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養殖增產有高招

一、池塘選擇

應選池底淤泥少,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塘基堅固不漏水,無農藥汙染的池養殖,面積以3~5畝為宜,水深1.2~1.5米左右,PH值為7.5~8。放養魚種前10天畝用200~300公斤糞肥作基肥,為革鬍子鯰魚培育適口的天然飼料。

二、合理放養,投好飼料

1.兩級放苗。

剛運來的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汙染水質。但如實行兩級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後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於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並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

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釐米左右,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這就避免在養殖過程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地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鯰魚養殖增產有高招

2.合理投餵餌料。

鯰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下池頭一個月以喂精飼料為主,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適當高一些,每日分上、下午晚上三次投餵,投餵量以魚體總重的8~10%,讓魚都能吃飽吃好。有條件適當添加少量維生素和礦物質,長至1~2兩的魚,食量增大,這時混合飼料中蛋白質可適當降低一些。水源方便,後期可多施糞肥,多喂一些青飼料,如有豆餅適量投餵更加經濟。

同時,在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餵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鯰魚養殖增產有高招

三、加強管理

1.實行輪捕分養。

因鯰魚兇猛貪食,在投餌時往往大魚先搶食,而小魚吃不到食物,造成魚體大小差距越來越大,為此在捕撈鯰魚前應進行一次輪捕分養,將大小魚分塘飼養,使生長達到平衡。這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控制好水質變化。

要控制好水質變化,應專門配備多用泵進行注水增氧,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池水要滿塘,夜間要巡塘,發現塘內魚停滯塘面,說明是缺氧、浮頭的先兆,應立即加註新水,調節水質,另外應不定期用生石灰或用1ppm漂白粉消毒。

鯰魚養殖增產有高招

3.提倡鯰魚越冬。

秋季捕魚時,除大魚出售外,可將部分成魚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龍大棚),賣早春魚;這樣既可解決旺季鯰魚銷售難的問題,又可延長鮮魚供應時間,且魚價可成倍提高,真是一舉兩得。

四、適時捕澇

革鬍子鯰魚是熱帶暖水性經濟魚類,當水溫下降到15℃時,行動遲緩;水溫到10℃以下時,開始逐步死亡。因此,放養4~5個月後,應用密網捕撈,分批上市,到11月中下旬氣溫明顯下降,寒潮來到之前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