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闻名专家沈梦溪,和苏轼是旧友,却为何却主动参与乌台诗案呢?

shiyanbo


沈梦溪就是沈括。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元祐四年九月,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准于外州居住。接到诏命后,沈括就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购置的梦溪园,在此隐居,创作《梦溪笔谈》。

沈括大苏轼五岁。治平二年,苏轼进入史馆,与在昭文馆的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职,是有旧交的。 不过到了熙宁二年的时候,王安石实行新法,沈括支持变法,并且作为坚定的变法派,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 而苏轼与司马光等一起,则持反对意见,变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对立,这两人也分道扬镳。


当时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在朝中掌控权柄,所以作为守旧派中领头的苏轼,在这个时候被宋神宗下放到了杭州担任“二把手”的通判一职,但苏轼在政坛上的影响力还不低,因此沈括被宋神宗派到杭州监督变法事宜,宋神宗还专门嘱咐:“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可是沈括到了地方之后,就开始的搜集苏轼所作的新旧诗词,随后将这些诗词整理分类,找出其中认为是诽谤的诗句,加以详细的注释,回到首都后交给皇帝。


如苏轼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因为这一类的诗句,苏轼以“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下狱,甚至差点因此丢了性命,最后被流放黄州,彻底远离权利的中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

乌台诗案除了很多人认为的沈括是因为“文人相轻”,嫉妒苏轼的才华,对苏轼进行迫害以外。更核心的问题是新旧两派的斗争,我们知道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而没人情可言的,自古因政治权力斗争兄弟、骨肉相残的例子都多了去了,沈括和苏轼那点旧交在政治斗争面前不提也罢,不过乌台诗案真正的主导者并不是沈括,而是王安石手下的李定、舒亶、何正臣、李宜等人。


许多谦


章惇也是苏轼的旧友,两人曾私交甚笃,章惇的孩子是苏轼的弟子,那又怎么样呢。苏轼后半生颠沛流离,多半都是章惇所为。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但反对兄长变法,反对兄长与新党中的诸多人物来往,直斥这一众人为佞人。

格林徳沃与邓布利多曾是情侣,但最终道不同不相为谋,邓布利多亲手把昔日的爱人关入了监狱。

友情,亲情,与爱情并不是决定事态走向的唯一因素。

当然于苏轼而言,可能也有择友不慎的因素在。他自己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亦话



王嵩合


北宋时期分两个派别,有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守旧派乌台诗案就是这两派的斗争,当时苏轼和沈梦溪在一个部门工作沈梦溪是一个科学专家,苏轼是文学专家,因为一次酒局沈梦溪把苏轼出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