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5個家系,30年隨訪,持續的ST段壓低,多個猝死病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家系,先證者心電圖(圖1)表現為I、II、aVL、aVF、V2-V6導聯廣泛的ST段壓低。這是他在36歲時檢查中意外發現的,在此後的30年內,他都接受了規律的隨訪。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圖1 先證者心電圖,可見多導聯的ST段壓低

從1991年到2009年,增長的是年齡,不變的是持續壓低的ST段(圖2A)。醫生也對他進行過運動試驗,發現在運動負荷下,ST段壓低的會更加明顯(圖2B)。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圖2 ST段壓低從1991年至2009年持續存在(A),運動後ST段壓低更加明顯(B)

在隨訪的前20年內,患者並未發現任何與此相關的不適症狀。直到55歲時,他發生了房顫,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因為8年後,他發生了室顫,不幸中的萬幸,搶救及時,猝死生還。

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遺傳了他的心電圖表現,同樣是持續的多導聯ST段壓低,但並無症狀。

縱觀這個先證者的整個家系(圖3),每一代人中都有上述心電圖表現者,前後共7人,其中3人發生了房顫,2人發生了猝死。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圖3 先證者家系圖,三代共7人出現ST段壓低心電圖表現,其中3人出現房顫,2人發生猝死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這新出現的猝死惡魔,不止困擾著這一個家族,在另外一個家系中,先證者是一名16歲的小夥子。16歲時,因反覆暈厥查心電圖發現了上述的持續性多導聯ST段壓低,17歲時開始反覆發生室速、室顫,因惡性心律失常各種治療方法難以控制,進行了心臟移植,很不幸,他沒能挺過這次心臟移植手術。

還未從喪子之痛中恢復過來,他的父親也被發現具有相同的心電圖改變,在其60歲時,發生了房顫,而後出現了室速、室顫,植入了ICD,比他的兒子幸運的是,ICD數次放電,挽救了他的生命。

孩子的叔叔也是類似的心電圖改變,但他只在60多歲時發生了房顫,並未發生室速或室顫。在這個家系中,共9人出現了多導聯持續性ST段壓低的心電圖改變,2人合併惡性心律失常,3人合併房顫,1人死亡。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圖4 另外一個多發持續性ST段壓低伴猝死的家系

這個猝死的“瘟疫”在其他三個家系仍在蔓延,仍有數個房顫、猝死的病例出現,在此不做贅述。

家族聚集性出現,各代均有發病,顯性遺傳的特點呼之欲出。各醫療中心的醫生均為這些家庭進行了全面的基因檢查,可惜,並未發現明確的致病基因。

新的疾病命名和診斷標準

基於上述五個家系的表現,作者提出了遺傳性ST段壓低綜合徵的命名,還提出了4條診斷標準:

1.無法解釋的 > 7個導聯出現J點後80 ms ST段壓低 > 0.1 mv;

2.aVR導聯ST段抬高 > 0.1 mv;

3.ST段壓低持續存在,運動後可加重;

4.各代均有發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持續的ST段壓低,竟然是個新的猝死綜合徵!

很多人興奮於一個新的猝死綜合徵的出現,很多人恐懼一個索命惡魔的駕臨,但作為一個心內科醫生,我還是感到汗顏。

一個家系,30年的隨訪,跨越漫長的時間,雖沒有龐大的樣本量,同樣可以成就NEJM這樣的經典。

在將來,很可能這將成為繼Brugada綜合徵、LQT綜合徵、ARVC、CPVT等之後的又一個猝死綜合徵。而正是由於這篇文章作者的努力,將使得它被重視,被研究的更加清楚,從而研究更多的高危患者。

為醫者,最大的驕傲就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守護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這也是我輩繼續努力和奮鬥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Henning Bundgaard, Christian Jøns, Elisabeth M. Lodder, et al. A Novel Familial Cardiac Arrhythmia Syndrome with Widespread ST-Segment Depression. N Engl J Med 2018; 379: 1780-17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