生物特徵判別,你的生物特徵識別是你唯一的根據,跟我們已經做的EID識別在一起。如果大家有工行卡可以掏出來看一下,上面有沒有寫EID劃一個小圈,如果有的話就是數字時代的卡了,你的身份證灌到了銀行卡里,識別你身份的時候,看你的臉就知道你是誰。EID在國內已經發行了1億張卡,很多用戶都在用了。

有了電子身份證最後進入到數字貨幣,不管商戶還是個人,他們交易完成的時候,要判別每個人的身份,之後賬單直接從電子數字貨幣賬戶上減掉,交易就完成了,非常快捷,非常自然。

給大家描述一下場景:無人售賣的商場,上海這方面特別靈活,上海市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當你進到一個商場,首先一開門,不管是你的手碰到刷指紋的地方,還是你的臉被識別之後,經過認證你進來了,就知道誰什麼時間進來的;然後在貨架上買了一瓶可樂,上面攝像頭直接看到了你拿了一瓶可樂,下面有壓力探頭,知道可樂拿走了,拿了兩瓶三瓶,這賬記下來了;你可以直接打開喝或者裝包裡,交易已經完成。不用再拿出來用卡驗證。

總結一下,我們先從現金到了卡支付,又到了虛擬的賬戶,未來會怎麼樣呢?商戶跟消費者之間交易,記一個人的特徵,直接對數字貨幣進行清算,當時交易就交割完了,不存在清結算,所以簡單直接。

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最後總結未來支付,三句話,第一個是自然,支付帶一個錢包裝一張卡,帶一個手機下一個應用還是很麻煩,只需要給產品裝條形碼,直接掃什麼就是什麼,很自然地完成。第二個是智能,跟物聯網聯合起來,可以自動自發地發起交易,不需要操心勞力,跑去商場挑來挑去。第三個是簡便,我們不再有支付公司去做清結算,我們的清結算,在交易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完成了。

最後想說,我們的金融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一個特別重大的原因就是技術的進步,尤其在中國缺乏很好的信用服務的基礎上,能夠快速服務這些人群,技術已經達到了這個程度。期待以後能夠更好地服務或者助力金融業務,使其出現新的業態。謝謝大家!


本文出自:2018FinTech領袖峰會,CTOA首席技術領袖聯盟秘書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