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万里欧洲强国主动向乌克兰派兵,不怕俄罗斯报复吗?

果域原生态


在木叔看来,英国人这么做不仅不怕报复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第一,英国军队来了,几乎等于美国人也来了。

英国现在正在脱欧,虽然最终方案要在议会辩论5天,40个小时,在12月11日才能够结果,但英国的梅首相其实已经心意已决,也就是骨子里就不是欧洲的人了。

所以英国的这个举动其实和欧盟没啥关系,却反映了美国的意愿。在对抗俄罗斯的问题上,英美走得更近,欧盟则显得犹豫。

鉴于这种特殊关系,美国人不方便动用北约驻军防守乌克兰——毕竟乌克兰还不是北约盟国,那么英国人打前站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英国人讨巧,不是传统的战斗部队,而主要是以宣传为主,更说明他们张弛有道。

第二,英国对俄罗斯本来就很讨厌,特别是特工被杀案。派兵到乌克兰等于给俄罗斯以牙还牙。

英国不怕俄罗斯报复的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先对英国进行了“侵犯”,派遣两名笨手笨脚的格鲁乌特工实施了一次未遂暗杀。结果连自己的行踪都被英国情报部门挖了个底朝天,甚至他们在情报学校的获奖证明以及护照号码是连号的事都曝光了。

普京之前说他们是游客,后来在证据面前装聋作哑,再后来在一次公开场合声称特工叛国谁都可以杀。可见他也算承认了。

俄罗斯派人到英国杀反政府特工,与沙特派人到土耳其杀反政府记者,本质上没区别。

既然俄罗斯先对英国侵犯,英国这次对乌克兰的保护,当然有可以恶心俄罗斯。这不是英国怕不怕俄罗斯报复的问题了,而是俄罗斯怕不怕英国报复的问题。

第三,确实有防止俄罗斯再进一步染指乌克兰野心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乌克兰擦枪走火。

英国人来到乌克兰,表面上是制约俄罗斯,其实也有制约乌克兰的意味。因为根据各方消息,不仅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周边部署了8万多精锐,乌克兰当然也会在边境和重点地区部署数十万人,以防不测。

这样的对峙其实很容易擦枪走过。而且黑海刻赤海峡的危机,本质上也是一次偶发的擦枪走火事件。如果在这种彼此都动怒的心态下,不进行一定的隔离或者缓和局势的话,未来再有擦枪走火恐怕就是大战的导火索。

英国人的到来,其实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

这支部队不是战斗部队,他们不可能主动袭击俄罗斯。但反而会让乌克兰得到安慰,使得他们不会那么紧张,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第四,欧洲人不敢做的事,英国人做了,就显示出脱欧的优越性。

木叔以上说了,英国人的脱欧到了关键时刻,甚至可能都不会通过。在这个背景下,梅首相派兵到乌克兰,其实也有内政的考虑,也就是做给不喜欢脱欧那帮人看。

道理很简单——在乌克兰危机中,欧盟口惠而实不至,默克尔在乌克兰不敢派一兵一卒,因为他们和俄罗斯有利益关系,比如几条俄罗斯输气管道对欧洲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

英国则没有这个顾虑,所以不在欧盟内部,反而可以有对国际社会的更大责任感,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这确实也是梅首相从侧面来表达脱欧对英国和欧洲好处的一个例子。


你如何看英国派兵到乌克兰?


木春山谈天下


就是死,英国人也梦想着踹俄罗斯一脚。西欧诸国中,只有英国和俄罗斯之间是真的有切肤之仇!因此,所有欧洲国家都可以讨厌俄罗斯,只有英国人的内心一直是痛恨俄罗斯、抵制俄罗斯的!

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仇恨可以算是世仇。英国曾经是“日不落”的庞大帝国,殖民地遍及全球。从美洲、非洲、亚洲、一直到澳洲,都有英国的属地。

对于英属印度,英国一直视为自己的领土。但是,英国发现俄罗斯帝国也在觊觎这块领土。为了防止俄罗斯染指印度,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爆发了百年苦战。这些战争,史称大博弈,特指英国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为了争夺领土爆发的冲突。

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和俄罗斯的冲突

1839年到1842年,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是在阿富汗发生的。英国担忧俄罗斯会经过阿富汗进入自己的属地印度,因此派遣英国控制的印度军队进入阿富汗和俄罗斯-波斯联军之间展开了第一场战争。

第二次英阿战争,依然是英国和俄罗斯之间为争夺中亚地盘发生的冲突

1878到1880年之间,俄罗斯再次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中亚。为了保护英属印度殖民地,英国再次入侵阿富汗。虽然英国最后大获全胜,但是也损失惨重。

第三次英阿战争,还是英国和俄罗斯之间为印度领土发生的纠纷

1919年,阿富汗和英国保持了多年的和平相处,终于再次出现倾向俄罗斯/苏联的迹象。因此,英国不得不再次发起对阿富汗的军事入侵。

在长期的领土争夺战中,英国人积累了比欧洲任何国家都要深重的对俄罗斯的仇恨。

因此,德国、法国虽然讨厌俄罗斯,但是马克龙、默克尔都能和普京坐下来谈,而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只有仇恨。毒杀双面间谍之类的外交冲突,大多发生在英国。

因此,乌克兰和俄罗斯发生刻赤海峡事件之后,只有英国愿意真正采取一点军事支持行动。


七号台


主动向乌克兰派兵的欧洲强国,除了英国以外,再无他国。而英国敢向乌克兰派兵,不是不怕俄罗斯报复,而是俄罗斯根本就不敢报复。可以说,英国的这一招走得非常好,成功让乌克兰局势更加复杂起来。

在乌克兰问题上, 英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为欧洲大陆的欧盟国家,是一定不敢向乌克兰派兵的。因为欧盟与俄罗斯犬牙交错,一旦俄罗斯报复,则欧盟的百年基业,就算不被完全破坏,也会千疮百孔,欧盟自然得不偿失。

而英国就不一样了,英国远居海外,就算俄罗斯报复,也只能先从欧盟下手。而英国又即将退出欧盟,俄罗斯把欧盟打坏了,英国也并不会怎样,说不准英国还会偷着乐呢。英国最愿意看到的结局,大概就是俄罗斯与欧盟两败俱伤。到时候,英国又可以像历史上那样,动不动就干涉欧洲大陆各国了 。

至于俄罗斯直接打击英国本土,冲突没有升级到那种地步,俄罗斯还是不敢动手的。因为在只有英国挑衅,而美国和欧盟还没有动手的时候,俄罗斯如果贸然行动,必定会面临欧盟和美国的双重打击。且英国所在的位置,让俄罗斯也并不好直接动手。

当然,目前的国际整体局势对俄罗斯并不利,欧美国家众多,且实力都不弱,俄罗斯实际上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位置。国际格局给俄罗斯留下的的选择并不多。被动防御性地应对,是俄罗斯当下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唯一的出路。


苏绽


英国军舰派兵到乌克兰从海洋上出发是比较远,要兜一个圈子,但绝对没有相隔万里的概念。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1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在近日表示,为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帮助乌克兰培训特种部队,特派遣72名士兵为乌克兰提供帮助。从威廉姆森的讲话内容可以看出,英国准备派兵去乌克兰,但是区区72名士兵,仅仅是为了乌克兰培训特种兵的需要。

(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

英国的这72名士兵去乌克兰没有现实军事意义,就是720名士兵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作用。这是英国针对俄罗斯的一个政治动作,其政治宣示的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不过威廉姆森还表示,英国因为乌克兰面临俄罗斯的侵略威胁,将派遣更多的士兵和一艘皇家海军舰艇前往乌克兰,以捍卫自由和民主。在俄乌刻赤海峡冲突事件上,德法已经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约定召开诺曼底式四国会谈,法德两国准备以中间人的角色调解俄乌关系。


(英国首相特雷沙.梅)

美国和北约对于波罗申科要求军事支持的呼吁,没有回应明确表示不希望扩大事态和不会出兵。英国这个举动还是耐人寻味的,这肯定有英国自己的盘算。在今年3月份因为英国前俄罗斯间谍中毒案,英国成功的挟持了美欧西方世界,集体对俄罗斯进行了惩罚和群殴。俄罗斯是英国的宿敌,双方存积的怨恨极深,英国会根据形势利用一切机会打击削弱俄罗斯。这次英国的出兵行为很明显,不仅仅是刷存在感这么简单。


(英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和美国防部长马蒂斯)

英国人的战略设想素来超前,这次俄乌冲突应该是英国看到了机会。目的是想将俄乌冲突事件扩大,利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仇恨,挑起乌俄新的军事冲突。这是因为英国看到了俄罗斯在对外军事冲突上疲于应付,力不从心的实质。要削弱俄罗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乌克兰与俄罗斯打起来。战争规模应该是越大越好,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对于乌克兰政府,不管战况如何,背后总能够得到美国和北约的武器装备的支持。而且是即使乌克兰失败,俄罗斯也得不到什么,也与乌克兰一样,战争将拖跨俄罗斯。

如果要问英国怕不怕俄罗斯的报复,英国还就真的不会害怕。乌克兰与俄罗斯交战,英国和北约站在后面,打的还是代理人战争。不过,乌克兰的局势能不能按照英国的战略构思发展,这个倒是问题。现在对于扩大乌克兰事态积极性最高的是英国,美国和北约其它国家明显没有意愿,法德两国持反对态度。这其中主要的是看乌克兰自己,能不能把握好自己。


亦新湖


对于英国不远万里支援乌克兰的举动,我们的内心十分感动。非常敬佩英国人一直以来就有一颗喜欢干预他国事务的好奇心,和从不畏惧任何风险的勇气。

估计波罗申科也没有想到,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尴尬时候,英国人会暂时忘却自己脱欧惹来的一身烦恼,会冒着脱欧议案有可能被议会否决的风险,不顾保守党政府有可能下台,而积极响应战争狂人波罗申科的召唤,派自己的子弟兵,勇敢地冲上第一线,与“邪恶”的俄罗斯面对面作战。

这种大义凛然,连特朗普也会伸出大拇指称赞。

这种国际主义精神,让北约秘书长也会佩服连连。

这种敢于深入虎穴的忘我斗志,让默克尔也会吃惊地看。

特蕾莎梅不愧是铁娘子,可惜她必须排在我们熟知的撒切尔夫人之后,所以只能当“二”了,哈哈,这个数字只是有点巧合。

其实,大家仔细一看,都会恍然大悟,这位梅姨并不是真二,她派出的是77旅信息化部队的一个小组,只负责在乌克兰后方,帮助波罗申科在网络上搞针对俄罗斯的破坏性宣传。虽然使坏也是英国人的强项,但已经没有生命危险,更不是乌克兰急需的严格意义上的出兵作战。

但有病乱投医,来了都是客,波罗申科即使心烦,即使不满意,也要笑脸相迎,因为好歹也算北约出兵了,好歹也算自己的正义事业被西方认可了,好歹自己已经不再孤单。

“”拉大旗扯虎皮“”,这是我们古老的谋略,看来波罗申科已经完全掌握。而对于同样有深厚底蕴的英国人梅姨,更知道什么叫少花钱多办事,什么是干巧活儿'挣脸面。我相信,如果他俩开一家公司,一定会很挣钱,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空穴来风,知道什么是空手套白狼,更懂得“”说的比唱的好听“”的深刻内涵。


新文化街男孩


一心向西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11月25日突然利用仅有的家底放完三大招,骤然升级俄乌紧张局势。在无力应对俄罗斯即将带来的狂风暴雨之时,也给人们留下一丝疑惑,谁给了波罗申科熊心豹胆,让他这样为了利益肆无忌惮,然而一则英国的消息让波罗申科的误判行为有了一些答案。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1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今天宣布,因为乌克兰还继续面临俄罗斯的侵略威胁,英国将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英国将派遣更多的士兵和一艘皇家海军艇前往乌克兰,以捍卫“自由和民主”。此外,乌克兰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将接受英国人员的培训。据悉,英国皇家海军“回声”号水文测量舰和72名士兵将被派往该地区。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老牌的列强、昔日的世界霸主一一英国终因二战时只牺牲殖民国利益而被美国拉下神坛,沦为美国的附庸。近年来作为反俄的急先锋屡屡跳到前台来挑战俄罗斯,这次高举“自由和民主”的大旗继续挑唆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就不奇怪了。2018年3月4日的英俄“双间谍中毒案”早已淡出国际社会的视线,这个引起俄罗斯最严重的外交官驱逐的政治事件也终因俄罗斯大选和俄罗斯世界杯成功举办不了了之。英国以“双间谍中毒案”主角移送给美国后再也不理会此事为才结束了此事件的发酵;在叙利亚战局中,每当叙利亚有进展讨,叙“白头盔”组织就爆料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攻击,矛头直指俄罗斯指挥下的叙利亚政府军。“白头盔”的消息直接被美英法军事使用,作为打击叙政府军有力的证据,然而随着叙局势的明朗,造假的、被英美资金资助的叙“白头盔”大批组织成员被美英接走,淡出了叙局势的视线。
英国敢向俄罗斯开战吗?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表态之前,特蕾莎·梅可不敢,但敢用小动作来暗中唆使乌克兰挑衅俄罗斯。英国高举“民主和自由”大旗的地区将是局势紧急的暴发点,波罗申科,你准备好了吗?


山合水


俄罗斯流亡海外的各界人士最喜欢去的国家就是英国。只所以如此,是因为英国对寻求政治避难的俄罗斯人不设置门槛。这是英国的一种政治举措,目的是利用体制优势吸引资金、人才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再者就是代表欧洲大部分国家与俄周旋,防止俄罗斯渗透欧盟。当然,不管有任何客观的目的和理由,英国的义举还是值得世人称赞的。

此次高姿态表示派兵援乌,目的仍然是为了显示英国“正义凛然”的形象,不会有实质性举措。但英国此举的确是非常有必要的。英国毕竟是世界性大国,理应主持公道,该表示的时候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

英国表示向乌克兰增兵己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时,英国就向乌克兰派遣了75名官兵帮助乌方培训乌克兰士兵。此事表示派兵乌克兰,大概也只是派几个教官而已,不会派出作战部队。

英国的表态另一个意思是试探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对俄乌冲突的态度,意思就是如果美国和其他北约大国有意武力干涉俄乌冲突的话,英国一定会跟上,出力多少哪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欧美武力干涉乌俄冲突可能性不大,虽然有欧洲大国警告俄罗斯不要低估北约的决心,但北约不会为乌克兰拿身家性命来拼。如果乌克兰被大规模进攻,北约一定不会袖手旁观。所以英国的作用也不能小视,同样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俄罗斯只所以强压乌克兰根本的目的就是把乌克兰套牢,不让乌克兰平安无事加入北约,这样对俄罗斯更不利。只有与乌克兰存在纠缠,北约才不敢吸乌入北。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总是想方设法缠住乌克兰的根本原因。

(梅少女美照)

如果英国不向俄罗斯大规模派兵,如果没有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俄罗斯不会报复英国,因为俄罗斯根本不担心英国向乌克兰派几个教官。

英国此举是为了配合北约盟友一致对俄施压的政策,希望俄罗斯知难而退。俄罗斯当然也看透这一点,不会对英动武报复。

不过,英国表示向乌克兰增兵,虽距离遥远,但雪中送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英国的表示会推动欧美和国际社会向俄进一步施压,缓解了乌克兰人民受俄兵锋之险。

乌与俄,实力悬殊,但不是因为实力不如人就不敢挺身而出保家卫国,那怕就用大刀长矛,也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欧洲雄主英国,它鼓舞了勇敢的乌克兰人民们要坚定信心,拿出百倍的勇气保家卫国,保卫乌克兰人民的安全。

为大义民主的英国点赞,为英勇的乌克兰军队点赞!为维护世界正义和公理的人们点赞!


神碼人生



现在很多人对英国是不屑一顾,常常是以轻蔑的口气说出“那个没落的日不落帝国不值一提”之类的话。与如日中天时的日不落帝国时期相比,现在的英国确实衰落了,也早已退出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但是,如果据此认为英国已经不堪一击的话,不仅不辩证,而且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祟。尽管英国常常被比喻为美国的跟班,但美国人却不是这样想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借助了英国的资源和影响力。如果没有英国,美国不可能在冷战中获胜,不可能维持这么多年的霸主地位。

英国曾在11月21日宣布将派出军舰前往乌克兰地区,而在11月25日就发生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亚速海冲突事件。近日,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表示,为了“正义和自由”,英国将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是迄今为止西方国家中唯一表态在军事上给予乌克兰支持的国家,而即便是美国,也只是要求双方保持冷静,避免提到军援问题而刺激俄罗斯。为此,有不少网友发问:英国难道不怕俄罗斯报复吗?当然,也有网友回答的很有趣。说“小小的英国是在找抽!”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如果俄罗斯武力攻打英国的话,仿佛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轻松和简单。但遗憾的是,俄罗斯却不是这样想的,包括冷战时期的苏联也没这样想。在历史资料中从没有发现苏联或现在的俄罗斯对英国进行过明确的武力威胁的语言,有的只是含糊其辞的宣传性表态。为什么?因为俄罗斯和美国的想法类似,忌惮英国的资源和影响力。


也许有不少人对英国资源和影响力只剩下概念了。其实,虽然英国已经没落了几十年,但英国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吃瓜群众也许感受不到,因为吃瓜群众更在意直观的现象或数字。比如拥有多少飞机、坦克、导弹、核弹头等武器,以及有多少武装部队等。但在国际上的博弈却不仅仅是靠这些,特别是大国间的博弈,他们更注重的是政治资源和影响力的较量。一个小国可以轻视英国,但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大国绝对不会轻视英国本身具有的资源和影响力。特朗普可以硬怼很多人,在阿根廷峰会上他可以对他所崇拜的偶像普京视若无睹,但他却会对媒体说他在访问英国时,一个细节上不尊重女王的指责脸红脖子粗的解释半天。可以看看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英国女王的。看似只是礼仪和传统,但在现实同样含有深意。不信的话,可以将人们对日本天皇的态度和对英女王的态度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态度更虔诚。同样是欧洲王室,可以比较一下西班牙、挪威等王室成员与威廉王子夫妇所到之处的影响力。

有人认为英国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虽然英国曾在世界霸主的座位上待过几百年,尽管英帝国曾覆盖过世界四分之一的领土,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英国确实没落了。可是,在国际事务中却不能忽视英帝国留下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它这只“小蚂蚁”也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随便可以踩的,包括俄罗斯!当然,俄罗斯也踩过!不过,俄罗斯至今仍然没有承认!也许俄罗斯确实没做过,也许俄罗斯不想惹这只“小蚂蚁”。我说的这件事是今年3月4日发生在英国的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英国当时的反应,俄罗斯当时不是踩了“小蚂蚁”,而是捅了“马蜂窝”。在几天时间内,几十个国家突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围攻”俄罗斯。有人说,这都是美国的影响力。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英国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占的比重更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没落了。但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规模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的名称叫《英联邦国家组织》。而且,这个组织一直在运作。这个组织有53个成员,虽然有缅甸、爱尔兰、马尔代夫退过群,但也有苏丹、南苏丹、苏里南要入群。我们不提老欧洲,即便是在非洲,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这几个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皆是英联邦国家。直到现在,英国女王仍然是16个国家的元首。比鼎盛时期的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还多一个。最主要的是,在这16个国家中有个别国家的政府曾想废除这一制度,不再拥立英女王为自己国家的元首。然而,奇怪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却不答应。这才是真正的资源。试想一下,如果俄罗斯攻打英国,伤了他们的国家元首,他们会支持俄罗斯吗?强调一下,英联邦这个组织的加入是自愿的。说明什么呢?

美国是个讲求战略博弈的国家,它能有今天的地位不仅仅是依仗实力。英国是悄然退出霸主宝座的,美国则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英国的霸业。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利用与英国的渊源,很巧妙的接收了英国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比如“五眼联盟”国家,美国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展到英国女王为元首的16国,然后又进一步扩大到了英联邦国家。同时还通过英国拉来了一些英国原来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而美国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紧紧的“抱住”英国。而不是将英国当作跟班。而美国怂恿英国退出欧盟显然是在为拆散欧盟作准备。可以很肯定的说,如果法德两国继续欧洲军梦想的话,美英肯定会在未来拆散欧盟。从这次波兰、奥地利、波罗的海等欧洲国家的表态来看,未来的欧盟命运不容乐观。


就像两个人打仗一样,块头和帮手是一方面,而心理优势也很重要。如果单以军力相比的话,俄罗斯无疑是碾压英国的。但英国对俄罗斯却并无心理劣势。首先从历史来说,英国在和俄罗斯的战争中胜多负少。俄罗斯占优势的只是在英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时,而且俄罗斯也只是在背后支持阿富汗而已,并没有和英国直接开战。还有就是英国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时候,俄罗斯(原苏联)也曾暗中支持那些国家。而在英国和俄罗斯的正面冲突历史上,英国却占据着优势。最典型的一次就是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当时的英国还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一,英国本不想参加欧洲大陆的战争,其实是被法国忽悠的,因为法国想打,但又担心打不过俄罗斯。结果是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打败了。不仅发展停滞了,还因此卖掉了阿拉斯加。所以,英国对俄罗斯并无心理劣势。

以英国现在的军力,当然无法撼动俄罗斯。但俄罗斯要想去攻打英国那也绝非容易的事情。一来是因为英国不是“小蚂蚁”,而是“马蜂窝”,如果俄罗斯动了英国,虽然不能说英联邦国家全部都会上前,但英王还是元首的16国不会答应,五眼联盟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更不会答应;英国虽然已经衰落了,但英国人在海上作战方面的技巧和经验也未必会输给俄罗斯,1982年的英国比现在的军力还弱,但它那次万里征战马岛的自信,相信并不是哪个国家都具有的。英国核武器虽然没有俄罗斯多,但它也不是没有,而且核武器并不需要太多,互相摧毁已经足够了。所以,如果英国真正害怕俄罗斯报复,它就不会派兵去乌克兰了。而以普京的战略智慧,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俄罗斯不会轻易去捅英国这个“马蜂窝”的。


卞竞婉


如果大家都怕流氓,不主持公道,这个世界还会太平吗?


春夏秋东102496256


单从军事较量的历史上来看:欧洲强国是不太在乎号称“欧洲压路机”的俄罗斯的!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但不是“战胜民族”!高晓松对俄罗斯民族有一个总结:尚武,但不善战!我同意这个观点。

俄罗斯民族的尚武好战是毫无疑问的,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周边的各国几乎没有不打仗的,从北欧的瑞典、芬兰,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再到土耳其、德国、欧洲诸国、再远一点,与东亚的中国、日本,都打过仗。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此外,世界上阅兵规模最大、阅兵频率最高的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大概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了。一叶知秋,俄罗斯人民对于战争的热爱和崇尚,可见一斑。

但是,尚武不等于善战,“战斗民族”,也不等同于就是“战胜民族”。俄罗斯战争历史上,确实有过两场大胜,就是大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两次侵略,但是,这两场战争都是先输后赢的。在战场上,俄罗斯人是没有打赢的,靠的是俄罗斯所独有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极寒天气”,这才反败为胜的。除此而外,近代史上俄罗斯的对外侵略战争,没有一场不是吃败仗的。从早年的日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苏芬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后来的阿富汗战争,无一不是俄罗斯以强输弱、以多输少、以大输小的失败而告终。

此外,俄军(包括苏军)的所谓名将,大多是凭借着压倒性的人海战术、装备优势而打败对手的,有战略战术修养的俄罗斯将领,屈指可数。俄罗斯士兵也崇尚“乌拉冲锋”,好战是好战,但是伤亡也惊人!因此,欧洲军事家们给俄罗斯军队取了一个绰号:“欧洲压路机”,这个称号中,既包含有欧洲人对俄军凶悍勇猛、力大势沉的恐惧,同时也包含有他们对俄军笨重不堪、缺乏变通的轻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