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的大米80%產自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真的好嗎?有什麼依據嗎?

美到驚動人民


經常吃的大米80%產自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真的好嗎?有什麼依據嗎?

我們知道目前水稻種植根據種子劃分有常規稻和雜交稻兩種分類。這個題目有些誇張,目前的雜交稻和常規稻的比列是,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常規稻種植面積2.45億畝,並且南方的秈米雜交率比較高,約佔將近80%。所以這裡的80%是相對於南方秈米品種所說的,也就是說買10斤南方產的秈米有8斤是雜交稻所產的大米。而北方的粳米的雜交率只有0.05億畝,所以粳米很少有雜交稻。基本都是屬於常規種植的常規稻。兩者的區別也在於常規稻可以自己留種,而雜交稻因為進行了基因改變所以無法自然留種。

雜交稻對比常規稻的好處是雜交稻插秧後緩苗快,稻穗的根系發達,分櫱能力強,穗大並且結出的稻穀粒多。播種稻種量很少。但是近幾年隨著人們對雜交水稻的口感不滿意,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和比例在相應的下降。

科學研究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改善品質和增強稻穀的抗病能力,所以採用人工雜交的方法來培育水稻種子,將有益於植物稻穀生長的基因保留下來,將不需要的植物基因去除。

目前國內對於雜交稻的存在還普遍有著很多質疑,相信如果隨著常規稻的種植產量逐漸提升,常規稻還是會戰勝雜交稻的種植面積。

經常吃的大米80%產自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真的好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經常吃的大米80%產自於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真的好嗎?有什麼依據嗎?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考慮。如果是從生產方式上來看,南方的秈稻的確是大概有80%左右是來自於雜交;如果從科研的角度來說,應該是100%的水稻都是通過雜交的方式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

既然說到水稻的雜交,就不得不提袁隆平老先生了,完成了將三系雜交像實際的轉化,使得水稻的三系雜交的目的實現,從而提升了國內的水稻育種水平和產量。但是這個主要是針對南方的秈稻說的。因為南方的秈稻主要是依靠三系雜交或者兩系雜交的方式生產出的雜交水稻種子。產量表現突出,品質各有千秋。也並不是雜交的水稻口感就不好,只是需要看育種家在選育品種時側重於那個方面。


而從育種的角度或者科研的角度來說,基本上現在廣泛種植的水稻品種都是通過雜交選育出來的品種。南方秈稻是通過2-3個自交系雜交後生產的種子;而東北的粳稻則是通過不同的自交系雜交之後在進行世代分離從而選育出優良的自交系品種。

因此,對於國內80%的水稻產量來源於雜交水稻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國水稻四億畝,雜交稻二億畝,雜交稻、常規稻各佔50%。市場上的大米也是雜交稻米、常規稻米各佔50%。南方種的是秈型雜交稻,雜交稻秈米佔的比例大,南方人們常認為我國水稻都是雜交稻。北方的水稻全部是粳型常規稻,粳型米是北方稻米的全部。北方的人們就有認為我國沒有雜交稻了。

生物都有一個普遍規律,即近交有害雜交有利。馬與驢雜交產騾,騾比馬和驢長得都高大就是這個道理。人不能近親結婚,否則後代患遺傳疾病或先天疾病可能性比遠親結婚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也是這個道理。雜交稻的父母本遺傳差異大,所以它們子一代就有雜交優勢,表現為比同時期的常規稻增產。一般可增產10-15%。雜交稻只在秈稻上取得了成功,粳稻沒有雜交稻。說雜交稻米佔市場大米的80%,還真不是這回事。

現在的常規稻育種也取得很大成績。黑龍江是我國最北的最大的商品大米基地,那裡粳型常規稻也有超級稻,畝產也在千斤以上。南方常規稻中也有超級稻品種,如南華粘,產量並不比雜交稻低,畝產也在千一二百以上。

雜交稻只能利用一代。雜交稻的父母本即恢復系和不育系通過授粉產生的種子即我們常用的雜交稻種子。雜交種子種下去即雜交一代,表現整齊一致,並顯現雜交優勢而增產。如果把種雜交稻收下的稻穀再種下去,那就是第二代。第二代表現植株高矮,熟期早遲,育性可育不育等性狀發生極端分離而表現極不整齊。它將比第一代減產50%以上甚至更低。所以雜交稻絕對不能種植第二代。

當前雜交稻都不是轉基因的。不管轉基因雜交稻或轉基因常規稻都有人在研究或選育。當前有個轉基因的汕優63雜交稻(不是已在栽培的汕優63),雖然已通過國家安全審定,但沒有批准推廣,沒有到大田栽培。所以當前市場上是沒有轉基因大米的。這事,我們儘管放心吧。

雜交稻二億畝,可增產稻穀二三百億斤。我們用最誇大的估算,也只養活五六千萬人。我們不要說雜交稻養活了中國十四億人的笑話了。否則,那將有十三億四五千萬人在不吃飯而活著的了。




科老師1


這個問題還得請我們的“水稻之父”袁老來解答!!就我半個農民而言,雜交水稻要比常規水稻好,1產量高2抗病能力強3性軟,好吃也好煮。從分田到戶我們就開始吃雜交水稻了,也不見對身體有啥不好的,但有一點要注意,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粘性很強的米(煮熟後像糥米的那種)吃後有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現在市場上的大米,有許多都是為了好看被拋光打蠟的,我建議有關部門得加大監管力度!


愛和生活較真的老頭


雜交水稻產量高,但口感不佳,大多數國人並不認同。大家都喜歡吃的東北大米,雜交水稻又佔幾成,恐怕不多吧。老袁從事雜交水稱研究幾十年,貢獻很大,增產效果也不錯,但是在國內實際種植推廣的又有多少呢?目前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成為政府推動的中心工作,國人對優質食品青睞有加,對口感不好的大米只能拜拜了。


神張6


雜交水稻好不好吃?準確的說不好吃!但是,雜交水稻最大的作用是在中國最需要糧食的時候,養活了大部份中國人!八十年代水稻畝產大約三百斤左右,當時全中國大約十一億人口需要多少糧食?而中國可耕種土地有多少?這些都可以在公開的資料上查到!而袁老最大的功績就是將畝產提高到八百斤至一千斤!有些人說可以進口,當時的中國有錢嗎?現在你在問好不好吃?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別?袁老曾經說過:以前是追求高量產,力求更高的產量來養活中國人。現在的目標是既要保持高量產,同時讓大米更好吃!


流浪的雲155277863


雜交水稻就是利用兩個有差異、而又能互補的品系雜交的後代,來種置的水稻,早期的汕優63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

汕優63抗病抗倒,熟相好,高產(1300斤),缺點是出米率低、品感差。當年為中國多解決溫飽問題而深受喜愛。現在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早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當然,汕優63被遺棄的另一個原因是梗稻產量的提高。現在中晚梗產量600kg以上,高產的甚至750kg,極個別地塊800公斤。現在所種置的水稻,絕大多數非雜交稻。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作物都是雜交(水稻)品種,本人非專業人士,很難用專業屬語反駁。植物的繁殖靠的是花粉,而風、昆蟲都是花粉的傳媒。象銀杏是雌雄異株,方圓十幾裡沒雄株,雌株照樣結果。還有,當你打開一個西瓜,發現果實裡面有若隱若現的白色分隔,這極有可能是西瓜地邊種置了葵花。

說梗稻不是雜交稻,並不是說梗稻就不用進行品種優化。現在種植水稻首選質優,然後高產、抗病、熟相好、口感好、出米率高。不同品種適用不同地區、生產條件。而能滿足上述條件的品種非梗稻莫屬。所以沒有人會刻意選是不是雜交水稻。


還是那個花


雜交水稻沒吃過,都是吃東北稻米,確實好吃,米粒晶瑩剔透,雜交水稻和轉基因水稻和東北大米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所以堅決不能讓轉基因水稻和雜交水稻進入東北。一條魚,滿鍋腥。


乘風破浪—


在蘇北基本沒有雜交水稻,農民種的全是粳稻淮五,南粳97O8,現還有少數種轉基因金稻,雜交水稻基本沒有,講袁讓人民吃飽飯是炒作,袁的雜交水稻是毛主席年代的研究成果,功勞全歸袁不合理


用戶66257373534


在我們這邊種植雜交水稻挺多的,雜交水稻品種也多。

雜交水稻因為品種不一樣,口感也很不一樣的,有的很好吃,有的就不怎麼好吃了。

並不是雜交水稻都是一樣的,品種繁多,產量和口感有很大區別。有的產量大不好吃,有的產量低一點但很好吃,有的產量過也好吃的也是有的。因為我們這邊傳統都是種早稻和晚稻,是秈米和粳米,這兩種米都有缺點,一個太糙一個太粘。後來雜交水稻可以有多個品種的選擇,既能增產又有不同口感,真的很好的。

所以我們還是要感謝袁隆平教授,能使我們種一畝地就有吃不完的米。還可以選擇不同口感的品種種植,有的好品種跟東北大米一樣好吃的。

只有種過雜交水稻的人才知道到底怎麼樣,吃了多個品種才知道好不好。起碼我是隻吃自家種的雜交水稻,超市裡的任何大米我都不喜歡的。哪怕是東北大米,可能是加工方法不一樣,放置久了沒有米香,還是沒有我們自產的米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