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诏安李自成,让他去打满清,结果会如何?

时间的七号记录者


假如崇祯帝能够成功招安李自成而封李自成为西北王。面对崇祯帝的攻打后金命令,李自成有两个选择:

一,去,接受命令,率军攻打后金。这里涉及的就是后金和李自成兵力的战斗力问题。后金是骑兵,李自成是步兵为主。以步兵打骑兵,基本上没有指望。明军败给后金原因有二:

1、明军没有坚决贯彻熊廷弼,袁崇焕的防御策略,还想着主动收复失地。

2、明军在李成梁的辽东骑兵被灭后,基本就是步兵。和宋朝和契丹,女真有,西夏的情形一样,败多胜少。

因此,李自成帅军去国外作战,也和明军一样没有什么作为,甚至表现还不如明军。

二,不去,不听崇祯帝的命令。理由有三:

1、既然是西北王,自当镇守西北,东北还是另外找人吧;

2、以人民需要休养生息,士卒需要休养为由拒绝出兵;

3,提出以大额的军饷条件为难崇祯帝,以此达到拒绝崇祯帝的命令目的。

从事实和逻辑来看,李自成拒绝崇祯帝的机率至少80%以上。

即:崇祯帝若能成功招安李自成,最大效果只是结束内乱而已。想要击败后金,还需要明朝正视自己的问题并改革。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钱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三个王朝的灭亡是因为钱:北宋,南宋,明朝。

北宋因为官吏厄员和军费臃肿又没有能够解决而灭亡。南宋因为官吏士大夫侵占大量土地导致南宋税基变小,无力支撑战争,而贾似道的改革也没有能够解决而亡国。

明朝的主要问题是皇室待遇问题和越来越大的军费问题。万历时张居正的改革只是增加了一些税源,最多能达到平衡,而无力去发动大规模的征战。

万历帝亲政后,开征了矿税。万历帝很聪明,没有把矿石收入给户部,而是进入自己的钱包。这才有了万历三大征的财务保障。

从万历时开始,明朝户部每年都是在勉力支持。原因在于朱元璋对农民征收5%—12%的低税。这点说越来越不能满足明朝皇室和军费的需要。

本来万历帝开征矿税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但东林党的士大夫或处于维护传统儒家农本价值观,或维护商人利益,而对矿税加以反对。

万历帝不惜罢免官员才得以实施的矿税,却被刚即位的明光宗给废除了,继续把明朝的财政危机留给自己的儿子,最终导致天启帝,崇祯帝等不得不对农民征收额外的税收,最终造成农民的反叛。

明朝的财政危机,造成了明军无法提升和维持自己的火器武器,也无力购入更多的红衣大炮,甚至连边防军的军饷都几个月发不了。

若明朝有钱,修建堡垒,守兵以火枪加火炮攻打后金骑兵,何愁不能取得胜利。

纯粹手机原创手打,随手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历史哨声


结果明朝还是会亡。

一、事实上,李自成在围攻北京城之前,曾透露出议和的意思,他也不想把事情做绝。只要崇祯同意他割据西北称王,并犒劳百万赏银,他将助明朝抵御满清。事成之后,他不尊奉明朝诏令,也不来京城朝觐,做个土皇帝就心满意足了。



二、这条件是非常苛刻,明朝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和反贼达成如此屈辱的和议。但是崇祯出于全局考虑,表示大体能够接受。无奈在具体谈判过程中耗费了太多时间,超出了李自成的期限,李自成才下令总攻,致使明朝灭亡。

三、如果崇祯和李自成达成议和,明朝就可以和李自成一道抗击满清。这样一来,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不会降清,明军则可以将满清挡在山海关之外,明朝至少在短期内不会灭亡。


四、但是,满清的问题暂时解决之后,李自成还是要处理的。满清暂时退兵,李自成必定居功自傲,向明朝索要更多的好处,否则他是不会继续和满清作战的。给不了,李自成就回西北做土皇帝,静观天下之变了。以崇祯的性格,真能忍受李自成的嚣张跋扈?

所以明朝和李自成是不能共存的。不久,明朝又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还是难免灭亡。明朝到末年已是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了,招安李自成也就多维持个10年左右,清朝还是会征服中原。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请右上角关注一下!谢谢!


石头说历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道题不能完全算是假设,因为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不是没有投降过,他们都多次被朝廷招安,只不过招安后又反了。

李自成的部队实际上战斗力不强,一直以来,都是实行“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降,降完继续打”的方针,这也是他们令朝廷头疼的地方。

而满清八旗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能与八旗兵对抗的明朝也就剩关宁铁骑了,而你们应该知道,曹文诏带着关宁铁骑,撵着李自成跑,而且,最后,李自成败在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之下。

再说说招安后,大明那时候已经国库空虚了,你招安了李自成就得发军饷,还得比别的军队发的多,不然只要底下士兵一有不满,大喊一声就又回去四处打劫去了。可是发军饷崇祯有钱吗?

所以,综上,即使李自成被招安了,他也不会去打满清,他最多就是驻扎在原地吃军饷,吃完了军饷他还会造反,这笔账,迟早要崇祯代表大明朝来还他的。


無月文化馆


假如崇祯当时答应李自成的要求,让他做个西北王,这也算招安了,如果真这么做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满清不会这么快入关,以后是谁的天下真不好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不会傻乎乎的心甘情愿被当枪使用。

在当时京城被围的时候,如果崇祯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那么李自成下一步会怎么做呢?说实话对于自己军队战斗力如何李自成是有底的,一统天下当皇帝,这目前是没这个实力的,即使包围了北京!

因此李自成谋求从崇祯这里获得一个正统名号,从而拜托流寇的烂名,假如崇祯答应了,李自成会去打满清吗?即使去也是不会使全力,毕竟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都不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自成坐山观虎斗,以不变应万变!

那最后明朝会灭亡么?按照明末这种状况,东林党的瞎搞,灭亡是迟早的问题,但是是不是满清最后入主中原,这就不一定了!


飞鱼小侃



看到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崇祯帝招安皇太极去打李自成和张献忠,是不是更好?

这是不是开玩笑?明朝末年,明朝的腐败和无能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皇太极在明朝灭亡前的15年,即崇祯二年(1629年),第一次带大军杀到北京城下,当时就有手下建议攻破北京得了。皇太极说,攻下不难(吹牛),守之难(清史稿)。说明这个时候,满清已经有进取中原的野心,只是时机不成熟。

李自成自从参加农民起义,一直就是桀骜不驯,张献忠曾经投降过朝廷,李自成被孙传庭打的只剩下18人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投降朝廷,从来没有投降过朝廷。经过多年的努力,李自成终于于1644年正月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之后带领数十万大军经过山西杀到北京城下。



有人说,这个时候李自成传话给崇祯帝,只需要封李自成为西北王即可,李自成就会引兵撤西安。我就在想,如果学历史学到这个份上,我还有什么话说?此时李自成拥兵近百万,占领了陕西、河南、山西全部和山东、湖北一部,这个时候是建立新朝廷的好时机,开创一个新朝代一直是李自成最真实的理想。这时候李自成会听崇祯帝的?接受招安,去打满清?痴人说梦。

好吧,就说早些时候招安的事吧。早在崇祯九年(1636年)左右,距离明朝灭亡还有8年时间,张献忠接受了招安,但是兵不离甲,枕戈待旦,张献忠根本就不会听从朝廷的调遣。更别说李自成了,当年,孙传庭抓获了李自成的大哥高迎祥,高迎祥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这个梁子从此就和崇祯帝结下了,不共戴天。


1644年清军入关后形势图


李自成也好,皇太极也好,都是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岂会替你卖命?

不要等出了大事才想到要别人帮忙,谁那么傻给你当枪使?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个人也好,关键是在平时多积德行善,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积累正能量,这才是正道。


坐看东南了


满清入关是谁的问题?吴三桂的问题?我认为导致满清入关,第一罪人是吴三桂,然而其背后的推力则是李自成。当时李自成采取的作战方式是流寇式作战,说到底李自成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这场起义爆发的突然,甚至李自成也没有想到会发展的这么快。这个时期的天灾人祸,可以说成就了李自成这场起义。

而李自成是流寇式作战,军饷问题如何解决呢?首先李自成提出来了“闯王来了不纳粮”,也就是说李自成不能从老百姓手里拿,唯一能想办法的就是各地的世族和地主。恰恰是这个决议,使得李自成无法取得明朝世族的支持,也就是说李自成一直没能获得实际的支持,因为唯有世族点头,李自成才能真正推翻明朝。

然而李自成一个杀字使得世族不得不倒向满清,吴三桂会让满清入关,就是因为看到了李自成对待世族的态度,知道自己没有投降李自成的余地,不得已吴三桂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满清。事实上满清入关之后,北方地主和世族阶级迅速对其进行了支持,可以说满清是利用了明朝的力量打败了明朝。

所以崇祯当时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依旧是平定不了北方世族同农民的矛盾,这种矛盾之下,依旧是会导致后来的争端。只不过这可以让明朝苟延残喘一阵时间,但是当大顺、大明、清并立的时候,局势可就不是如此简单了。可以说李自成的强横,终究会把崇祯往满清推,只不过重蹈了宋朝的覆辙罢了。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可以说脑洞大开了。

但是脑洞大开就一定能颠倒乾坤?静夜史认为并不能。也就是说,即使李自成接受了崇祯的招安成为大明将领,他还是不能击败清军保全大明社稷,明朝依旧会灭亡!

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李自成的人设就充满着各种悲哀。这样的人,无论是建立自己的王朝,还是成为大明的中坚,甚至说成为清朝的马前卒,都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所以,明朝该亡还是亡,清朝该得天下还是得天下,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明朝当时的内外因素决定了历史大势不可违背!因为以下因素的存在:

1、李自成的能力问题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只坐了42天的江山,然后就匆匆退出,一路挨打,最终烟消云散。

为什么这一切如此之快呢?主要原因就是李自成团队的能力不足。

从1628年起兵,李自成除了最后一次风卷残云攻陷北京,取得了消灭明朝的空前是胜利,其他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屡战屡败。甚至在人数远远多于明朝官军的情况下,李自成的部队也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是李自成的意志不够坚定吗?不全是,但手下的乌合之众确实让一切不可能的失败成为可能!

农民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一支可怕的力量。但是这个力量需要因势利导,也就是说,只有在英明领导的带领下,这个力量才能改天换地,首先王朝的更迭。而李自成能力的缺失导致他手下的农民只能打碎救王朝,而没有能力建设一个新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组织力和战斗力不足,使得农民起义军相对于明朝官军,除了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剩下的只有不足。

而一旦遭遇关宁军这样的强势武装,李自成的军队只有被追着打。按照很多人的说法,关宁军是明朝末年最强悍的武装,如果说这支武装不好打。孙传庭这样的次一级武装应该能打得过吧,事实证明还是不行!如果崇祯没有催着孙传庭去送死,李自成能不能拿下西安都很难说。

这样的军队,去攻打清朝的八旗军队,简直就是送人头。此时的八旗已经经过了两次改组,自1615年创立,经过1636年加入蒙古军,1642年加入汉军,已经成为一支多民族多兵种的强悍力量。

这样的军队,关宁军尚不能与之野战取胜。李自成的军队又如何能击败清军?要知道,军队在精不在多,农民能够一涌而起数百万大军,当然也能够一哄而散。

关于农民起义军的特点,想必崇祯是有了解的。所以在李自成多次表达了想要接受招安信号时,崇祯选择了拒绝!

不是鄙视你,是你真的不好用!

2、明朝的资金勤问题

打仗就是烧钱,尤其是北上和清朝决战。但是明朝没钱,如果有钱,明朝断然不会沦落到烽烟四起的地步。

所以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崇祯招安了李自成等部,让李自成成为明朝的在编人员,他拿什么去给将士们发工资呢?要知道自己可是一言九鼎,代表着大明绝对的权威。而没有拿到工资的农民起义军是继续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冲向清军送死呢?还是反戈一击干掉崇祯这个老板呢?答案再明显不过。

天启年间,孙承宗构筑了从山海关到锦州的防线,也就是“关锦防线”,关锦防线的诞生,有力阻击了清军从辽西走廊进入中原威胁明朝。

在当时后金还没有征服漠南蒙古,组建自己的海军的情况下,辽西走廊是后金入关的唯一通道,关锦防线也成为后金军队难以逾越的天堑。

但是,为了构筑这条防线,明朝却几乎倾其所有。毕竟孙承宗的防御体系是以堡垒和城池为基础的,要想取得压缩后金回旋余地的目的,明朝就需要不断筑城,并不断向北推进。

而越向北,后勤补给线越长,成本就越高。

到关锦防线趋于成熟时,这条长200公里的防线已经成为一个年耗至少300万两的吞金巨兽。虽然孙承宗一面筑城一面屯田,但是由于小冰期到来,明朝的屯垦并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评价每年也就产出最多15万两。这就意味着,剩下的至少285万两的漏洞,需要从明朝国库中出。

假使明朝的财政收入能接近或者达到北宋的水平,在西北修建堡垒堵死西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现实是明朝末年的财政收入只有500万两上下,大部分都投入到关锦防线了,九边重镇怎么办?拿什么去赈灾?而且最要命的是随着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后金完全可以借道蒙古南下劫掠,耗费巨资建造的关锦防线真正成为鸡肋的存在!

后金和漠南蒙古的联合,使得明朝北方压力骤增,开支更加庞大。

面对这种情况,崇祯从地主手里收不到税,只好向农民摊派,这才导致李自成等人揭竿而起。

如果明朝招安李自成,首先发不起工资,其次开支继续增加加速明朝破产,最后农民起义军和关锦防线天然不匹配,最后只能造成1+1<2的效果。

最后,作为明朝的对手,清朝一直在为成功入关而努力,对于主动投降的汉人,清朝一直礼遇有加,这使得很多没有节操的汉人找到了家的感觉,为了不落到和袁崇焕一样的地步,他们纷纷投向清朝阵营。更重要的是,编入八旗的汉人享受股东分红的收益,这使得他们不仅能够发光发热,还能够养家糊口。相比于充满猜忌的崇祯政府,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李自成虽然不一定投向清朝,但是其意志不坚定的手下就不一定了,倘若如此,崇祯借李自成的手消灭清朝的目标就无法达到!通过两败俱伤挽救大明就更是无从谈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如果崇祯招降了李自成,让他去打多尔衮我觉得明朝还得亡。至于谁能坐天下还真不好说。

话说崇祯十七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团团包围了北京城,就在这危机时刻,李自成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史料记载:十八日……贼攻彰义门甚急。监视宣大太监杜勋首先降贼,射书城上呼曰: “我杜勋也。”勋素贵,军官们都认识他,见勋独身来,不发矢。

也就是说,李自成派投降的太监杜勋去和崇祯商议签协议之事。太监杜勋入城会见崇祯帝,见到崇祯后,宣称李自成兵马强劲,同时转告了崇祯合议的主要内容:割据西北一带作为李自成的封地,并犒劳三军军银百万两。然后老李愿归顺明朝廷愿校犬马之劳:“内遏群寇外御强清”,但有一先提条件:应许以不奉诏不朝觐为首要条件。

崇祯一想就顺坡下驴答应了下来(真实历史没有达成协议。)李自成大军稍做整顿,急忙去山海关抵御多尔衮的后金军。此时多尔衮原来计划被打乱了,因为李自成没进京,故手下大将刘宗敏没有掳掠陈圆圆,吴三桂没理由降清。

李自成和吴三桂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多尔衮没有招架之力,败回老巢。吴三桂欲乘胜追击,李自成一拉老吴的衣袖,低声说道,难道你为官这么久了,不明白崇祯的心思,“养寇自重”你不懂?难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也不懂吗?吴三桂暗竖大拇指,心里暗自服气。高、实在是高,不愧“贼首”称号,哈哈大笑。于是二人各带人马回京复命。



还别说老李基本看透了崇祯的心思,崇祯能招降李自成也是权宜之计,他的如意算盘是,等消灭了多尔衮的后金军,缓过劲来收拾老李的大顺军,老李可不是吃素的,没等崇祯下手,老李命大将刘宗敏用弓弦勒死了崇祯。李自成最终称帝,吴三桂降李自成,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取得了成功。李自成建立大顺帝国,宋献策为军师。吴三桂为兵马大元帅,陈圆圆和吴三桂终于有了个美满的结局。


秉烛读春秋


其实李闯王人本质是不坏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偏安一偶,做他家乡陕西的土皇帝,从根本上不会动摇大明的根基,那时崇祯有认真考虑过招安李闯王的,可是那时的大明朝廷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崇祯又摇摆不定,手下大臣又各怀心事,李闯王围住北京时有跟崇祯谈过条件,崇祯答应了,可是派去传话的人心怀鬼胎,一直没有把崇祯的意思穿到李闯王,导致李自成一怒打下了北京城。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李自成肯定只会要点粮饷和官印就撤军,至于满清,只要李自成一撤,大明腾出手就可以打得他哭爹喊娘,根本都不需要李自成帮手,唉,所以崇祯临死前说的诸臣误国并不是自己推卸责任,确实那时大明朝廷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文-安泽君

1644年李自成大军从陕西东进,很快整个山西望风归降,大顺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到北京城下。

李自成自己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的这么快,一路上的顺风顺水出乎他的意料,当由流民、土匪、前官军等组成的几十万大顺军将这座200多年的古城团团包围的时候,李自成的内心其实是忐忑不安的。

思考了一昼夜,李自成是又激动又惶恐,功成名就的机会就在眼前,可他又打起了退堂鼓。草根出身的李自成想一睹大明天子的容颜,但在什么场合以怎样的形式见崇祯帝,这又是个问题。

第二天李自成最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皇权的威严仍然使人有所畏惧,李自成派遣投降的太监向北京城内传达了他的意思“裂土封王,不受朝见”。李自成希望朝廷将西北割给他,让其称王,只保持明面上的臣属关系。

如果崇祯自己做下决定,并成功凑齐百万两白银,招安了李自成,那天下形势就大变了。

先不论李自成的真实意图,如果北京城不破,吴三桂就不会降清。而多尔衮本来是再次打算绕道蒙古进击中原的,这种军事行动充其量只能是劫掠,满清不解决吴三桂和山海关,根本就取不了天下。

李自成也是个聪明人,他不至于傻到替明朝真的去和满清拼命,只有两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才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