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2018》广西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广西机场分布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筹划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

机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距市中心约32km,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国际性枢纽机场。军民合用4E级,跑道长度为3200米,宽45米,两侧道各宽7.5米,可起降波音747同类及以下机型。

1958年,南宁筹备新建吴圩机场。

1962年11月,南宁吴圩机场投入使用。当时的机场规模为民航二级机场,起降伊尔-18型及以下各类民航机型和空军米格-19型;跑道长2400米,宽60米。候机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340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和满足300多名旅客候机、休息的需要。这个航站楼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次扩建,后来用做货运楼,建筑仍保留着。

1989年5月,南宁吴圩机场停航进行场道盖被施工。

在原有的跑道、联络道、站坪的面积上加盖混凝土,并将跑道向南延长300米至2700米。同时完善了跑道助航灯光等配套设施,提高了机场起降标准,可保障MD-82以下各型飞机的起降。

1990年8月,复航。

1998年4月,T1航站楼启用。

总面积为2.5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470平米,设有6个登机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高峰小时人数为1000人次。

2008年6月,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总参谋部正式批复。

2010年,南宁机场扩建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

2011年10月,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启动。

设计目标为202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1600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1360万人次,国际旅客24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人数6027人,货邮吞吐量16.4万吨,飞机起降量13.76万架次。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现有跑道东侧新建1条3200米的平行滑行道,并在该滑行道两端东侧分别建设第二平行滑行道段,50个机位的停机坪,18.9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业务办公用房、消防、供电、供水、制冷、道路等辅助设施和配套公用设施,同时还包括空管工程、民航广西监管局工程、场内供油工程、场外供油工程和深航南宁分公司基地工程,工程总投资约68.8亿元。

2014年9月25日,新航站楼(T2)启用。老航站楼(T1)停用。

2017年1月3日,开通了广西首条洲际航线南宁—开罗、南宁—阿斯旺,填补了广西洲际航线的空白。

2002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2006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

2008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

2009年,旅客吞吐量452万0212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563万2933人次。2010年11月22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646万4428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703万2312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815.7万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941.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万吨,航班起降8万架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1039.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6万吨,航班起降8.6万架次。2015年12月18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11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5吨,航班起降94065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139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1万吨,航班起降10.8万架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百色巴马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筹划迁建。

位于百色市田阳县东南方向5.5公里,距百色市38公里,前身为空军田阳机场。一条长宽为2500米×45米的1230混凝土跑道。

1965年,空军田阳机场建成。

2003年6月2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实行军民合用,民用部分命名为百色机场。

百色机场按4C级规划3C建设,消防等级4级,跑道在原部队跑道基础上加长加厚,主降方向设有420米B型简易进近灯光系统,可满足B737型及以下飞机

的起降要求,可保障夜航。

2005年3月15日,机场建设工程正式动工。按满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8万人次设计。

2006年10月,完工。

2013年9月8日,百色机场更名为百色巴马机场。

2008年,旅客吞吐量17574人次。

2009年,旅客吞吐量68016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60310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26421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19443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42234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62628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83335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99489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109918人次。2017年12月1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河池金城江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暂无改扩建。

机场位于河池市河池镇枫木村见塘山附近,距河池市中心约40公里,"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广西第7个民用机场。机场海拔677米,削去65座山顶而建,是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机场。

飞行区等级4C,跑道长2200米,宽45米,可以保障CRJ900、E190、B737-700、A320等机型的使用要求。货运站面积350平方米;航站楼面积4621平方米;停车场面积2500平方米;高峰小时起降3架次,站坪面积为1.44万平方米,机位组合为2B1C。

2002年9月12日,国家民航总局确定以见塘山为河池机场场址。

2006年5月,获立项批复。机场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人民币。

2008年12月3日,正式开工。

2013年年底建成。

2013年12月25日,首次校飞。

2014年2月11日,完成试飞。

2014年8月28日,正式通航。

2014年,旅客吞吐量8631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26445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30299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14083人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柳州白莲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位于柳州市以南,距离柳州市区12公里,为4D级军民合用机场。现有1条长2540 米、宽45米的跑道,可以保证波音747、空客A380以外飞机起降。

1992年,柳州白莲机场开工建设。

1994年12月28日,竣工首航。

1995年3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

2015年4月25日,柳州机场航站楼及其配套设施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新航站楼设计目标为,2020年预计年旅客吞吐量180万人次,预计高峰小时旅客人数为1004人,预计年飞机起降架次为1.67万架次,预计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为8架次。

新建航站楼2.2万平方米,扩建停机坪6万平方米,总投资7.4亿元。与旧的航站楼相比,新航站楼不仅有国内值机区,还有了国际值机区。

2016年12月20日,新航站楼正式启用。旧航站楼将改造为货运楼使用。

2010年,旅客吞吐量32万1610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60万0856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77万3459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73万3774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60万6572人次。1-3月停航,4月复航

2015年,旅客吞吐量86万8802人次,货邮吞吐量4243.5吨,飞机起降9879架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103万6219人次,货邮吞吐量5405.92吨,航班起降11393架次。2016年12月20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113万6021人次,货邮吞吐量5906.1吨,运输起降11278架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T2航站楼建设中。

机场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距市中心28公里,继北上广后国内第4个4F级机场。建有一条跑道3200×75米,可保障空中客车A380的备降作业。另建有1条平行滑行道,15万平方米的机坪,共有20多个机位,以及2个4F机位,货运库面积达6200多平方米。

1983年9月,针对桂林奇峰岭机场旅客运量增长快、跑道短、停机坪小、候机室小、售票处小、油库小等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共同提出扩建奇峰岭机场。

1987年,发现桂林奇峰岭机场飞行区道面不适宜扩建,决定提出在机场西面2公里处建设西跑道方案,其后,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动工,因场址部分土地权属问题未解决而停止进行扩建,于是转而放弃扩建桂林奇峰岭机场,决定新建一座机场。

1990年初,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择址新建机场。

1990年3月,开始选址。最终选址两江高妙场址。

1990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机场设计研究所在现场编制完成两江机场建设可行性研究估算。

1991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立项。

建设规模按起降MD-82、空中客车A310型飞机的技术要求设计。

主要建设项目:飞行区按4D等级标准设计,跑道长2800米,宽45米;平行滑行道1条长2800米以及相应的联络道;停机坪15万平方米;航站区按满足2005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高峰小时2500人次设计;候机室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中转油库4000立方米,使用油库4万立方米。机场设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建设相应的安全生产、运输服务、生活配套设施一批。

1992年,两江机场工程完成地质钻探、初步设计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1993年4月26日,两江机场正式定名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1993年7月28日,举行机场工程奠基典礼,9月8日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场道、房屋、水、电等土建工程已陆续铺开。

1996年10月1日,两江国际机场正式建成通航。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桂林时乘坐的"空军一号"在降落桂林时,也只能是轻载降落。4D机场与桂林国际旅游名城的要求不相符,也制约了桂林旅游空中走廊的发展。

2006年,桂林市决定扩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飞行区,扩建后等级为4F,跑道延长至3200m,宽75m,并新增和改建相关配套设施,具备保障空中客车A380型客机备降的能力。

2008年8月12日,空客A380机型备降场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通过扩建,跑道和滑行道将由60米、38米分别加宽至75米和60米,新建2个空中客车A380等同类机型停机位,配套建设相应的助航灯光等工程,飞行区消防等级将达9级。

2013年3月8日,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成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主备降机场。

2015年7月,成为地级市第一个,中国第九个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航空口岸。

2017年,桂林云轨1号线正式开建,计划2022年前通车,连接桂林西站和两江机场,全程共30站。

2013年11月2日,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总投资30.83亿元,新航站楼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飞机起降量10.1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该项目包括新建10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40万平方米的站坪,新增机位31个,新建T2航站楼前约4.3公里机坪加油管线等。

2015年11月18日,扩建项目二号航站楼(T2)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动工。

截至2017年12月,T2航站楼主体已基本完成。

2009年11月30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548万9481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525万9260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568万7449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587万5327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689万7741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636万1042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66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万吨,运输起降57387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786万人次。2017年11月15日,年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人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梧州长洲岛民用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迁建。

新机场--梧州西江机场建设中。

现机场位于梧州市长洲岛,飞行区等级为4C规模标准,跑道长1800米,宽45米,停机坪面积7500平方米,可满足波音737机型全重起降使用。

1991年12月16日,动工兴建。

1995年7月,建成通航。

2010年,旅客吞吐量42218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32569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47731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50589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42941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43138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70639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27475人次。10月27日起停航。

2016年12月14日,梧州西江机场迁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场址位于梧州市藤县塘步镇孔良村附近,按民航4C标准规划,将新建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新建8000平方米的航站楼和5个机位的站机坪,同步还配套建设通信、气象、消防救援、供电、供气等设施。

该项目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迁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6.82亿元,将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6000吨的目标设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玉林机场:

新建中。

2016年2月19日,开工建设。

2016年8月22日,试验段工程开工。

2017年8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新建玉林民用机场。

本期工程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00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指标4C。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1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跑道主、次降方向均设置I类精密进近系统;建设8000平方米的航站楼和6个机位的站坪;配套建设空管、供油、供电、消防救援等设施。

项目总投资14.88亿元,其中: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91亿元,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5.9亿元,其余资金由广西区和玉林市人民政府按照2:1的比例安排财政性资金解决。

2017年7月,现出机场雏形。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北海福成机场:

《基建2018》广西机场

传闻筹划迁建。

位于北海市福成镇。4D级机场,跑道3200×45米。

1987年3月15日,建成使用。

1994年5月18日,北海机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1999年2月,扩建工程通过民航中南管理局的初步验收。

扩建后的北海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全长3200米、宽45米,停机位8个,可全天候起降B757、A320等同类机型。通信导航系统全部引进欧美最先进的设备设施,供电系统全场负荷为一级负荷;具备了4E级大型民用机场的规模。

2007年7月10日,新航站楼建成启用。旧航站楼退居二线承担货运业务。

扩建工程航站楼项目是国家列入"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国家总投资为3.08亿。

航站楼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设5条登机桥(远期8条),对应建设站坪、联络道90385平方米,2个远机位出口,设计年吞吐量270万人次,高峰小时吞吐量为1350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69万4177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69万9148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71万3555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84万8338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100万3038人次。2014年12月31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107万8148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123万4031人次,货邮吞吐量4654.5吨,运输起降11610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171万1199人次,运输飞行14303架次。

《基建2018》广西机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